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麻疹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病的症状及消毒方法
麻疹潜伏期一般10-11天。

麻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畏光,眼分泌物多,结膜充血,发病后第4—5天全身出现皮疹,先耳后发际,渐渐蔓延到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手掌,脚底。

皮疹消退后留有浅褐色色素斑。

消毒方法:
1、对病人可能接触或污染的门把手、用具、玩具、水龙头等用84消毒液(比例按说明)擦拭或浸泡方法加以消毒。

厕所、地面等物品表面,应及时用84消毒液(比例按说明)进行喷洒消毒。

2、开窗通风。

这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在短时间内不能杀灭这些病原微生物,而通风能起到稀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3、物理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4、终末消毒:使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作用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3O分钟,以去除残留消毒剂。

小儿麻疹及诊治

小儿麻疹及诊治
疹后2-3天消失 • 临床意义:早期诊断麻疹。
#注射疫苗者不典型,含服橙汁饮料。
koplik三、临床表来自-典型麻疹3.出疹期 发热3~4天出疹,体温 更高至39℃~40℃。
• 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及上 肢、鼻尖手足心(图)
• 疹色:红色—暗红 • 疹形: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压之褪色(图)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 3.麻疹脑炎 按病毒性 脑炎治疗,以对症支持为 主.
九.预防
• 隔离患者 • 切断传播途径 • 增强人群免疫力
1.自动免疫 2.被动免疫
课后思考题(作业)
1、简述麻疹的临床表现。 2、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几型?各
型的治法、选方如何?
四、并发症
• 婴儿易并发消化不良。体质素弱及营养不 良小儿可发生各种口炎及维生素A缺乏所致 的干眼病等。各种急性传染病如百日咳、 白喉、水痘、猩红热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都有可能在麻疹出疹期及恢复期中合并发 生,要经常加以注意。特别要警惕体内原 发潜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活动恶化,可发展 为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1.肺炎 继发细菌感染,先用青霉 素或红霉素,以后根据临床表现及 痰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用合适 的抗生素。
如系其他病毒所致,可使用病毒 唑,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 2.喉炎 敏感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严重呼吸道梗阻者,立即吸氧, 必要时气管切开。
四、并发症
• 麻疹脑炎 发病率约为0.1%~0.2%, 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 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 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 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 死率达10%~25%;存活者20%~50% 留有运动、精神或智力上的后遗症。

麻疹诊疗方案2024PPT

麻疹诊疗方案2024PPT
麻疹诊疗方案
目 录
麻疹的基本知识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诊断与鉴别 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麻疹的基本知识
麻疹的病原体
麻疹病毒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 传播。
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
人群普遍对麻疹易感,无免疫力者 暴露后发病风险高。
病毒环境抵抗力
麻疹病毒对热、酸、干燥、紫外线 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前驱期表现
发热及全身不适
出疹前2~4天出现,热度多为中度以上,可能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畏 光等症状。
麻疹黏膜斑
出疹前2~3天约90%患者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 为0.5~1mm白色、浅灰色隆起,基底发红。
其他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咳嗽加重、呼吸急 促等呼吸道症状。
脑炎的处理
对于出现脑炎症状的患者,应使 用抗病毒药物并采取降颅压等措 施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的实施
01
管理传染源
麻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
02 03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症状轻、无并发症 的患儿可居家隔离;医疗机构采取按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做 好患者隔离安置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体温逐渐下降
发热渐退,咳嗽减轻,为恢复期表现。
食欲恢复精神好转
食欲恢复,声音嘶哑减轻,精神状态好转 。
麻疹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的介绍
麻疹临床表现的介绍
麻疹的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不适和厌食,可伴流泪、流涕、咳嗽、鼻塞、声音嘶哑和咳嗽等 表现。出疹期多于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持续3-5天。恢复期出疹3-5天后,全身情况改善,皮 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退疹后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麻疹名词解释

麻疹名词解释

麻疹名词解释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唾液接触到他人的眼、鼻或口腔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呼吸道黏膜到达淋巴和循环系统,然后扩散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典型的皮疹。

麻疹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咳嗽、结膜炎、光过敏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皮疹。

麻疹的发热一般是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4天后逐渐退热。

此外,患者会出现原性流涕和咳嗽,咳出的痰一般清澈无色。

结膜炎是麻疹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的眼睛会充血并出现眼结膜炎症状,如不适、眼泪、结膜充血和水肿等。

