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第三章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国制度由井田规划概念派生,是“农 业立国”在城市规划上的体现。 一直为后世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城市 规划的传统方法。
营国制度的评价:
“匠人营国”体现的思想,被认为是一种具 有礼制等级性质的城市规划制度(如旁三门、左 祖右社等),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对中国古代后来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
(6)元代,元大都的 建设体现了中国古代城 市建设的优良传统:采 用三重方城、中轴对称 、宫城居中的布局;但 在实际建设中,主持者 又根据地形和实际需要 ,采用了街巷制和沿街 设市。 整个规划的最大成 功之处,是充分利用现 有的水系进行漕运,使 南方物资能通过水路进 入城内,维持了大都的 经济命脉。
(7)汉代政权建立之后,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其都 城为长安城。汉长安城是在秦咸阳渭南宫殿群基础 上改建而成的。平面近似方形,城内面积34.4平方 公里。
汉长安城规划布局的特 点:
A、受《周礼.考工记》的 影响显著,如城基本为方形, 每面三门,经涂道路系统,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有较 明显的中轴线。
汴梁城的建设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全城有皇 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墙。内城位于外郭城的 中部,皇城位于内城中偏西北。三重城墙重重相 套,各有护城河,这种布局此后一直为各代都城 所沿袭。
汴梁人口密集,高峰时超过100万。城内没有封闭 的里坊,大街小巷遍布店铺、酒店,商业活动极为 发达。官府不再施行宵禁,人们可以通宵娱乐,这 一切都使汴梁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世俗情趣的 繁华大都市。
B、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作 了变通的处理。如皇宫未央 宫未居中位。
汉长安城布局存在着显而易见的 弊端: (1)选址方案严重违背了春秋 以来的宫室居中的营建制度,没 有突出帝居的中心位置和拱卫形 势,影响了帝王的至尊形象。 (2)城内布局混乱,功能区划 分不明确,官署、民居、宫殿相 互混杂。 (3)汉长安城面积不小,但宫 殿区占地太大,城内五宫,其中 长乐宫和未央宫就占了城区近一 半的用地,如再加上官署和其它 宫殿群,大概三分之二的土地被 占了。而市、居住、作坊用地严 重不足。
(4)隋初,隋文帝杨坚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 和东都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前代 的规划经验,宫殿、官署、居民区分布有序,互 不干扰,街道呈方格网状,平直宽阔。既注重几 何构图原则,又充分结合地形,使城市不乏自然 情趣。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 发展的基础,唐代虽 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 布局,但主要宫殿向 东北移至大明宫。长 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 代城市规划的传统, 平面布局方正规则, 每面开三门,皇城左 右有祖庙及社稷,与 《周礼考工记》中的 布局接近。
(2)据《吴越春 秋》记载:“鲧筑 城以卫君,造郭以 守民,此城郭之治 也”,说明夏代已 开始营建城郭。这 一时期最具代表性 的城市为河南偃师 市二里头村古城。 它是我国古代城市 形成的标志。
城 郭 的 两 种 形 式
(3)商朝活动的中心地域在今日河南中、北部 一带。城市遗址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 龙商城、安阳殷墟等。上述城市一般都有成片的 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但各种功能区 的分布无秩序,有的中间有大片空白区相隔。
原始聚落与城市:
原始社会时期的固定居民点不同于城市,也并 不是必然会发展为城市,但是可以从中探索到城 市的最初形态。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这 些固定居民点即初步具有集中的特征:人口集中, 建筑物集中,生产质料和剩余产品集中等。由于 定居生活和村庄、聚落的出现,才为城市的产生 提供了可能,部分居民点成为城市的基础。
(3)里坊制极盛期
曹魏邺城,开创了都城规划严整布局的先例 ,采用了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
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 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 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方法和汉代宫城与外城区 分的布局方法。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 门前,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这种规划手法对以 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 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 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 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 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 的管理制度。
(5)开放式街市期
