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年第26卷第6期Geriatr Health Care,2020,Vol.26.No.6·1106·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俞倩,顾耘,潘露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上海20003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逐年上升[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 )的病变程度能反映重要血管的受损情况,其发病位置较为浅表,易被监测。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AS 总体患病率为36.2%[2]。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是引起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CAS ,对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现代医学对CAS 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调节血脂和抗血栓,但他汀类降脂药物和阿司匹林等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综合起效等优势。
本文就中医对CAS 的认识及治疗做一综述。
传统医学对的认识传统医学并无与CAS 完全对应之病名。
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从发病部位而言,CAS 与中医之“脉痹”相似。
根据其发病机制,CAS 多涉及“痰浊”、“瘀血”、“热毒”等范畴。
此外,CAS 临床可出现头痛、眩晕及健忘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痴呆”等范畴。
目前传统医学对CAS 病因的认识多趋向于年老体虚、禀赋不足、饮食失调、情志失度或外邪侵袭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关键,标实主要为痰浊、瘀血和热毒。
肾精亏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明确指出肾虚与衰老息息相关。
肾藏精,肾中精气是机体阳气生发之源。
气为血之帅,肾气虚衰,不能推动血脉运行继而为瘀。
肾主水,肾虚无以制水,则水湿内停,形成痰饮。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摘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中医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起效,相较于西药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诸多优势,近年来相关研究颇多。
基于此,本文从CAS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对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西医相关指南[1]把颈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诊疗共识也正在撰写中。
中医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起效,相较于西药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长期服用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对改善和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尤其是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优势[3]。
综述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对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的整体治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医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名的认识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现代医学名词,中医古籍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而是分散于头痛、眩晕、中风等多种疾病范畴。
现代医家则根据其病位、发病特点及古医籍记载为其命名:其一曰“脉痹”。
刘素蓉[4】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医脉痹和西医动脉粥样硬化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某些程度上可等同看待。
其二曰“人迎脉积”。
丁元庆[5]结合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认为CAS斑块结于人迎脉,同时符合“积证”的病机特征,故将 CAS 斑块命名为“人迎脉积”。
当然还有其他多种命名,如颈脉痹病[6]。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2.1病因病机任何疾病的发生无外乎内因、外因或内外因共同致病。
辨证分型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劳倦 、 饮食等密切相关 ; 病机 多属本虚 血发作和不稳定性心绞 痛发作次 数较 I MT显著变薄(P < 。5 ;C、 0 0 ) T 甘油三
