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月亮上的足迹》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月亮上的足迹》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月亮上的足迹》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4《月亮上的脚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小(xiá)椭圆(suí)里程碑(bēi)

B.悬挂(xián)毛病(zhàng)操纵杆(gǎn)

C.液氢(qīng)摄像(niè)休斯敦(dūn)

D.轨迹(ɡuǐ)设备(zhì)小心谨慎(yì)

2.结合语境解说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1903年莱特兄弟完结人类史上初次动力飞翔至

现在太阳能飞翔方案的启航,人类不断以无畏的应战精力逾越极限,在国际改造进程中筑起一个个里程碑。

(2)毕竟我国只需一个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对节目、对选手的高要求,让许多草根选手都望而生畏,那个富丽的舞台成了很多草根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当地。

(3)军地两边代表在座谈会上畅谈军地建造大事,共叙

军民鱼水深情。

3.下列语句不是比方句的一项是()

A.月面上到处是细微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B.“土星5号”火箭像伟人相同俯首挺立着,顶级直指

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行进。

D.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茸毛,有

时像一块皎白的绫纱。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侧重于谈论,指出登月是人类探求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的一次巨大腾跃。

B.按时刻次序打开叙说是本文写作的一个杰出特色。

C.这次巨大的探险来回共通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D.人类初次登上月球这一巨大时刻的精确时刻是1969

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求太空的里程碑。5.按登月的进程给下列语句排序,把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A.主动焚烧设备点着了焚烧器,火箭上升。

B.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相继登上月球。

C.飞船减速并主动停火,登月舱与飞船脱离。

D.一、二级火箭主动掉落,第三级火箭发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览下面的文字,完结第6~8题。

地勤人员对火箭做了极为细心的查看,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宣布焚烧指令,计算机开端主动作业。主动焚烧设备点着了焚烧器,“土星5号”宣布隆隆的声响,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慢慢上升,不断加快。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调查着各种外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因为火箭的加快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榜首级火箭主动掉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到达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主动掉落,速度到达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发动作业,飞船在预订的时刻、预订的高度进入预订的轨迹。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行进。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间隔的中心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停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当地,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

丽的月球现已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6.榜首段文字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依照________次序写的,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明:

()→焚烧发射→火箭加快→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发动→()

7.作者告知时刻为什么精确到秒?

8.飞船的速度是很快的,“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行进”一句顶用“慢慢”一词,是否对立?

类文阅览

阅览下面的文字,完结第9~12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绘成妙趣横生的神仙国际。在人们的幻想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实践国际里,太空绝不像人们幻想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临的是险境而非仙界。载人航天飞翔要处理的问题也远不止“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翔要战胜的榜首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假如宇航员的座舱、日子舱走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逝世。

③需求战胜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

种太空强辐射包含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首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害航

天器的一些外表资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然后加剧低轨飞翔器轨迹操控的担负。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自身发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刻环绕地球运动,对低轨迹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只损害航天器的外表资料,并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资料、半导体器材和集成电路等的功用发生变化,乃至形成永久性的损害。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翔要战胜的另一难关。空

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废物,是抛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破或磕碰而发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一直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而呈现磕碰的时机很多。空间碎片或流星体与

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外表留下碰击坑或穿孔,乃至形成航天器外表的机械损害。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损坏都是丧命的。

⑤别的,飞翔进程中发生的噪声和振荡也会对人体发生

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进程中发动时机发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发生巨大的噪声。即便飞船在轨迹运行时发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并且继续不断。而飞翔发生的强度不等的振荡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用紊乱。别的,人体或器械的振荡也会使人视觉含糊,动作不协调,操作差错添加,言语显着失真或中止。

⑥可见,在浩渺的国际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

绝非幻想中的仙界。

(选自《飞向太空》,有修改)

9.选文阐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0.选文第①段有什么效果?

11.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阐明办法?有什么

效果?