北宋时代,城市的布局和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 变,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 和集中的市肆。中国城市盛行了千年的里坊制度 和集中市场被街巷制和沿街设市所取代,这个符 合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城市格局自北宋确 立后一直延续至今。
2、“里坊”制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1)背景: 春秋至汉,城市规模的扩大、手工业商业的 繁荣、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日趋复杂的城市生活 ,必然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全城的有序运 作和统治集团的安全,于是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 模式产生了。
(2)“里坊”制布局模式的产生: 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 “里”作为居住区, 商业与手工业则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 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郑 州 商 城
(4)西周初年,都城为丰京及镐京,周武王时 ,又在洛阳附近建王城和成周二城,传说这些城 市是经过规划而成的。 一左 国 夫祖 中 匠 ”右 九 人 社经营 国 ,九 , 前纬 方 朝, 九 后经 市涂里 ,九, 市轨旁 朝,三 门 ,
“
营国制度的内涵:
A、城的规划制度 以王城为基准,按照建城者爵位尊卑, 据礼制营建制度而厘定。 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营建的 聚集封闭型城邑。城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井然有序。
临淄齐国故城
宫城在大城(廓) 西南角,东北角与 大城相连,为内城 的外廓。 宫室、卿大夫居 里及宫府手工作坊 集中在内城,城市 主体商业区“市”、 工商业者与一般居 民闾里各种民营手 工作坊和贵族陵墓 等集中在外城,用 地比例较旧制有增 加。
廓
城
临淄齐国故城
以宫为中心的 分区规划结构传统 型式,但按照经济 活动要求考虑而非 方位尊卑秩序。
C、功能分区
分区较为简单,首先有住宅区与墓葬区之分, 还有手工业区(一般为制陶器,相应有窑地)。城 内没有“市”,商业贸易尚未形成。
D、建筑布局
居民点遗址中建筑的布局有一定规律。适应当 时部落的生活方式,聚落的中心是氏族成员集合的 大房子(即公共建筑),周围环绕着小的住所,其 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E、防御设施 以沟作为封闭防御的措施。半坡、姜寨居住区 外围都设有宽、深各5~6米的壕堑拦护,这一防御 性的措施,还兼作雨水的排放沟。
中外建筑史
第三讲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3.1 城市发展概况
3.2 都成建设实例(中国古代
著名都城)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
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城市?
城市的概念:
“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 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古代 “日中为市”。我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世界一些 早期城市的出现大致一致:先有城、后有市,然 后城与市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商市的固定居民 点,这就是最初的城市。
东城以宫为中心 分区规划,利用高台 建筑强化宫的中轴线 主导作用。
燕下都遗址
充分发挥河道在 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不仅用以加固城防, 提供水源和航运之便, 还利用河道作为分区 规划标志。 改变当时一般以 外廓为经济活动综合 区的规划方法,将建 设和军事需求结合起 来。
曲 阜 鲁 国 故 城
城呈矩形,规模约为周制方七里。以宫为中心规划,宫 城位于中央微偏东处。城区内分区布置,以主次尊卑来安排; 市在宫城北,基本上也位于规划主轴线上;宫城内部采用前 朝后寝制度;
城内主要干道纵横各设三条,与《考工记· 匠 人》记载一致,道路分布密度和路幅宽度视所 在地段交通要求而定,并不强求整齐划一。
(6)秦都城为咸阳,秦孝公初建时主要限于渭北 ,后渐向南扩充,到秦始皇时,继续扩充咸阳的 规模范围,并持续向南拓展,最终形成了横跨渭 水南北的宏大都城。
秦咸阳故城规划特点归纳如下:
3.1城市发展概况
1、城市的历史沿革
(1)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聚落,已建有半地穴 式住房和防御壕沟。
陕 西 临 潼 姜 寨 遗 址
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 了较为可靠的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们 便开始聚族而居,修建房屋,从而形成固定的居 民聚居点——村落。
A、宫居城北,市在城南,突破了《周礼》“面 朝后市”的规定。市里及作坊布置在临渭河的 城南,可充分利用渭水,既方便生活,有有利 于城市工商经济的发展; B、将宫和官办手工业作坊按生产专业分区布 置,分区规划合理; C、规划布局受《周礼.考工记》都邑营建制度 的影响,但基本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就地利” 的原则。
(5)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铁器得到运用,出现了很多繁华的商业 城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期。这 一时期重要的都城有燕下都、齐临淄、赵邯郸齐 临淄、曲阜县鲁城、韩故城等。
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经济基础形成,社会 发展的需要冲破了《周礼》的限制,新的规划思 想产生。城市规模、形制、结构、用地比例,乃 至整个规划秩序,都有一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的倾向,而不拘泥于《周礼》的条条框框。“僭 越”现象越来越普遍。