标实 , 病位多责之于脾 、 肾。孟 国凡 对照组减低 ( < .5 。李经华等 P 00 ) 酯 ( G) T 及低 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 D LL
似, 随病 变进 一步 发展 , 可出 现头 晕 、 治疗 后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面 积 ( s — C P) 的 影 响 更 为 明 显 h R
头痛 、 记忆 力减 退 、 厥等 症 状 , 中 ( P 、 动 脉 内 膜 一 中 层 厚 度 ( <0 0 )。林 惠珍 等” 晕 属 C A) 颈 P .5 ”在探 讨 麝
中医 学 中 没 有 C S的 病 名 , 在 血脂 康 ; 照 组 2 A 现 对 8例 予 西 医 常 规 治 低血 清胆 固醇 ( C / T ) 高密度 脂蛋 白胆
普遍认 为 其 病 因病 机 与 胸 痹 心 痛相 疗。治疗 6个 月后 , 果 显示 治疗 组 固醇( D 结 H L—C , ) 且对高敏 C反应蛋 白
老体衰 , 肾气渐 衰。并认 为 以上 原 因 治疗组 I T、 M 斑块 大 小 、 流速 度 、 血 血 脉血 流 参 数 和 降 低 双 侧 颈 总 动 脉 并非单一致病常数项 并存 , 互为患 。 流量 、 交 管腔狭窄程度 、 血脂及 血流 动力 I T M 。张宪忠等 在研究灵蒲 合剂治 第五 永 长 等 认 为 , 痰 、 、 是 学与本组治疗 前比较差异均 有统计学 疗 C S合并 斑块 5 ① 湿 瘀 A 3例 的临床疗 效时 C S的关 键病 理 因素 ; 肝 、 、 A ② 脾 肾三 意义(P < .5 。且治疗组治疗后上 与西药组 5 00 ) 2例进 行对照 , 现治疗组 发 脏虚损 、 功能失调是 C S发生的根本 ; 述各项检测指标与 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 症状积分 、 A 血脂明显下 降, 血液流 变学 ③邪 留血脉 、 络脉损 伤脉道枯 涩 、 血府 有统计学 意义(P< .5 。卫国等 J 指标 明显 改善 , 00 ) 颈动脉 I T明显变 薄, M 失 柔 是 C S的病 机 关 键 。王 东 生 等 j 在观察通心络胶囊对 C S的临床疗效 颈动脉 内膜斑 块体 积 明显 缩小 , 对 A A 与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赵 宁侠 , 瑞林 , 1] 郭 任秦有 , 针 灸治疗 原发性 痛经临床 等. 疗 效及血液 流变学相关 性分析 [ ] 江 中医药大学 学 J_ 浙
报 ,0 7 3 ( )34 3 7 20 ,1 3 :6 — 6 . [2 张洁 , 1] 吴强 , 林栋 , . 等 论药物 的 四气在 穴位贴 敷疗法 中 的作用 []中国针灸 ,0 6 2 ( )7 — 4 J. 20 ,6 1 :2 7 . [3 卢得健 , 艳慧. 位贴敷治疗 实证痛 经 的疗效 观察及 1] 李 穴
[4 倪建俐 , 1] 吴敏 , 阎秀菊.痛经安” “ 敷贴剂治疗原发性痛 经
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 中医治疗研究 进展
黄 建 民
( 西 中 医学院 附属 瑞康 医院 , 西 南宁 广 广
关键 词 :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性 狭 窄 ; 医 ; 治 颈 中 防
50 1 ) 30 1
中 图分 类 号 : 5 35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7 8 (0 0 0 — 0 80 R4. A 10 — 4 6 2 1 )3 0 5 — 3
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 、 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 , 缺血性脑卒 中约 占全部脑 血管疾病 的 8 %。颈动脉粥样硬化 0
亏虚 , 标实主在痰 、 、 瘀 毒邪之痹阻 。鉴于其属本虚标实之证 , 现代医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主要从 两大方 面着手 。一
性狭窄 ( ao dA t yS n s , A ) C rt r r t oi C S 与缺血性 脑卒 中有 着密 i e e s
[9 1 ]赵秀英 , 高鹏 . 针药并用治疗原 发性 痛经 6 例疗 效观察 0 []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0 8 1( )7 5 7 6 2 0 ,23 :3 — 3 . [O 2 ]韩延华 , 张占波 , 刘淑君.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原 发性痛经
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综
述 ・
21 5 第 卷 9 0 年 月 2第 期 2
中医药治疗颈 动脉粥样硬化研 究进展
王 洋化 雷 燕
1中国中医科学 院西苑 医院, . 北京 1 0 9 ; . 0 0 1 2 中国中医科学 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 1 0 0 07 0 【 要】 摘 颈动 脉粥样硬 化是全 身动脉 粥样硬化 发生 发展 的窗 口, 运用 中医药治疗 颈动脉 粥样硬化 , 防治全 身动脉 粥样 对 硬化及 心 、 、 脑 肾等重要脏器 的病理损 害具有重要 意义 。本研究从 中医对 C S 因病机 的认识 、 A病 中药 复方 、 味中药及 中 单 药提 取物治疗 C S等几方 面对 中医药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研究进展进行 了论述 。 A
参滴丸 和血府逐瘀 丸是 中医经典活血 方药 , 均为 临床常见 的治 疗 C S的药 物。曹铁 生等 【 比较 复方 丹参滴 丸和 阿司匹林 对 A 6 】 C AS的疗 效 , 月 后 , 6个 复方 丹 参滴 丸组 颈 动脉 内 一中膜厚 度
窗 口 15 3] 医常 规治疗 C S的药物有他 汀类降脂药及 阿司匹 -。西 A
动 脉 已成 为观察 全身动 脉病理改 变 , 特别 是粥样 硬化性改 变的
2 中药 复 方治 疗
21 活 血 化 瘀 .
