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作者:张思远

作者机构: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来源:商

ISSN:1006-0510

年:2016

卷:000

期:022

页码:235-236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道德;道德冷漠;成因;解决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道德问题却日益凸显,道德滑坡和道德缺失极大程度地损害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民族品质,从南京彭宇案老人"碰瓷"讹诈施救者,到小悦悦事件众人围观冷漠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不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更拷问着人性善恶应该何去何从.笔者将从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入手,结合传统哲学、伦理学思想探讨解决道德问题的途径.

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的思考-论文

―― 新闻学Xi nw e nxue 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的思考 □吴馥臻 摘要对职业规范和自身定位的伦理需要。目前中国新闻职业精神面临的困境,是对转型期社会各种急剧变动的反应滞后,也是新闻职业本身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等因素入手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新闻体制改革;职业伦理;自律准则作者:吴馥臻,华南理工大学。 当前,中国新闻业正处在从传统行政管理的事业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又面临转型期社会一般道德伦理的变动和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迅速扩张的市场冲动和不断增大的言论空间面前,传统的职业道德建设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这一代新闻从业者对职业规范和自身定位的伦理需要,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违反新闻伦理、挑战新闻道德底线的行为,不断降低受众对新闻业的信任度,严重损害了新闻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重建新闻职业道德体系,已经成为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新闻职业精神建设的基本内涵以及面临的困境 (一)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及核心原则 新闻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自己传播行为的各种观念、习惯、信念的总称。①它是伴随新闻职业化、社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目前,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新闻伦理的核心原则有真实、中立、客观和社会责任。其中,真实原则要求所有新闻从业者努力得到最翔实的信息,从细节到整体,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告诉公众;中立原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媒体独立于具有复杂利益关系的各种利益群体以外,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地报道事实;客观原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应该而且能够超越阶级、利益、职业、种族等因素,尽可能让受众接收到客观的而不是充满偏见和有意施加倾向性的信息;社会责任原则主张媒介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 (二)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和困境 新闻职业道德的困境正是对上述职业伦理原则的漠视和破坏。学者郑保卫将其概括为“五大害”,即“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广告”。② “虚假新闻”违背了新闻最根本的原则——真实。它 既可能是由于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原因,对细节核查不仔细,报道不准确、不全面所致;也可能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歪曲或制造虚假的信息,混淆视听,误导舆论。“虚假新闻”危害极大,例如2005年发生的“高露洁”事件,一则某报转载外电的报道,称高露洁牙膏含致癌物,立即引发了市场上“高露洁”品牌销量一落千丈,后经新华社从事科技报道的资深记者核实,才发现这是某报记者误解外电报道所导致的“虚假新闻”。 “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都是记者滥用手中的传播权力进行“寻租”的行为。“有偿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条新闻被刊登,不是凭新闻价值诸要素的衡量来决定,而是根据提供所谓“新闻”的单位是否给予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单位好处来决定;而“有偿不闻”,则是以不报道某条新闻来获取好处。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新快报》事件”,记者陈永洲收受“三一重工”贿赂,连发十余篇报道攻击中联重科,后被湖南省公安跨省抓捕,还上演了近年来少见的媒体“贼喊抓贼”的闹剧,影响极为恶劣。 “侵权新闻”是指由于新闻报道引发的关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法律纠纷或道德争议,它使人们重新思考新闻“报道真相”的底线何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便携式、隐匿式的摄录设备使偷拍、追拍成为可能,尤其在进行调查性报道中,记者往往借助这些设备获取一些当事人不愿公开的镜头或录音,它既迎合了人们窥探的癖好,又增强了报道的可看性,尽管有时对于揭露性报道是必要的,但仍然引发了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纠纷。 “低俗新闻”指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眼球,大肆炒作、渲染色情、暴力、奇闻怪事等社会新闻、八卦绯闻,刺激受众感官,迎合低级趣味,以增加发行量、收视率的行为。“低俗新闻”是媒体商业化的直接后果。为了追求高利润,媒体就必须聚拢尽可能多的受众注意力,低俗新闻正是迎合了人追求刺激的本能,以牺牲新闻品格和社会效益为代价,沦为不折不扣的“文化垃圾”。 “虚假广告”在近几年的报刊、电视上层出不穷,以夸张不实的语言、故事、镜头欺骗消费者,煽动非理性消 ①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3年,第56页。 ②郑保卫:《新闻长思录III ——新闻热点与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5年,第—3页。 7.2001200290

