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复制的不连续性
新链的延伸方向只能是5’-3’ (沿模板3’-5’ ),因此: 一条链一直从5’向3’方向延 伸,称前导链,连续合成; 另一条先沿5’ 3’ 合成冈崎 片段,再由连接酶连起来, 称后随链,不连续合成。 因此,DNA是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replication
碱基
核苷酸,多核苷酸链(一级结构)
二、 DNA双螺旋模型
Watson & 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主要是从下面的线 索开始的: (1)大量结晶资料的积累。 1938年W.T.Astbury & Bell用x衍射技术研究 DNA。1947年拍摄了第一张DNA的x衍射照片, 并推断DNA分子的结构是: ① 柱状; ② 多核苷酸是一叠扁平的核苷酸; ③ 核酸残基取向和分子长轴垂直,间距为3.4 nm。
1、Meselson-Stahl实验 2、Taylar实验 3、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方法(sisterchromatid differential staining) 4、Cairns复制模型—θ型复制
1、Meselson-Stahl的实验(1958)
该实验是DNA双螺 原理:用重同位素15N标记 旋模型的第一个证 DNA,用CsCl密度梯度 据,也是迄今为止最 离心来区分新旧两条链。 有力的证据。 15N(15NH Cl )标记E.coli 4 DNA E.coli移到 14N(14NH Cl ) 培养基 4 定期取样, CsCl密度梯度 离心分析。
二、 Hershey-Chase 的噬菌体感染实验
1952年,Hershey和Chase 进行了噬菌体感 染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1. 背景知识
噬菌体侵染与繁殖的基本过程: •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遗传物质进入细菌细胞;
• 利用大肠杆菌的遗传复制系统复制噬菌体遗传物质; • 利用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合成噬菌体组件; • 最后组装形成完整的T2噬菌体。 因此只要弄清侵染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的哪一部分,就 可能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另外:P是DNA的组成部分,但不存在于蛋白质中;S存 在于蛋白质中,但DNA中没有。
定点、双向对称复制如 E.coli染色体
双向不对称复制 如 枯草杆菌
早期为单向复制, 复制了约1/5基因 组进行时双向向复 制,如质粒R6K 。
单向复制 如质粒Col E1
真核生物染色体多起点的DNA双向复制
This allows for rapid replication.
– A human cell can copy its 6 billion base pairs and divide into daughter cells in only a few hours.
预期
结果
2、Taylor 蚕豆根尖放射自显影实验(1958)
在染色体水平上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
蚕豆幼苗在含有3H标记胸腺嘧啶核苷 的热培养基中培 养,使染色体都带有放射性; 把根移到含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的冷培养基; 染色体制片,放射自显影,观察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结 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符合 果。
BrdU(5溴脱氧尿嘧啶)掺入(两次复制) Giemsa 染色 (在BrdU 中合成的DNA链着色浅,与原来的链明显不同)
3、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方法
China Hamster(中国仓鼠)的色差染色体(harlequin chromosomes)
4、Cairns的放射自显影实验(1963)—θ型 复制模式的发现
2. 重组合试验(Fraenkel-Conrat,1956)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性质
一、 DNA的化学组成和一级结构 二、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二级结构) 三、双螺旋结构的构象变异 四、DNA的变性和复性
一、DNA 的化学组成与一级结构
水解 核酸 单核苷酸 磷酸基团 戊核糖 核苷 碱基 脱氧核糖(DNA 中) 核糖 (RNA 中) T A DNA 中 G C RNA 中 U
DNA双螺旋模型的特点
(1)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一条3’ 5’,另一条 5’ 3’)的多核苷酸链组成,形成右手双螺旋。 (2) 糖-磷酸键是在双螺旋的外侧,碱基对与轴线 垂直。糖与附着在糖上的碱基近于垂直。 (3) 碱基配对时,必须一个是嘌呤,另一个是嘧 啶,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4)螺旋上升一圈为10 bp, 螺距为3.4 nm。 (5) DNA 双 螺 旋 有 大 沟 ( major or wide groove)和小沟(minor or narrow groove) 的存在。
(五)复制的模式
1. Θ复制:从一个复制 起点开始向两个方向 复制,形成Θ 复制 泡(中间体)。环状 DNA分子具有,如E. coli 染色体的复制。
2. σ 复制(滚环复 制):中间体呈σ 形。环状DNA分子转 换而来的线状分子的 复制方式。如Φ X174病毒DNA,F因 子和Hfr 染色体转移 时的复制。
每个新合成的DNA分子都含 有一条热链和冷链
3H-胸腺嘧啶核苷
二、DNA 的复制特性
(一)复制起点与复制子
复制起点(Ori):复制起始所需的特定核苷酸序 列。在E. coli 为245 nt,富含AT。 复制子(replicon):从一个起始点开始能独立进行复 制的DNA区段。 细菌染色体、质粒和病毒:1个复制子(单复制子) 真核生物 :一个DNA分子有几个复制子(多复制子) 10-250 um(3×10 4 ­ 8×105 bp)/replicon 。 复制由起始点进行调节,一旦复制开始,即进行到 底。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性质 第三节 DNA的复制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 1)在体细胞中含量稳定; 2)在生殖细胞中含量减半; 3)能携带遗传信息; 4)能精确地自我复制; 5)能发生变异。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脂类
