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正式机构和非正式机构社会半径网络的关系2. 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

研究论文: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研究论文: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81001 农村研究论文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大当前国内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尤其要全面推进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新型农村文明建设水平,从而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习总书记做出指示,各地去在新农村建设开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信息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不断完善相关机制,统筹协调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全面改善当前国内农村农民的生产质量和生活水平。

1、问题的提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始终依托于坚持不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并要求紧紧围绕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我国新型的农村社区建设。

从实践中来看,当前国内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然而部分环节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比如,当前国内广大地区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非常的薄弱,尤其是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村现有的人居环境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国内农村生产、生活环节条件和方式的改变,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倾倒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乡村。

从这一层面来看,城乡面貌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宗旨相违背。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工作的重头戏,如何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丰富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2、问题分析从本质上来讲,农村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后方基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劳务输出地,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食品来源地。

以城市食品安全为例,其主要得益于现代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在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下,才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粮食、蔬菜安全保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地得到改善,然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脱节,无法保持三者之间的相互统一。

山东城市化与农村社区发展规律探索

山东城市化与农村社区发展规律探索

使得更多的人把 目 光转向了中国农村 的城市化。推进农村城市化 , 是我国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 也是深化农村改革 、 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移、 推动整个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我 国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 同时也是国
家以及地区社会发展和文明的标志。


城市化与农村社 区化 的含义及关 系
展。
农 村 观

[ 关 键词】 城 市化; 农 村社 区化 ; 发展规律 ; 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C 9 1 2 . 8 2 【 文 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0 9 1 ( 2 0 1 3 ) 0 3 一 O O O 9 — 0 6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抗拒 的历史潮流 , 推动城乡社会科学 发展 , 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明确 目 标 。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就不可能绕开 城市化与农村社区发展这一话题。改革开放以来 , 追寻现代化的宏伟 目标 ,
包括农村产业及生产方式向城市产业及生产方 式的转变 , 也就是农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
《 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的 意见》 , 指出力争 1 0年集约投人土地整治资金 3 0 0亿 元 , 挖 潜存 量 土地 级 差 收益 返还 农村 2 0 0 0 亿元 , 建成一批 功能齐全 、 设施完善、 一二 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 和中心社区 , 使全省 1 /
二、 山东农村城 市化过程 中的 农村社 区类型分析
加快推进 山东农村发展 , 科学推进 山东城 市化发展水平 , 是 山东省委、 省政府一直努力的 方向。2 0 1 0年 8月 9 日, 山东省政 府 出台 了
化, 从本质上讲 , 就是传统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 向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转变的过程 , 它不 仅包括农业人 口向非农业人 口的转换 , 同时, 还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理解农村社区,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特征:1农村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可以说,农村社会是由若干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所组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从农村社区建设入手;2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3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城市社区中劳动力的谋生方式基本上是从事二三产业,而农村社区中基础性想经济活动则是从事农业生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的改变;在农田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大规模发展;许多地区的农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从事农业的数量,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4农村社区的多功能性;就国的农村社区的情况而言,一是具有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二是具有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各类社区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作用;三是具有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为农村社区组织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管理计划生育、维护社区的社会稳定等项功能;五是具有社会建设的功能;如发展本社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5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聚居规模较小;人口密度和人口聚居规模是衡量一个社区人口状况的主要指标;与城市社区相比,由于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使得农村居民不可能想城市居民一样聚居在一起,只能小规模分散居住于多处;这个特点就要求在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和管理中要因地制宜,尊重客观现象;6农村社区中家庭功能比较突出;农村家庭不仅担负着生育、赡养、消费、文化娱乐等项功能,而且还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和农村组织的主要构成单位;家庭的最基本特征能够比较充分的满足农业活动提出的多项要求,而其,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个人往往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加组织活动,社区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也往往把家庭视作接受任务的单位;可以说,家庭是农村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7农村社区中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业缘关系的作用日益重要;血亲、姻亲,以及由于世世代代血亲姻亲关系形成的复杂网路,是农村社会关系的核心和联系纽带;同时,邻里关系也是农村社区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但是在现代农村中,原本紧紧地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格局正在变得多元化、理性化,亲属之间关系的亲疏越来越取决于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相互之间合作的有效和互惠的维持;8农村社区具有多元类型;如果从生产职能角度,可以划分为农村、林村、牧村、渔村等等;如果从法定地位角度,可以划分为自然村和建制村两种类型;如果从形态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集村型社区和散村型社区;农村社区的多元类型就要求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在于组成人员不同;农村社区由农民组成,城市社区由城镇居民组成;农村整体移民到城市,住在一个安置小区内,算不算农村社区要看户口的性质,农业户口,算;城镇户口归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区别

