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斐多篇》后对灵魂的认识 2015541010 夏维依 西方哲学家认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斐多篇》后对灵魂的认识
2015541010 夏维依
西方哲学家认为所谓死亡就是灵魂和肉体的解脱和分离。
他们相信自己能使灵魂超脱肉体,所以活着的时候就不愿把自己贡献给肉体,而尽可能躲开肉体。
在他们看来肉体是浑浊的,充满欲望而且荣养肉体有着很多的麻烦,而灵魂是纯净的,神圣的。
要获得智慧只能通过纯净的灵魂去思考,要避开肉体带来的各种充满诱惑的感觉,避开肉体对灵魂的扰乱和阻碍,只用单纯的、绝对的理智去探索事物的本质。
所以真正的哲学家希望通过自然死亡——即所谓神的感召,将灵魂抽离出肉体,从而寻得最终的解脱,自由地漫游在真理的殿堂,他们临死是轻松愉快的,决不会愁苦,他们深信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上得到最大的幸福。
西方哲学家对灵魂有着很高的评价。
关于灵魂离开肉体后的存在问题,西方哲学家认为一切具体的事物均是相反而生的,所以生和死亦是相反相生,生产生死,死产生生。
有生必有死,而同样有死也必有重生,即转世回生是确实存在的。
既然可以转世回生,那么我们死后一定还存在灵魂,灵魂就是我们由死向生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状态和形式。
唯有生命是循环的,才能代代相传。
所以也可以说一切生命都是从死亡里出生的。
苏格拉底还提出一个说法:认识就是记忆。
他解释说我们出生后能够认识世界是基于前生积累的但我们还没忘记的记忆。
记忆里那些抽象的概念存在于我们的灵魂中,我们的灵魂是有智力的。
灵魂是早在我们出生前就存在的,在我们出生时,灵魂投入人身,我们也就拥有了这段记忆以及那些抽象的概念,往后我们就通过感觉和已有的概念,一次次调动记忆去思考眼前所见和记忆里的是否相等,通过比较来学习知识和认识世界,但究其根本其实就是找回原有的知识,所以说认识就是记忆。
由此也可得知灵魂在我们出生之前已经存在了。
由以上两点可总结出灵魂在出生前已经存在了,而灵魂再出生只能从死亡里出生;灵魂既然还得重新生出来,它在人死之后,必定还继续存在。
在西方哲学家心中,灵魂应该始终是避开肉体独立自守的。
灵魂依靠肉体去感觉就会被带进了变化无定的境界;灵魂独自思考的时候就进入纯洁,永恒,不朽,不变的境界,此时灵魂就变得安定不变了,而这种状态就叫智慧。
死亡后,干净利索离开肉体的灵魂会前往一个高贵神圣纯洁智慧的地方去。
而受了污染肮脏的灵魂会始终围绕在肉体的周围,它和肉体交往密切,就和肉体的性质相近了,缠绵着物质的欲念。
这就是西方哲学家认为的灵魂的归宿。
在灵魂的讨论中,西米认为灵魂是人身各种成分的调和,人到了所谓死的时候,怕先死的是灵魂。
针对这一问题,苏格拉底找到三个问题:1. 与已经证明的“灵魂存在于我们出生之前”的观点相悖。
2. 灵魂是和谐就没有了善恶之分,所有灵魂都一样了。
3. 灵魂应是对各种感觉的主管者,但按西米的说法却变成了顺从肉体的。
再有齐贝的困惑,他认可灵魂比肉体长久但无法证明灵魂是不朽的。
对于这一问题,苏格拉底答复他的是身体是因为有了灵魂才有生命。
生命的反面是死。
灵魂占有了一件东西,这东西就有生命,决不再容纳和这东西相反的东西。
则灵魂不容纳死亡。
就是说灵魂是不死的就是不朽的。
在解释齐贝的问题时,有人提出与先前的相反相生理论像违背,结合苏格拉底的解释,我认为具体的事物是一个复合物,由各种性质不同的成分构成,性质多元,所以可以相反相生的,但抽象的概念里本质是绝对的,也就是唯一的,所以不可能既是反面又是正面。
不仅相反的概念相互排斥,就连体现相反概念的东西也互相排斥。
推及于人,身体是因为有了灵魂才有生命。
生命的反面是死。
灵魂占有了一件东西,决不再容纳和这东西相反的东西。
则灵魂不容纳死亡。
就是说灵魂是不死的就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