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3)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日攘一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出自《孟子》

1.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斯速已矣

B.惧其不已

C.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是非君子之道:之( )

⑵请损之:损( )

⑶以待来年然后已:来年( )

⑷或告之曰:或( )

3.翻译句子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是非君子之道:。

5.在文中找出与“请损之”中“损”一词含义相近的词语。

6.孟子列举偷鸡者的故事用意在于:。

7.结合课文和本文的学习,谈谈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 B.惟.弈秋之为听:只

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D.虽与之俱.学:一起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1)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2)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曲高和寡

歧路亡羊

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④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1.说说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用法有何不同:

(1)杨子之领人亡羊( ) (2)吾不知所之( )

(3)奚亡之( ) (4)何追者之众( )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文化拓展

“子”在古代多为尊称,放在姓氏的后面。如文中的“杨子”,这样的现象在古代颇为常见,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的称谓。请你列举两人,并说出其所属的流派,代表作品名称。

答: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一、解释词语

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句子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这则故事讲的是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螳螂捕蝉

吴王①欲伐荆②,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⑤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