社会道德冷漠之冷漠看客

社会道德冷漠之冷漠看客 “冷漠看客”这个名词对于大家来说都已经不在陌生了。因为爱管“闲事”的国人越来越少了,热衷于“看热闹”、“看白戏”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不自觉地加入了这个群体。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警醒。 让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当人们发现在公交车上作案的小偷时,许多人采取自保的默认态度,甚至任意让小偷殴打,让小偷如此气焰嚣张?为什么当抢劫、斗殴事件发生时,有见义勇为者站出来却往往是孤军奋战,往往不能即时得到社会的救援,几十人的微观只是为了看戏呢?为什么每当有跳楼者时,往往会聚集大量的人群在楼下观望、呼喊、聊天呢?这是这样的一种场面,这又是多么的令人心痛。为什么一些平时看上去遵纪守法的公民,就会在特定的时刻,变成了冷漠无情的看客呢? 看客现象的主要表现: 【讨薪女子站在13楼窗外欲跳楼遭围观起哄】 一位30多岁的妇女站在13楼的窗沿上欲跳楼,在僵持了2个小时后,她被警察和消防人员救下。但在这个危机的过程中,楼下有的围观居民却面带笑容进行着调侃。当时下面有少数的围观群众笑着调侃:“快跳啊,不跳不是英雄。”还有人在喊,‘怎么还不跳’、‘有本事就跳啊’”,对于这些人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与间接杀人有什么不同呢? 【女子列车突发精神病脱衣裤引10多人强行拍摄】 10月30日下午,在大连开往上海的T131列车上,一名年轻女子突发精神性疾病,当众脱下衣裤。正当车上司乘人员忙着安抚病人情绪时,约10多名男

性乘客不顾女病人惊恐尖叫,拿着具有拍照、录像功能的手机围上前去拍摄。这些人不仅没有同情心,还表现出了道德的沦丧。 以上两则新闻足以让我们看到社会看客现象之冷漠。在当今社会,每一个城市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悲哀,这些新闻也不足为怪了。大众也许都抱着这样的心理:“少管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可是我们换为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受到了伤害,可是得不到别人的帮助,那我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和对社会的绝望,该如何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寻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平衡点呢?看客现象也同时折射出当代社会群体的麻木性,冷漠性,道德的滑轮。 最近几年,中国十大冷漠城市的排行榜也备受关注。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较低,但让他们想象这样一种评选活动是他们所根本就想不到的。城市的冷漠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体的冷漠,每个人都各怀其私,缺乏团队意识,没有凝聚力,反映出了整个社会道德的滑轮。 看客现象发生的原因: 看客现象不是一种突然发现的状况,它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有人说它是一种道德的滑轮,这些都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能单纯得把它局限在人的自身因素上。我们在面对管理学问题时,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历史原因 在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环境中,中国民众处在社会最低层,他们的思想被禁锢着,没有人会毫不顾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从众心里很严重。鲁迅著作《药》中有一段:“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是描绘当时看晚清时期的革命党人被杀头时看

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完整版

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 关于社会道德的冷漠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上了三次时事政治课,对我国当代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国际形势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为最近出了好几件好心做好事的人却别冤枉反而赔钱的事和一个小女孩被碾压没人管的事件,在这里我想说说关于社会道德的冷漠问题 首先说说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职场冷漠。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情,你有难,不帮忙就算了,更有甚者,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职场新人们还会吃闭门羹,一股热情的工作劲即刻被泼冷水。而对于职场老手来说,则有另一番见解。他们认为,首先,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利益之下,凭什么要求人人都与你方便,携手并进?再者,冰冷无情有时并非不好,在某种状态下,它也是专业敬业的代名词。职场如战场,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护的盾牌。 我认为社会道德冷漠有以下几点原因: 对道德本质的误解。“道德冷漠”源于对“道德功利性”这一本质属性的误解。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一直故意夸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于道德的功利性被隐而不谈。事实上,从古至今,都没有完全否认利的存在和价值,只是更多时候,我们断章取义,片面夸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让人误以为要道德就不能谈利益。也正因为此,

