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城市内涝 全国强制性排水标准如何制定

防治城市内涝 全国强制性排水标准如何制定
防治城市内涝 全国强制性排水标准如何制定

防治城市内涝全国强制性排水标准如何制定?

月21日,一场61年未遇的大暴雨让北京城遭遇严重内涝。其实,北京并非个案,在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赶不上城市化的扩张速度。但,这也仅是一个表象原因。

尽管雨季已去,但大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引发我们反思。为探讨中国“下水道”存在的问题,人民网采访组特别策划了“十问下水道”系列深度报道,以北京“7?21”暴雨为切入点,多路记者分别走访北京、广州、海口、赣州、合肥、青岛等十余城市,剖析全国城市内涝现象及智慧做法,将“下水道”问题作为当今一种多发的城市病,为其把脉,寻其成因,并以期探寻解决之道。

今年8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河南洛阳、湖北荆州考察防汛抗灾工作时指出,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提高排水标准。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强制性排水标准。新建城区要按照城市排水的国家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近年来许多内陆城市因暴雨接连出现内涝,总理提出的“强制性排水标准”一度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那么,强制性排水标准如何制定?又将如何落实?我国防治城市内涝的法律法规建设得又如何?

我国尚缺强制性排水标准专家称正在研究落实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5月28日发布公告,“现批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诸多城市出现内涝,出台这样一部强制性规范,有何意义?是否涉及到强制性排水标准落实?记者采访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参与此规范编写的专家。专家表示,《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是一部全文强制的技术规范,在给排水标准体系里,是一个总的标准。该规

范从原则上规定了从水源到龙头全部过程的安全、环保、节约、利益等问题,具体到排水管道的设计等,会有专门的排水规范。

专家指出,专门的关于排水规范,建国初期全国就有,几十年来根据不同情况,也做了相应的修订。标准的修改是一个过程,针对暴雨以及强制性排水标准的修改,正在按照程序加快进行。建设部已经就此动员了各方专家召开了会议,从开始下雨到雨后的情况,都在研究落实中。

“不可能把地下已建成的下水道全部挖出来,要有针对性性。另外,如果下水管道的管径增大了,而收水环节有问题,积水还是排不出去。”专家如上表示。

对于过大投入改造下水管道,专家也存忧虑。“这是一个经济性问题,把几万亿、几百万亿,投入到应付多少年一遇的暴雨中,不顾经济发展,这还需要科学论证。城市内涝是全世界普遍现象,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也会内涝,这是一个正常情况。城市发生内涝,排水管道只是一方面,还和城市硬化、河道堵塞被填、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变化、应急等因素有关,所以修改标准,还有很多问题要考虑。”

我国防治城市内涝法律滞后地方探索未能突破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也一直无法可依。1998年开始实施的《防洪法》,仅规定城市防洪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区排涝管网、泵站的建设和管理。尽管我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治理城市排水防涝的地方性法规,然而,各地立法在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上仍显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莫纪宏指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立法目的是指向防洪,但是,该法适用的重点领域是江河湖海的防洪,对于城市内涝这种新型水灾没有专门条款加以规定,所以依据防洪法根本无法应对诸如今年的北京水灾。”

以《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为例,该条例仅有七条规定涉及规划建设,而整整四章23条都是有关排水许可、水质监测、污水处理运营、设施养护管理等日常管理内容。我国目前大多数省市的地方法规和四川的条例一样,日常管理的规定较多,涉及规划建设的内容较少。

专家表示,国家应借鉴国外防城市内涝法律立法经验,尽快制定《城市防洪法》,围绕城市内涝预防、规划以及政府责任,进行全方位的立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内涝防治不能仅仅依靠排水系统,应尽快建立新形势下的内涝防治标准,形成蓄排结合的内涝防治综合体系,并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正在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标准中进一步强化了内涝防治、排水系统排涝能力校核、雨水调蓄等方面的要求。新修订的标准颁布实施后,各城市应按新标准,评估城市排涝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加快进行规划和改造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设施。

专家建议标准制定要因地而宜关键是落实

对于强制性排水标准,人民网记者采访的几个省市有关排水的负责人表示,强制性排水标准要根据不同省市发展情况,制定切合实际发展需要的标准,这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但是,最关键的是要看标准如何落实。

水科院程晓陶教授认为,各个城市,比如滨海沿江城市,山区城市,平原城市,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也都不一样,南方降雨量一年可能有一千五六百毫米,海南甚至二千毫米每年,北京的降雨量是五六百毫米。不同的区域,沿海、内地、南方、北方、山区、平原降雨量不同,城市排水标准也应有所差异。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付仁介绍,日本《东京都下水道条例》规定了接入公共下水道的排水管道的直径和坡度。这是因为东京属于台风区,每小时降水量超过100

