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数学教学中一些误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走出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

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部分教师把握不住课改理念的实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也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误区,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准确把握概念,重视概念教学
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不能准确把握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盲点。

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那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

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

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

二、特殊思路代替不了一般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一大误区。

特殊例题“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理应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
法,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免特殊例题代替一般例题现象。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主要表现在: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合作学习只是少数尖子生在思考,大多数学生在旁观;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等。

表面看似热闹,实则浪费时间。

四、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注意在发挥其优点的同时要培养其迎难而上的钻研精神。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首先应当让其明确问题目标,
即明确应该达到什么终结状态,然后使学生明确:为了达到问题目标,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会失败。

这样,通过目标的激励和目标强化,学生就能自觉地确定解题目标,订出解题计划,调节解题进程。

也即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对中等生,教师要注意把大问题分解,引导学生建构对具体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体系,建构目标体系应遵循层次性原则,即将问题解决分成有序的若干阶段,通过对若干阶段的目标构建以及目标实现,使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循序渐进,以便及时通过反馈来调控解题步骤或策略。

引导学生善于想象、联想和多反思、回顾。

五、要适当的运用鼓励和批评
提起教学评价,传统教育似乎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学生多一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主张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考的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但是,也往往会走极端。

教师随意的、主观的评价再也不让能让学生感到评价的公正,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表扬和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些课堂教学,学生动得最多的不是脑,而是手——鼓掌,学生们整节课都在为其他同学鼓掌喝彩,有的教师为了不“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置可否,不予判断。

试想,若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将会对这种过多的表扬感到麻木,甚至厌倦,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表扬
在教学中要用,但要用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少不滥,不偏不颇,有时还要针对一些特殊学生。

总之,表扬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应以简单有效为前提。

总之,数学学习活动是有目的的知识探究活动,其重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思维后,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即是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真正做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得到发展,这样才能逐步地走出数学教学的误区,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