呼唤道德

呼唤道德,拒绝冷漠 孙中山说:“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道德在人们生活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道德的力量是广泛地,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是推进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1】。 一、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道德可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认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社会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同时道德又是一种社会现象【1】。思想道德的观念对人的行为影响十分巨大,它引导和规范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华名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道德传统, 二、浅谈道德冷漠和社会现象 所谓的道德冷漠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孤立,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与否定【2】。人类所表现的道德冷漠不只是对自己责任的否定,而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漠视,或者是人性的否定。同时人性的冷漠是人类的悲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倒退。任何人都不是孤独地存在于世界上,事实证明他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群体中存在的。道德冷漠否定的恰是人的这种本性,扭曲的事与他人之间的形上关系当前世界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危机是全方位【2】。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不道德的现象令我们陷入深思,公民冷漠的态度令我们心痛。想必我们还记得那可爱又可怜的小悦悦吧。在2011年的10月13日,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故发生。年仅两岁的小悦悦在巷子中被一辆面包车碾过两次,几分钟又被一辆小型货车碾过,并且在事故发生的七分钟内,有十几个路人经过,可是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后来一位捡垃圾的阿姨将小月月抱到路边找到她妈妈,但是最后小悦悦还是不幸地离世。同样,在今年的7月北京遭遇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区的许多部分的道路积水,使得交通陷入了瘫痪,还有人员的伤亡。但是在面对大雨袭击,人们需要避雨时,有些人的做法却让人很愤慨。据媒体报道,因北京暴雨影响,当时在首都机场大概有8万的旅客滞留,可是居然有人在这时在赚“黑钱”,有些饭店趁机涨价,住宿费高达2000多。 道德冷漠表面上是对他人的漠视,实际上也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漠视。道德冷漠从道德的源头上否定了道德,道德冷漠不会仅停留在个体德性的层面上,它会用各种方式获得社会的表达【2】。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使得国内许多的婴儿患肾结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还是持续性的,造成了家长的恐慌,让我们心痛。同时近几年我国出现好多的食品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内容摘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记者的社会责任——谋求公共利益,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众利益 一.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两难道德抉择 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这就是记者的职责。 同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行业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讲,记者的基本职责是毫不犹豫的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1】这是记者区别于其它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特征。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采访中,面对突发的的事件,尤其是面对弱者和不幸的时候,记者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困境中,记者的所作所为也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案例一: 十几年前,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以一张《饥饿的小女孩》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首发后举世震惊,成为南非儿童苦难的一个标本。凯文·卡特名声大噪,但同时,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不明白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有评论家称他见死不救,是另一只秃鹰,人们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只是以新闻专业者的角度,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3个月后,即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了凯文·卡特的尸体,他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据媒体报道,在凯文·卡特自杀身亡的前三个月中,他本人一直处于冲突的痛苦之中。凯文·卡特对朋友辩解说他同情非洲的灾难,“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我必须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不该来这里。” 案例二: 爱迪·亚当斯在美越战争中拍了一张《枪杀越共》的照片,刽子手将战俘当场打死了。爱迪·亚当斯真实记录了枪决的这一幕,看到这幅照片的人们,包括一些新闻界人士,都责怪亚当斯,当时不应该抓拍这一残酷的场面,而应放下相机阻止屠杀发生。第二年,这幅战地摄影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但是各方面的指责也越来越多,亚当斯由此陷入无休止的困惑之中,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不敢去看自己这幅作品,并且毕生都在寻找为战争创伤赎罪的机会。更让亚当斯痛心的是,当年枪杀越共的警官后来移民美国开了一家小店谋生,但人们去他的小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去看看这个著名的刽子手。这些现实折磨着亚当斯,他挖苦自己说:“两个人的生命因此而毁掉了,而我因此获了奖,我可真是个英雄。”2004年9月,爱迪·亚当斯在纽约辞世。 