12.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杂乱体系,用

于确保宇航员出舱时的安全。成功研发舱外航天服是完结“太空行走”这一方针的必备条件之一。请你联络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用。

13.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美国、俄罗斯、我国、法国、德国、印度等许多国家纷繁制订了探月方案并付诸实践,国际又呈现了月球勘探的新高潮。光亮校园科技小组的同学决议探求一下探月对人类社会到底有什么价值和含义。

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部分资料,请阅览后答复问题。

A.月球是地球仅有的天然卫星,它离地球最近,人类要

脱离地球完结深空勘探,首要要对月球进行勘探。它是人类勘探太阳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

B.月球外表掩盖有一层很松懈的月壤,其间含有100

万~500万吨的氦3。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

发电的燃料,是地球上没有的动力,只需几十吨就能满意全球一年的动力需求。

C.月球环境特别,在那里可以树立一系列的科学观测基地,对地球进行监测,还可以树立生物制品和新资料实验室以及深空勘探前哨站,对月球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资料科学等高端科学的研讨有重要含义。

D.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举目皆是。月

球上稀有金属的储存量比地球还多,月球岩石中含有的矿藏,其间6种是地球没有的。

E.月球上环形山的数量十分多,总数达5万多座。除了

环形山之外,还有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其间最长的连绵1000余千米。

(1)以上资料与光亮校园同学探求的问题无关的是

__________。(只填序号)

(2)依据相关资料,参照加点部分的言语方式,将下面

的语句弥补完好。

探月对人类社会完结国际深空勘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具有重要含义。14.(2014甘肃兰州)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能不能实在进步广阔市民的归纳本质,是创立文明城市的

要害。

B.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

器人。

C.兰州地铁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交通拥堵情况。

D.近来,我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取得

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中的“椭”读音应为“tuǒ”;B项中的“悬”读音应为“xuán”;C项中的“摄”读音应为

“shè”。

2.(1)比方在前史展开进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2)只可以望见而不可以挨近。

(3)纵情地谈。

3.A解析:“像”在此句中表明比较。

4.A解析:本文侧重于叙事,所以A项有误。

5.ADCB

6.飞船发射进入预订轨迹的通过时刻查看榜首级火箭掉落第二级火箭掉落进入轨迹

7.精确真实地记载登月活动的通过,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杰出其时的严厉、严重、有序。

8.不对立。在极广阔的布景下,飞船看起来如同很慢,这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与实践速度很快并不对立。

9.载人航天飞翔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翔要战胜的难关”,或“载人航天飞翔要处理的问题”)。

10.招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览爱好;提出阐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详细阐明。

1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阐明晰太空强辐射的类型。

12.防走漏(供氧),防辐射,防碰击,降噪音。

13.(1)E(2)开发新式高效动力展开高端科学研讨取得稀有矿藏资源

14.A解析:“能不能”和后边的“是”两面临一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语文72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浩miǎo() chán()娟 chóu()怅 huì()萃 安tián( ) xī( )利自xǔ( ) 时máo( ) 2.补全下面成语。(5分) 记忆()新走()无路可歌可()咬文()字罪()祸首 心旷神()陈词()调()雀无声谈笑风()我动于() 3.请仿照下面句子,再写出两种幸福的情景来。(2分) 例句: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也是幸福的。 仿 句: ,; 4.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老师要进行班委改革,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 B、经他一分析,我茅塞顿开,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 C、他摆出了不屈不挠的架势。 D、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5.仔细观察下面中国节水标志图,按要求做题。(共6分) (1)请你从画面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点,用精练语言说明设计寓意。(3分) (2)请给这幅图配一个宣传语,注意语言生动、形象。(不超过20个字。)(3分) 6.《汤姆·索亚历险记》名著阅读题。 (共6分) (1)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 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

