磁共振_前列腺癌_图文.ppt
合集下载
《前列腺癌的MR诊断》课件

《前列腺癌的MR诊断》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前列腺癌概述 • MR成像技术 • 前列腺癌的MR表现 • 前列腺癌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 MR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前列腺癌概述
前列腺癌的定义
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前列腺上 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最常
见的癌症之一。
遗传因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 因素之一,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病史的 人发病风险较高。
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生活方 式等也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
02
MR成像技术
MR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 的进动,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产生 磁共振信号,经过空间编码和数 据处理后形成图像。
动态增强扫描可观察前列腺癌的血供情况。肿瘤 在增强扫描时呈现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 常前列腺组织。
扩散加权成像(DWI)
DWI是评估前列腺癌细胞密度和扩散程度的有效 方法。前列腺癌在DWI上通常显示为高信号强度 , ADC值较低。
功能成像技术
如波普分析和化学位移成像等,可提供更多关于 肿瘤代谢和组成的信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 诊断和预后评估。
术中导航
MR成像的高分辨率和实时性使医生能 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肿瘤切除情 况,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MR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放疗定位
MR成像可以提供前列腺癌的精准定位,帮助医生制定放疗计划,确保肿瘤受 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放疗效果评估
通过MR成像可以实时监测放疗对肿瘤的影响,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前列腺癌的大小差异较大,可从数毫 米至数厘米不等。较大的肿瘤可压迫 周围组织,引起组织移位或变形。
contents
目录
• 前列腺癌概述 • MR成像技术 • 前列腺癌的MR表现 • 前列腺癌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 MR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前列腺癌概述
前列腺癌的定义
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前列腺上 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最常
见的癌症之一。
遗传因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 因素之一,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病史的 人发病风险较高。
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生活方 式等也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
02
MR成像技术
MR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 的进动,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产生 磁共振信号,经过空间编码和数 据处理后形成图像。
动态增强扫描可观察前列腺癌的血供情况。肿瘤 在增强扫描时呈现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 常前列腺组织。
扩散加权成像(DWI)
DWI是评估前列腺癌细胞密度和扩散程度的有效 方法。前列腺癌在DWI上通常显示为高信号强度 , ADC值较低。
功能成像技术
如波普分析和化学位移成像等,可提供更多关于 肿瘤代谢和组成的信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 诊断和预后评估。
术中导航
MR成像的高分辨率和实时性使医生能 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肿瘤切除情 况,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MR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放疗定位
MR成像可以提供前列腺癌的精准定位,帮助医生制定放疗计划,确保肿瘤受 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放疗效果评估
通过MR成像可以实时监测放疗对肿瘤的影响,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前列腺癌的大小差异较大,可从数毫 米至数厘米不等。较大的肿瘤可压迫 周围组织,引起组织移位或变形。
MRI波谱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PPT课件

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上皮、平滑 肌及纤维结缔组织的结节样增生。其分为5 型: ① 基质型;②纤维基肉型;③肌型;④纤 维腺瘤型;⑤纤维肌肉腺瘤型。
以纤维肌肉腺瘤型最常见,其主要表 现为由腺体与纤维平滑肌组织相互交织形 成的结节。
第27页/共38页
前列腺基质型增生的信号和代谢与前列腺 癌相似,二者的Cho+Cre/Cit比值有重叠
概述
•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大的附属性腺 • 由纤维、肌肉和腺体组织构成
第1页/共38页
前列腺组织结构
纤维肌肉基质区 1/3
腺体部分 2/3
外周带 70% 中央带 25% 移行带 5%-10%
第2页/共38页
尿道周围区1%
前列腺分区
第3页/共38页
正常前列腺的MRI平扫表现
T1WI:均匀中等信号结构 T2WI:各区带显示对比清晰 横轴位是观察前列腺最佳的位置
第19页/共38页
1H-MRS用于前列腺检查的优势
• 代谢改变的机制 • Citrate(枸橼酸盐)
• 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大量citrate的能力 • 前列腺癌细胞功能异常及组织结构异常均导致citrate浓度降低
• Choline(胆碱)
• 与细胞膜的合成与降解有关 • 其细胞内的浓度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 前列腺癌分期
早期前列腺癌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后的动态监测
第35页/共38页
结论
高场强上的多种MRI技术(如MRS、DWI、DCE—MRI等)的联合应用能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提供更多的信息。
第36页/共38页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第37页/共38页
演示文稿磁共振_前列腺癌课件