RNA
蛋白质
RⅡ
RⅡ
RⅡ
RⅡ
RⅡ
RⅡ
不杀死 小鼠
不杀死 小鼠
不杀死 小鼠
不杀死 小鼠
可杀死 小鼠
不杀死 小鼠
RⅡ
RⅡ
RⅡ
RⅡ
RⅡ+SⅢ
RⅡ
O.Avery 等的体外转化实验
人们仍不相信DNA是遗传物质,这是由于:
(1)认为蛋白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二十种氨 基酸的排列组合将是个天文数字,可作为一种 遗传信息。而DNA分子量小,只含4种不同的 碱基,人们一度认为不同种的有机体的核酸只 有微小的差异。 (2)认为转化实验中DNA并未能提得很纯,还 附有其它物质。 (3)即使转化因子确实是DNA,但也可能DNA 只是对荚膜形成起着直接的化学效应,而不是 充当遗传信息的载体。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由RNA与蛋白质构成的 管状微粒:中心是单链螺旋RNA、外部是螺旋 排列的蛋白质外壳。
1、拆分感染试验
将TMV的RNA与蛋白质分离、提纯,分别接种烟 叶,发现: (1)RNA能使烟叶致病,而蛋白质不能; (2)用RNA酶处理RNA后接种烟叶不能致病。 表明RNA可能就是TMV的遗传物质。
(二)复制的方向
制。 枯草杆菌:有固定的起始 点,双向不对称复制。 质 粒 R6K : 早 期 为 单 向 复 制,复制了约1/5基因组 进行 时双向复制。 质 粒 Col E1 : 有 固 定 起 始 点,但却为单向复制。 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 点,双向等速复制。
复制叉
E.coli : 定 点 、 双 向 对 称 复
实验
吸附 振荡 测放射性 离心
结果与结论
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内才产生完整的 噬菌体。
结论: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题外话: 与Avery等人研究比较,本试验的精度低得 多。但是,由于放射性标记法(也称为示踪原子 法)当时为人们普遍采用,同时由于核酸研究及 其它相关的成果,本实验结果很快得到人们的广 泛认同。
A-DNA
B-DNA
Z-DNA
四、 DNA的变性与复性
(一)DNA 变性(denaturation)与复性(renaturation) 原理
1、导致DNA变性的因素: 高温 酸 碱 尿素 甲酰胺 2、DNA变性后物理性质发生的变化: (1)流体力学的性质发生改变:粘度下 降,而沉降速度增加; (2)提高了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此称为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5‘
3‘
3‘ 5‘
三、 双螺旋结构的构象变异
DNA的构象主要有:A、B、Z 型。
引起DNA双链构象改变有以下因素:核苷酸顺序、碱基组 成、盐的种类、相对湿度。 B-DNA:较高湿度下存在;每圈10bp,宽的大沟和窄的小 沟;最接近生理条件下DNA的一般结构。 A-DNA:较小湿度下存在,每圈11bp,窄而深的大沟和宽 且浅的小沟;在某些DNA-蛋白质复合体中存在。以双螺旋 形式存在的RNA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 Z-DNA:在溶液中,高阳离子浓度下(如Na+),中和了 带负电的磷酸基团,交替的嘌呤-嘧啶残基(如poly(dGdC) )会出现左手螺旋构象。每个螺旋有12bp;大沟消 失,小沟窄而深。在低盐浓度下,它会形成典型的右手螺 旋构象。 Z-DNA的生理意义还不清楚。Z-DNA在细胞的 DNA中可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rep ssb gyrA,gyrB polA polC lig dnaG
双链DNA的A260=1.00(浓度为50μg/ml时,对波长260nm紫外 线的吸收能力); 单链DNA的A260=1.37; 游离碱基或核苷酸的A260=1.60。
temperature, Tm)或熔 点,是A260的升高达到极大 值一半时的温度,即变性温 度范围的中点。 当GC的含量上升1%,则 Tm上升0.4℃ 马默多蒂(MarmurDoty)关系式: Tm = 69.3+0.41(G +C)%, 或 GC%=(Tm-69.3)×2.44
3、解链温度(melting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一、半保留复制的验证 DNA复制的可能方式:
半保留复制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 全保留复制模型(conservative model) 分散复制模型(dispersive model)。
DNA 的半保留复制模型
验证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3. Y型复制:真核生物 染色体DNA的复制, 有Y型中间体形成。
三、原核生物DNA复制
E. coli 复制主要的基因和酶
酶(蛋白质) 解旋酶(rep蛋白) 单链结合蛋白(SSB) 拓扑异构酶(旋转酶) DNA聚合酶I DNA聚合酶III DNA连接酶 引发酶 基因座 功能 松开双螺旋 稳定单链区 去除正超螺旋卷曲 去除RNA引物及补空缺 合成DNA新链 3‘ OH/5’ PO4切口封闭 RNA引物合成
1928年Frederick Griffith 的 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 致病菌株(S):有荚膜,光滑型,致肺炎 非致病菌株(R):无荚膜,粗糙型,不致肺炎
SⅢ 杀死细菌 分离提取
Avery 的体外转化 实验(1944)
DNA DNA+DNasewk.baidu.com
多糖
R.Franklin & Wilkins在1952年底用高度定向的 DNA纤维做出了高质量的X-光衍射照片。
(2)Chargaff的DNA “当量规律”: A=T,G=C;A+G=T+C;但A+T不一定等于 G+C。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反向平行双 螺旋模型 ,1962年, Wilkins、 Watson和Crick 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DNA Replication is Asymmetrical
(四)复制需要RNA 引物
在前导链上,DNA引发酶只在起始点合成一次 引物RNA,DNA聚合酶III开始DNA的合成。 在后随链上,每个冈崎片段的合成都需要先合 成一段引物RNA,然后DNA聚合酶III才能进行 DNA的合成。 引物由引发酶(primase)合成,几十个核苷 酸长,在E.coli每隔100至200nt需合成一次引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