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 A、顽童,调皮捣蛋 B、足智多谋的人 C、一心要冲出桎梏的绿林好汉 D、有理想有抱负的形象。 (3)汤姆和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把大夫杀了。 A、印第安人乔 B、哈克 C、酒鬼波特 D、罗宾逊 (4)《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A、莫泊桑 B、马克?吐温 C、哈克贝恩 D、契诃夫 (5)小说的时代在【】,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 A、南北战争前 B、南北战争前 C、跨越南北战争前后 (6)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伏尔加河 B、圣劳伦斯河 C、多瑙河 D、密西西比河 7.下面语段存在语病,请加以修改。( 2分) ①当我们在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重岩叠嶂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②那是一棵大树的根,③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比我们的坐骑还高。 ④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动用了斧子,得以通过。 (1)句子①用词语意重复,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④语气不连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有关感恩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共6分) 材料一: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感恩是对他人的敬重。 材料二:感恩是有意义的。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 (1)从上面两则材料中提取两个关键词:①②(2分) (2)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在感恩节到来前,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座谈。(共4分) ①老师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的代表家长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一个感恩卡,题上自己感恩辞。要求语言生动,形象。(2分) ②在座谈会的准备过程中,你的好朋友说:“跟父母有什么好沟通的?他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不是说我这个没做对,就是说我那个没做好。要我怎么跟他们沟通?座谈会我不想参加!”这时你会怎么劝你的好朋友?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齐读导读,从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 我们将要学的“月亮上的足迹”,就是真实地记录人类的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的: 1.学会用示意图的方法,简化较为复杂的过程,把握课文内容。(重点,涉及练习一)2.体会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的方法。(难点,涉及练二)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能写关于“月”的想象作文(难点,涉及练习三) 三、检查预习 1.征程 zhēngch?ng: 征途. 2.健步 jiànbù:脚步轻快而有力. 3.椭圆 tuǒyuán: 一种规则的卵形线;特指平面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常数的所有点的轨迹. 4.铁锹 tiěqiāo: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 5. 测定 cadìng: 测量确定. 6. 溅落 jiànluò: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到指定的海域. 7.畅谈chàngtán:尽情的谈。 8.里程碑lǐch?ngbēi: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作为标志的大事。 9.昂首挺立ángshǒu tǐnglì: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10.一叶孤舟yī yagūzhōu:一条孤零的小船。 11.遥遥在望: yáoyáozàiwàng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补: 12.观测guānca: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13.指令zhǐlìng∶指导;号令。旧时公文的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呈请的批示。告诉计算机从事某一特殊运算的代码。 14.合算h?suàn: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 15.海域hǎiyù:包括水上、水下在内的一定海洋区域 16.神往sh?nwǎng:心里向往。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重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重点总结(附电子版)《猫》知识点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子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神态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120分/120分钟) 第I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2分)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B)3分 A、蜕.变(tuì)饥.寒(jī)缀.连(zhuì)倔强.(jiàng) B、洗濯.(zhuó)玷.污(zhān)扒窃.(qia)诅.咒(zòu ) 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庸.人(yōng) D、鬓.发(bìn)寂寥.(liáo)榆.杨(yú)当.心(dāng)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A)3分 A.洗濯玷污碌碌终生绝处逢身 B.稀疏雏形红灯绿酒回味无穷 C.嬉戏厄运心旷神怡异国他乡 D.固执懊恼猝然长逝问心无愧 3.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C) 3分 A.为了避免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通过这次严肃的教育,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我们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D.全体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班长的报告 4.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C)3分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 C、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课内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15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找出下列句中的没运用通假字的一项(D)3分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是知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月亮上的足迹》(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 (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美、幽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苏州的美是(内在、含蓄)的。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 .....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 ....的月亮上空了。 4、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5、联系全文看课文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有什么深刻意义? 6、作者是如何将登月这一复杂过程叙述清楚的? 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有何深刻意义? 【主题阅读】 (一)、阅读后回答问题。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08——2009年锦泰中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54分 (一)、看拼音写字或给汉字注音 10分 1.丫chà( ) 2.寂m?( ) 3.憔cuì( ) 4.sù( )杀 5.荡yàng( ) 6.sè( )缩 7.sā( )谎 8.水波lín lín( ) 9.蹂()躏10. 酝()酿 (二)、选择12分 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A.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B.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语言系统。 C.指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 2.少数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国际上的大气候 ..有关。() ..和国内的小气候 A.某地方经多次观察概括出的气候现象。 B.比喻一种政治形势。 C.比喻一种势力。 3.下列成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无稽之谈浑然天成不计其数 B.千呵万护销声匿迹拍岸叫绝目不识丁 C.离愁别苦府首贴耳雅俗共赏一叶孤舟 D.昂首挺立上乘之作少见多怪耐人寻味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隐藏)拍案叫绝.(独一无二)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B.风雪载.途(充满)无稽.之谈(根据)小心翼翼 ..(谨慎的样子) C.不计.其数(计算)遥遥 ..在望(形容距离远)不胜.枚举(能够承受) D.耐.人寻味(禁得起)千呵.万护(爱护;保护)次第 ..开放(一个挨一个地)5.说明对象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 B.《山市》的作者市情代蒲松龄,文中描述的市山中蜃境。 C.《化石吟》是赞颂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的。 D.《月亮上的足迹》说明的是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他目光温和,话语亲切”。这两句中“温和” 的意思相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010?浙江丽水)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一只想变成橘子的苹果,一定是一只kě⑴望创新改变的苹果。这样的苹果一般不会因循守旧,更不会dài ⑵着镣铐跳舞,而是喜欢挣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像蝉一样,冲破躯壳的管制,真冲云xiāo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停车坐爱枫林晚()(2)远上寒山石径斜() (3)晴空一鹤排云上()(4)寥廓江天万里霜() (5)渚清沙白鸟飞回()(6)断肠人在天涯() 3.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作者思想之情的句子是 。 (2)《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奋发进取、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 (3)《登高》一诗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4.(2010?浙江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期,我国南方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国家气象局加强了对天气的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B.大心有所成就的人,在成绩面前,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C.近年来,杭州钱江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D.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5.(2010?江苏南京)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4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 6. (2010?沈阳)综合探究。(6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1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都围绕着“亲情”这一主题展开。在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来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本文为考生总结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考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并且加大复习的力度,掌握彻底。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①《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