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区别

姓名:专业: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区别社区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及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建设是基于一定的行政组织之下,由社区居民民主管理或其他多种混合式管理的一种生活聚居形态变迁及完善的过程;而农村社区是人类最早的社区形态,农村社区也成乡村社区,是主要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聚集起来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围绕着这个共同体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关于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区别,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社区建设主体及方式上的差异1、城市社区建设基本上组建了以党政主要领导持帅的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工作方法上,以行政推动为主导,以工作方案为导向,社区组织行政化色彩仍然很浓厚,居民的自发参与限于配合政府工作方案。

2、农村社区的建设主体主要体现在:(1)政府组织,主要指街道办事处,其主要责任是指导社区的管理工作,组织和监查辖区内的市容卫生市政生态人口事项,指导和监管社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工作;(2)社区组织,主要指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3)社区公众,是社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享用者,包括了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者和管理者社区公众享有平等的权利和福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社区建设内容上的区别1、城市社区建设内容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①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②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③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④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⑤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⑥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作者:白志红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08期[摘要]昆明城市化进程推进官渡区由乡村向城市转变,促进其基层管理由乡村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型。

本文拟从两种管理的差异、社区管理者基本素质、社区管理的困难及党的组织部门在社区干部发现、培养、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乡村管理向城市社区转型规律,促进社区工作更好发展。

[关键词]乡村管理社区管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城市化是这一经济成就的重要途径。

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不断被征用,导致基于土地的城郊农村社会发展中断,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这一结果促使延续多年的基层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在昆明市官渡区这一变化具体化为前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社区管理职能由“管”向“服务”转化,社区管理者由“官”向“公仆”转化,党的组织由单一领导向引导、服务、多元化转化。

一、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凸现了两种管理的差异1.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以农村为空间,社区组织主要由居于本地的居民组成,他们以农业生产为职能,社区管理以风俗、习惯、村规民约为原则单一、稳定是其特征。

历史上的官渡区是一个农业为主的行政区,各级行政管理的重点在农业生产。

官渡区的农村社区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第一,社区管理者习惯于农村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其工作时间特点,行政村是其工作的空间,处于此时空中的村民是其工作的对象。

第二,管理者大多数沿用农业文明管理方法,以管理者事无巨细的“管”及被管理者的服从为基本工作方法。

第三,管理对象为村民,以村为单位,范围有限,对象单一,管理方式以村民自治为主。

第四,管理的社会基础为血亲熟人,管理者遵循风俗、习惯、村规民约完成管理,方式粗放、简单。

第五,管理强调管理者的个人因素,管理者以身作则,以个人魅力影响、吸引他人,实现管理目标。

这些特性在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区管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足以调动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其完成管理任务。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人口流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一、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为城市的生产、服务和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其次,人口流动改善了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

农村社区原有的老年人口相对较多,年轻人口流出后,社区的年轻化程度得以提高,这有利于社区的发展和活力的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化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完善的交通网络、饮水供应、电力供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同时,城市化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加,使得农村社区建设更加便利和规范。

三、社会服务城市化带来了更丰富的社会服务资源,也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例如,医疗服务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进程使得医疗资源更加分散到农村社区中,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此外,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和学习空间。

四、文化传承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城市化使得农村社区与城市有更紧密的联系,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也更加活跃。

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促进了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城市化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接触和学习其他文化的机会,使得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五、环境保护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需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通常伴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这对农村社区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好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使农村社区与城市共同发展。

传统农村社区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差异

传统农村社区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差异

传统农村社区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差异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差异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居住环境、社区结构、社交联系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探讨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差异。

一、居住环境在传统农村社区中,人们的居住环境主要是农田和传统的农房。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或养殖。