B、礼制营建制度。
以二为公差的等级差数,来表达三级城邑 的营建差的。“九”为数之极,故王城用 “九”,以示尊尊。诸侯城降一等用“七”, 采邑又降一等用“五”。 各级等第分明,不许僭越。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王城)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封国、采邑)
C、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
A、觅龙:意为对山脉的观察选择。风水学中,山 喻为龙,山脉即龙脉,包括山脉走向及起伏变化。
B、察砂
砂:也指山体,龙是高大的主要山体,砂则 是龙旁边的小山丘,反映山之群体关系,隶属来 龙之主山。砂山以端庄方正、秀丽为吉、以破碎 尖削、 奇形怪状为凶。
C、观水 水指水源、水流。观水指考察地上、地下水源 及水流的形态、水质等。风水学认为:山不能无 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能养万物。水质清 明,味觉甘甜为吉;水质浊暗,味觉苦涩味凶。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
原始聚落布局特征:
A、规模普遍较小 原始的居民点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得组合, 一般规模较小,居住也较密集。如临潼姜寨遗址 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 B、村落平面形状复杂多样 以方形、长方形居多,也有一些圆形的,主 要是仰韶时期圆形聚落,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村 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风水”一词来源:
晋代郭璞《葬书》中 记载:气乘风则散,界水 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学的三大原则:
A、天人合一 B、阴阳平衡 C、五行相生相克
风水中往往用天上的四个星宿即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来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住宅设计 中认为左有流水,当作青龙,右有长道,当作白 虎,前有污池,当作朱雀,后边有丘陵,当作玄 武,并且把符合这种要求的地称为最好的风水吉 地。
(7)明、清时期 城市已经发展成为 较成熟的自由开放 模式,但城市一般 要经过规划,封建 等级制度在城市及 建筑 上的表现更 加明晰,明、清都 城北京的建设就是 典型例子。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若干问题
(1)选址: 古代都城选址受古代阴阳、五行五方哲学思 想影响颇深。历代王朝对都城的选址都很重视, 要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主持营 建。
廓
wk.baidu.com
经纬涂道路, 从实际交通情况出 发。
城
邯郸赵国故城 廓
类似齐临淄的城郭 分工体系。宫室、宗庙、 社稷及官署集中在王城, 手工作坊、市、里等聚 集在大北城。 旧邯郸扩展为廓, 成为赵都经济活动中心, 规模较大;在廓西南另 建新宫为城,作为政治 活动中心,两者互不干 扰。
城
燕下都遗址
分为东西部分, 城(宫城)在东,廓 在西。西城没有大型 的建筑遗存,应是作 为强化城防的军事目 的而建,外廓充做驻 军而不是城市经济活 动中心,主要的政治 及经济活动都集中在 东城。
营国制度的评价:
“匠人营国”体现的思想,被认为是一种具 有礼制等级性质的城市规划制度(如旁三门、左 祖右社等),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对中国古代后来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
(6)元代,元大都的 建设体现了中国古代城 市建设的优良传统:采 用三重方城、中轴对称 、宫城居中的布局;但 在实际建设中,主持者 又根据地形和实际需要 ,采用了街巷制和沿街 设市。 整个规划的最大成 功之处,是充分利用现 有的水系进行漕运,使 南方物资能通过水路进 入城内,维持了大都的 经济命脉。
(7)汉代政权建立之后,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其都 城为长安城。汉长安城是在秦咸阳渭南宫殿群基础 上改建而成的。平面近似方形,城内面积34.4平方 公里。
汉长安城规划布局的特 点:
A、受《周礼.考工记》的 影响显著,如城基本为方形, 每面三门,经涂道路系统,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有较 明显的中轴线。
汴梁城的建设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全城有皇 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墙。内城位于外郭城的 中部,皇城位于内城中偏西北。三重城墙重重相 套,各有护城河,这种布局此后一直为各代都城 所沿袭。
汴梁人口密集,高峰时超过100万。城内没有封闭 的里坊,大街小巷遍布店铺、酒店,商业活动极为 发达。官府不再施行宵禁,人们可以通宵娱乐,这 一切都使汴梁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世俗情趣的 繁华大都市。
B、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作 了变通的处理。如皇宫未央 宫未居中位。
汉长安城布局存在着显而易见的 弊端: (1)选址方案严重违背了春秋 以来的宫室居中的营建制度,没 有突出帝居的中心位置和拱卫形 势,影响了帝王的至尊形象。 (2)城内布局混乱,功能区划 分不明确,官署、民居、宫殿相 互混杂。 (3)汉长安城面积不小,但宫 殿区占地太大,城内五宫,其中 长乐宫和未央宫就占了城区近一 半的用地,如再加上官署和其它 宫殿群,大概三分之二的土地被 占了。而市、居住、作坊用地严 重不足。