毫米的频率非常多,因此必须加大排水能力。北京等一些内陆城市的降雨主要在雨季,集中在两三个月内,其他季节降水是很少的。所以,统一一个标准显得并不科学。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张小明教授表示,北京7.21暴雨,是60年一遇,是不是为了这60年发生的一次暴雨就把城市标准提高了?现在北京的暴雨设计标准是一年一遇,如果提高到两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水利大发展有4万亿投资,粗略计算,如果把标准从一年一遇提到三年一遇,4万亿都不够。这次是60年不遇,下一次要是100年遇一次怎么办?

安邦咨询集团高级研究员唐黎明称,城市的内涝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可能从某一个环节入手就可以解决问题,包括规划设计标准。规划设计的标准还要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城市新老城区有所区别,这是非常关键的。我国地大物博、气候条件、城市建设条件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小明指出,强制性排水标准制定出来,如果各地完成有难度、有压力,不落实怎么办?提高标准之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如何落实到位。

编后:

治理城市是一个综合工程。无论对交通、应急、排水等任何一个具体问题的探究,归根结底还是会回到城市管理机制整体健全与否的疑问上。而考量这一体制的重要指标,就是各部门是否能理顺管理关系,灵活而全面地治理各项问题。请关注下篇报道:“九龙治水”的困惑排水管理机制如何理顺?

2008—2010年间,我国351个城市62%发生过内涝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不仅北京,近年来,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对暴雨我们已能提前预报、提前准备,为何还会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城市内涝是否成了大城市的通病?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大城市为何暴雨多发?

灾害性天气频次强度有增大趋势;大城市也会“放大”气象灾害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为何频频遭遇大暴雨?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表示,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强度有增多、增强的趋势。

气象专家还指出,城市自身也具有“放大”气象灾害的作用。研究显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人类活动密集,城市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和地貌的改变,会使城市局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使城市气象灾害打上人类活动的印迹。城市热岛、干岛、湿岛和雨岛效应的存在,都与此有密切关联。

暴雨洪涝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城市高层建筑集中区,热岛环流有利于城市上空的热对流发展,容易引发暴雨。此外,城市上空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有利于凝结核的形成,可能使城区降水量比郊区更多一些。

受灾损失为何越来越大?

资产和人口高度集中,承受灾害的脆弱性增大

回顾最近几年,暴雨似乎频频光临北京:2004年“7·10”城区暴雨,2011年“6·23”城区特大暴雨,2011年“7·24”密云、平谷山区特大暴雨……每一次都造成巨大损失。

此次北京发生的特大暴雨,降雨总量之多、强降雨历时之长、局部雨强之大都是历史罕见。暴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90万人,1万多辆汽车受损,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有关专家表示,一方面此次北京特大暴雨的确历史罕见,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资产和人口高度集中,在基础设施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承受自然灾害的脆弱性也在不断增大,也就是说,同样的暴雨天气,在今天造成的影响可能要比10年前更广泛。

城市排水建设为何滞后?

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大部分城市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城市内涝呈现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滞水时间长的特点,这直接反映出目前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设施排涝能力偏低等问题。如北京市近10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一倍,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排水管网系统早已不堪重负。

按照2011年最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3年(即抵御1—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3—5年。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比如北京,目前仅有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共区的排水管线达到5年一遇,即满足每小时56毫米的降雨量;中心城区普遍按1年一遇的标准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也是导致内涝频现的重要原因。据《2009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建设维护中,难以按标准规定进行定期养护。

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向立云还指出,城市蓄水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现在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同时为了突出城市景观,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地面,严重影响城市蓄水。

城市内涝如何缓解?

大幅提高管网标准不现实,重在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

很多人认为只要花巨资完善排水管网,就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对此,向立云认为,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提高标准上并不现实。“大幅提高管网标准,不仅投入巨大,还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即便城内的排水能力提高了,承接排水的河道能力不足,遭遇强降雨时,城市积水也可能排不出去。因此,提高排水标准更适合应用在局部重点地区。”

“加强城市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才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方向。”向立云说,通过分散式的方法消化降水,有助于减轻排水管网压力,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有效手段。“用透水材料替代沥青水泥,可提高地面渗透率;将城市绿地建成下凹式的,可大量储蓄雨水。城市的露天公园、运动场等,可作为有效的临时蓄水场所。此外,还可利用房顶、地下蓄水池等滞留雨水。”