C S 特别 是 C S兼 有 动 脉 斑块 者 , A , A 为脉 道 中有 形 之 邪 ,
当代 学者 常 以 “ 血瘀 ”辨证 , 以活血 化瘀 为 主要 治则 。复方 丹
A a e y f hn s e i l c n e , e ig1 0 0 . hn c d m ie e dc i c s B i n 7 0C ia oC M aS e j 0
中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高 ,很容 易造 成 患上 缺血性 心 脑血 管病 。颈 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中 不稳 定斑 块 的破裂 很容 易 引起 急性 心脑 血 管疾 病 的发 生 ,这 引起 了 医学界 的广 泛重视 ,已在 临床研 究 等方 面取 得 了很大 的进 步 。
面 ;③抗血小板和抗凝作用 :通过下调血小板因子和血小板p 一
吉 林 医学2 1年 1月第 3 卷第 3期 00 O l O
・
・
5 401
综
述
・
中西 医治疗 颈动脉 粥样硬 化 的研 究进 展
郭海龙 ( 天津大港医院 中医科 ,天津 3 0 7 0 2 0)
【 关键 词】 中西 医治疗 ;颈动脉 粥样 硬 化 ;研究 进展
动 脉 粥 样硬 化 是 由多 种 因 素 引起 的疾 病 ,患 者 的危 险 因素 越 多 ,动脉 粥样硬 化 发展 的就 越快 ,心血 管疾 病 的发 病率 就会 越
能 够有 效的 了解 药物 治疗 的效 果 ,从 而 为临 床预 防 和治疗 提 供科
学 的依据 。 黄 慧芳 等研究 发 现 : 颈 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组 的三 酰甘 油 、 ①
应行 C A;对 有卒 中高危 因素 的患者 ,症状 性 狭 窄 >5%者 ,或 E 0 无症 状 性狭 窄 >6 %者 ,都 应 积极 行 C A;并认 为C A 长期 颈 0 E E 对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钟灼琴;陈金水;张坤木;吴天敏【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为年老体虚,精气不足,精微不能充养四肢百脉,痰浊、瘀血阻脉.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晕厥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眩晕\"\"健忘\"\"厥证\"等范畴.目前,国内所用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西药均为国外创制,无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因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尤其是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报道较多,但文献质量普遍较低,多为个人经验总结.今后应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及针灸、推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以形成符合临床患者需求的中医药综合诊疗方案.【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4【总页数】6页(P4932-4937)【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药;针灸;推拿【作者】钟灼琴;陈金水;张坤木;吴天敏【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州350005;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福州 35000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州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颈动脉任一部位存在动脉粥样斑块。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思维迟钝、肢体麻木等,反映了总体动脉硬化负荷,能预测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梗死[1]。
Sirimarco等[2]通过随访23 3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年发现,46%的患者患冠心病的概率上升,患其他血管疾病的概率也相应上升,总体心血管发病率上升22%。
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已被视为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现有观点认为其发病主要与炎症、氧化有关[3],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饮酒等均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无创、简单,可观察到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程度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水平 、 危险分级 、 血糖 、 血脂 、 血尿酸水 平的升 高而增大 ; 随 高 血
压病 、 糖 尿病 、 高脂 血症 、 高 尿 酸 血 症 病 程 的 延 长 而增 大 ; 与 吸 烟、 肥 胖 等 不 良生 活 方 式 因 素 密 切相 关 j 。
化规律研究[ J ] . 中国 中 医药 信 息 杂志 , 2 0 1 2 , 1 9 ( 4 ) : 1 2 —1 4
在全身 A S中 出现 较 晚 , 故C A S是 AS的 明显 特 征 , 可反 映全 身 AS的程 度 E 。 因此 , 对 A S的研 究 极 为 重 要 。
1 相 关 因 素
及 其 并 发 症 全 过 程 ] , 血 清 c反应蛋 白( C R P ) 水 平 与 AS的 发 生、 发 展 及 预后 有 直 接 的 联 系 , 并 且 与 AS的 危 险 因 素 亦 有 一 定 的相 关 性 l 4 ] 。有 研 究 表 明 ] , 白介 素 6 ( I L一6 ) 、 基质 金属 蛋 白 酶 8 ( M MP一 8 ) 、 s c D 4 O L与 C A密 切 相 关 , 参 与 了 短 暂 性 脑 缺
颈动脉 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赵 宏廷 , 李晓 斌 ; ’ I l
中图分类号 : R 5 4 3 . 5 R 2 5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r L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4 . 0 1 . 0 5 0 文章.  ̄ -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4 ) 0 1 — 0 0 9 2 —0 2
l i n g i n t he h i p p oc a mp u s r e g u l a t e s s o c i a l s t r e s s 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 a n x i
脑梗死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吾 尔 自治 区 中 医 院干 一 科 、 科 、 经 内科 、 血 压 科 住 院 的 二 神 高 3 . 2组 毒 副 反 应 比较 .4 3
4 讨 论
见表 6
通 过 本研 究 可 以发 现 . 中药 内 服 联 合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与 单
纯 介 入 治 疗 相 比 , 明 显 改 善 患 者 卡 氏评 分 、 活 质 量 评 分 可 生 及 中医症候 中的腹胀 、 差 、 力 、 纳 乏 胃痛 等 评 分 ( < . ) 且 P 00 . 5 减 少 毒 副 反 应 。2组 呕 吐 、 泻 等 中 医症 候 评 分 比 较 无 明显 腹 统 计 学 差 异 ( 00 ) 可 能 与 治 疗 中 使 用 药 物 控 制 毒 副 作 用 P> . , 5 及 介 入 治 疗 本 身 毒 副 反 应 小 有 关 见穿 、 性 子 、 甘 草组 成 。 中党 参 、 仁 为君 , 胃健 脾 、 急 生 方 苡 养 补 中益 气 ; 白术 、 术 、 莪 白芍 、 枝 为 臣 , 桂 既可 助君 药 健 脾 益 气 . 以 固 中 焦 健 运 之 力 , 可 活 血 通 脉 , 散 胃脘 血 络 之 瘀 : 草 性 又 以 甘