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寂寞吐蕾嫌恶可鄙惊惶瑟缩虐杀堕落诀别怦怦撒谎严厉伤疤寒颤攥着嫩芽分歧拆散霎时脚踝匿笑祷告妄弃惊讶倘若笑嘻嘻 苦心孤诣毫无怨恨无可把握恍然大悟不可抗拒形影不离无可挽回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步履蹒跚相委而去诚实守信聪颖机智 课文内容把握。 ①《风筝》以饱含哀伤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毁坏童年的弟弟自制的风筝一事,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心,也告诉人们游戏事儿童的天性,应当加以保护。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及答案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假期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歧.(qí)瘫.痪(tān)树杈.(chà) 匿.笑(nì) B.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í) 荫.蔽(yīn) C.一霎.(shà) 攲.斜(qī)沐.浴(mù) 脸颊.(xiá) D.捶.打(chuí) 菡萏 ..(hàn 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 (3)这个下午和这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游魂似的飘来飘去,抱怨说是中午没有休息的原故。()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 B.他翻来覆去 ....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 ..。 ..叨叨 D.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4.在下列句子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2)。 (3)当你吃过中饭,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5.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步》《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7.仿写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句。(3分) 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 亲情是(); 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8.综合性学习。(7分) 你所在班级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妙手回春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D.举天地之正气

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案

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案 篇一: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 1.易写错的字昂.(áng)首挺立轨.(guǐ)道畅.(chàng)谈小心翼.翼(yì)狭窄.(zhǎi)海域.(yù) 2.易读错的字铁锹.(qiāo)溅.落(jiàn)椭.(tuǒ)圆形 3.重点词语释义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却不能接触。 (2)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3)神往已久:心里向往已有很长的时间。 (4)畅谈:尽情地谈。 (5)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6)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二、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人类自从1957年进人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美国总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于1961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计划”的开始。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素材积累关于月亮的诗句 (l)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四、结构思路 1969年7月16日:飞船发射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休息 19日晚8点33分:月球在望19日晚9点32分:中心呼叫 7月20日7时32分:和飞船脱离 7月21日11点39分:登上月球 7月22日上午: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返回地球课堂导学【导学探究】问题一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问题二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问题三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探究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提示:从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三个方面来说明)【当堂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里程碑.(biē)海域.(yù)椭.圆(suí)B.悬.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结构 第17课《猫》 (一)、文体常识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二)、重点问题 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失。 3、重点写第三只猫 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②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若无。