北京等大城市在强化排水能力方面已有了具体设想。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投入21.2亿元,对中心城的排水管线全部实施更新改造。针对立交桥下凹桥区遇到暴雨容易突发积水的情况,北京市要求,今后在立交桥建设上尽量减少下挖式设计,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立交桥下不再出现严重积水。(

城市内涝排水分析与对策的简析

关于西区城市排水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报告 一、西区概况: 西区(一期)由衢江沿江平原和丘陵组成,平原海拔一般在60~65米之间,最低海拔为59米,丘陵海拔在70~85米之间,最高处海拔89.36米。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衢江水位标高:1955年6月20日65.76米;1967年6月20日65.28米;1998年7月24日65.09米;2011年6月16日64.11米。衢江警戒水位为61.19米,危急水位为63.69米。 报告中将提到“九华山路地块”。九华山路地块指:九华山路(花园岗路以北)以东地块及紧邻九华山路(花园岗路以北)西侧的地块。 二、综述 为更好的解决西区排水问题,尽量减少降低暴雨天气下内涝带来的影响,结合6月份暴雨天气造成的影响,现就西区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雨水系统、污水系统两部分进行简要现状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然后根据现状各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系统的对策,包括建设时序、雨水排涝泵站建设的可行性、日常管理、应急措施等。 三、雨水系统 (一)具体已建和规划待建雨水管网(含雨水排水口)见图。 黑色管网为已建,蓝色为规划管网;雨水排水口除A、C、J(暗红色的标注)其余已建成。 (二)6月16日,暴雨时西区范围内积水处(照片)、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1、“积水点A”: 仙霞路江源路路口仙霞路特种设备门口 江源路冠发君悦北门口九华山路职业技术学院公交站 亭川老小区 b、问题及原因:简要如图,具体如下 在“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下西区存在的排水问题:

目前西区规划(含已实施)的雨水管网以“石梁溪、衢江的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为城市耐淹水位”为标准,西区绝大部分地区(除九华山路地块)自然地势标高高于“五十年一遇洪水位”,因此在遇到五十年一遇洪水时九华山路地块将排水不畅(主要为排水口N不畅),产生内涝,需设置强排泵站排除积水。 6月16日上午,因为排水口N处洪水位到达64.11米(五十年一遇洪水65.52米),已高于排水口N处管子标高,并高于部分九华山路道路标高(九华山路道路标高约63.965~66.366米),所以造成职业技术学院公交站和联通门口处道路积水(两处道路标高都低于64.11米)。 因此当衢江排水口N处洪水位达63.965米时,九华山路低处就将开始积水(还未考虑由于排水速度低造成的因素)。如果到达五十年一遇洪水65.52米,从花园岗路(仙霞路以东)、九华山路(园花岗路~衢州一中门口)及仙霞路部分路段(仙霞路标高约65.0~65.5米),道路及周边地区(如亭川小区)到将被淹没。 c、解决方案:简要如图,具体如下 建议尽快按《衢州市西区(一期)排水专项规划》(修编)中的雨水管优化方案实施。尽快建设2号雨水强排泵站,以排除当“衢江排水口N处洪水位达63.965米时,九华山路低处就将开始积水,产生内涝的问题”。远期适时断开在盈川东路与九华北大道交叉口南侧向九华北大道方向的雨水管;建设优化方案图中所示红色的雨水压力管道(C点处直接经过在建五星级酒店与规划国土局之间,后沿市政公园排入石梁溪的可能性;B点尽量向上游延伸,靠近月亮湾公园);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包括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屡次遭遇内涝。深入分析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径流 引言 2010 年,住建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 个城市的调研,调查表明在 2008-2010 年的 3 年间,将近有 62% 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基本上是逢大雨必涝,面对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出现暴雨,部分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也属正常,但我国大中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受涝原因分析 1.1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城市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径流增大,但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与其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建设档次提高了,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1.2 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 1-3 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 3-5 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 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 0.5-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1.3 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由于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仍在使用早年建设的排水管道系统,这些管道当年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管沟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城市排水系统发展与研究