皮疹是麻疹的典型特征,它往往从患者的面部开始蔓延,然后迅速扩展到颈部、躯干和四肢。

皮疹是红色、斑丘疹性的,常在耳后出现,随后遍布全身。

皮疹估计持续5-6天,然后逐渐消退。

麻疹的并发症较多,主要包括肺炎、中耳炎、结膜炎、角膜炎和脑炎等。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或死亡。

中耳炎和角膜炎是麻疹后继发的细菌感染,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

脑炎是较少见但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常常导致致命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癫痫、智力障碍或死亡。

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般来说,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疾病的特点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来确定麻疹的诊断。

此外,鼻咽拭子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检测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方法。

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于患者的发热和炎症症状可以使用退热药和抗炎药进行控制。

同时,充分补充水分,保持休息,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对于并发症,如肺炎和脑炎,医生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预防麻疹主要依靠疫苗接种来实现,一般来说,在12-15个月时接种第一剂次麻疹疫苗,然后在18-24个月时接种第二剂次疫苗。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

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和结膜炎。

随后出现 Koplik斑和皮疹,皮疹从头部开始向四肢蔓延。

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下面将介绍麻疹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麻疹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 咳嗽、流涕和结膜炎,患者在发热的同时,会出现咳嗽、流涕和结膜炎等呼吸道症状。

3. Koplik斑,口腔黏膜上出现灰白色小颗粒状斑点,是麻疹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4. 皮疹,发热3-7天后,患者全身出现红斑,开始于耳后,逐渐向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蔓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麻疹患者在发病后3-5天即可检测出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高。

2. 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麻疹患者在发病初期可通过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来确认诊断。

三、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临床表现中的任何一条,并且有流行病学史,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2. 实验室诊断,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可做出实验室诊断。

四、麻疹的鉴别诊断。

1.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患者也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但不会出现Koplik斑和皮疹。

2. 荨麻疹,荨麻疹患者会出现皮疹,但不会伴随发热、咳嗽和结膜炎等症状。

3. 风疹,风疹患者也会出现皮疹,但风疹的皮疹常常在耳后开始,而麻疹的皮疹是从头部开始向四肢蔓延。

综上所述,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医生在诊断麻疹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及时诊断和治疗麻疹,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麻疹

麻疹

总结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见于8月-5岁儿童。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麻疹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 麻疹根据病程进一步分为三期。
麻疹粘膜班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出疹期重点是皮疹的形态、分布、及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恢 复期重点是观察色素沉着。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
预防
被动免疫:
• 体弱/未接种者,接触后5天内 IVIG 0.25ml/Kg im • 维持3~8W,应采取主动免疫
控制传染源:
•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 隔离期: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10天 • 接触麻疹的易感儿隔离检疫3W+被动免疫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 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出疹前后的5天 存在并发症者:出疹后10天
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 流行形式:周期性发病→散在发病
发病机制
麻疹 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 淋巴组织 血液 (2~3d) 单核巨噬系统 并发症 喉炎 支肺炎 TB恶化 脑炎 抑制细胞免疫
血液 (5~7d)
肝脾肾 胸腺 皮肤 消化道 黏膜 肺
结膜
• 患者停留房间通风并紫外线消毒半小时 • 患者衣物肥皂清洗、阳光暴晒 • 轻症患儿居家隔离
预防
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
效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 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及时报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隔离观察
• 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麻疹典型皮疹
麻疹皮疹在
(出疹第三天)
手掌、脚掌的分布
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麻疹

麻疹

(二)对症治疗
高热 :退热药(氨基比林、柴胡、安乃近等)或物理降温
烦躁不安:镇静药 高热、疹密,全身中毒症状重:泼尼松 重型麻疹有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纤维蛋白 原进行性减少等DIC或消耗性出血:及早应用肝素 抗凝
治疗或输入新鲜血或血
〈注〉:忌用强烈退热药、冰水或酒精擦浴。
(三)并发症治疗
3天 次期病毒血症 病毒散布全身 36h 发热及卡他性炎症
36hr 麻疹粘膜斑出现 72hr 皮疹开始出现 24hr
全身皮疹出齐
72hr 皮疹开始消退
皮疹尽退,留棕色遗痕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安排紧急接种疫苗),6-18天,多为1014天(平均10天);经主动或被动免疫预防者,可延至 20天,最长达28天;
成人麻疹的特点
病情重,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发热持续2-7天,多四天
Koplik’斑出现率高(70.6-96.6%),持续时间长,可至8天以上
皮疹多而密集 ,约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
肝损害发生率高(31-86%),胃肠道症状及骨骼肌疼痛较多见 并发症少见,预后良好
特殊类型
轻型:多见于免疫者,一般低热或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 轻,皮疹及麻疹粘膜斑不典型,病程仅2-4天。
麻疹前驱疹:少数患者在病初1-2日内在颈、胸
部出现类似玫瑰疹、风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数
小时即消失;
Kopliks斑(科普利克斑)—— 用于早期诊断。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出现时间:发热第2-3天,常于皮疹出现2天后消失。
出现部位:先出现于口腔双侧下列第一磨牙 对侧的颊粘 膜上,1-2天内迅速增加,可遍布唇、颊、龈粘膜。
在的大水疱音;
3、其他:脾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回盲部淋巴结肿痛,