在坚持报道新闻和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之间,爱迪·亚当斯和凯文·卡特选择了新闻专业主义,他们的报道震惊了世界,甚至影响了历史,但他们自己却因此而承担了无尽的道德谴责和心灵煎熬!从以上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冷漠成因及其改进措施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47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冷漠成因及其改进措施 柳依依 (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道德冷漠是社会转型时期过渡性的道德危机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普遍反映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同样面临着道德形态转变的问题。道德冷漠与道德拯救问题更是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关注,各行各业都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针对我国近几年道德冷漠事件频发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关键词:道德冷漠;成因分析;改善措施 作者简介:柳依依,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047-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道德修养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大家给予“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人的“最美”评价就真实体现了人们对高尚情操的诉求和对美好品德的褒奖。可与此同时,在团结友爱的“正能量”大环境下,依然有不和谐的道德冷漠画面出现。笔者针对当下我国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一、道德冷漠问题研究缘起 “李刚门”和“药家鑫案”虽已成往事,但作为社会道德失衡的标志性事件,其中无视道德责任、任意践踏社会道德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两个肇事者撞人后均没有寻求补救措施挽救受害者生命,更没有反省自身过错,而是试图逃脱惩罚。前者以权力威胁别人,后者用暴力消灭证据,两位肇事者对生命的无视和对道德的冷漠令人唏嘘;之后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以一个小女孩的生命为代价,测试了这个社会的道德感,可惜结果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路人的“视而不见”直观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群体道德意识淡漠现象的严重,这种严重性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埋下了隐患,急需要我们对其加以分析与控制。 道德冷漠是社会转型时期过渡性的道德危机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普遍反映形式。处在转型期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均需要优化,这种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例外,我们的社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的种种变化让我们的社会转型更加复杂:生产力的变化、经济制度的变化、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变化等等,道德冷漠现象正是基于以上转型时期的变化产生的。因此,积极进行历史反思,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道德冷漠现象追根溯源,努力探究其深层根源,这于新时期道德重建而言是极其必要的。 二、道德冷漠现象成因窥探 伴随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人们有了更好的生活享受:精细分工给我们带来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市场经济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流通、信息传播多媒体化让我们获取信息更便捷,可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当今社会道德层面的滑坡。 (一)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 如今,精细分工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虽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对我们的社会道德形态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精细分工包括责任分工与权利分工。由于每个人必须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细化的责任分工使得孤立的个体主观意愿上只想关心自己。当工作中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保证自己任务的完成,他人的利益便不会得 到重视;细化后的权利分工使得个体客观能力上只能关注于自己,由于他人的成果与自己无关,他人的行为方式自己无权干涉,使得人们在提供帮助时表现出顾虑。 其次,细化的分工使人们的荣誉感、负罪感淡化。一个事情的成败由大家的合力决定,成果被十几个人分享,个体的荣誉感不如“一人独当一面”来得深刻,不易在合作中表现出工作热情;失败后的责任也由十几个人共同分担,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过是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发挥的作用很小,不易有负罪感。总之,精细分工使得个人行为与事情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遥远、间接,个人容易丧失荣誉感和负罪感,从而导致个人荣辱观念淡化,削弱了道德的自我约束力。 最后,精细分工导致现代人人性的丧失。精细化分工使得人类如零件般被机器化,否定了一个人作为人的独特性和价值感,当我们仅作为“工具”,作为没有独特性、没有价值存在感的“物体”,我们只需要服从于“拥有”(雇佣)我们的“人”(即社会分工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的人性和社会角色分离,在社会角色为掩体的背后,我们为了表现专业性必须隐藏我们的人性,“讲道德”意味着“不专业”的潜规则悄然而生。 (二)市场经济的去道德化 上世纪70年代末,社会因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而变 得繁荣。同时,国人也不再回避“个人利益”这个词,价值观念的功利主义日益膨胀,尽管笼统地说国人道德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堕落有失公允,但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社会道德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1776年,亚当?斯密凭借《国富论》一举成名,论证出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当时 的英国手工业正向机械化过渡,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17058105.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58.html