1绪论 1.1理论背景 近年来,在几次强降雨过程中,北京、武汉、杭州、重庆、广州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引起了全社会对城市排水系统空前的关注和思考.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呈上升趋势,城市建设也在逐步的发展,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推进.城市给排水管网作为市政基础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城市之间以及市郊地带不断的延伸.在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城市给排水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很多的城市继续沿用20世纪甚至更晚到解放前的给排水管道,在效果和使用的效率方面存在许多的弊端.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的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排水、供气、供暖等市政管道系统的建设.作为市政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网系统是由各种水塔、管道等多种基础设施构成的输送水系统.从使用材料、管线的方案,设备的配置等个方面都是属于这个系统的工程,无论哪个方面出现了错误,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技术的经济指标.因此,优化配置好排水管网,可以降低管网的投资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管网系统的可靠性,从而降低能耗,达到新技术的发展.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发展,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使新城区的规划和老城区管网的改造能够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污水指标,选择老城区的排水机制,规划水处理厂的布局,解决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好雨水系统的规划、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1.3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是污水系统和雨水雨水两部分.通过排水现状如排水管网、城市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布置、河流水系等的调查分析,分析现存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改造意见.另外对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做一些阐述. 2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析 我国许多大城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排水系统,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经济与人口的急剧增长,原规划排水量标准偏低,排涝标准低,规划建设的污雨水管道管径偏小;建设分布不均匀,污雨水管道系统建设滞后;城市排水河流河道浅并淤积严重,对排涝不利;城市污水处理程度不高等.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给排水管网的覆盖密度也在逐步的增加,建设速度也在逐步的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新的给排水系统与原有的管网系统的对接配合问题是难免的,新系统设计与设备的配置也会存在着是否合理的问题.(1)主要的寄出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和规划设计滞后,主要表现为只是重视城市建筑物的规划而忽略了市政工程的管线规划,重视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轻视工程管线配套.(2)在工程的管线设计过程中,设计院也经常缺乏资料和长远的考虑,并没有结合实际的综合管线设计.(3)在设计方法上,一般大多数的工程技术员都是采用传统的计算模式进行,这样导致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优化的切入点自然地也会存在一些难题.(4)对于现在的那些城市里的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常常没有考虑到它们功能上的专门优化,从而导致水压不稳、检修等 城市排水系统发展与研究 郭小东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建工系,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区雨水可渗透地面越来越少,而市区降水汇水面积却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通过对我国排水系统现状的研究,分析现存的整体弊端,试图提出一些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城市排水系统改扩建及规划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排水系统;水体污染;城市内涝 中图分类号:TU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44-03 44 --

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一场暴雨,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看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 不仅北京、武汉,5月间,广州也因暴雨出现过严重内涝。北京水务局回应称,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题目。现在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但是城市管网更新面临诸多题目,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假如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以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假如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假如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 巴黎下水道:欢迎参观 巴黎的下水道是承载着文化的。《剧院魅影》中相貌丑陋的音乐天才在下水道里吟唱着对克里斯蒂的思慕;《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利用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避开***的追捕,救出了进步青年马利尤斯。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巴黎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在巴黎大规模建设下水道之前,这座城市大部分的消用度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空气中恶臭弥漫,终极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爆发。城市规划者痛定思痛,要修建下水道系统。 1851年,工程师欧仁尼·贝尔格兰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他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机械,利用流水的冲洗效应将垃圾集中到定点以便清除;在小下水道中,他还设计了蓄水池,以增强冲洗力,避免下水道堵塞。到了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长达600公里的下水道网。