麻疹

麻疹

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4
发病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4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 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 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 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
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
4
根据疫情,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临
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 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学确诊。
4
鉴别诊断
病名 发热与出疹的关 系
发热3-4天出疹,出 疹时体温升高
发热1-2天出疹
出疹顺序
耳后、前额、 面部、躯干、 四肢,3日出齐
出疹特点及演变
红色斑丘疹、充血性,疹 间肤色正常,手心脚心见 疹,疹后有色素沉着及麦 麸状脱屑
4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
对增多。 (二)血清学抗体检查: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 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升为阳性。疹后3d IgM多呈阳 性,2周时IgM达高峰。但成人麻疹麻疹约7.9%IgM抗
体始终阴性。
4
(三)病原学检查:取前驱期或出疹期病人眼、鼻、
咽分泌物,血、尿标本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胞或羊 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 测涂片中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等 (四)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痰和 尿沉渣涂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 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后1d阳性率高。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 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4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

麻疹病人的护理

麻疹病人的护理

麻疹病人的护理一、麻疹病因1.传染源:麻疹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3.传染性时段: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6~18天,平均10天。

2.前驱期(出疹前期):从发热至出疹,一般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

麻疹黏膜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病例:患儿,男,2岁。

发热,流涕,咳嗽3天就诊,体温39.5℃。

查体发现耳后发际处可见红色斑疹,疹间皮肤正常,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灰白色点。

护士考虑该患儿为麻疹,最重要的依据是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灰白色点。

3.出疹期: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消退,可有奏菱建慰厦及选塑龟鱼素沉着。

5.常见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等。

重点:麻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并发症均为支气管肺炎。

病例:患儿,男,2岁,发热4天,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流泪,半天前发现患儿耳后、发缘有稀疏的不规则红色丘斑疹,疹间皮肤正常,体温40℃,心肺正常。

三、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

2.预防感染的传播(1)隔离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

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以上。

(3)保护易感人群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

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

(4)预防小儿麻痹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

重点:对麻疹接触患儿注射丙种珠蛋白,可直接为其提供保护性抗体,从而避免发病。

病例:患儿,男,5岁,其幼儿园同班儿童前一日被确诊为麻疹。

家长非常紧张,护士给予家长健康指导正确的是:可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麻疹

麻疹

麻疹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麻疹英文名称:measles定义: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儿科疾病(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目录[隐藏][编辑本段]中医辩证引起麻疹的病因为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麻疹病毒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表现为肺卫症状,类似感冒,此为疹前期。

脾主肌肉和四肢,麻毒邪入气分,皮疹出现全身达于四肢末端,属正气驱邪外泄,为出疹期。

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为疹回期。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正气虚亏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布不顺,产生合并症。

如麻毒内归于肺,闭阻肺络,则发为小儿肺炎;麻毒内炽,上攻咽喉,可发为喉痹;麻毒逆传心肝,则神识昏迷,惊厥谵妄等;麻毒内灼阳明,循经上炎,发为口疮;麻毒移于大肠,引起腹泻不止;热传营血,迫血妄行,则引起鼻窍出血等。

少数患儿因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可出现内闭外脱的险证。

麻疹有顺证和逆证。

顺证麻疹按正常顺序透发,自初热、透疹直到收没,经过良好,麻疹红润,无合并证;逆证麻疹透发艰难,疹毒内闭,不能外透,或疹出不透,一出即收,或疹色稀疏淡白,或紫暗成片等,常发生合并症。

[编辑本段]病毒分析麻疹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与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呈球形颗粒,麻疹病毒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为了确诊麻疹,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以下是麻疹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随后出现皮疹,皮疹从头部开始,逐渐向四肢躯干扩散,持续3-5天。

2.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或者通过病毒分离和PCR检测来确诊。

3.流行病学史:患者有与麻疹病毒接触史或者在流行区域居住或旅行史。

以上三个条件中,满足第一个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因为麻疹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一旦出现皮疹,就可以基本确定为麻疹。

但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医生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