第二十四页,共65页。
第二十五页,共65页。
正常NVB
右侧NVB受侵
✓ 精囊侵犯
•前列腺精囊角的消失 •精囊腺局限性低信号、壁增厚 •冠状和矢状位图像对显示精囊
基底部的侵犯效果好
第二十六页,共65页。
第二十七页,共65页。
正常精囊腺T2WI M/26Y
第二十八页,共65页。
第二十九页,共65页。
第十六页,共65页。
B期 前列腺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
前列腺包膜完整
第十七页,共65页。
C期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 可见周围组织侵犯
第十八页,共65页。
D期 前列腺原发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 和/或骨转移
第十九页,共65页。
中央腺体Pca的MRI平扫表现
第二十页,共65页。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第四十页,共65页。
将代谢图与解剖图叠加可得到更直观的结果
第四十一页,共65页。
正常前列腺的1H-MRS表现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前列腺癌的1H-MRS表现
第四十三页,共65页。
第四十四页,共65页。
中央腺体Pca的1H-MRS表现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外周带
中央腺体
MRS可见正常Cit峰,Cho峰不高或轻度升高
ADC
第五十四页,共65页。
治疗后的病灶监测
第五十五页,共65页。
有利于转移灶的检出
全身DWI
—— “类PET”技术 多段扫描
→三维重建 →图像翻转
有助于晚期恶性肿瘤全 身转移灶的发现
第五十六页,共65页。
前列腺炎
(Prostatitis ) 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二十五页,共65页。
正常NVB
右侧NVB受侵
✓ 精囊侵犯
•前列腺精囊角的消失 •精囊腺局限性低信号、壁增厚 •冠状和矢状位图像对显示精囊
基底部的侵犯效果好
第二十六页,共65页。
第二十七页,共65页。
正常精囊腺T2WI M/26Y
第二十八页,共65页。
第二十九页,共65页。
第十六页,共65页。
B期 前列腺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
前列腺包膜完整
第十七页,共65页。
C期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 可见周围组织侵犯
第十八页,共65页。
D期 前列腺原发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 和/或骨转移
第十九页,共65页。
中央腺体Pca的MRI平扫表现
第二十页,共65页。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第四十页,共65页。
将代谢图与解剖图叠加可得到更直观的结果
第四十一页,共65页。
正常前列腺的1H-MRS表现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前列腺癌的1H-MRS表现
第四十三页,共65页。
第四十四页,共65页。
中央腺体Pca的1H-MRS表现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外周带
中央腺体
MRS可见正常Cit峰,Cho峰不高或轻度升高
ADC
第五十四页,共65页。
治疗后的病灶监测
第五十五页,共65页。
有利于转移灶的检出
全身DWI
—— “类PET”技术 多段扫描
→三维重建 →图像翻转
有助于晚期恶性肿瘤全 身转移灶的发现
第五十六页,共65页。
前列腺炎
(Prostatitis )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磁共振诊断课件

恶性病变:(胆碱+肌酸) 良性病变:(胆碱+肌酸) 高 低 枸椽酸 枸椽酸 低 高
枸橼酸盐(citrate,Cit)Cit是精液的主要成分,由前列腺 上 皮细胞分泌并在腺管内浓缩,BPH时,腺上皮增生致Cit 分 泌增多,PCa时腺上皮细胞破坏致Cit减少。位于 2.6-2.7ppm 处。 胆碱( choline,Cho )Cho与细胞膜的合成及降解有关,BPH和
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 显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与前列腺的关系
静脉
神经血管束
内侧腺体 中 央 带 内侧腺体 中 央 带
外周带
外周带
低信号纤维肌肉基质
周围血管
70%起自前列腺的外周带
发病率: 美国 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 老年男性发病率第一位 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中国人平均寿命明显提高 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现率增高
Jewett A1 A2 B B1 B2 C
TNM T1a T1a 、 T1b
大体病理 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
MRI表现 正常 正常 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多数为 低信号,包膜完整 同上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周围浸 润,精囊体积和信号不对称 双侧精囊信号异常,肿瘤直 接侵入周围组织 膀胱底侵犯:膀胱底低信号 消失;直肠侵犯:直肠壁信 号中断;盆底肌:局限性或 弥漫性 T2高信号。 淋巴结 <1.5cm 骨转移等
无创地提供代谢信息
代谢改变的机制 Citrate(枸橼酸)
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大量
citrate的能力 前列腺癌细胞功能异常及组织结构异常均 导致citrate浓度降低 Choline(胆碱) 与细胞膜的合成与降解有关 其细胞内的浓度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代谢改变与癌的发生和治疗反应有很强的相关 性
枸橼酸盐(citrate,Cit)Cit是精液的主要成分,由前列腺 上 皮细胞分泌并在腺管内浓缩,BPH时,腺上皮增生致Cit 分 泌增多,PCa时腺上皮细胞破坏致Cit减少。位于 2.6-2.7ppm 处。 胆碱( choline,Cho )Cho与细胞膜的合成及降解有关,BPH和
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 显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与前列腺的关系
静脉
神经血管束
内侧腺体 中 央 带 内侧腺体 中 央 带
外周带
外周带
低信号纤维肌肉基质
周围血管
70%起自前列腺的外周带
发病率: 美国 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 老年男性发病率第一位 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中国人平均寿命明显提高 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现率增高
Jewett A1 A2 B B1 B2 C
TNM T1a T1a 、 T1b
大体病理 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
MRI表现 正常 正常 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多数为 低信号,包膜完整 同上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周围浸 润,精囊体积和信号不对称 双侧精囊信号异常,肿瘤直 接侵入周围组织 膀胱底侵犯:膀胱底低信号 消失;直肠侵犯:直肠壁信 号中断;盆底肌:局限性或 弥漫性 T2高信号。 淋巴结 <1.5cm 骨转移等
无创地提供代谢信息
代谢改变的机制 Citrate(枸橼酸)
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大量
citrate的能力 前列腺癌细胞功能异常及组织结构异常均 导致citrate浓度降低 Choline(胆碱) 与细胞膜的合成与降解有关 其细胞内的浓度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代谢改变与癌的发生和治疗反应有很强的相关 性
磁共振前列腺癌ppt课件