#p#分页标题#e# 一战以后,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的“消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于是,1935年-1947年,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新一轮扩容改造工程:修建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进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二战结束后,巴黎市政府又进一步扩建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初稿)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 建 设 方 案 XX有限公司 XX年XX月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大中城市的建设也在突飞猛进地高速发展,城市圈也在已经不断扩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保证出行的畅通,许多城市建设了不少的立交桥和下穿隧道。近年来,由强降雨引起的城市下穿隧道及立交桥下低洼处存在大量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之而来的诸多效应中,有许多因素加剧了汛期街道积涝的情况。城市积水造成公用设施受损,使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传输、水源等受到了严重影响或损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另外随着城市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且城市的中枢作用使得次生影响和间接损失加大,严重时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我国城市抗涝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已经引起市政、城管、防汛、路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一方面要积极修建并管理好排水设施,另一方面建设城市内涝监测系统,也极为必要,它既可以为决策机构的领导提供道路积水的实时信息,也为市政排水调度管理机构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出行指南。 逢大雨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一种通病。 二、建设目标 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角度,来监测影响道路积水通行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指标;记录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析未来的走势,以便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系统依托智能的软件系统,建立分析预警模型,监控中心通过数据研判,生成内涝积水预警,通过LED显示屏与短消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发布警告信息,尽快启动相应预案。 三、项目需求 1、建立基于传感网络技术的实时、可靠的涝情数据监测系统。为涝情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包括降雨量监测、积水深度监测、积水面积监测、风速风向监测、GPS地理位置信息。 2、 发现、排除堵情。 3、 制。 4、建立稳健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传感数据与控制设备与指挥中心的连接。 5、结合当前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作适当的补充建立基于GIS的城市实景涝情平台。 6、建立涝情预警网络实现街道、小区、学校等人口集中区域的涝情预警。主要包括广播、 短信。 7、建立涝情WEB发布平台与移动设备访问终端实现市民的远程访问为市民提供直观的出行指南。 四、建设方案 4.1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本着实用、可靠、先进以及经济四大原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协调配置,发挥应有的效果,具体要求是: 实用——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突出重点,兼顾全局。分清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的主次,以安全监控为主要目的,有选择地将监控对象纳入系统,使系统既经济合理,又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 可靠——设计方案和仪器的选择要考虑运行期的长期稳定可靠。设备以国内外著名工控产品为主,采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仪器。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截止今日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最近,其它城市暴雨内涝也比比皆是从技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国家排水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低设计标准造成的。防洪规范GB50201—94,规定了对人口超过15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200 年,这是合理的城市防外洪的标准,但不能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为0.5 年到5 年,按照规范中这一排水设计标准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一两年内涝一次是理所应当的。此规范只规定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低设计标准,缺乏城市整个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和地表排水通道)防御高重现期强降雨能力的规定。从管理角度看,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应有的配套排水设施没有跟上,给原本超负荷工作的下游排水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有些建设项目缺乏水力评价,破坏了地表排水通道,这些都会使内涝频率更高,危害更加严重。 据有关报道,国内某一大城市为了改变频繁的大面积内涝,在全城范围内不惜开挖主要道路,甚至是新建道路,来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可是耗费巨资、按照国家排水规范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仍然让该城市裸奔在2011 年之夏的暴雨中。 下面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排水建设为例,介绍较为合理的城市排水规范及设计研究方法,为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澳大利亚水文水力学发展概况 总体上,澳洲是除南极洲外降雨最少的一个洲。但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也会有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泛滥给澳洲农业、矿业及城市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澳洲政府非常重视水文水力学的研究及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Australia Rain Fall and Run Off 是澳洲水文水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提供了全国各地降雨基础设计资料,在指导地方具体防洪排涝工作方面也很给力。另外,各州及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也都有各自的补充性规定。这些完备的水文气象基础资料及成熟的水文水力分析方法,为本

