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送别诗(词)专题练习
送别诗诗歌练习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衔杯”起句,紧扣“送别”的题意,随后又点出了送别的 时令与地点,一个“愁”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颔联中的“天涯宦迹左迁多”是诗人对皇甫汸的开导之词:做官 被贬是常有的事,大可不必介意。此句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谪的失 意之情的宽慰。 C. 颈联中的“黎阳”和“瓠子河”均是皇甫汸前往开州的必经之地, 夏日送别,诗人预计友人大约初秋可抵达被贬之所。 D. 就诗歌的章法、布局和构词看,李攀龙的这首诗带有盛唐送别 诗的影子,但细细比较能发现李诗的别具妙旨处,可见他不是一 味模仿。
3.D. “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 委婉含蓄。
4.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4.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面小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 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 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 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C. “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 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D. 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 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送别诗(词)专题练习
送别诗(词)专题练习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
送别试题及答案
送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送别”一词在文学中通常指的是什么?A. 离别的宴会B. 送行的仪式C. 离别的诗歌D. 离别的信件答案:C2. 下列哪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A. 《静夜思》B. 《将进酒》C. 《赠汪伦》D. 《春望》答案:C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王维C. 李白D. 杜甫答案:B4.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A. 千里共婵娟B. 春风又绿江南岸C. 莫愁前路无知己D. 桃花潭水深千尺答案:D5. “送别”在现代文学中通常指什么?A. 离别的仪式B. 离别的诗歌C. 离别的信件D. 离别的宴会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以“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答案:孤帆远影碧空尽7.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来表达对国家_________的忧虑。
答案:沦陷8.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描绘送别时的_________。
答案:景象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的珍视。
答案:友情10.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是李白《送友人》中的诗句,这里“青山”和“白水”分别代表了_________。
答案:自然景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送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
答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送别”通常指代离别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祝愿。
送别诗往往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抒发诗人的情感,成为文学中表达离别情感的重要体裁。
12. 请列举几首著名的送别诗,并简要说明其主题。
答案:著名的送别诗包括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送别测试题及答案
送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下一句是: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B.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B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下一句是:A. 客舍青青柳色新B. 劝君更尽一杯酒C. 西出阳关无故人D. 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A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A. 城春草木深B. 感时花溅泪C. 恨别鸟惊心D. 烽火连三月答案:A4.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A. 天涯若比邻B. 无为在歧路C. 儿女共沾巾D. 莫愁前路无知己答案:A5.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下一句是:A. 千树万树梨花开B. 散入珠帘湿罗幕C. 独钓寒江雪D. 疑是地上霜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的下一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黄河入海流”。
3. 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4.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是“当春乃发生”。
5.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把酒问青天”。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该句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与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无为在歧路”意味着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徘徊,而“儿女共沾巾”则描绘了送别时人们共同的悲伤,泪水沾湿了手巾。
2. 分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沦陷、山河依旧的沉痛感受。
“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尽管国家遭受战乱,但自然山河依旧存在,而“城春草木深”则描绘了春天城市中草木繁茂的景象,与国家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和平的渴望。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赠友送别类 专题练习合集(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①李白吾家青萍②剑,操割③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注】①李凝,李白族弟,时任单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
本诗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时。
②青萍,古宝剑名。
③操割,即操刀割锦,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指不会操刀的小孩子去剁肉,没裁过衣服的人去割锦缎。
后比喻才能不能胜任重大事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先以青萍剑为喻,突出李凝的优异,再反用操刀割锦的典故,赞扬李凝的能力。
B.五、六句写诗人送别李凝时月下出行的景象,美好的月光衬托了诗人此刻兴奋的心情。
C.七、八句中贤士豪杰争相为李凝饯行,一直将他追回到栖霞山,表现出李凝的人格魅力。
D.九、十句写暮春时分花园里群花散落,而席上斗酒消散离别之愁,一转伤感的送别气氛。
2.本诗有“此去何时还”之问,《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问,两诗“何时还”所问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3.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
B.“芳树”句中近景与远景相互配合,相互映衬,绘出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这首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4.第三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下列对“笼”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笼”字写的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古老的栈道。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送别诗专练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送别诗专练一、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官服。
③相如: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
2.辛词善于用典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用苏轼游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宦游漂泊的凄苦。
3.写出词人“不堪离别”的原因。
【答案】1.豪放如“龙吟虎啸”,“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伟: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和缓细腻,如“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和缓情深。
【解析】首先要理解评价之语的意思,明确分析的方向。
“龙吟虎啸”是豪放的风格,“和缓”是婉约的特点。
然后到诗歌中找到能体现这二者特点的内容。
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着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怕(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二(含答案)09045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二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2)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杜少府“之任”的地点是________。
(2)本诗虽是送别诗,却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任选角度,分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句诗写景的特点及作用。
2“”(2)诗歌最后两句借用典故表达将士们什么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甲】诗中“歧路”一词在本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甲】【乙】两首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专题06 “送别惜别”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送别惜别1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王国维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合音乐的。
