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1-3单纯形法思想原理wxp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B P3,
P4 ,
P5
0
0
1 0
0 1
对应的基变量是 x3,x4,x5; 第三步:写出初始基本可行解和相应的
目标函数值
两个关键的基本表达式:
①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的表达式
x3 8 x1 2x2
x4
16
4x1
x5 12 4x2
初始基本可行解
X (0) (0, 0,8,16,12)T
1-3 单纯形法
图解法的局限性?
1947年G.B.Dantzig(丹捷格) 提出的单纯形法提供了方便、有 效的通用算法求解线性规划。
一、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
1、顶点的逐步转移
LP可行域
基本可 行解
转移条件: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改善 停机准则: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
顶点转移的依据?
根据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凸多边 形或凸多面体,若LP有最优解,就一定可 以在可行域的顶点上找到。
②用非基变量表示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Z 0 2x1 3x2
当前的目标函数值 Z (0) 0
请解释结果的经济含义 —— 不生产任何产品,资源都没有被利用 ( x3=8,x4=16,x5=12),两种产品的总利润 为0!
第四步:分析两个基本表达式,看看 目标函数是否可以改善?
① 分析用非基变量表示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x1
s.t.
x2
a x 1,m1 m1 a x 2,m1 m1
xm a x m,m1 m1
x1, x2 , , xn 0
等式约束左端引入人工变量的目的 使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中出现一个
单位阵,用单位阵的每一个列向量对
应的决策变量作为“基变量”,这样, 出现在单纯形表格中的b列(即约束 方程的右边常数)值正好就是基变量 的取值。
(注意: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的表达式)
LP问题求解的初始标准型
n
MaxZ c j x j j 1
⑤ 写出用非基变量表示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Z 2x1 3x2
2
x1
3
3
1 4
x5
9
2x1
3 4
x5
可得相应的目标函数值为Z(1)=9
检验数仍有正的, 返回①进行讨论。
第五步:上述过程何时停止? 当用非基变量表示目标函数的表达式中,非
基变量的系数(检验数)全部非正时,当前的 基本可行解就是最优解!
x1 2x2 x3
8
s.t.
4
x1
4 x2
x4 16 x5 12
x1, x2 , x3, x4 , x5 0
(台时约束) (原材料约束)
➢x3, x4, x5 三个松弛变量的经济含义表示什么?
第二步:寻求初始可行基,确定基变量
1 2 1 0 0
1 0 0
A
4 0
0 4
0 0
1 0
于是,若LP只有唯一最优解,这个最 优解所对应的点一定是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若LP有多个最优解,那么肯定在可行域的 顶点中可以找到至少一个最优解。
转移条件?
转移结果?
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改善
得到LP最优解,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为了使目标函数逐步变优,怎么转移? (2)目标函数何时达到最优——
Z 2x1 3x2
非基变量前面的系数均为正数,所以任何 一个非基变量进基都能使Z值增加 通常, 把非基变量前面的系数叫“检验数”
② 选哪一个非基变量进基?
选x2为进基变量(换入变量) 问题讨论:能否选其他的非基变量进基?
任意一个 × 任意一个正检验数对应的非基变量 ✓ 最大正检验数对应的非基变量 ✓ 排在最前面的正检验数对应的非基变量 ✓
初始可行基的确定 观察法——观察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现成 的单位阵?
思考:一定要是单位阵,才可求出初始可行 解吗?
通过单位阵求初始可行解有什么好处?
如果没有怎么办?(构造);
线性规划限制条件都是“≥”或“=”类型
的约束——
先将约束条件标准化,再引入非负 的人工变量, 以人工变量作为初始基变 量,其对应的系数列向量构成单位阵, 称为“人造基”;
4 x2
当x2增加时, x3, x4, x5会减小,但有限度—
—必须≥0,以保持解的可行性!于是
x3 8 x1 2x2 0
x4
16
4x1
0
x5
12
4x2 0
x2
8 2
x2
12 4
x2
min
8
2
,
, 12 4
3
当x2的值从0增加到3时, x5首先变为0, 此时x3=2>0,
为什么? ——分析用非基变量表示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如果让负检验数所对应的变量进基,目标函数 值将下降!Z=14-1.5x3-0.125x4
x2
作图法与单纯形比较
5
(0,4)4
Q4(0,3)3 2
Q3(2,3) Q2(4,2)
1
(8,0)
0 1 2 3 4 5 6 7 8 9 x1
C=6
C=0
3.2初始可行解的确定
B = ( P2, P3,P4 )
基变换
新的基变量——x2 , x3, x4;新的非基变量x1, x5;
写出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的表达式:

x3 8 x1 2x2
x4
16
4x1

x5 12 4x2
x3
2
x1
1 2
x5
x4 16 4x1
x2
3
1 4
x5
得新的基本可行解 X(1)=(0,3,2,16,0)T
因此选x5为出基变量(换出变量)。
这种用来确定出基变量的规则称为 “最 小比值原则”(或θ原则)。
非基变量 x2 进基:
基变量 x5 出基:
1 2 1 0 0
A
4
0
0
1
0
0 4 0 0 1
B = (P3,P4, P5 )
向量: P1 P2 P3 P4 P5 变量: x1 x2 x3 x4 x5
③ 确定出基变量:
问题讨论
x2进基意味着其取值从0变成一个正数(经济 意义——生产乙产品),能否无限增大? 当x2增加时,x3、x4、x5 如何变化? 现在的非基变量是哪些? 具体如何确定换出变量?
➢根据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的表达式
x3 8 x1 2x2
x4
16 4x1
x5 12
判断标准是什么?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单纯形法原理(用代数方法求解 LP) 例6
max Z 2x1 3x2
x1 2x2 8
s.t.
4 4
x1 x2
16 12
x1, x2 0
(台时约束) (原材料约束)
第 一 步 : 引 入 非 负 的 松 弛 变 量 X3,x4,x5, 将 该 LP化为标准型
max Z 2x1 3x2 0x3 0x4 0x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