要 意 义 嘲 笔 者 对 C 的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与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I (A ) C S 的关 系 进 行 了初 步 探 讨 . 期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探 讨 中 医 以
C 患 者 3 5例 ; 中男 24例 , 1 1例 : 大 年 龄 8 I 7 其 6 女 1 最 0岁 。 最小年龄 4 0岁 . 均 年 龄 ( 1 5 82 ) 平 7 . + .8 岁 西 医 诊 断 标 准 符 0 合 20 0 7年 版 《 国脑 血 管 疾 病 防 治 指 南 20 ) 定 的 诊 断 中 05 制 ) 标 准 [ 中 医诊 断 及 辨 证 分 型 标 准 依 据 《 3 1 。 中药 新 药 临床 研 究 指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 . 1 病 例选 择方 法 : 采 用 回顾 性研 究 方 法。选 择 2 0 0 5年 6月至 2 0 0 6 年9 月在本 院就诊 的 6 5岁以上老年患者共 1 6 8 例, 其 中男 性 9 1例 , 女性 7 7 例; 平均 年 龄 ( 7 2 - 8 ±5 . 7 ) 岁。 西 医诊 断符合 原发性 高血压 的诊 断标准 J 。中医证候诊 断
2 . 4 不 同程度颈动脉狭窄 的证型分布 ( 表2 ) : 1 6 8 例 患者 中 9 7 例发生不 同程度 的颈动脉狭窄 , 发生率为 5 7 . 7 %。轻 、 中、 重度颈 动脉狭窄患者 间各 中医证 型比较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3 5 . 9 1 7 , P<0 . 0 5 ) , 均 以痰湿壅盛型狭窄最为严重 。
的大血管之 一 , 颈 动脉血流连续且 速度快 , 可造成动 脉内斑
度狭窄 , >7 / 0 %为重度狭窄。 1 . 4 统计 学方法 : 使用 S P S S 1 6 . 0软件 , 计 量资料 以均数 ± 标 准差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或方 差分析 ; 计数资料 以例 数 表示 , 采用 检验 ; P<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准, 所有治疗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 同意。
1 . 2 检测指标和方法 : 采用美 国 P h i l i p s 公 司的 H D1 5 0 0 0和 I U 2 2超声仪 。分别 检测颈 总动脉 、 颈 内动脉 、 颈外动 脉 、 颈 动脉分叉 部粥样斑 块的形态 、 大小 、 I MT 、 管腔狭 窄程度 ; 观
・2 5 0 ・
中国中西医结合 急救 杂志 2 0 1 3 年7 月第 2 O 卷第 4 期 C h i n J T C M WM C r i t C a r e , J u l y 2 0 1 3 , V o 1 . 2 0 , N o . 4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分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表现为相应组织和器官的缺血、缺 氧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肾衰竭等。
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 期寿命。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归属及病因病机
1 2
中医归属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胸痹”、“心痛”、 “真心痛”、“中风”、“水肿”等范畴。
总结词
气阴两虚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治疗策 略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详细描述
气阴两虚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多形体消瘦,舌质淡红或兼有裂纹,苔少 或无苔,脉象细数或兼有结代。治疗宜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法,以生脉 散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脾肾阳虚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辨证及治疗策略
02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定义及发病机制
定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动脉壁增厚、粥样斑块形成为主要 特征,可导致血管狭窄、阻塞,引发相应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 糖尿病、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 医治疗的机制研究仍需 深入,如对中药活性成 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 样硬化疾病的临床应用 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加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中医预防和养生方面的 研究,提高公众的健康 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医 辨证论治在临床实践和 基础研究中仍具有广阔 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性质,可能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现有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疗效有限。
而经典中医学认为病者所患的疾病是一种“证”而非“病”,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证型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个性化治疗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中医病证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的构成规律,深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不同证型的治疗策略,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明确该病的流行情况、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和症状特征等;2.分析不同证型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探讨不同证型的发生规律和病理生理机制;3.总结不同证型的中医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药物组方;4.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同证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总结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经验。
(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中医和西医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从中查找证型构成规律。
2.临床资料收集法:对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问诊、望闻问切、脉诊等中医诊断方法,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例,分析证型的构成与治疗方法。
3.统计学方法:对不同证型患者的症状表现、中医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证型的构成规律。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通过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探讨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为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型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推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分析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中医辨证方法诊断治疗。