基于5G智能遥测终端的城市内涝监测解决方案

基于5G智能遥测终端的城市内涝监测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全球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带来的暴雨天气增多,沿海城市受台风影响等诸多因素家具了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次数和强度。城市积水造成公用设施受损,使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传输、水源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坏。 城市内涝(积水)监测预警系统是基于水位雨量传感、图像识别、预警发布、物联网等技术研发设计的一套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对积水点进行实时的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通过无线物联网传输给远程管理平台或移动手机用户、预警信息屏。当达到预警阈值时,预警信息屏文字提示预警,远程管理平台、手机用户实时接收到预警信息提示。 系统组成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由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机房信号接收及处理装置、监测机房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无线传输装置、调度指挥中心五部分组成。

其中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接收无线信号数据,实时通过软件管理平台展示相关信息及管理预警信息,相关处理结果将自动存储备份。调度中心机房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而建设的,主要配置大屏电视、监测终端、服务器群、软件管理平台及辅助设备。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已建立开放的数据接口,通过专线网络或宽带允许的情况下走公用互联网,根据政府监管部门需求,适时查看或远程支持专家在线功能。 平台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涝管理、预报预警系统管理五大部分。 ●在线监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数据图在线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体现低洼区域积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情况,保证监测信息全面、及时、准确。 ●数据分析:针对排涝运行中的各项指标集中分析,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及多个安全指标数据对比的功能。 ●排涝管理:对排涝及其相应的预案信息、基础资料、周边环境、数据报表等进行集中管理,使排涝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 ●预报预警:实时分析和解读各监测数据,做出单项或多项对比报警功能,对出现的预报预警情况,进行在低洼区LED提示屏,并在预报预警的处理过程中建立消除机制,保证预报预警得到及时的处理。 ●系统管理: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了良好管理支持,使信息发布平台更加灵活、更易扩张。 项目意义 通过城市内涝监控系统可以做到常监测、早预警、早准备,在雨季来临前可以结合以往数据以及降水预报信息对城市内各个区域的水况进行预先分析,对可能因暴雨出现洪涝的地方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同时对水位上升区域的群众做好预警工作,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保障群众人身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 车伍,武彦杰,杨正,闫攀,赵杨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调蓄是维持自然水文循环和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极关键的环节,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大举措。我国古人在治水、用水中已充分显示了对调蓄的理解和智慧的运用,甚至可追溯到古老、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和南宋时期赣州的福寿沟蓄排系统等。然而当代,随着城市雨水“快排”理论的发展和灰色排水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城市自然蓄排系统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灰色基础设施的增加减少了对自然调蓄排放设施的需求,大量河道、坑塘、湿地等天然调蓄设施被破坏、填埋甚至消失,城市调蓄能力大幅下降。尽管传统“快排”模式在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洪涝风险加剧等突出问题。而这也警示人们,重拾古代雨洪管理智慧,利用现代雨洪管理理念和技术,构建现代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重要性。 调蓄是综合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开始成为雨水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广泛重视。业内已开展了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也正在编制,如新编《城市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等。但由于国内城市现代雨洪管理发展的整体滞后,相关研究及实践较薄弱,尤其在城市雨洪调蓄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缺乏对雨水调蓄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对调蓄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和科学认知,制约了相关标准的制定、调蓄设施的合理规划设计和有效实施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的开展。1我国城市雨洪调蓄中存在的问题 1.1概念混淆 笔者早前已论述过调蓄的概念、设施分类、功能等,但由于雨水系统发展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业内对雨水调蓄系统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概念不清和混淆的问题,甚至一些专业人员对储蓄和调节设施的功能、控制对象、设计方法等基础问题也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或错误,这会直接影响到调蓄设施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标准制定的合理性。 2缺乏系统的思想和解决方案 因面对解决城市水涝、径流污染、雨水利用等问题的迫切需求,国内近年出现大量调蓄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例如,北京在许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了储蓄池,在立交桥积水点改造项目中已建、将建数十座调节设施;上海为治理苏州河径流污染先后建设多个CSO调蓄池;北京、沈阳、广州、上海等城市考虑通过建设深层调蓄隧道来重点解决内涝问题等。这些工程项目对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方面,它们的建设大多局限于局部问题缓解和末端控制,投资较高,综合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它们的功能、构造和设计计算方法其实都不相同。如何针对一个城市区域雨洪的多种控制目标和复杂的条件,进行综合性规划设计,优化设置调蓄设施和规模,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总体而言,缺少城市或区域尺度内各类调蓄设施的系统性规划设计,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和实现多功能的“海绵城市”目标。 1.3相关系统衔接关系不清 调蓄设施是城市雨水系统中的核心设施之一,既可用于排水系统的源头、中途和末端,也可用于雨水利用、径流污染控制和洪涝控制等多个子系统,目前,业内不仅存在对雨洪控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城区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的现象,近年来,每逢雨季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无论是西城中心城区还是东城新开发城区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来临之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同时在县区的各小区及主要街道也是经常出现内涝问题,积水较深的地方积水深度甚至能超过50cm。 城区内涝的出现不利于文明城市的形象,因此建议: 一、借鉴成功经验,加强基础建设。 在国外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汽车在巨大的排洪渠道甚至是地下的排水管道中追逐,而我国很难见到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因此在我们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心间城区开建之前就规划好地下管道并且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辅助地面排水明渠设施防止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突降暴雨,并逐步对老城区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换,以发挥排水设施抵御暴雨的能力。 二、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充分利用雨水,化害为宝。国内如太原、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已在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建议在借鉴其他国家治理城市内涝成功案例和总结我国部分城市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较好的案例在我市推广。 三、建立城市蓄洪区,实行老旧社区排水沟改造。

在旧城改造和新建城区规划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区蓄洪区的规划设计。在城区的老旧社区低洼地带无排水沟处开挖排水沟,已有排水沟但太小或未与内河排水沟相连的应进行疏浚排水沟和适当扩大后并与内河管道相连,在常遭水淹的地方应备有抽水机抽水以防内涝。对现有仅存的一切能缓解城市内涝的地方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蚕食。在道路露天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优先考虑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应急自救能力。 一是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排水系统是一件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事,保护好排水系统便是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使保护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护城河道通畅、不任意侵占泄洪通道和排水设施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在面临突发灾害(包括应对洪水和内涝灾害)时应急自救能力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以处置得当的自救方法降低灾害中的人员伤亡。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摘要: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排水不同时期发展状况及完成"九五"规划、2010年目标尚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水设施与建设 我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历史悠久,秦代已有用以排除城市雨水的管渠。历代帝王的京都大多建造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系统。但是解放前排水工程的发展是缓慢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很差,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仅有局部雨污水合流制管道。管材为陶土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和砖、石拱沟,材质差、管径小,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排泄能力很低。污水处理设施仅上海、南京两市有4座城市排水处理厂(上海3座;北区、东区及北新泾西区,南京1座,位于江苏路现南京排水处处址)日处理能力共计4万m3。实际上能勉强坚持正常运行的只有上海西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6万m3,仅占全市污水量的5%左右,90%以上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得到了发展。国务院相继成立了建筑工程部和城市建设部,作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设施