结局:挨打屈死。作者心情:更难过、良心受伤。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心情是悲伤的,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怕再养猫伤心。第三只猫的死亡是因为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三)、中心归纳 明确: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第18课《鸟》 (一)、文体常识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二)、重点问题 1、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 (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2、文章结尾和开头都写道“笼中的鸟”,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强调作者对失去自由的鸟的同情和悲苦,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h i n g a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120分/120分钟) 第I 卷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2分)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 )3分 A 、蜕变(tuì) 饥寒(jī) 缀连(zhuì) 倔强(jiàng ) B 、洗濯(zhuó) 玷污(zhān) 扒窃(qiè) 诅咒(zòu ) C 、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 庸人(yōng) D 、鬓发(bìn ) 寂寥(liáo ) 榆杨(yú) 当心(dāng)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 )3分 A.洗濯 玷污 碌碌终生 绝处逢身B.稀疏 雏形 红灯绿酒 回味无穷C.嬉戏 厄运 心旷神怡 异国他乡D.固执 懊恼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3.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3分 A .为了避免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 .通过这次严肃的教育,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 .我们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D .全体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班长的报告 4.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3分A 、理想是罗盘, 给船舶导引方向。B 、理想是船舶, 载着你出海远航。 C 、理想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 、理想是路, 引你走到黎明。 二、课内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15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 第二单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汉字吗?(3分) (1)后来发生了fēn 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shuǐbōlín lín()的鱼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dàn yǎ(),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ēn chén(),pōpōsǎsǎ(),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琦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武汉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D.《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5.古诗默写。(3分)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泰戈尔《金色花》) (2)母亲啊!你是,我是。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冰心《荷叶·母亲》)

2016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练习题

24《月亮上的足迹》 一、基础巩固:(每题2、5分,共6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àn( )步 tuǒ()圆 jiàn( )落 征程( ) 铁锹( )轨道() 2、选择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 A、清澈倔强玷污堕落 B、点缀雏形畅谈观测 C、慷慨闲适禀告风韵 D、报酬奥恼蹂躏分辩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虽说就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就是可望而不可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就是( ) A、“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通过这次太空旅行,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太空的奥秘。 C、我们在航天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宇航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保工作,防止登月安全事故不要发生。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描写 (1)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 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 (2)“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3)“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 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 (4)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与平的旅行。( ) 6、“嫦娥”三号搭载长三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后,学校社团开展了“航天与百姓生活"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下面两则有关航天技术的资料。请根据提示写出您的探究结论. ①北京地铁郭公庄站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了“嫦娥”三号用于度过酷热月昼与极寒月夜的两相流体回路技术,比其她中央空调年均运行效率提高20%到50%,安全系数至少提高20%. ②我国利用航天涡轮泵技术,研制出的森林武警消防泵,可让消防车的喷水高度达到400米,也可一人背负高效灭火;研制出的长输管线高效输油泵有强大的动力输出,使石油管道运输更快捷,安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单元测评 语文版