结果42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
结论中医辩证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分支,以血管平滑肌上细胞出现增生,以及发生在粥样硬化斑块并在其上出现脂质沉积为主要特征,其特点是侵犯范围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动脉,以循环系统为甚,可同时使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从而造成颅脑缺血性病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入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并均经确诊为非遗传性动脉粥样硬化。
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61.9±5.2)岁。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大多都处于隐匿状态。
随着病情发展,中期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头晕、头痛、四肢冰冷,行动不便、失眠、多梦以及视力和记忆的下降等临床症状,针对不同患者可能症状略有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若管径狭窄达75%,则会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甚至猝死。
1.2方法若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健忘、思维不易集中,或郁或呆、腰酸腿软、心烦不寐、肢体麻木、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涩,证属肝肾阴虚,髓海不足者,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2 g,熟地24 g,菊花10 g,山萸肉12 g,龟板15 g,山药12 g,女贞子15 g,牛膝15 g,丹参15 g,丹皮10 g),以滋肾养肝。
若表现为形体肥胖、身倦嗜卧、短气自汗、胸闷发憋或胸痛,心悸不宁,头蒙如裹,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弦滑,证属脾虚痰聚,阻遏脉络者,选用导痰汤加减(陈皮9 g,半夏9 g,橘红9 g,胆星6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炒枳实6 g,生姜6 g,丹参15 g,川芎6 g,炙甘草3 g,赤芍12 g),以健脾祛痰降脂。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急性期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代表,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辨证施治有着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与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中医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独特优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医关于脑梗死急性期的辨证分型理论。
中医认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痰浊阻络、气滞血瘀、虚实夹杂等类型。
其中,痰浊阻络型辨证主要表现为头晕、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气滞血瘀型辨证主要表现为舌暗有瘀斑、脉弦涩等症状,虚实夹杂型辨证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舌淡苔薄、脉细弱等症状。
这些辨证分型都与脑梗死急性期的病变特点密切相关。
其次,我们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壁在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中,引起动脉管壁变硬和管腔狭窄的病理情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一个主要病因,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的辨证分型有着一定的联系。
痰浊阻络型辨证可以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痰浊的概念相对应,气滞血瘀型辨证可以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气滞血瘀的概念相对应,虚实夹杂型辨证可以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瘀夹杂气虚的概念相对应。
这种联系有助于中医辨证施治的准确性和疗效的提升。
最后,我们来分析中医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别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确定合适的辨证分型,然后针对性地采取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强调中气的调养,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病变的康复。
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辨析与临床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第39 卷2020 年1月第1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 No.丨2020161[J|.实用中医药杂志,20丨6,32( 1):54-55.[14丨林健钊,叶金连,杜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炎82例临床观察[J].康复学报,2014,24( 1):64-65.[15 ]丁永胜,邬小霞,张永强,等.足底按摩配合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 19):2141-2I43.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辨析与临床研究进展A韩梅杨思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被称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所致的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中国死因排名前列。
心脑 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 化一旦造成靶器官损害,很难逆转。
因此,本病防重于治,防是关键。
