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六章 文化的摇篮——育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奴隶社会与官学盛衰——西周
7
奴隶社会与官学盛衰——西周
8
“大一统”封建社会与多样化学校网络
During this long period of feudal society, the school system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stern Zhou. The long tradition of official schools was preserved, but privately run schools diversified and spread. In many respects privately run academies particularly distinguished themselves. 此时学校已非西周官学所能比拟,它除了拥有 源远流长的官学系统外,丰富多彩的私人办学在此 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本保持了相对连续性,特别 是私家书院办学确有其独特之处。
The Cradle of Chinese Culture-Education
文化的摇篮——育才
中国古代学校的源流和特点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s in Ancient China
2
In ancient China, there existed two types of school, operated either by government or individuals. Over the course of history, at times one type might predominate over the other, but mostly they complemented each other, and both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s providers of education. 与悠久的中华文明相对应,中国古代很早就产 生了学校,先后出现了官学和私学两种办学形式。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基本办学形式有时此消 彼长,更多的时候则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无论 是官学,还是私学,它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都积 3 累了许多丰富的教育经验。
第三,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的结合,继承和发扬 了中华民族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They aimed to establish an ide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 harmonious cultural environment,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fine tradition of students respecting their teachers, and teachers loving their students.
其二,私学承担了封建社会的启蒙教育任务, 弥补了国家官方办学的不足,并在实践上取得了一 些成绩和经验。
16
蒙学作为传统教育的基础,历来为许多教育家所重视, 他们在长期时间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整套融知识性、伦理性 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启蒙读物,并在教学、管理上进行了一些 可贵的探索。
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能够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开展 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既注意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又不忘对 其提出严格要求,这些始终是中国古代蒙学大师在教学过程 中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9
官学
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的初步形成当从汉武帝 兴学时算起,经历代王 朝的不断发展而趋于完 善。综合而论,中国封 建时代的官学有社会性 、等级性以及学校种类 增多等特点。
稷下学宫图
10
官学:教学方式
汉代太学盛行经师大班讲课与学生课外进修相结合的教 学形式。宋代官学在教育实践中又推出新的教学形式——分 科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由于考虑到学生个性特点,颇受 学生欢迎。宋代专科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也颇具特色,并建 立了新型的教学实习制度——“印历制”,即要求实习医学 生为诸校学生看病诊治,须把“所诊疾状”及治后“侯愈或 失”记录在“印历”上,以便“岁终比较”。明代国子监的 “历事制”,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制度,即让监生经过一段 时间的校内学习之后,到政府去实习三个月或半年,然后经 考试分上、中、下三等。上述这些各种教学形式都各具特色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出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9
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Culture
21
教学目标
孔子最先在教学上倡导伦理本位的课程论 思想。他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故在教 育上提出要继承西周鼎盛时期的“六艺”教育 传统,主张根据春秋战国之际的时代要求进行 有所“损益”的改革.孔子改革教育的根本思 想是提出以“举贤才”为目的的“学而优则仕 ”,而其中的“贤”和“优”又是以能否达到 道德完善——“仁人”为标准,因此孔子在教 学上便很自然地突出了伦理本位的课程结构, 注重德育。
17
书院
书院是我国唐末以后逐渐兴起的具有独特 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起初,书院只是官 方藏书、校书之所。真正具有讲学性质的书院 ,至五代末期才基本形成。经北宋的初步发展 和南宋的突飞猛进,一些著名书院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办学风格。大体来说早期书院多属自由 办学的私学性质,办出成绩后常受到政府嘉奖 和帮助;元代以后的书院则多走向官学化,为 官府所操纵。
商朝的学校不仅有文献上的记载,而且得到地下出 土文物特别是殷墟甲骨文字的佐证。商朝的学校名称, 除了“庠”、“校”、“序”以外,还出现“学”、“ 大学”、“瞽宗”等称谓。据史料记载当时已具备了正 式学校的基本形态。殷人除了进行基本的书写、算数传 授外,还十分重视宗教、军事、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其中对乐教最为重视。殷人素来重鬼神,他们在发动战 争之前或进行祭祀活动时常配有相应的礼仪和音乐,这 就必然对礼、乐教育特别是乐教予以相应的重视。