*
早期病变局限多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血清PSA值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 血尿 排尿困难、尿潴留 病理骨折、骨痛
*
直肠指诊 实验室检查 经直肠超声 TRUS CT 同位素骨扫描 MRI平扫 MR新技术
*
PSA筛查 肛诊 经直肠超声 如怀疑前列腺癌,可进一步行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 盆腔MRI(穿刺后短期内不适宜MRI检查) 全身骨扫描
*
C期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 可见周围组织侵犯
*
D期 前列腺原发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 和/或骨转移
*
中央腺体Pca的MRI平扫表现
*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分期决定治疗
*
突破包膜
肿瘤与包膜关系密切 包膜增厚、不规则、局限性突出 前列腺癌灶生长进入周围脂肪
*
T1WI:均匀中等信号结构 T2WI:各区带显示对比清晰 横轴位是观察前列腺最佳的位置
*
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 显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与前列腺的关系
*
70%起自前列腺的外周带 发病率: 美国 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 老年男性发病率第一位 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中国人平均寿命明显提高 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现率增高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大的附属性腺 由纤维、肌肉和腺体组织构成
*
纤维肌肉基质区 1/3
腺体部分 2/3
外周带 70%
中央带 25%
移行带 5%-10%
尿道周围区1%
*
*
平扫:常规T1WI T2WI STIR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DWI) 扫描前准备 保证检查时直肠内清洁 扫描前适度饮水,保持膀胱中度充盈
早期病变局限多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血清PSA值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 血尿 排尿困难、尿潴留 病理骨折、骨痛
*
直肠指诊 实验室检查 经直肠超声 TRUS CT 同位素骨扫描 MRI平扫 MR新技术
*
PSA筛查 肛诊 经直肠超声 如怀疑前列腺癌,可进一步行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 盆腔MRI(穿刺后短期内不适宜MRI检查) 全身骨扫描
*
C期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 可见周围组织侵犯
*
D期 前列腺原发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 和/或骨转移
*
中央腺体Pca的MRI平扫表现
*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分期决定治疗
*
突破包膜
肿瘤与包膜关系密切 包膜增厚、不规则、局限性突出 前列腺癌灶生长进入周围脂肪
*
T1WI:均匀中等信号结构 T2WI:各区带显示对比清晰 横轴位是观察前列腺最佳的位置
*
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 显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与前列腺的关系
*
70%起自前列腺的外周带 发病率: 美国 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 老年男性发病率第一位 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中国人平均寿命明显提高 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现率增高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大的附属性腺 由纤维、肌肉和腺体组织构成
*
纤维肌肉基质区 1/3
腺体部分 2/3
外周带 70%
中央带 25%
移行带 5%-10%
尿道周围区1%
*
*
平扫:常规T1WI T2WI STIR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DWI) 扫描前准备 保证检查时直肠内清洁 扫描前适度饮水,保持膀胱中度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