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因此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B.本词开篇中的“西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昨夜西风凋碧树”,“西风”暗指春天。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
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人间第一耽离别”一句直接抒情,写出了人间最令人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
【小题2】请分析“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句的作用。
【小题3】赏析“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一句的妙处。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行田家歇马李郢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
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
千峰万濑水潏潏(注),羸马此中愁独行。
(注)潏潏(yù yù):水涌流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句“雨湿菰蒲斜日明”写春雨打湿菰蒲、天色将晚的情景,次句写当日的田家生活。
B.颔联写蛇竹一色、黄蝶嬉逐等情景,反衬出山间的一切和谐,让人觉得身处桃花源般的梦乡。
C.颈联运用联想,写诗人看到当地渔夫樵子为远行准备行装的场面,不由精神恍惚,神归故园。
D.这首羁旅诗的主要特点就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触景生情,情由境生,也就是做到了情景交融。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①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2022新高考Ⅱ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 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 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 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解析]“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
联系“胜境由来人共传”可知,“君到南中自称美”的意思是南中风景优美,你到了那里,自然会夸赞那里的风景,没有提及“友人的风采”。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①直抒胸臆。
诗人在金秋八月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更添愁情,直言离别之愁。
②借景抒情。
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悲伤和失落之情。
③运用细节(动作)描写。
“云帆望远不相见”通过描写诗人久久地站在江边,远望友人的船远去,直到看不见,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解析]题干中的“如何表现离愁别绪”考查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中的“八月秋”“飒飒芦花”渲染出萧瑟的氛围,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复益愁”属于直接抒情。
“云帆望远不相见”景中有人,“望远不相见”以诗人久立远望的细节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结尾两句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以不相见的“云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传达出诗人心头的愁绪与失落。
【诗歌鉴赏】前两句通过想象写友人远去。
接下来两句通过夸赞友人所到之地的美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冲淡了友人的离别之愁。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一)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一)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2)请结合诗句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夜别韦司士①高适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②,无那③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④沙里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
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②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
③无那:无奈。
④黄河曲:黄河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名的赞颂。
B.这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颔联“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突出渲染了结识才士为新交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
C.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啼鸟”为实,“春风”为虚,首联高馆夜宴饯别为实,颈联“黄河曲”“白马津”行程所经为想象,相生相应,摇曳生姿。
D.尾联反结“别”字,将伤别化解为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2)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3.古诗歌阅读。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
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结合诗歌,简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送别诗练习题带答案
送别诗练习题带答案送别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一种形式,通过诗人对别离与离别的凄凉感悟,抒发内心的情感。
它可以展现出人们对离别的思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送别诗的写作需要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纯熟的诗歌技巧。
下面是几个送别诗的练习题,带有答案供参考。
题目一:写一首送别诗,描述诗人离开故乡的心情,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答案一:岁月更迭离故乡,望眼欲穿梦自长。
飘零处处明如镜,恍若置身旧时光。
故园远离思恋隔,心怀故旧愁相拥。
归期未定无处问,江湖浩渺自悠扬。
题目二:写一首送别诗,描述一位朋友离开,表达对友谊的珍重与祝福。
答案二:离别时刻近,告别情谊深。
众离怀别苦,友离更让人心碎。
望你飞黄腾达,前途显赫恭喜你。
祝你旅途平安,天下有你无所羁。
题目三:写一首送别诗,描述诗人即将告别青春,展望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
答案三:青春告别语,岁月如流风。
昔日少年俊颜,如今已显苍茫。
成长路路尽,人生方方无妨。
展翅飞向远方,寻找梦的天堂。
送别诗的题材和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故乡、朋友、亲人的离别,也可以是对时光、青春、梦想的告别。
它可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同时也代表了对未知前程的期待和希望。
送别诗的写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要点:1. 选择一个明确的送别对象,如故乡、朋友、亲人等,明确写作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表达情感。
2. 表达离别的痛苦与惋惜,以及对离开对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3. 展望未来的生活,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可以多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4. 使用丰富的诗歌语言,进行感官的描绘,创造画面感,增加诗歌的艺术性。
5. 保持节奏感和韵律感,注意音韵的和谐与押韵的运用,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
写送别诗是一种感慨和思索,它可以是对别离的痛苦的宣泄,也可以是对未来的美好的期盼。
通过练习送别诗的写作,可以提升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修辞能力,进而拓宽自己的诗歌创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
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沈子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3、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4、两首诗中都写到“日暮”时的情景,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①辛弃疾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②。
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
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③,右紫枢④。
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
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
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秉所作。
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
③黄阁:中书门下省。
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5、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2)尾联中“怜”的意思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本诗第一句描写的景物有,渲染了的氛围。
(2)第三句中的“愁心”指的情感。
4.古诗鉴赏。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下列诗句中所寄予的情感与“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最相近的一项是A.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B.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往往一字传神。
“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送友人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送友人古诗词赏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__。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______。
3. 《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下一句是______。