麻疹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等因素,只有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诊为麻疹。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麻疹的传播和发展。

麻 疹

麻     疹

三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无疹型麻疹 注射过麻疹减毒活 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 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 型诊断不易,只有依赖前驱症状 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 确诊。
三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异型麻疹 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 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 无口腔黏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 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 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 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处开始,2~3天 摩擦及受压部
遍布全身。疹退 位多。皮疹呈
后无色素沉着, 斑丘疹、疱疹
有大片脱皮
腥红热样皮疹
荨麻疹
白细胞总数升高 ,中性粒细胞升 高
鉴别诊断
l.感冒
2.幼儿急疹
风 疹
风 疹
风疹
鉴别诊断
猩红热(远看一片红赤, 近看粒粒可数)
麻疹
猩 红 热
猩红热
猩红热
猩 红 热
猩 红 热
感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 咳嗽、流涕、流泪、咽充血,以眼 症状突出,结膜炎、眼睑水肿、泪 水增多、畏光、下眼睑有一条明显 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 麻疹极有帮助。
典型麻疹—2.前驱期
③口腔麻疹黏膜斑 :系特殊体征,1895费 拉托夫,1896Koplik .
部位:两侧对着第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 形态: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出现、消失时间:发病后2-3天出现,出
玫瑰色斑 疹或斑丘疹 ,较麻疹细 小,发疹无 一定顺序, 疹出后1~2 天消退。疹 退后无色素 沉着,无脱 屑
风疹
5~25天 发热,咳嗽流 涕,枕部淋巴结 肿大 发热1~2天出 疹
耳后,枕部淋 巴结肿大
玫瑰色细小斑 丘疹自头面→躯 干→四肢,24小 时布满全身。疹 退后无色素沉着 ,无脱屑

麻疹粘膜斑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

麻疹粘膜斑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

麻疹粘膜斑是指麻疹患者发病后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红斑。

在传染病学中,麻疹粘膜斑是麻疹的一种临床表现,通常是麻疹的早期征象之一。

以下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对麻疹粘膜斑进行解释。

一、定义麻疹粘膜斑是指在麻疹患者患病后,口腔黏膜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红斑。

这种红斑呈现为淡红色,小而圆,散布在口腔黏膜上,有时也可以在口腔黏膜上形成散在或成片的疱疹。

麻疹粘膜斑的出现通常与麻疹的潜伏期和发病症状有很大的关联。

二、病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然后再进入淋巴组织和全身循环。

在人体内患麻疹后,病毒会经过淋巴系统和全身循环扩散,导致全身性病毒感染。

麻疹粘膜斑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三、症状1. 麻疹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高烧、咳嗽、红眼等症状,同时在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特殊的红斑,即麻疹粘膜斑。

2.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皮疹、结合膜炎、支气管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脑炎等并发症。

四、诊断1. 临床表现:麻疹患者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特殊红斑,结合其他麻疹的临床表现,有助于麻疹的初步诊断。

2. 实验室检查:麻疹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1.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等。

2. 抗病毒治疗: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抗病毒治疗,但目前尚无特效的抗麻疹病毒药物。

六、预防1. 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手段,建议儿童定期接种麻疹疫苗。

2.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麻疹的患者密切接触,避免飞沫传播。

麻疹粘膜斑作为麻疹的一种典型临床表现,在麻疹流行时很容易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了解麻疹粘膜斑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麻疹的传播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

麻疹病人护理及隔离

麻疹病人护理及隔离
期,若体温不超过39 ℃,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 影响发疹。若超过39 ℃可用温湿毛巾敷于前额或用 温水擦浴(禁用酒精擦浴)。也可用小量退热剂, 使体温略降为宜。
四、眼鼻口腔护理
1、眼: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 2—3次∕天,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防止细菌感染。
2、鼻: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3、口腔:口腔护理2—3次∕天,进食后用温水漱口,
期;3、恢复期。
1、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3—5天,主要症状
以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在起病第2—3天 可于双侧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灰白色小点,绕以 红晕,称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
2、出疹期
起病3—5天后,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加重,
体温可达40℃。 出疹顺序:耳后→ 发际→ 额面颈→ 1天内
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 2—3天遍及 手心及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开始隐退。
2、监测生命体征每4h一次,重点观察意识状态及全身 有无出血点,各种反射情况。
3、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食或半流质饮食。 4、严密观察尿量,严格记录,出现少尿立即通知医生。 5、采集标本及时送检。
二、皮疹的护理
1、休息:皮疹较重者并伴发热等症状,应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注意观察皮疹的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并伴随
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 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要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 提供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 防护等措施到位。
二、发热门诊管理
1、门诊出入口要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接触所有患者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
目录