道德冷漠的背后

题目:道德冷漠的背后 ----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看社会道德危机及其解决策略 稍有留意,不难发现,怪事层出不穷年年有,但近些年来是尤为突出。新闻报道一条接一条,问题的严重程度日渐逐增。你会发现:社会上最难做的是好人,昔日的助人为乐,改为了今日的助人害己。道路上血泊中的生命没有人敢伸出援助之手;现今房价居高不下,父母奋斗了大半辈子,买下的房子,儿子结婚入住,两个老人却无福可享;法庭上的案件更是新奇,有子女不孝的,要求赡养费的,还有一种父母告子女“啃老”的。这些都共同反应出我国当前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道德危机严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我国时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社会,各种矛盾在激化和调和中斗争。一起规范都在不断的摸索变化中。我国目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二者的关系极为不稳定,时而国家的权利占优势,出现社会国家化的现象。如今的道德冷漠,社会道德出现裂痕。危机现象实际上也属于一种社会力量高于国家权利,从而导致其占有主导地位,进而致使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影响了社会道德观念,社会道德感淡薄等,社会道德危机严重。对我国社会道德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给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设置了重重障碍。 原因浅述

社会道德危机的发展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这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太正常的现象。社会道德危机的出现是转型社会的一种产物。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其孕育的土壤,为其产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可能性。从社会的角度可有以下方面: 社会大众的从众现象。“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自愿与群众中多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的现象”。①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边注定中国人有共同的价值判断,道德准则作为基础,人们不断的力求与他人保持一致。如果个人与社会大众主题的行为不保持一致,个人就会与社会大众出现脱离现象,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压力。社会的个人便会自然产生恐惧的心理,最终迫于压力,总会与社会保持一致,因而便会引起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不断的到更多社会成员的默许和实践,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危机问题产生。 社会强化的必然结果。“强化是给予某种奖励或惩罚,增大或减少某行为的发生。”②社会大众的行为时相互学习而得的,而这个过程中又是通过强化来实现的。社会某一社会问题产生后,人们或是亲眼目睹,或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间接获得,社会对这一问题做出的行为发出主体的奖励或惩罚便成为社会大众去模仿或不去模仿的理由。类似问题多次发生后,社会对其的反应便会不断地强化人们的看法,思想是行为指导,行为时受其支配的。强化了的社会道德冷漠,一步一步将我国的社会道德推向危机,使之岌岌可危的境地。亟待社会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关行动对其进行改善和解决。

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摘要:对社会而言,遵守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随处可见,社会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体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损,因而缺乏与恶作斗争的自觉意识。 但是,鉴于社会道德在我们的个人生活的集体生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要通过感化、引导、建立健全道德规范机制等方式,以消除道德冷漠,营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大环境。 关键词:善的缺乏、平庸的恶、消除冷漠,教育引导 一、道德冷漠的表现 道德冷漠,简单地说,就是善的缺乏。万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1]。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具体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第一、道德敏感的缺乏。所谓道德敏感,“是一种道德感知、感悟、反应能力,是从人文社会现象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是对人文、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考量的能力”[2]。道德敏感的缺乏,意味着道德的缺席、道德的边缘化和道德的失语,将导致社会的道德失范。同时,道德敏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一个没有道德敏感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一个没有同感能力的人。 第二,道德判断的搁置。道德判断是关于行为的善恶、正当与否的判断,“它断定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那些规整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原则的最切近的体现”[3]。道德判断是一种直观判断,是我们不假思索而做出的本真反应,也是一种理性判断,是我们依据一般的道德法则,结合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充分考虑当前的特殊情境所得出的一种综合判断。不管是直观判断,还是理性判断,都具有改变道德情感和影响道德行为的功能。对于冷漠者而言,他具有关于行为善恶、正当与否的道德知识,具有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却吝于做出道德判断,导致道德判断的悬置。 第三,道德义务上的不作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不同,法律义务针对合法而言,道德义务则针对是否合乎道德。它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对他人所负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道德上的不作为更多的是指人们面对恶行的一种麻木,这种麻木使得他们成为作恶者的帮凶,使恶得以横行和泛滥。 二、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

