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性质:
1.实践性。
2.交往性: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3.动力性: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4.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
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
发展:P16
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
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
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封建社会教育:
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传播统治阶级的
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2.学校教育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统治阶层与知识阶
层往往是一个阶级,不同官职出身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
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
思想。
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
的文化科学知识。
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地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4.师生关系民主化。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现代教育的特征
1.公共性与公平性: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为全体人民服务。
2.生产性: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相结合。
3.科学性:(1)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
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2)内容上以科学知识为主,方法上遵循教育的规律。
4.未来性:(1)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
影响。(2)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要求,从当前出发,而且还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5.国际性: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
准备,面向全世界。
6.终身性:活到老学到老。
7.革命性:现代教育处于不断变革之中,需要不断革新。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看书!P37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
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时间改革日益密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性(根本属性)
1.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2.生产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性
4.阶级性:一定的教育反应一定的阶级要求并未它服务。
5.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
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一.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可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物质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实现着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科学创新
第三节:教育与经济基础
一.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
1.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
2.经济基础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3.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
4.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
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削弱和消解作用
第四节:教育与政治制度
一.教育为社会制度所制约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