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4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壤资源的地理背景及土壤分布规律,我国各种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

4.1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4.1.1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与功能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土壤是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圈层。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犹如地球的地膜,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生物体的生物膜。土壤圈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圈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土壤圈的功能如下(1)对生物圈(biosphere)。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但土壤圈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也起不良影响。(2)对气圈(atmosphere)。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氧化亚氮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3)对水圈(hydrosphere)。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面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4)对岩石圈(lithosphere)。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互为交换与地质循环。

4.1.2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圈不仅对周围圈层发挥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受到其它圈层的很大影响。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构成的巨大空间中,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土壤圈中逐步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不同土壤。土壤圈中形形色色的土壤,正是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受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作用的产物。这些影响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的自然因素,称为成土因素,包括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等五个方面。

(1)气候对土壤形成来说,气候既是因素也是条件。大气降水和太阳辐射是土壤水分和热量的根本来源。影响成土过程的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量、降水分布、热辐射平衡、气温及其变幅、大气湿度、干燥度和风等。气候因素影响岩石的风化特点和风化过程的方向与进程。母质及土壤风化层的厚度,随土温和湿度的增高而加厚。土壤的水、热状况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植被类型的更替、有机质积累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而影响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腐殖质的类型等。气候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淀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一般土壤的氢离子浓度增加,钙积层深度增加,全氮量增加,胶粒量增加,阳离子代换量增加。在半湿润的温带,随着气温的增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量下降。

(2)母质母质是土壤赖以形成的初始物质。母质在矿物学和化学组成上的不同,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如酸性岩(花岗岩等)形成的母质其SiO2高达65%以上,相对地Fe、Al、Ca、Mg 等其他成分就少,而SiO2难以风化,故多形成砂性土。相反,如玄武岩等基性岩因SiO2少,而Fe、Al、Ca、Mg含量较多,常形成养分较高的盐基性土壤。其他沉积岩发育的土壤也继承了母岩的某些特性。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土壤孔隙和团聚体的类型和分布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3)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学积累和循环在成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的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庞大的根系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从而改变了某些元素和化合物在地质循环中的迁移特点和顺序,使部分营养元素集中和积累起来。大量的微生物参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不仅给作物提供了大量的经矿质化而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而且形成了腐殖质——标志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物质。此外,生物活动还改变了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和空气状况而间接影响土壤的性状。例如在针叶林植被下,形成强酸性的灰化土。

(4)地形地形对土壤形成所起的作用,表现在母质在地表的再分配,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水、气、热等能量的再分配。地形高低不同,坡向不同,地表的水热状况就不同。即便是在一个气候带内,因地形的变化,地面承受的降水和太阳辐射也发生相应的有规律的变化。如随海拔高度的加大,地面辐射的加强,气温随之有规律地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迎着潮湿气流的坡面,常形成地形雨,局部降雨增多。地面又因坡度陡缓和坡面长短的不同,接受的降水量和降水在地表的再分配也不同。此外,阳坡较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这种水热状况的差异直接反映到植物生长和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的过程,从而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地形对母质的再分配表现在不同地形的土壤属性不同,陡坡土壤薄、质地粗,养分易流失;平原土层厚,质地均匀,养分不易流失。

(5)时间土壤发生和发育必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发生层的分化越明显,土壤个体发育显著,土壤相对年龄长。在土壤系统发育上,即土壤类型的转化或土壤发育阶段上,时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各个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都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它们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地、综合地影响着土壤的。各个成土因素是相互不能代替而又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形成过程。

4.1.3自然成土过程中的发生学层次和诊断层

土壤发生学层(soil genetic horizon)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母质中一些物质发生分解、迁移、化合、淀积等,也就是物质发生重新分配,使原来不分层的母质,逐渐在形态上分化为不同的层次,土壤这些层次就叫做土壤发生学层。这些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可归纳如下:Aoo枯枝落叶层。在森林中最明显,由未腐烂的植物残体组成。

Ao 已经半腐解的枯枝落叶层。

A1腐殖质层(humus horizon)。一般颜色较暗。

A2灰化层(podzolized)。这是在针叶林植被下形成的土壤所特有的层次,呈现灰色,这是由于有机酸使矿物质蚀解,把部分有色物质淋溶到下层所致。

B淀积层(illurial horizon)。是由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如Fe、Mn、粘粒、有机质、碳酸钙等淀积而成,比较紧实。

C母质层(parent materi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