社区的居住空间相对宽广,通常是独立的住宅,与周围的农田相连。

而现代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则更加集中和紧凑。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居民经常住在公寓楼或高层建筑中。

社区的公共空间相对较小,居民之间的空间相对局促。

二、社区结构传统农村社区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社区成员之间有着亲属关系。

社区的结构较为松散,由于社区规模相对较小,人们对彼此的了解和相处更加密切。

社区的权力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长老或家族首领来管理。

然而,现代城市社区的结构更加复杂,由于社区规模大,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较为疏远。

社区的管理通常由业委会或相关的机构负责。

三、社交联系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交联系主要基于亲属关系。

居民之间通过家族聚会、农田合作等方式来保持联系。

社区内部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密和稳定。

然而,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交联系较为多样化。

居民之间可以通过邻里活动、社区组织以及社交平台等渠道来相互了解和交流。

社区内部的人际关系相对较为松散和多变。

四、公共设施传统农村社区的公共设施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村庄的中心地带,如学校、卫生院等。

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到达这些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而现代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和便利,如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

居民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这些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传统农村社区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差异存在于居住环境、社区结构、社交联系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农村社区正在逐渐演变为现代城市社区。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确定了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城市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城市化对农村社区的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案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结构变动。

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增加、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旨在实现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社区的转型升级。

而在实际操作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土地流转难题、农民素质培养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等。

需要探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关注和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比较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比较研究

办事处作为国家一级 政府 ,是 国家政权组织 ,体现 国
家利益 ,不能体现社 区居民的 自治权利 。沈 阳市城市
社 区建设按照有利于政府管 理、有利于社 区 自治 、有
利于利用社 区资源的原则 ,将全市原有 的2 7 0 0 多个居
民委员会重组为 1 2 7 7 个新型社区。江汉 区则按照户数 在1 0 0 f - - 3 0 0 0 户之间的规模 ,将全 区2 2 7 个居委会调


城 乡社 区的 地域 范 围 、特征 比较
关于农村社 区建设范畴与边界 的界定 ,《 全国农村
社 区建设实验 县 ( 市 、区)工作 实施方案 》中指出 : “ 按照地域相近 、规模适度、群众 自愿的原则 ,科学界 定农村社区的区域范围,明确农村社 区的定位 ” 。各地 在推进农村 社区建设 中根据各 自的实际将农 村社 区定 位在不同的范围。江西省在农村社区建设 中从发挥村 民志愿者协会 的作用 出发将农村社 区定位于以 自然村
农 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的需要 ,将城 乡社 区进行 比较 ,不仅 为二者发展提供相互借鉴作用 ,而且能够更广泛地 带动以城带 乡、城 乡一体化进程 中的农村社 区建设。
【 关键词】城 乡一体化
农村社区 城 市社 区 比较研 究
【 中图分类号】F 1 2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4 7 ( 2 O 1 3 ) 1 2 一 ( ) O 7 0 一 O 2
村 ,约 1 5 0 0 户居 民,社区服务 中心设立在一个交通 比
会资源匮乏 ,不利于发挥社 区资源整合能力 ;而街道
较便 利的村庄 ,服务相邻 的几个村 ,服务半径一般掌 握在两公里 以内 ;青 岛胶南市与南京市在农村社 区建 设中将农村社区定位在建制村 ( 村委会)这一层面 。 在城 乡社 区建设 中 ,由于全 国各地 区情况不一 , 各地根据社区所涵 盖的地域范 围在城乡社 区建设 中形 成 了不 同建设模 式。在城 市社 区建设 中,根据城市社 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 ,将城市街道 与居 民委员会作 为城 市社 区边界定位的基础。在农村社 区建设 中 ,行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优选稿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优选稿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理解农村社区,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特征:(1)农村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

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

可以说,农村社会是由若干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所组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从农村社区建设入手。

(2)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

(3)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城市社区中劳动力的谋生方式基本上是从事二三产业,而农村社区中基础性想经济活动则是从事农业生产。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的改变。

在农田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大规模发展。

许多地区的农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从事农业的数量,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

(4)农村社区的多功能性。

就国的农村社区的情况而言,一是具有经济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差异的对比分析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差异的对比分析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差异的对比分析引言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是人们居住的两种不同环境,也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人口密度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较高,人口集中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

