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幼儿数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幼儿数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老师,我们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把数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和幼儿的生活联姻,运用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如:在《比较高矮》的活动中,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队,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问:怎样排队好呢?你排在第几个呢?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小篮子到“娃娃超市”去购物。在认识7的活动中,我将7名幼儿分成一组,1名当收银员,其他6名当顾客。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顾客先填写表格,每件东西买了几份,价格是多

少。让幼儿交换角色轮流玩这个游戏,幼儿一边快乐购物,一边学数学,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数学还可以从孩子自己身上寻找,让孩子说说脸上有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只手有五根手指,再慢慢扩展到其他部位,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首先认识1﹑2﹑5这三个数,另一方面这对孩子学习其他自然数打下一个基础。数学从生活中寻找,在家里让孩子数数家里的人一共有几个,进一步分类,男的有几个,女的有几个。吃饭可让孩子分碗筷,人与物一一对应,这也使孩子体验到为大家服务的快乐。饭后散步,可让孩子数一数停放在路边的汽车,辨一辨汽车的颜色进行归类:白色的有几辆,黑色的有几辆,汽车都有车牌号,让孩子读数,还可以认识一些英文字母呢!孩子也可以学着给亲朋好友打电话,从而记住了许多数字组合,还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如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 19、急救电话120等,遇到危险就可以运用,进行自救。在生活中处处留意、观察,这些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良好机会。

二、活动方式情趣化

1、情景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席专家钟启泉教授提出了“情景化教学”的新观点:“只有情景化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的教学、理想的教学,而现代教学发展的方向,就是从定型化教学转向情景化教学。”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创设丰富有趣的情景,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注重建立良好是师幼关系,创设积极向上、充满自由欢乐的集体气氛,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其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情景。

(1)让幼儿在角色情景中学习。如:在“饮料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饮料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蜂蜜、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若干等。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饮料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学习

从故事中寻找。《三只小猪》中可爱的小猪形象,《白雪公主》中的七个憨态可居的小矮人。如果是图与文相结合的故事,可让孩子辨一辨说的是哪一个故事形象。分辨大与小、多与少、高与矮,也可以在故事中寻找答案。一次在表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在森林中跳舞的情景,问到需要几个小朋友来表演时,有的说是7个,有的说是8个,我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请他们分别说说理由:一个说:“小矮人只有7个。”马上就有人反驳:“不对,还要加上1个白雪公主呢。”这时孩子们恍然大悟。

2、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

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各种竞赛游戏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机会。孩子都有好胜心,总是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进行数学接龙游戏时,比一比谁接得又快又对;夹豆子比赛时,看谁夹得又多又快。这样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训练,也得到了数学带来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能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三、活动指导个别化

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为了让孩子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老师就要指导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再如中班的排序,孩子可以按一维特征排,如红色黄色红色黄色模式;也可以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如红圆形黄三角红圆形黄三角等。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