(4)隋初,隋文帝杨坚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 和东都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前代 的规划经验,宫殿、官署、居民区分布有序,互 不干扰,街道呈方格网状,平直宽阔。既注重几 何构图原则,又充分结合地形,使城市不乏自然 情趣。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 发展的基础,唐代虽 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 布局,但主要宫殿向 东北移至大明宫。长 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 代城市规划的传统, 平面布局方正规则, 每面开三门,皇城左 右有祖庙及社稷,与 《周礼考工记》中的 布局接近。
(2)据《吴越春 秋》记载:“鲧筑 城以卫君,造郭以 守民,此城郭之治 也”,说明夏代已 开始营建城郭。这 一时期最具代表性 的城市为河南偃师 市二里头村古城。 它是我国古代城市 形成的标志。
城 郭 的 两 种 形 式
(3)商朝活动的中心地域在今日河南中、北部 一带。城市遗址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 龙商城、安阳殷墟等。上述城市一般都有成片的 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但各种功能区 的分布无秩序,有的中间有大片空白区相隔。
原始聚落与城市:
原始社会时期的固定居民点不同于城市,也并 不是必然会发展为城市,但是可以从中探索到城 市的最初形态。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这 些固定居民点即初步具有集中的特征:人口集中, 建筑物集中,生产质料和剩余产品集中等。由于 定居生活和村庄、聚落的出现,才为城市的产生 提供了可能,部分居民点成为城市的基础。
(3)里坊制极盛期
曹魏邺城,开创了都城规划严整布局的先例 ,采用了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
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 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 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方法和汉代宫城与外城区 分的布局方法。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 门前,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这种规划手法对以 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 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 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 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 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 的管理制度。
(5)开放式街市期
北宋时代,城市的布局和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 变,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 和集中的市肆。中国城市盛行了千年的里坊制度 和集中市场被街巷制和沿街设市所取代,这个符 合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城市格局自北宋确 立后一直延续至今。
2、“里坊”制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1)背景: 春秋至汉,城市规模的扩大、手工业商业的 繁荣、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日趋复杂的城市生活 ,必然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全城的有序运 作和统治集团的安全,于是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 模式产生了。
(2)“里坊”制布局模式的产生: 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 “里”作为居住区, 商业与手工业则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 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郑 州 商 城
(4)西周初年,都城为丰京及镐京,周武王时 ,又在洛阳附近建王城和成周二城,传说这些城 市是经过规划而成的。 一左 国 夫祖 中 匠 ”右 九 人 社经营 国 ,九 , 前纬 方 朝, 九 后经 市涂里 ,九, 市轨旁 朝,三 门 ,
“
营国制度的内涵:
A、城的规划制度 以王城为基准,按照建城者爵位尊卑, 据礼制营建制度而厘定。 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营建的 聚集封闭型城邑。城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井然有序。
临淄齐国故城
宫城在大城(廓) 西南角,东北角与 大城相连,为内城 的外廓。 宫室、卿大夫居 里及宫府手工作坊 集中在内城,城市 主体商业区“市”、 工商业者与一般居 民闾里各种民营手 工作坊和贵族陵墓 等集中在外城,用 地比例较旧制有增 加。
廓
城
临淄齐国故城
以宫为中心的 分区规划结构传统 型式,但按照经济 活动要求考虑而非 方位尊卑秩序。
C、功能分区
分区较为简单,首先有住宅区与墓葬区之分, 还有手工业区(一般为制陶器,相应有窑地)。城 内没有“市”,商业贸易尚未形成。
D、建筑布局
居民点遗址中建筑的布局有一定规律。适应当 时部落的生活方式,聚落的中心是氏族成员集合的 大房子(即公共建筑),周围环绕着小的住所,其 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E、防御设施 以沟作为封闭防御的措施。半坡、姜寨居住区 外围都设有宽、深各5~6米的壕堑拦护,这一防御 性的措施,还兼作雨水的排放沟。
中外建筑史
第三讲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3.1 城市发展概况
3.2 都成建设实例(中国古代
著名都城)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
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城市?