4. 《赠汪伦》中“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上一句是______。
5.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A. 《送元二使安西》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 《赠汪伦》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 《送元二使安西》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 《赠汪伦》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情感。
2. 请简要阐述《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义。
3. 请举例说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离别之情。
四、鉴赏题1. 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谈谈你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理解。
五、对比分析题1. 比较《送元二使安西》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中的送别情感,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2. 对比《赠汪伦》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它们在表达离别情感时的异同。
六、诗句理解题1. 解释《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义。
2. 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所描绘的景象。
3. 说出你对《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两句诗的理解。
七、诗句默写题1. 默写《送元二使安西》全文。
2. 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文。
3. 默写《赠汪伦》全文。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含答案)144733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100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严 维丹阳郭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参军:官名。
②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1)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2“”(3)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三联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军①里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鹤楼》首联写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B.《黄鹤楼》颈联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秋景:晴空里,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
C.《天净沙》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D.《天净沙》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营造了一种凄清暗淡的氛围,又显示出一种幽静安逸的境界。
(2)你从《黄鹤楼》和《天净沙》中读出了作者哪一种共同的情感?请结合某一首中的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
比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枯藤老树昏鸦”。
请你再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赠友送别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赠友送别题材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郑山人所居唐·刘长卿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宋·王安石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释: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并抒发情感,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匆匆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请结合诗句,分析《送陈靖中舍归武陵》一诗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何特点。
(3)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写到了“武陵”和“桃花”,请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五归山王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今心事违。
【注】张五即张諲,排行第五,故称张五,曾同王维一起同朝为官,二人交情很深。
此时张諲因受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隐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个“送”字和一个“尽”字,既交代写作缘由,又表达了内心沉重。
B.颈联借用谢安“隐居东山”典故,希望友人打扫柴门,暗含诗人归隐之意。
C.尾联卒章显志,实写毅然辞官的经过,表达了自己不愿做违心事的决心。
D.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无限的失落。
3.请简要概括作者“惆怅”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词)专题练习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折柳是送别的习俗。
/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
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二、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
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
“寒雨连江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友人。
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往往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送别诗从情感基调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1、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
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2、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
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
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四、古典诗歌的鉴赏是什么?揭示出其中感人的因素:诗人是用何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何种人生感慨。
送别诗主要艺术手法:一、托物寓情:1、《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1、《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佳句,《别董大二首》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附晚上练习]诗歌鉴赏·训练二(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
(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3-4题。
(6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3.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答:4.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5题。
(6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5.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送别之情?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赏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
(6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6-7题。
(6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
②关城:潼关、函谷关。
③御苑:皇家的宫苑。
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6.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7.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8-9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8、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9、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0-11题。
(6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送别诗专题练习)参考答案1.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2.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无处不在”1分)3.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4.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5.“乐景写哀情”(1分)“乐景”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1分)“哀情”就是离别的哀伤情感,(1分)。
以景色的美,反衬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或分离的悲伤)。
(3分)6.“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1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
(2分)7.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
(2分)8、“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9、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0、烘托手法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请。
对比手法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有流露出答对友人的牵挂。
11、艺术效果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思想感情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