其一,形成了相对自由的办学方针和独特的教 学风格,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学术思想和科技文教 事业的综合发展。
Leabharlann Baidu14
私学在办学方针、内容和方式上往往享有相对的灵活性 和自由独立性,这种情况在先秦诸子私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教学方式上,私学在长期实践中也时有创新。如,汉 代经师讲学中的“高徒相授“形式就颇具特色,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师资缺乏的困难,对大面积地普及儒家学术文化是有 贡献的。 私学相对自由的办学方针还体现在私学内容的多样化, 同时兼容了旨趣相异的儒、佛、道诸学。此外,私学在传播 中国古代科技、文艺方面也起过重要作用。
氏族中的集体 在氏族公社的 生活有了越来越丰 活 动 中 活动中很 富的内容。在教育 自然形成了一定 上除了进行生产、 的集体意识和风 生活知识的传授外, 俗道德习惯。但 集体意识和风俗道 此时还没有正式 德习惯等思想教育 的教育机构出现 也必然渗透其中。 。
4
Only at a time when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had developed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when the first great division of agriculture from animal husbandry had developed into the great division of the handicraft industry from agriculture, particularly when the social product of labor had increased enough to surpass the needs of society, so as to enable a number of people to quit physical labor and work instead with their minds, and when these people felt it necessary to hand down certain speci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to their offspring intentionally and in a planned way, could schools as spe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ppear.
官学: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封建官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有一个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 构,由中央政府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官及地方政府官员兼管,这 对全国学校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至隋、唐才开始设有专门教育 行政机构——国子寺和国子监掌管中央官学,但地方官学的教育 行政管理尚缺少专门机构。宋代时,才设有诸路学官和提举学事 司专管地方官学。其后,设专官管理地方学校渐成定制。同样, 学校经费也是在宋以后有了学田等较为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从 学校内部行政管理而言,封建官学往往订有严格的学规校训以及 相应的师生管理办法。从汉代太学的“师法”、“家法”,到宋 代太学惩罚学生过失的“五等罚”,以及明清国子监的监规和卧 碑,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秦汉以后中国社会学校教育的专制性, 但不可不论封建官学在行政管理上也创造出一些值得后人思考和 借鉴的办学经验。 13
私学的贡献
A relatively free policy of operation and a unique teaching style were created, which promoted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eudal academic though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feudal society.
15
私学的贡献
Private schools, with some success, undertook the task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feudal society, supporting the limited effort rendered by the state.
18
书院的特色
第一,注重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形成了学术研究的自由争鸣风气 。 They emphasize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a free atmosphere in debate on academic problems was fostered.
只有当人类文明和语言文字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从畜牧业与农业的 大分工进入到农业和手工业的大分工,特别是社会劳动产品有了相当的剩 余,保证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成为脑力劳动者,而这部分人又觉得 有必要将某些专门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下一代时,才有可 能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5
奴隶社会与官学盛衰——商朝
原始学校与学校的萌芽
为了使年轻一 代能够更好地生存 下去,长辈很自然 地把制造石器和运 用火种的知识告诉 给晚辈,这就渐渐 地产生了最初形式 的教育活动。
这种原始社会 教育活动没有固定 场所和特定对象, 教育内容也只是根 据一时一地的生产 和生活需要而定,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实为简单的生产 或生活教育。
11
官学:考试制度
汉代太学不只为了通过考试检查学生掌握经书的情况,更重 要的是考试结果的好坏与学生出路有关,根据答题情况评定成绩 ,并授予相应的官职。唐代的中央六学普遍实行三种考试:旬试 、岁试、毕业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送礼部考核录用,或进一步 参与科举考试,寻求仕进正途。至宋代神宗年间,王安石对官学 的考试制度作过较大改革,首创“三舍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 质量和道德水平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地方上的学生也可以经过 考试逐渐升舍。通过“三舍升贡法“,把本来互不衔接的中央官 学和地方官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初步的学制系统。 元代的官学升斋考试分上、中、下诸斋,按考试成绩逐级递升。 明代官学的升格考试,依学生考试成绩优劣,分“廪膳生员”、 “增广生员”、“附学生员”,而成绩最优者又可参与科举考试 ,成为“科学生员”。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