运行的政府主管部门。 50年代初期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建成的城市排水管渠仅有3000km。许多大中城市的排水工程主要以治理雨污水。完善排水系统为重点,如北京龙须沟、上海肇家浜、南京秦淮河,武汉黄孝河、天津市海河改造及污水改造工程等治理工程。 70~80年代雨水排水工程中,除北京市修建的北护城河整治工程外,较大的工程还有、上海市南区污水干线排灌工程等。期间,各城市修建的排水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规模不断加大,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解放后,我国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最早始于50年代初。50年代建有太原西郊、西安邓家村、兰州七里河等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多为一级机械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小,总处理能力约36.3万m3/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八五”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加快了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截止1995年,我国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和社会自建排水系统的污水年排放量为352.72亿m3,排水管道长度为110062km,按服务面积计算,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为64.8%,城市污水年处理量81.602亿m3,污水处理率19.61%。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年受纳污水210.03亿m3,其中生活污水90.62亿m3,约占受纳污水量43.2%。城市污水处理厂169座,(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厂116座)年处理污水17.49亿m3,处理率8.69%,污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内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效果。针对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内涝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重视城市内涝的预防筹备,对于解决城市内涝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前言 城市内涝是指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一般积水深度达到15-20cm将导致影响交通和产生其他灾害,可视为发生城市内涝。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繁发生,城市一定程度上陷入瘫痪,交通道路受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排水设施支持和服务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排水设施出问题时引发的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导致地下电缆出现故障,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给城市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对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降雨热岛效应导致降雨量增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交通运输量加大,建筑群建造的更加密集等许多因素导致城市内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稳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改变了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而形成热岛效应,而城市热岛效应会直接影响降水,导

致降雨强度增加,同时,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的人工降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降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这给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压力,比如强降雨的发生直接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比如一些城市内的降雨强度和范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 2.2排水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地表大都被水泥、沥青等进行加铺,导致地面出表面硬化的情况,由于城市的建设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状况,土地表面硬化导致地面摩擦阻力减小,导致水流的径流量增加,表面硬化的地面的雨水储存功能大大下降,导致地面雨水不能渗入地下,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没有进行详细研究和规划,缺乏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一些地方的排水管网建设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与城市排水主管道不相连的情况,同时没有考虑城市建设安排和建筑布局对排水的要求,以及忽视了当地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可能造成排水影响,因此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严格按照排水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导致排水设施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3雨水管渠设计精度较低 目前国内雨水流量的计算主要采用推理公式法,这种计算方法在计算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时有足够的精度,但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则会产生较大偏差。欧盟和美国对推理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均有明确的规定。欧盟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200公顷或汇 水时间小于15分钟的区域;美国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65 公顷的区域。超出标准的区域需采用计算机水力模型辅助设计。计算方法的问题导致雨水流量的计算结果精度较低,造成雨水管渠的设置不甚合理[2]。 2.4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简介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是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角度,来监测影响道路积水通行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指标;记录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析未来的走势,以便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系统依托智能的软件系统,建立分析预警模型,监控中心通过数据研判,生成内涝积水预警,通过LED显示屏与短消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发布警告信息,尽快启动相应预案。 系统组成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由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机房信号接收及处理装置、监测机房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无线传输装置、调度指挥中心五部分组成。

其中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接收无线信号数据,实时通过软件管理 平台展示相关信息及管理预警信息,相关处理结果将自动存储备份。 调度中心机房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而建设的,主要配置大屏电视、 监测终端、服务器群、软件管理平台及辅助设备。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已建立开放的数据接口,通过专线网络或宽 带允许的情况下走公用互联网,根据政府监管部门需求,适时查看或 远程支持专家在线功能。 平台架构 平台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涝管理、预报预警系 统管理五大部分。 ●在线监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数据图在线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体现低洼区域积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情况,保证监测信息全面、 及时、准确。 ●数据分析:针对排涝运行中的各项指标集中分析,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及多个安全指标数据对比的功能。

●排涝管理:对排涝及其相应的预案信息、基础资料、周边环境、数据报表等进行集中管理,使排涝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 ●预报预警:实时分析和解读各监测数据,做出单项或多项对比报警功能,对出现的预报预警情况,进行在低洼区LED提示屏,并在预报预警的处理过程中建立消除机制,保证预报预警得到及时的处理。 ●系统管理: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了良好管理支持,使信息发布平台更加灵活、更易扩展。 方案特点 ●采用激光水位计进行水位监测,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低功耗,采用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供电方式,不受现场电源供电限制。 ●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突破地域限制,适应性强。 ●水位涨落趋势预测,危险等级的评估。 ●历史数据长久保存,便于数据的深层次挖掘。 ●支持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当前状态。 ●支持室外屏、短信平台、微信等多种途径发布信息,受众广泛。 ●系统平台采用模块化开发设计,便于平台功能扩展增强。 技术案例

