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摘要: 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
1 前言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很多学校、教师早已认识到这一事实,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知识传授”却无法真正实现分层教学。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
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 翻转课堂的内涵
2.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留给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这就导致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
伴交流协作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传授知识”。
学生在长达45分钟的“被动接受”过程中一直处于“听课”“记笔记”的状态。
有些学生由于害怕知识有所遗漏,精神会高度紧绷,而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课下的“自我知识内化”过程中,学生由于缺少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知识无法从根本上被学生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它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开放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课堂则成为他们完成作业、探讨问题或得到个性化指导的地方。
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过程中掌握。
2.2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1)课下“知识获取”过程。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整体情况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
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观看视频的侧重点、次数和速度等,完成信息的主动加工。
当他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随时后退、反复观看视频,或借助于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思维,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完成“知识获取”后,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中完成一定的课前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
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第二天上课前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盲点区”,以确定课上应创立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课上“知识内化”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
由于学生在学习提问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效率高。
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时产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①通过自主探索,培养提高其独立学习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并提高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3.1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每一堂课要想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提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颠覆性的变化和典型的特征。
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其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
笔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由于教学过程的完全颠倒,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各种网络资源。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承担“传授知识”的绝对主体角色,而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探究型活动供学生研究。
并且在学生“完成作业”“探究讨论”等“知识内化”阶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以确保每位学生将所学知识完全吸收掌握。
其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可以自定步调,制定学习的时间和速度,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搜
索相关教学资源,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的“直接告知”。
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不再仅是独立完成作业,而是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在与教师、同伴交互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
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的原则。
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5]。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互动交流应该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提问等同于交流”“交流越多越好”,忽略课堂交流的质量,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3)“授人以渔”的原则。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及知识的累积速度加快,没有人可以在课堂中学到所有知识。
在此背景下,国际21世纪教委会提出未来教育必须围绕4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会求知。
正如德洛尔的报告所阐述的:“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获得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强调“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3.2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7]。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哪些因素或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方案,使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及学习风格。
3)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
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学生起始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确定,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以填补学生学习前后的差距,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设计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下学习过程。
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其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其自主学习的环境进行设计,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课下的“知识获取”。
具体设计定位:①提供给学生无缝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学习终端,随意地开始自主学习的旅程[8];②支持学生与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学习和无缝沟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教师、同伴随时展开讨论、分析疑惑;③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操作,主动推送符合其学习风格和特征的个性化资源。
5)课前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学习视频后完成,并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给予价值判断,以检测其知识掌握的程度。
6)课堂探究情境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知识的获取成果,设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
7)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
设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升华。
4 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课下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杠杆。
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才可以在课外随时获取教学资源、与教师、同伴“零距离”沟通,避免像“无头苍蝇”似的独立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
教师才可以随时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以便为第二天的课堂探究情境设计做好准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
为支撑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个性化协作式的教学平台。
4.1 教学平台总体设计
本系统主要分为五大模块:资源发布共享模块、交流互动功能模块、学习检测跟踪模块、资源推荐功能模块。
四、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因此,课堂教学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以往过分关注教师教得好不好,练得多不多的现象,重构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流程,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地方。
学生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本论本、不就题讲题,而是以问题和习题为载体
寻找出规律、探讨方法。
(3)教的方式:让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再重复;讲不完整的,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再补充;讲错的教师要更正。
2.翻转教学建议流程图(1)预习导学
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及针对核心知识点、疑难点录制的微课,认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储备。
要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不做不教,不批不教,以学定教。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制要改变面面俱到,忽视学生思维的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
(2)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内容的选择应立足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设置。
检测题的难度应立足于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题量不能太多,以学生能在1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不出难题、怪题、偏题,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认真完成学案导学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
(3)疑难突破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预习检测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及困惑,向同学、教师寻求解决方法。
疑难突破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个环节,既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四个环节。
(4)知识检测
精心选题,强化变式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知识检测题要尽量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难度要求要比预习检测稍高。
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
教师要使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内得到解决。
(5)互动小结
激励学生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学生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网络。
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总结,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总结,对做错的地方要着重标明,对于知识的不足要强化课后训练。
二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对体现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进行总结。
(6)巩固提升
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外延伸环节,主要是习题检测,检测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置。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
对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基础题、中档题。
从基础抓起,从最差的学生抓起。
保证上层生吃得饱,下层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发展。
五、实施翻转课堂的方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主题共有四部分内容: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整体而言,本主题带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通过微观粒子之间的运动了解化学。
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通过三步走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分割内容:本单元集合了初中较多的概念,我们首先要将本主题的概念和比较抽象的分子之间的运动等知识点整理出来,以每个知识点为一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比较短的视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内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但是每组和每组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不大,结合“物质构成的奥秘”,在本主题中,基本上每个课题就是一个小组,有的还可以适当调整。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录制视频。
第二步录制视频:如果想要提高录制的效果,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好好准备。
每个视频不要太长,越短越好,5-8分钟为最佳,每个视频就是一个知识点。
比如我们在录制“原子的构成”这个课题时,就可以录制一个视频,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教师需要讲清楚原子的概念,另一个就是穿插一个情景,例如“水分子的分解动画”,或者“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等,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
第三步答疑解惑:将教师讲解的视频录制成功后,从技术的层面解决全校师生共享的问题,通过共享,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去看视频进行学习,甚至全校的任何学生都可以去看,这就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下掌握,而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处理两个问题,一个是做与视频中相关的作业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能力;另一个就是解决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因此,课堂由以前的传授变成了现在答疑与讨论。
通过以上三步的实践,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主题的内容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让学习的效果有了大幅的提升。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本主题的内容显得轻松而有趣。
尽管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足够强的自制力,这也是以后教学发展要努力培养的方向。
4.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资源发布共享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学习检测跟踪模块、资源推荐模块。
下面主要是分析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1)资源发布共享模块。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直接管理者,负责在系统上发布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以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优秀开放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
并将各主题相关知识点通过内在的关联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知识地图,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关系,方便对知识点进行搜索[1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寻找到更加有益的信息资源,也可以上传到平台中,经教师审核成功后发布,与其他同伴共享。
2)交流互动功能模块。
此功能支持在线发帖、实时语音、视频通话功能。
当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产生疑惑时,可以与教师、同伴进行“无缝”交流讨论。
此功能减少了学生“独自学习”时的孤独感和“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挫败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高效获取。
3)学习检测跟踪模块。
此功能使教师能够随时获取学生课下学习进度信息和知识掌握程度信息,以便根据学生知识获取情况安排设计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学习检测首先需要构建正确检测结果模型,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分析怎样的解答是正确的。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开始进行在线知识测验。
系统将学生的检测结果数据与正确检测结果模型对比后,自动分析统计出学生每一题目的正确率反馈给教师。
教师可以登录到系统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的“盲点区”。
4)资源推荐功能模块。
此功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知识掌握“薄弱区”,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5 结语
被比尔盖茨誉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生发出来的新兴教学模式,其所倡导的“以信息技术带动教学结构变革和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要义相契合。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已在国外多个地区取得极大的成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因此,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教育生产力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