单元测评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在过去,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提示:这几个都是多音字,注意区分。有时候多音字的读音和词性有很大的关系,在学习时要善于总结规律。 答案:wéi chèng chǔ dū shèng 2.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兴致勃勃 ..勃勃:兴盛的样子。 B.心有余悸.悸:心慌,害怕。C.含辛.茹苦辛:辛苦。 D.引人入胜.胜:美好的境界。提示:“辛”的意思应为“辣”。 答案:C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犟龟》一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体裁是童话。 C.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在永不止息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 D.《基因畅想》的作者漆孝诗是美国心外科专家。 提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 答案:B 4.修改病句。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成语的使用要注意感情色彩,“处心积虑”属于贬义词。(2)因为同时使用了“通过”和“使”,就使得句子没有了主语。 答案:(1)把“处心积虑”改成“呕心沥血”。(2)删掉“通过”或者“使”。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9题。 奥利弗与其他鸵鸟 (美)詹姆斯·瑟伯 一天,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认为他们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我们为罗马人所知,或者确切地说,罗马人为我们所知,”他说,“他们称我们avis strut hio(拉丁语:鸵鸟),我们称他们‘罗马人’。希腊人称我们为strouthion,意思是‘诚实的鸟’,好像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因此也是最好的鸟。” 所有的听众都大叫起来:“说得好!说得好!”但只有富有思想的鸵鸟奥利弗没有欢呼。“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他大声说。 “蜂鸟向后飞是撤退,”这个老鸵鸟说,“我们向前飞是前进,我们永远向前进。”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生的蛋最大,因此也最好。”这个老学究继续说。 “知更鸟的蛋更漂亮。”奥利弗说。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满分:120分) 班级____姓名___座号____ 一、积累及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宛转嘹亮抖擞喜出忘外 B 茏罩澄清化妆花枝招展 C烘托粗犷莅临翻来覆去 D 决别憔悴分歧各得其所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上山赏雪。 B 春华秋实 ....,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开始向我求情。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 兰州地铁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状况。 D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分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6、按要求默写句子。9分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 (3)《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7、综合性学习: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4分)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任选一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月亮上的脚印》 教育方针: 常识与技术: 1、练习学生快速阅览,挑选信息的才能,并精确全面地归纳课文内容关键。 2、学习本文按时刻次序,清楚明白地叙说工作产生进程的写作办法。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常识。 进程与办法: 1、培育言语表达才能,培育幻想才能,培育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 2、丰厚常识,进步阅览才能和收集信息才能。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触科学技术的魅力,从课文延伸到祖国的航天成果,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育关键:

归纳登月各阶段内容关键,了解人类榜首次登上月球的巨大豪举。 教育难点: 快速阅览,在规则时刻内读完全文,并能精确全面地归纳课文关键。了解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教育课时:1课时 教育内容与进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同学们,“月亮”,一个奥妙而又夸姣的名词。古往今来,那一轮明月引起了多少人的遥想!关于它,其他不说,自古以来就有许许多多永存的诗歌,同学们必定知道不少吧!是啊,这个美丽的星球,没有一天不在吸引着咱们去探求它的奥妙。在月亮上留下人类的脚印,是多少代人的愿望啊。 教师出示:月亮上的脚印 这个标题,放在一百多年前来看,咱们都会觉着是一篇科幻著作,但是今日,咱们知道,这个美丽的梦,总算成为了实际。1969年7月21日,人类的脚印榜首次踏上了月球。这是人类一起的自豪!

二、速读文本,全体感知 同学们速读课文,全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考虑如下问题: 1、字音 海域(yù)可望而不可即(jí)椭(tuǒ)圆铁锹(qiāo) 2、解说下列词语: (1)畅谈:纵情地谈。 (2)里程碑:比方在前史开展进程中能够作为标志的大事。(3)俯首耸立:仰着头垂直地立着。 (4)遥遥在望:描述远远地能够看到。 (5)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挨近。即:接近、触摸。 3、感知内容,本文首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言语归纳。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 尔德林登月的全进程。 4、文章记叙的是人类榜首次登上月球的这件事,那它是 按什么次序来记叙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0987073.html, 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都围绕着“亲情”这一主题展开。在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来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本文为考生总结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考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并且加大复习的力度,掌握彻底。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

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寂寞吐蕾嫌恶可鄙惊惶瑟缩虐杀堕落诀别怦怦撒谎严厉伤疤寒颤攥着嫩芽分歧拆散霎时脚踝匿笑祷告妄弃惊讶倘若笑嘻嘻 苦心孤诣毫无怨恨无可把握恍然大悟不可抗拒形影不离无可挽回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步履蹒跚相委而去诚实守信聪颖机智 3、课文内容把握。 ①《风筝》以饱含哀伤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毁坏童年的弟弟自制的风筝一事,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心,也告诉人们游戏事儿童的天性,应当加以保护。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