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从未停止国,道德话题也一直是舆论热议的焦点,呼吁之声一阵高于一阵。然而,这却并不能改善现今社会中人们早已日渐滑坡的道德意识,“缺德”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改革开放步入第四个十年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共同回顾近来广受关注的道德事件。笔者也试图历史地、辩证地来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进而浅谈几点认识。 一为何道德事件如此触动国人神经 1食品安全事件 【染色馒头】2011年4月12日,上海华联等超市被指多年销售“染色馒头”。根据记者暗访,馒头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将旧馒头贴上最新生产的日期、过期馒头回炉加工为“新馒头”、乱使用甜蜜素、山梨酸钾和防腐剂等现象。【瘦肉精】继2009年2月,瘦肉精导致广州70人中毒事件后,2011年3月15日,沉寂一时的瘦肉精再现“遗毒”,双汇被曝收购“有毒”肉。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动物药品,将这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如果长期服用会诱发恶性肿瘤。 从2004年安徽阜阳的空壳奶粉,到2008年河北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再到瘦肉精、毒蔬菜、毒大米、毒双汇、敌敌畏鱼干、敌敌畏泡菜、陈馅月饼……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禁让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能吃什么?” 房地产事件 上海“楼倒倒”】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微乎其微,楼房倒塌的原因可能是施工方偷工减料。 【无锡“楼薄薄”】2009年8月,无锡桐乡市居民沈汉良发现自家天花板湿了,原以为楼上住户徐建兴在搞装修。谁知,后经相关工程师测定徐家楼板才是“罪魁祸首”楼板设计厚度12厘米,而徐家楼板厚度却只有7.9厘米。 房地产暴利、接踵而来的楼房安全,成为不少居民共同的一块心病。今年初,******总理在谈及控制房价时特别强调,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试问:他们有吗? 医疗卫生事件 【人死还收费】49岁的吴喜英因胆管结石在南方医科大学广济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2)

