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栽培 方式
菇房栽培 大棚架式栽培 大棚畦栽等。
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 河南、浙江等省。其中,福建省生 产的占全国生产总量的50%。
栽培历史
一、依靠野生种或出过菇的培养料做菌种 • 1550年起始于法国,用未经发酵的马粪进 行栽培。 • 1651年,用清水漂洗成熟子实体,在驴粪, 马粪上出菇。 • 1870年,采用地洞栽培,意识到黑暗环境 利于其生长。 • 19世纪初传入英、荷兰,1865年传到美国, 此后,美取代法的地位。
四、栽培技术
时间安排 a、根据菌种温度型及当地 气候条件决定栽培期。 b、一般安排在昼夜平均气温 稳定在25℃左右时。
1、菇田准备
整田开厢:提前排水,翻耕、整细、 整平后(可免耕)按厢宽2.4—2.6尺(根据 茅扇的宽窄确定厢面宽),人行道2尺打线 划厢。开好排水边、厢沟,厢面宽80~ 90cm,人行过道宽60~70cm,将细石灰 粉撒于覆土泥中。
子实体发育
3、湿度
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
培养料60%~63%左右 菇棚空气相对湿度65—75% 培养料65%左右 菇棚空气相对湿度85—95% 18—20%左右
覆土层含水量
4、空气
菌丝体生长: 0.1% ~ 0.5% 为宜 CO2浓度 子实体发育:0.1%以下
5、光线
发菌期:黑暗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2、预湿
A、粪肥预湿 B、草料预湿
3、建堆
建堆时间 堆形
播种期往前推20~30天
龟背形
4、翻堆
时间
a 、料温达到最高温度开 始下降时进行翻堆 b、料温超过78℃也应该 马上翻堆 调整水分;添加辅料; 增加通气
目的
5、撤堆
二次发酵
前发酵:与一次发酵相同 后发酵:自动升温→巴氏消毒→ 嗜热培养→适当降温
双孢蘑菇的栽培
一、生产概况
“世界第一 菇” 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 面积最大、产量最高、 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中国每年生产的双孢菇总量已突破 150万吨,为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 量的70~75%。其中,80%用于出口, 是我国食用菌栽培中出口创汇最多的品 种。
• 世界蘑菇的贸易以蘑菇罐头为主,中国蘑 菇罐头的国际贸易量跃居世界之首,产量 约占世界蘑菇罐头总产量的65%左右。

• • •
二、依靠人工制作的菌种进行栽培 1894年,用孢子分离法栽培纯菌种获得 成功。 1905年,用组织块培养纯菌种。 1936年,采用发酵堆肥种植。 1954年,紫外线照射诱变育成新菌株。
在中国
• 1930年最早由法国传教士带到中 国上海。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停滞,战 后台湾地区和韩国相继开始生产, 70年代大陆地区恢复生产。 • 高产优质菌株的引进,堆肥发酵技 术的成熟,产量显著提高,向江浙 一带传播。
设施栽培的发展
• 1754年,瑞典首次进行暖房栽培。 • 1910年,第一座典型的“标准蘑菇菇 房”在美投入使用。 • 1968年,出现现代化的工厂。 • 现在,发达国家已进入工厂化生产时 代。
优势
• 低糖、低脂、低热量,蛋白质含量高,含 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 有“素中之肉”之美称,有较高的营养价 值和保健功能。 • 不与工业争能源,不与农业争资源。 • 集外向型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环保型 产业,零污染、零排放。 • 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优势产业。
二、生物学特性
分类 拉丁 学名 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 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 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Agaricus bisporus(Lange) Sing Ag;因其担子上通常仅着生2 个担孢子而得名。
代号
A、形态特征 1、菌丝体
索状 绒毛状 线状 2、子实体 由菌盖、菌柄、菌褶、菌膜、菌环、孢子等 部分组成。
6、酸度
PH值
培养料:7.5左右 覆土:7.5—8之间
三、培养料发酵
发酵类型 一次发酵 二次发酵 增温发酵剂发酵
堆形逐渐缩小 含水量逐渐降低 翻堆间隔天数渐减 严防日晒雨淋
发酵原则
1、培养料选择
主要原料
农作物秸杆 家畜粪肥 辅料 化肥 原料要求新鲜、 不得有腐烂霉变。
培养料要求
升温快,堆温高, 堆期短,腐熟好。
培养料腐熟适度的标准
1、草形完整,草茎柔软,疏松、富有弹性,有 一定韧性。手握培养料,质地疏松,无黏滑的感 觉,能被握成团,松手后能自然松散。 2、料呈棕褐色或咖啡色,但不呈黑色。无粪臭、 酸臭、腐败及霉味,有较浓的草香甜味。 3、在最后一次翻堆后的第五天,培养料的温度 仍保持在50℃以上,但不得超过60℃。培养料堆 的体积比原来缩小40%,重量减轻30%,含水量 在60%左右(手捏时指缝间没有水滴出现), pH7.2-7.5。 4、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放线菌、腐殖霉菌 等,无害虫及杂菌,但有适度的“白化”现象。
2、铺料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抖散铺入栽培厢 面,用手扒平稍压,要求料厚度5寸以上 (若料水分过大可在厢面上翻凉),边铺 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 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时就可以播 种。
3、播种
菌种选择:要求菌种无污染,无虫害,不老 化,达到纯、色正、健壮、湿润、味香、转接后 萌发快的要求。 播种时间应以阴天或晴天早、晚为宜,以防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杀伤菌种。一般每平方 米用种1~1.5瓶。 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 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 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 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B、生活史 担孢子
子实体 子实体原基 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
菌蕾期 幼菇期
子实体发育:原基期 成熟期 衰萎期
C、生活条件
1、营养
a、是草腐菌 b、需要覆土 c、分解能力弱,粪 草需先发酵腐熟 d、只能利用铵态氮
特点Baidu Nhomakorabea
2、温度
菌丝生长 温度范围在5--33℃ 最适为22--26℃ 温度范围是4—22℃ 最适为14--16℃
4、覆土
目的:促进原基形成;保持料面湿润;支撑 子实体生长。
时间:菌丝长至培养料2/3,时间随菌 丝生长情况而定。 标准:上干下湿,上细下粗。 以土质PH 7~7.5的腐殖性壤土为好, 土块含水量20~22%(用手能捏扁,但不 沾手)。将预留人行道湿润的表层土(土 过干要提前用水调湿润,过湿也可推迟盖 土)用锄头挖松打碎,及时轻轻地盖在料 面的菌种上,一次性盖土厚度要求1.5至2.5 寸较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