而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口分散在广阔的农村地区。

由于人口密度的差异,城市社区通常会面临更多的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挑战,而农村社区则更注重农业和农村发展。

经济活动城市社区是商业和产业的中心,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活动。

城市社区通常是企业总部、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的聚集地。

而农村社区则主要依靠农业和土地资源,农民在农村社区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

经济活动的差异导致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也不同。

基础设施城市社区相对农村社区更发达的基础设施是显而易见的。

城市社区拥有更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公共交通系统、电力供应、供水系统等基础设施。

同时,城市社区还拥有更丰富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设施。

而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医疗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生活成本在生活成本方面,农村社区通常比城市社区要低。

由于城市社区的经济活动多元化,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房价、食品和交通费用。

而农村社区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农产品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文化和社交活动城市社区的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更为丰富多样。

城市社区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节日、演出和艺术展览,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

而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相对较少,靠近自然和农田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注重家庭和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

环境和空气质量城市社区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由于工业排放和交通拥堵等因素,城市社区常常受到空气污染和噪音干扰。

而农村社区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

结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在人口密度、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生活成本、文化和社交活动、环境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和农村社区的特点,为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PPT课件( 32页)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PPT课件( 32页)
城市基层 政权组织
地方政府:省政府
城市:省会或地级市 政府
城市:市辖区政府
农村:县政府
区政府派出机构 街道办事处
社区居民委员会
城市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发展
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
农村基层 政权组织
中国的行政职能部门架构(条结构): 以民政系统为例
中央政府:民政部
直辖市政府 民政局
省政府:民政厅
省会或地级市政府 民政局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二、我国社区建设发展的背景 (一)经济发展的要求 1、过程: • 1978以前计划经济 • 1978~199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 2、与社区相关的结果: • 单位人--社区人 • 农民和外地人--城市流动人口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1、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分离 • 企业的独立 • 政府经济部门的市场化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 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噪声污染、 水污染、空气污染

通过城中村对城市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之间的差别展开笔记

通过城中村对城市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之间的差别展开笔记

通过城中村对城市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之间的差别展开笔记一、从静态角度分析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一)形成上的不同1、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具体有3条途径:自然起源,即一个农业家族按自然进化过程扩大为一个农村社区。

此种途径形成的村落的特点是,家族势力大,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合,即由若干独立的农业家庭联合而成。

这些农业家庭一般是由不同地方迁移而来,没有血缘关系,相互之间社会往来增多,便形成了村落。

在这种农村社区中,个人的作用相对提高,社会势力减弱,家族势力微乎其微。

农村建设,即在一块空地上建立一个新社区。

它与自然起源的农村社区不同,是通过人为力量建设起来的;与社会组合的农村社区也不同,不是在许多独立个人家庭的基础上结合而成,而是在群体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

2、城市社区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出现的,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结果。

它的产生一般需要3个条件:生态因素,包括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等。

经济因素,要有相对发达的农业,除自给自足外,有多余的产品能够拿到市场上出售。

社会因素,有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与制度,有了劳动分工,出现了一批不直接与土地打交道的人。

(二)经济活动上的不同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生产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专业分工差,社区经济活动简单。

城市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工业、商业为主,生产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问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也缩短了物质和能源在流动转换中的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社会结构上的不同农村社区组织结构简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

生活资料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没有专门的生活服务系统。

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此外,人口稠密,各种组织、机构林立,生产、生活的社会化,就需要有规模庞大,内部职能分工、权力分层复杂的科层管理结构。

三种地域性社区比较

三种地域性社区比较
特点
1)人口密度低,社区人口同质性强。
2)经济活动简单,商品交换水平低。
3)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低,血缘关系浓厚。
4)社会交往面窄,人际关系密切。
5)生活方式单一,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简单。
6)社区生活节奏缓慢,文化变迁速率低
1)人口数量多、密度高,异质性强。
2)经济活动多样,商品经济发达。
三种地域性社区比较
名称
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集镇社区
定义
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域性共同体或区域性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区形式。
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也称城镇社区,是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征的社区类型,是农村和城市相互影响的一个中介。
3)社会结构复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专业性分工明显。
4)人际关系松散。
5)社区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6)社会生活节奏快。
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1]小城镇是城乡连续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具有纽带和桥梁的功能。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组织架构课件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组织架构课件