麻疹培训资料

麻疹培训资料

麻疹培训资料简介:麻疹,又被称为红疹、痄腮风、麻风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麻疹属于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也可通过空气中的麻疹病毒传播。

这种疾病主要感染儿童,尤其是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但也可感染成年人。

麻疹可导致高烧、皮疹、咳嗽、鼻塞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等。

因此,对麻疹的及时诊断和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有关麻疹的培训资料,以帮助您了解麻疹的病因、传播途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相关信息。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1. 麻疹病因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节将详细介绍麻疹病毒的特征、传播方式以及感染机制等。

2. 麻疹的传播途径麻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也可通过空气中的病毒传播。

本节将介绍麻疹的传播途径及相关预防措施。

二、麻疹病症与临床表现1. 麻疹的临床症状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烧、皮疹、咳嗽、鼻塞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麻疹的病症特征,以帮助识别与确认疾病。

2. 麻疹的并发症麻疹严重时可能引发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等。

本节将介绍麻疹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三、麻疹的预防与控制1. 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本节将介绍麻疹疫苗的种类、接种剂量、接种时间等相关信息。

2. 麻疹的传染防控除了疫苗接种外,科学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也是防控麻疹传染的有效手段。

本节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等。

四、麻疹的诊断与治疗1. 麻疹的临床诊断麻疹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综合判断。

本节将介绍麻疹的诊断标准。

2. 麻疹的治疗方法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补液、消炎等。

本节将介绍麻疹的常见治疗方法。

五、麻疹的疾病控制与预防经验分享1. 中国麻疹疫苗接种经验中国在麻疹疫苗接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节将介绍中国在麻疹疫苗接种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2. 国际麻疹疫苗接种计划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施了麻疹疫苗接种计划,为预防和控制麻疹做出了重要贡献。

麻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麻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麻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

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

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二)其他类型的麻疹1、轻症麻疹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简介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和预防麻疹的重要性。

本文档旨在为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
麻疹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

以下是麻疹的典型症状:
- 高热
- 红色斑疹
- 结膜炎(眼结膜充血)
- 咳嗽、流鼻涕和喉咙痛
- Koplik斑点(口腔黏膜上白色小颗粒)
治疗
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

以下是麻疹的常规治疗措施:
- 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控制发热,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降低体温
- 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可以使用止咳药和消炎药
- 确保充足的营养和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如中耳炎和肺炎
预防
麻疹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有效预防,常见的疫苗是麻疹疫苗(MMR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WHO推荐所有儿童接种两剂麻疹疫苗,第一剂在12-15个月龄,第二剂在
4-6岁。

结论
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应遵循该诊疗指南,以确保对麻疹患者提
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麻疹

麻疹

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麻疹 (rubeola)
风疹 (rubella)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特 征
皮疹特点
麻疹病 卡他症状

结膜炎、发热
Koplik斑
风疹病 耳后、颈后、枕后

淋巴结肿大
红色斑丘疹,特别 的出疹顺序,退疹 后有色素沉着几细 小脱屑
退疹后无色素沉着 及脱屑
发热与皮疹的 关系
发热3~4天, 出疹时体温更 高
童\青少年 • 麻疹病后免疫力持久 • 6个月内的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而
较少患病
出疹前5天- -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 -出疹后10天
流行特征
a.分布:全世界 b.年龄:以往<6个月龄婴儿低致病,8个
月—4岁为发病高峰。 建议:麻疹初免年龄由8月龄提前到6月龄。 c.感染类型:隐性感染:轻型麻疹:典型麻疹: 3:2:1。
球菌 环口苍白圈、扁桃 1周后全身大片脱 热
体炎

病原 系
全身症状及其它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的关
肠道 埃可病 发热,咽痛,流涕,结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 发热时或热退后
感染 毒
膜炎,腹泻,全身或颈、很少融合,1-3天消 出疹
柯萨奇 枕后淋巴结肿大
退,不脱屑,有时
病毒
可呈紫癜样或水泡
皮疹
药物
原发病症状
Vit A 补充(WHO)
<1岁 10万单位/日 ×2
年长儿 20万单位/日
对症处理 高热 烦躁 咳嗽
预防 控制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一般隔离至出 诊后5天,合并肺炎延长至10天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儿 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 0.25ml/kg 主动免疫 麻疹减毒活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的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

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

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

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图1)。

(2)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

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

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为0.5~1mm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

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

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

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

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

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3)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

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

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

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

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

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

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4)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

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

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