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明显的优 势:本文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理论辨析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思路与方法,以期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 2020 )01-0161-03 The Progress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N Mei YANG S i-j i n(Department o f C a rdiology and Encephalopathy,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inese Medicine o 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 Province,Luzhou, 646000, China)[Abstract]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i s c a l l e d t h e "window"o f sy stemic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and i t s cerebrov asc ular dis e a s e and ischemic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rank t o p i n Chinese cause o f death.The p a th og en i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hig h incidence,h i gh d i s a b i l i t y,h i gh m o r t a l i t y,h i gh recurrence r a t e"o f c ard i ov a s c u l a r and cere br ov as cu la r d i s e a s e s have brought g r e a t s u f f e r i n g and d i s a s t e r t o t h e people.Modern medicine bel i e v e s t h a t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d i se a s e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r e v e r s e once i t causes damage t o t a r g e t organs.T l i e r e f o r e,t h e d i s e a s e i s more i m po r t a n t t h an p pared w i t h modern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 n t h e p rev e n t i o n and tr e a t m e n t o f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Therefore,t h i s paper i n t e n d s t o re vi ew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nd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i n Chinese medicine,and ex p l o r e i t s c l i n i c a l i d e a s and methods,i n o r d er t o make a breakthrough i n t h e pre ve n t i o n an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d isease.[Keywords]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Chinese medicine;Review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丨Atherosclerosis,CAS)是指以颈动 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为特点的血管疾病,被 称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研究徐辉;顾耘【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10【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及其与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制定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表,采集病史及中医四诊资料,同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采用因子分析、SOM神经网络、CMH-2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及其与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①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6大基本证型.②随年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有上升趋势.③单一家族史中以高血压病最多见,合并家族史中以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最多见.单一基础疾病中以高血压病最多见,合并基础疾病中以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最多见.④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斑块面积、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①颈动脉粥样硬化6大基本证型是肾精亏虚、心气(阳)虚兼精血亏虚、精亏痰浊兼脾气虚、肾精亏虚兼心气血虚、肾精亏虚兼阴血亏虚、精亏痰浊兼心脾两虚.其中,肾精亏虚是基本证型,以虚实夹杂为多见.②增龄、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③在本研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斑块面积、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没有显著相关性.【总页数】3页(P122-124)【作者】徐辉;顾耘【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 [J], 刘欣;张小亮;夏芸芸;王萍;马立明;张会永;侯立红;刘宝文2.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相关因素分析 [J], 卓剑丰;谢淦全;陈剑坤;钟佳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 [J], 栾岚;刘春雨;陈楠楠4.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J], 刘一凡;杨月;薛鸾5.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J], 魏桂梅;赵璐;张珂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症候特征及分类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症候特征及分类徐辉;顾耘【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2(032)022【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侯特征及分类.方法制定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表,采集病史及中医四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SOM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侯特征分类.结果 2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81项中医证候条目进入因子分析.提取到18个公共因子.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12个中医基本证型的判定依据.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12个中医基本证型的判定标准可以简化为主症、次症各2项,加舌、脉.