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膜分离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滤:按粒径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 和大分子的膜分离过程。
微过滤:以多孔微小薄膜为过滤介质,使 不溶物浓缩的过滤操作。 3 电渗透
在电场中交替装配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 膜,在电场中形成一个个隔室,使溶液中的 离子有选择性的分离或富集。 4 气体分离
利用微孔膜或无孔膜进行气体分离。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第二节 膜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膜的基本理论
一 膜分离过程的机理 1 膜分离过程的基本传质形式
①被动传递:以化学势梯度为推动力,如压 力差、浓度差或电势差;②促进传递过程,各 组分由特定的载体带入膜,但推动力仍是膜两 侧的化学势梯度,具有高选择性;③主动传递, 推动力由膜内化学反应提供,主要存在于生命 膜。
第九章 膜分离过程
绪言
工业应用中的膜分离过程用的是人工合成 的无生命的 膜,膜是分离过程的核心。膜可定 义为两相之间不连续的区间。
膜过滤的机理、操作方式各异,但它们具
有相同的优点,过程一般较简单,费用较低,
效率较高,往往没有相变,可在常温下操作, 既节省能耗,又特别适合用于热敏物质的处 理,因此在食品加工、医药、生化技术领域有 其独特的实用性。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④拉伸法 先将晶态聚烯烃在低温熔融温度下挤压成
膜,然后延伸得到高的熔融应力,再在无张力 条件下退火,最后拉伸即得。主要用于以聚烯 烃等为基材的膜制备。也适用于作微孔膜。 ⑤制备复合膜
在多孔支撑层上制作聚合物膜,一种方法是 把稀薄的聚合物溶液浸渍在支撑材料上,另 一种方法是在多孔支撑表面上进行相界面聚 合作用。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膜的制作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相转变法
是最重要的制膜方法,不仅能制备对称性反渗透 膜和超滤膜,也能制备微孔膜。首先将粘稠的浇铸液 在一适宜的衬垫上展成薄膜,在室温(醋酸纤维素) 或较高温度的干燥箱中(聚芳香胺膜)蒸发一部分溶 剂,导致表面层聚合物的浓缩和活性层的预先定向。 然后将多层膜片浸泡在沉淀液(冰水)中,由于溶剂 和沉淀液发生交换而形成凝胶。凝胶形成后通常在热 水中退火,从而改善了分离能力,并且提高了机械强 度,但渗透能力却有所下降。
第二节 膜的基本理论
(2)溶解-扩散模型 反渗透膜的表皮层在 电子显微镜下没有发现孔道。于是假设溶质和 溶剂都能溶解于均质的非多孔膜表面,然后在 化学推动下扩散通过膜,在从膜下游解吸。由 于膜的选择性使得混合物得以分离。物质的渗 透能力不仅取决于扩散系数,还决定于在膜中 的溶解度。适用于均相的,高选择性的膜。
第 一 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3 复合膜 选择性膜层沉积于具有微孔的支撑 层上。只是两层材料不同,而非对称膜则是 同一材料。其性能不仅取决于有选择性的表 面薄层,而且受微孔支撑结构、孔径、孔分 布和多孔率的影响。
4 荷电膜 即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对称膜,含 有高浓度的溶胀胶载着固定的正电荷或负电 荷,带有正电荷的膜为阴离子交换膜,从周 围流体中吸引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的膜称为 阳离子交换膜。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③核经迹法 第一步将厚度百度文库5-15μm的薄膜于放射性
物质下接受粒子(如α粒子或中子)照射,使 高分子主干的化学键断裂形成径迹。孔的密 度由照射时间控制。
第二步将膜用酸碱性液腐蚀,使照射的材料 刻蚀形成垂直孔道。孔径由刻蚀的时间和温度 控制。 这种膜的特点是表面光滑,孔道直且大 小均匀,适宜聚碳酸酯和聚乙酯作微孔膜。
5 液膜 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6 微孔膜 孔径为0.05-20μm的膜 7 动态膜 在多孔介质上沉积一层颗粒物作为
有选择作用的膜。沉积层与溶液处于动态平 衡。
第 一 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二 膜分离过程的介绍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1 渗透和透析 渗透是一个扩散过程,在膜的两侧渗透压
三 膜的制造 膜的要求:较大的透过速度,较高的选择
性,机械强度好,耐热,耐化学和细菌侵蚀, 耐净化和杀菌处理,成本低。
常用制膜材料有纤维素和聚砜。醋酸纤维素 膜的优点:①水渗透流率高,截留率好;②来 源广,价格便宜;③无毒,制作简单。缺点: ①热稳定性差;②抗氧化能力差;③易水解, 易压密。 聚砜膜的优点:耐热、耐酸碱、耐生 物腐蚀。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②烧结法 取颗粒大小一定的膜材料细粉置于一定的
模具内,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使细粒子的表 面由软变熔,进而互相粘结而形成多孔体,最 后经机械加工即得。常加入另一种不相熔合的 添加剂,待烧结完成后,再从膜内萃取出。此 法多用于制备硅酸盐聚乙烯及聚四氟乙烯微孔 膜,也可以制备复合膜的支撑体,由平整不易 变型和耐高温的优点。
第二节 膜的基本理论
2 膜分离过程的机理 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和传递属性的分离物
质,对于不同的膜其渗透情况不同,机理各 异,因此物质传递模型有多种,在应用上各有 其局限性。
第二节 膜的基本理论
(1)孔模型 用来描绘微孔过滤、超滤等过 程所用的高孔率膜。是一种以压力为推动力的 膜分离技术,按不同膜孔径来选择分离溶液中 所含的微粒或大分子,比膜孔小的物质和溶剂 一起透过膜而较大的物质则被截留。溶剂的渗 透流率取决于孔隙率、孔径、溶液的粘度、溶 剂在膜中的扩散曲折途径和压力差。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第 一 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一 膜的分类
根据各种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可将膜分为 下列几种:
1 对称膜 结构与方向无关的膜,根据制造方法 不同,这些膜或者具有不规则的孔结构,或所 有的孔具有确定的直径。
2 非对称膜 非对称膜有一个很薄的,但比较致 密的分离层和多孔支撑层。分离层为活性膜, 孔径的大小和表皮的性质决定了分离特性,厚 度决定传递速度,该层必需朝向待浓缩的原溶 液。多孔支持层只起支撑作用。
差的作用下,溶剂产生流动,可对溶液进行 稀释。透析是利用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溶液中, 分离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一般的 透析原则 上与渗透相重叠。 2 反渗透和超滤、微过滤
反渗透:在渗透装置的膜两侧造一成一个 压力差,并使其大于渗透压,使溶剂发生倒 流,进一步浓缩溶液的过程。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