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信息化融合机制,构建数字化教学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信息化融合机制,构建数字化教学生态

发表时间:2017-07-05T15:40:56.62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作者:贺春香

[导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734200

一、加大投入,创设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硬件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学校要加大对教学信息化的经费投入,实施宽带网络提速工程、教学设备添置工程、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各类学习空间开通工程,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建立融教学、管理、资源为基础的信息化运行平台,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强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学校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集中培训,实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研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向教师推送分享操作示范、使用经验、应用案例,开展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微培训;定期组织业务考核、使用操作技能展评,充分挖掘使用好交互一体机、电子白板等备授课软件功能,提高教师应用工具软件灵活使用碎片化资源及生成性资源和熟练驾驭课堂信息化应用的能力。

三、借力网络,改变教师教学研修培训方式

研修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借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地方各级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网络教研模块,创建网络教研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发挥骨干名师效应,示范引领,带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借助录播平台开展“微格教研”,记录教学行为,放像再现,对比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依托校园网,建立“网上阅读资源库”,通过QQ群、微信群,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落实“一周一推送,一月一交流”双推双学制度,使教师形成自觉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依托教育云班级空间、师生个人空间,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评课议课、专题教研、资源分享等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开展“互联网+专家报告、互联网+资源供给、互联网+主题研讨、互联网+名师答疑”等模式培训,有力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四、整合资源,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变革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势在必行。教师要精心遴选、使用各类网络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个人教学资源库;全面推广使用当前先进的一些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抓好数字资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备课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交互一体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变革教学方式,实现了“课堂”到“学堂”的转变。培训引导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利用云平台提供的“易题库”、“优学360”、“作业盒子” 等教学应用的题库系统,改变学生作业方式,使用“畅言教学云”班级互动、作业模块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依托教育云“班级空间”、师生“个人空间”,开展学习交流、任务布置、在线答疑、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微课助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手段,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工具。通过不定期组织开展各层次的“互联网+微课”、“互联网+高效课堂”建设培训研讨会,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认识水平和信息化教学执行力;加强微课资源的开发制作,建设微课录制室,开展微课制作培训和教师微课大赛,安排骨干教师、各级名师分学段、分学科制作和积累系列化微课资源,通过“微课助学”弥补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及时通过QQ群、微信群、师生空间等途径及时向学生推送微课资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开展以“互联网+高效课堂模式”为内容的“学模——建模——说模——展模”活动,构建适合各学科教学的基于CAI的校本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关注双体,重新构建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深化“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需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生态环境。学校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方式,加大教案备写、课堂评价、教研培训、作业辅导等教学管理改革力度,修改传统的、僵化的、与信息化教学应用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把教师从繁重的、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流程再造,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构建以生为本、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小组探究交流,使学生好学;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的教学步骤得以落实。关注教师、关注学生的双主体教学机制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使教师潜能得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七、科学监测,构建科学的数字化评价体系

学业水平测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信息化教学应用快速变革的领域。学校要积极搭建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手段数字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科学化,改变单一的靠成绩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优化师生关系,为学生长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要积极使用纸笔考试智能测评与分析系统,变革学业水平测试,实现常规考试标准化、阅卷评分网络化、成绩分析智能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试卷统计分析的准确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面对风起云涌的教育浪潮,我们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改革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学体系,不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促进教学素质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