①痰浊证:主症是眩晕、脘闷,次症是呕恶、纳少,舌苔腻,脉滑;②血瘀证:主症是面色黧黑、癥积,次症是肌肤甲错、脉络瘀血(如口唇爪甲紫暗),舌紫暗或瘀斑瘀点,脉涩;③气滞证:主症是脘闷腹胀、纳呆,次症是疼痛、走窜不定,脉弦;④心气虚证:主症是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次症是少气懒言、自汗,舌淡,脉虚;⑤脾气虚证:主症是脘闷腹胀、纳少,次症是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⑥血虚证:主症是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次症是面色无华或萎黄,舌淡,脉细;⑦心阴虚证:主症是五心烦热或潮热、失眠多梦,次症是心悸怔忡、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⑧肾阴虚证:主症是五心烦热或潮热、颧红,次症是口干咽燥、耳鸣耳聋,舌红少津少苔无苔,脉细数;⑨心阳虚证:主症是心悸怔忡、胸闷痛气短,次症是畏寒肢冷、自汗,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⑩脾阳虚证:主症是形寒肢冷、喜温喜按,次症是腹胀、纳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11)肾阳虚证:主症是畏寒肢冷、喜温喜按,次症是腰膝酸痛,舌淡胖苔白,脉沉弱;(12)精亏证:主症是健忘、耳聋,次症是发脱齿摇、动作迟缓,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总页数】3页(P4913-4915)【作者】徐辉;顾耘【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不同发病年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中医症候分析 [J], 路宗志;李海波2.343例登革热患者中医症候特征及护理 [J], 徐惠琼;李爱军;林路平;陈燕玲;姚淳;罗纯;刘领弟3.乳腺癌中医症候分类与TNM分期相关性研究 [J], 傅春燕;陈述政;潘颖4.艾滋病发热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症候的因子分析 [J], 谢世平;许前磊;张淼;徐立然;郭会军5.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医症候特征及护理探讨 [J], 徐润莲;王玉福;戴爱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7第13卷 第1期 201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 Jan .,2011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及增生性病变。
其特征为颈动脉管壁增厚,粥样病灶形成或纤维增生、钙化,由于血管变硬,弹性减退,甚至局部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易导致附壁血栓的形成,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引起临床上极为严重的脑血管病变。
颈动脉作为人体体表的大动脉,连接心脑两个重要器官,是动脉硬化最易累及的大血管。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84.28%,92.3%心梗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解剖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 环。
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应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文章对近年来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和治疗进行相关的概括。
1 病因病机关于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近几年来报道与高龄、高血压、高血脂有密切关系,其发生机理主要有三种学说,一种是脂质侵润学说,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形成是血管壁对血浆中脂质侵润的一种反应性病变;二是血栓形成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灶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存在,许多报道还集中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以及其释放产物对血管壁的损伤后所带来的局部抗凝和纤溶机制减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损伤反应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实质是炎症过程,增厚的病灶是血管壁内结缔组织对致炎因素的一种增生性反应,尤其是近来对前列腺素代谢及细胞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脂质调控上的研究更丰富了这一理论。
实质上这三种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三个过程。
祖国医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确记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结果分析:多见于眩晕、头风、中风等病的论述中。
近来各临床医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做了相应的论述。
中医学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为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的痰证、瘀证,属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周仲英等[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因、病证。
黄河清等[2]认为肝气虚衰、气机不畅致痰瘀阻滞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机制。
陈美华等[3]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气虚、血瘀、痰阻等密切相关,本虚在肾精不足,标实在痰瘀互结于经脉。
陈俊发[4]认为七情内伤、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吸烟酗酒可伤脾胃,直接影响脏腑气机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孙毅1,张琪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摘 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同时更是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尚无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
文章就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做一综述,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1- 0207- 03收稿日期:2010-06-20作者简介:孙毅(1984-),男,江苏句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心血管)。
Research of TCM Syndrom Differentiation of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SUN Yi 1,ZHANG Qi 2(1.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2. Affiliated Changzhou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zhou 213003,Jiangsu,China)Abstract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s one of the main pat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t is also the“window”to observation of whole atherosclerosis. Currently,TCM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in relieving symptoms and enhancing the curative effect. Th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 is unclear. Based on recen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paper. It will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of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 :Carotidartery atherosclerosis ;TCM syndrom differentiation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卷的正常运行,而致气滞、血瘀、痰阻。