分析社会道德冷漠现象 法学C122班张峰 128509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 综合阐述——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生活中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其中以道德冷漠最为显著。道德冷漠不是一般的情感冷漠,而是特指个体道德情感的匮乏及其引起的道德判断上的不思考或道德行为上的麻木,即个体虽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和观念,但对现实情境中所提出的社会道德要求毫无体验和反应,意识不到道德问题的存在,体会不到道德的召唤,对于现实社会的道德要求以及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这种脱离了正常道德关系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使道德实践功能的正常发挥遭遇阻力。在此背景下,加强对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制度规范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给国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随即而来的现代化的洗礼中,我们似乎也正在走着西方社会已经走过的道路。这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了重重危机:价值模糊、意义失落、信仰崩溃等等。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正经历着精神失落的苦痛。 原因分析—— 历史原因。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家族,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家族中的关系,中国的社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理解为家族制度。传统中国把社会关系归纳成五种,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因此,中国的道德伦理更多关注亲属关系,并作用于这种亲属关系,而对非亲属关系,其道德力量的作用就会不同等次地下降。及至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原来以地域及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关系受到强烈冲击,在一个陌生的社会里,面对非亲属关系,道德冷漠现象则更加容易发生。 现实原因。德福一致是人类社会一直以来的美好的愿望,也是一种对于道德评判的期盼。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德福相悖,以及奖惩机制的失衡,导致人们对德福一致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现象和不公正现象不可避免,并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加之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的存在,使人们的心理更加焦虑,对社会道德评判效应的期盼值更高。而腐败和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们对道德共同体本应具有的归属感,道德评判效应失效,进一步加剧人们对道德信仰产生动摇。 对策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群体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个人的道德状况。自古中国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道德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准,形成褒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社会公德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化解道德冷漠。 二是加强道德控制的协调整饬。要加强舆论导向,通过社会舆论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道德作为一种软约束力,其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其中,社会舆论是化解道德冷漠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社会舆论可以培养人们善的情感,同时抑制恶的情感和行为的产生。要加强道德赏罚,确保德福一致。克服德福背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良性的社会道德赏罚机制,让为善者的德行收益大于失德成本,使有德之人必有福,而不能失益;为恶者的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 2011年10月,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由此发酵成了全民反思的对于道德的大讨论。为什么大家对小悦悦事件如此关注呢?因为这起悲剧所呈现的人心冷漠、道德滑坡令我们不寒而栗。我们也有子女,我们也有朋友,我们也有街头需要人搀扶的时候,我们也会有需要他人伸出援手救助的一天,那么在此时此刻,我们还能指望谁呢?小悦悦事件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是他给我们所有人发出了危险的信号,敲响了凄厉的警钟。 小悦悦事件让大家真实感受到了诸如“礼崩乐坏”、“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等负面情绪。小悦悦事件最让人心寒的是从小悦悦身边走过的18位路人,他们或视而不见,或停下观望,或绕道走开、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救助,哪怕拨打急救和报警电话。18位路人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析。早期中国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传统纽带,多是熟人之间交往,而现代社会的转型渐渐破坏了这种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小悦悦事件是因为信仰缺失,信仰的丧失致使人们对生命缺少了几分敬畏。没有信仰,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持,没有统一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功利教育使得我们失去了与同类守望的本能,任何情况下都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行善有风险,出手要谨慎”,把此事件归于世态的炎凉,环境的使然,助人反被讹诈,使得人们面对此种情况不敢伸出援助之手。 归根结底是案件涉及人性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善与恶,触碰着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社会诚信和道德。使得人们对碰到诸如需要救助的人的时候产生了矛盾、观望的心理。道德行为是自觉自主的事情,在需要救助而没有实施救助的行为者并没有必须要负责的法律责任。即使想要救助,但是如果被救者道德水平低下,救助者反倒得不偿失。这也是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的原因。 传统道德及其实践却停留在了口头上,或仅是在书本中,随时等待被提取和利用,反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管闲事”成为了大众的口头禅。一场五折的网购促销,能导致服务器被挤爆;一个所谓的光棍节,能导致各大娱乐场所场场爆满。而中国的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关注;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却被认为是炒作。人们在快速追求利益的路上,是否能够停下来,或许只是放慢脚步,做些所谓的闲事。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和外在的美丽相与的,还有内在的美。泛爱众,而亲仁。这句我们从小就熟记于心的名言,有多少事后被实践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大家继承、维护和发扬。法律的制定,是遵循公平、正义的道德准则,凭着立法者和司法者对公平、正义观念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识,对人们的外部行为进行限制。对于肇事者,法律可以限制他的权利和自由,但这种外部的限制是把双刃剑。有的人在躯体被限制的同时,灵魂却在升华,继而恢复对道德的信仰;有的人在躯体被限制的同时,他的灵魂也腐烂在了里面,即使重新获得了自由,他还会继续践踏法律,危害社会。只有道德,尤其是德,才是改变人心的终极武器。盲目改变自己身上继承来的历经千年修炼的道德,急于脱掉身上这层“俗气”的外衣,不做“老好人”,只做“理性人”,努力尝试改变和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向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受到规律的惩罚”。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矛盾。首当其冲的是公民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冷漠,“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等报道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道德冷漠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 道德冷漠产生的原因分析 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不作为’的道德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对善的缺失,对道德的冷淡与不关心。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身素质四个方面。 1.1 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首先,大众媒体社会责任缺失。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体理应肩负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传播真、善、美。但是,现在很多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化、虚假化、过度商业化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负面信息接收多了,势必会导致群众对事物的认知偏差。其次,社会榜样示范的缺失。上个世纪全社会都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已经淡化了对雷锋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很多对雷锋同志的另类解读,雷锋榜样形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现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榜样都是一些明星或者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容易被他们光鲜的外表所吸引。但在道德领域,这些所谓的榜样却经常曝出负面新闻,如吸毒、暴力等。由于传统道德榜样的逐渐退场,人们无法从这些所谓的榜样身上汲取强有力的道德力量。长期以往,便会造成群体道德冷漠,遇事旁观而不作为的悲哀现象。 1.2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每个社会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及其观念成熟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道德出现问题,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的成长就是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学校应当承担起教育孩子一切的重任。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身利益,对他人漠视甚至无视的人格。其次,一些家长自身道德素质不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会给子女留下深刻印象。家长或者其他长辈的道德素质如果不高,就会给孩子树立错误的道德典范。再次,特殊家庭问题造就的道

2020年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 关于社会道德的冷漠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 上了三次时事政治课,对我国当代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国际形势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为最近出了好几件好心做好事的人却别冤枉反而赔钱的事和一个小女孩被碾压没人管的事件,在这里我想说说关于社会道德的冷漠问题首先说说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职场冷漠。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情,你有难,不帮忙就算了,更有甚者,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职场新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