城市的概念:
“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 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古代 “日中为市”。我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世界一些 早期城市的出现大致一致:先有城、后有市,然 后城与市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商市的固定居民 点,这就是最初的城市。
东城以宫为中心 分区规划,利用高台 建筑强化宫的中轴线 主导作用。
燕下都遗址
充分发挥河道在 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不仅用以加固城防, 提供水源和航运之便, 还利用河道作为分区 规划标志。 改变当时一般以 外廓为经济活动综合 区的规划方法,将建 设和军事需求结合起 来。
曲 阜 鲁 国 故 城
城呈矩形,规模约为周制方七里。以宫为中心规划,宫 城位于中央微偏东处。城区内分区布置,以主次尊卑来安排; 市在宫城北,基本上也位于规划主轴线上;宫城内部采用前 朝后寝制度;
城内主要干道纵横各设三条,与《考工记· 匠 人》记载一致,道路分布密度和路幅宽度视所 在地段交通要求而定,并不强求整齐划一。
(6)秦都城为咸阳,秦孝公初建时主要限于渭北 ,后渐向南扩充,到秦始皇时,继续扩充咸阳的 规模范围,并持续向南拓展,最终形成了横跨渭 水南北的宏大都城。
秦咸阳故城规划特点归纳如下:
3.1城市发展概况
1、城市的历史沿革
(1)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聚落,已建有半地穴 式住房和防御壕沟。
陕 西 临 潼 姜 寨 遗 址
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 了较为可靠的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们 便开始聚族而居,修建房屋,从而形成固定的居 民聚居点——村落。
A、宫居城北,市在城南,突破了《周礼》“面 朝后市”的规定。市里及作坊布置在临渭河的 城南,可充分利用渭水,既方便生活,有有利 于城市工商经济的发展; B、将宫和官办手工业作坊按生产专业分区布 置,分区规划合理; C、规划布局受《周礼.考工记》都邑营建制度 的影响,但基本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就地利” 的原则。
(5)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铁器得到运用,出现了很多繁华的商业 城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期。这 一时期重要的都城有燕下都、齐临淄、赵邯郸齐 临淄、曲阜县鲁城、韩故城等。
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经济基础形成,社会 发展的需要冲破了《周礼》的限制,新的规划思 想产生。城市规模、形制、结构、用地比例,乃 至整个规划秩序,都有一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的倾向,而不拘泥于《周礼》的条条框框。“僭 越”现象越来越普遍。
B、礼制营建制度。
以二为公差的等级差数,来表达三级城邑 的营建差的。“九”为数之极,故王城用 “九”,以示尊尊。诸侯城降一等用“七”, 采邑又降一等用“五”。 各级等第分明,不许僭越。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王城)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封国、采邑)
C、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
A、觅龙:意为对山脉的观察选择。风水学中,山 喻为龙,山脉即龙脉,包括山脉走向及起伏变化。
B、察砂
砂:也指山体,龙是高大的主要山体,砂则 是龙旁边的小山丘,反映山之群体关系,隶属来 龙之主山。砂山以端庄方正、秀丽为吉、以破碎 尖削、 奇形怪状为凶。
C、观水 水指水源、水流。观水指考察地上、地下水源 及水流的形态、水质等。风水学认为:山不能无 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能养万物。水质清 明,味觉甘甜为吉;水质浊暗,味觉苦涩味凶。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
原始聚落布局特征:
A、规模普遍较小 原始的居民点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得组合, 一般规模较小,居住也较密集。如临潼姜寨遗址 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 B、村落平面形状复杂多样 以方形、长方形居多,也有一些圆形的,主 要是仰韶时期圆形聚落,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村 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风水”一词来源:
晋代郭璞《葬书》中 记载:气乘风则散,界水 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学的三大原则:
A、天人合一 B、阴阳平衡 C、五行相生相克
风水中往往用天上的四个星宿即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来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住宅设计 中认为左有流水,当作青龙,右有长道,当作白 虎,前有污池,当作朱雀,后边有丘陵,当作玄 武,并且把符合这种要求的地称为最好的风水吉 地。
(7)明、清时期 城市已经发展成为 较成熟的自由开放 模式,但城市一般 要经过规划,封建 等级制度在城市及 建筑 上的表现更 加明晰,明、清都 城北京的建设就是 典型例子。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若干问题
(1)选址: 古代都城选址受古代阴阳、五行五方哲学思 想影响颇深。历代王朝对都城的选址都很重视, 要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主持营 建。
廓
wk.baidu.com
经纬涂道路, 从实际交通情况出 发。
城
邯郸赵国故城 廓
类似齐临淄的城郭 分工体系。宫室、宗庙、 社稷及官署集中在王城, 手工作坊、市、里等聚 集在大北城。 旧邯郸扩展为廓, 成为赵都经济活动中心, 规模较大;在廓西南另 建新宫为城,作为政治 活动中心,两者互不干 扰。
城
燕下都遗址
分为东西部分, 城(宫城)在东,廓 在西。西城没有大型 的建筑遗存,应是作 为强化城防的军事目 的而建,外廓充做驻 军而不是城市经济活 动中心,主要的政治 及经济活动都集中在 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