气变于病之始,血变于病之成,气机阻滞可导致津液流通失常,气不行津,津液停聚,聚湿生痰;血涩不行,停而为瘀,致痰瘀互结。
痰、瘀可进一步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加重气滞,如此反复形成一个以痰、瘀为主的恶性循环。
痰瘀日久,诸邪闭阻脉络,则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形病灶。
有些学者根据痰浊证和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自由基等方面的病理相似性,提出痰瘀同源理论,说明两者均为气血运行失常之病理产物。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证型研究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证型研究的并不多,大多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放在高血压及中风相关疾病的证型中的论述较多。
(1)刘仁人等[5]对90例肾虚证和27例痰湿证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检测血脂全套,并以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得出肾虚证和痰湿证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脂质代谢方面有明显差异的结论。
并提出该病当以辨证论治为主要治疗原则,不应过分强调辨病论治。
(2)从高血压辨证分型中有关颈动粥样硬化的论述:①段开骏等[6]观察105例高血压病患者,并同期观察35例正常人,将其分为肝火亢盛证组、痰湿壅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阴阳两虚证组及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平均内膜增厚数和平均斑块形成数明显高于正常人。
高血压证型中,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动脉硬化形成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及肝火亢盛及阴虚阳亢证组,各中医证型高血压常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重构和血流速度异常表现,特别是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证组病人。
②冯宁娜等[7]选择96例高血压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浊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各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评分(Course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痰浊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除了评分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外,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亦大于其他类型。
③董梅[8]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数据,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浊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各型中均兼夹血瘀证,并以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高血压各证型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痰湿壅盛型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
④顾衡强等[9]选择94例高血压合并患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分为血瘀证、痰证、痰瘀互阻证3组,检测颈动脉超声并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颈动脉硬化血瘀证与斑块厚度有关,而痰瘀互结证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有关。
(3)从中风的辨证分型中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论述:黄晓明等[10]观察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流变学的改变。
结果发现风痰瘀阻证组和痰热腑实证组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气虚血瘀组和风痰火亢组,颈部斑块性质方面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及气虚血瘀组有显著差异。
3 临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治疗3.1瘀血阻滞证张荣伟等[11]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现其具有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田金洲等[12]对1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血瘀证是其常见症候,78.6%的血瘀证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同时血瘀证也是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布率最高的证候。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瘀证成正相关性。
3.2痰湿阻滞证刘仁人[5]观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肾虚证和痰湿证的血脂代谢和颈动脉病变的特点,两组的VLDL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且痰湿证患者较肾虚证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有增高趋势。
王琴等[13]用化痰之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与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作对照,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动脉硬化指数,降低波动指数,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
张文等[14]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中提出,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从痰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所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则。
3.3痰瘀互结证陈俊发[4]认为瘀血痰阻、气机阻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机,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理气为主,以大黄蛰虫丸为主,因其具有活血化瘀、去脂化痰的作用,其治疗组服药2个月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明显降低。
欧阳菊[15]通过联合使用活血化瘀药和化痰药可以去脂、降压,去除斑块,恢复颈动脉管径。
3.4湿热证林培正等[16]认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基础,因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均与湿热有关。
3.5火热壅盛证丁元庆[17]认为火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