城市内涝防治对策探讨

城市内涝及防治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受暴雨内涝带来的城市危害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各个行业的生产生活。气候的变化,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地面硬化持续扩大,雨水管渠建设标准低、设施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低影响开发从源头减小雨水径流量,提高排水管渠设计标准,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加强排水系统维护和管理等措施减少城市内涝灾害。 关键词:城市内涝防治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aterlogging disaster prone, urban rainstorm waterlogging brings harm to the city more and more, the impact scope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the urban road traffic and various industries. Climate change, the fast urban development lead to hardening of the ground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rainwater drainage pipe construction of low standard, facilities is not perfect, the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 is main cause of urban waterlogging.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rom the source reduction rain water runoff and improve drainage drainage design standards,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strengthening drainage syste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reduce urban waterlog disaster. Keywords:urban rainstorm prevention and cure countermeasure 一、造成城市暴雨内涝原因分析 1、管理不善 雨污合流 管道淤塞 雨水进水口堵塞 2、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因建设经费等原因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 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 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 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 3、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1-3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3-5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1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0.5-1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4、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管道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老化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5、雨水调蓄能力小 城市的河湖水面是调蓄雨洪的主要设施,当发生超过排水系统排水标准降雨强度或降雨过程时,应采用河湖水面或蓄水设施暂时蓄存,降低雨洪峰值和延缓峰值到达时间,待降雨

有关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的研究

有关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暴雨内涝此起彼伏,以至各种问题逐步显现,暴露了一个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的问题。我们通过控制变量进行一些列分析,尝试为研究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提出一点建议。 标签:暴雨;内涝;排水系统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暴雨内涝此起彼伏,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交通中断、出行不便、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各种问题逐步显现,暴露了一个个看似实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仔细分析,暴雨侵袭造成损失是天灾也是人祸,就其原因分析大致有如下:(1)国内整个管网设计及施工水平标准较低,部分设施老化。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45毫米的降雨,而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除了设计标准不高,城市排水系统还存在老化的问题。(2)排水设施建设落后,排水系统不健全。中国不少城区排水系统还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根管道,排水管沟基本小于3米,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排水管沟还能跑汽车。(3)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大面积硬化,每逢大雨降临,难以渗入地下的雨水涌向排水管网,增加了排水管的压力。(4)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城市地下系统由于长期养护运行经费不足,导致排水设施管养人员不足、不稳定,技术素质低,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规范化管理要求。 3 原因探究 要分析广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即是要分析广州市暴雨洪涝的流量Q,就要对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进行有关的控制变量分析,于是我们控制如下几个变量,分别尝试的得到几种结果。 根据我们所查资料,得出广州市雨水管道计算方法如下: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ψq F和q=■来说; Q:雨水设计流量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试行)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试行) 统一编号:DB3502/Z 5009—2016 图 集 号:厦2016-J-1 2016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试行) 统一编号:DB3502/Z 5009—2016 图 集 号:厦2016-J-1 批准部门:厦门市建设局

前言 根据厦门市建设局《关于发布厦门市2015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程)计划的通知》(厦建总〔2015〕96号)要求,由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总结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图集。 本共分6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建筑与小区;2、道路与广场;3、公园与绿地;4、河湖水系生态修复;5、低影响开发设施与构造; 6、城市管渠与超标雨水径流排放。 各单位在使用本图集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函告厦门市建设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地址:厦门市厦禾路362号建设大厦15楼,邮政编码:361004)或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厦门市美湖路43号,邮政编码36100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图集组织单位:厦门市建设局 本图集主编单位: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图集参编单位: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图集主要起草人员:曾瑜陈林颜小燕游志全洪永福郝晓宇艾慧颖钟翔燕李明月唐桂祥范萌秦一芳池长加陈云玉王丽萍苑宝玲周真明冯喆朱铭桥刘彤李益勤卓晋勉曹杨关天胜 吴连丰王宁杨一夫林艺辉陈小松艾永鑫朱冬梅王进谈旭辉 本图集主要审查人员:翟艳云魏忠庆曾虹廖启芳张德跃陈自强邱发强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城市内涝灾害含解析高考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8城市内涝灾害 【高考母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1】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 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blogid=5a18c50f0102w08c&url=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考点:洪涝灾害 【考点定位】洪涝灾害 【难点中心】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 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2.城市内涝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