服务范围
街道办事处提供公共安全、环境卫生、文化 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务。
居民委员会组织
自治性质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社区的群众自治组 织,代表居民利益参与社区事务的管 理。
主要职责
对居民的影响
居民委员会通过组织活动、提供服务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组织居民会议、调解居民纠纷、协助 维护社区治安等。
农业合作社联合会
协调农业合作社之间的合 作,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站
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 训,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 平。
02
城市社区组织架构
街道办事处组织
行政职能
街道办事处是城市基层行政组织,负责执行 政府政策,管理辖区内各项事务。
组成人员
街道办事处通常由主任、副主任及各科室工 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执行。
化趋势,包括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物业公司等。
02
社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将不断完善,形成政府、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
参与的治理格局。
03
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将逐步健全,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城乡社区组织架构融合发展
城乡社区组织架构互补发展
城乡社区组织架构各有特点,未来将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实现 城乡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决策和监督,提高社区事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02
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如养老服务、医疗服
务、教育培训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加强社区资源整合
03
通过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社区
整体发展水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社区化治理存在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社区化治理存在问题研究

POLICY区域治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社区化治理存在问题研究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分公司 王创江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治理工作效率,我们应针对农村地区实施社区化治理。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多、就业难的情况,导致在农村地区实施社区化治理工作中存在多种问题。

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社区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社区化治理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化治理;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5-0011-0001一、农村社区化治理所谓农村社区化治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指的就是按照社区化的治理模式来治理农村,是农村管理机构和农村群众之间,共同维护农村社区稳定和发展的过程。

除了包括社区治理的内涵之外,还具有区域性和复杂性这两大显著特征。

所谓区域性,指的是农村社区化治理的范围局限在农村这个前提之下;所谓复杂性,是相比较于城市社区而言的,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治理方面,显示出更为复杂的情况,与此同时,农村社区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血缘和家庭,通常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难以协调的复杂性。

二、农村社区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民在农村社区化治理过程中参与不足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在当前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工作中,农村群众的参与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参与能力普遍较差,民主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村委会、村党支部的决策,民主决策中出现主体错误。

村民没有决策权,民主管理也就难以实现,只会流于形式。

而且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务工在外地,没有时间参与到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各项活动当中来,而留守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状,就是农村社区化治理活动的参与主体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参与的主体单一。

(二)农村社区化治理中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现有的社会团体组织中,大部分为行业性组织,或者中介组织,而对农村公共事务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极少。

城乡社区居民互动关系比较研究

城乡社区居民互动关系比较研究

公共/财税《合作经济与科技》No.4s2018一、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当代社区空间和社区结构的多元化,社区居民的互动模式和互动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社区催生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人格心理、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互动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了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社区居民内部互动关系的差异,描述了两大社区居民对社区互动的满意程度,探讨了影响社区居民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剖析各个因素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居民互动关系的影响程度。

二、文献回顾马斯洛认为社交需求是人类的必要需求,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互动来实现。

目前,对于社区互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于社会变迁的角度,着力探讨邻里互动关系的演变过程,认为邻里功能的弱化或被替代是必然趋势。

费孝通认为邻里关系常常表现为血缘和亲属关系,贺霞旭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契约关系对邻里关系提出挑战,进而冯健发现业缘关系正在逐步替代表现为地缘与血缘关系的邻里关系,其中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城市生活的异质性等,使城市中的邻里关系渐趋衰落。

(二)立足于社区整合的角度,着力于研究城市化所引起的社会生活方式变革对邻里关系的解构或重组。

沃斯第一次明确地把城市化理解为社会生活的变革过程;甘斯通过一系列个案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都存在着具有内聚性和认同感的“都市村庄”,城市中许多组织间和邻里间的互动也并不是沃斯所说的典型的次属关系,而是“准首属关系”;萨托斯,认为当代城市中确实存在着具有地域范围的社区,城市化引起的大规模社会变迁既没有造成社区的衰败,更不会使社区趋于消失。

(三)立足于人际需要的角度,主要阐述邻里关系存在的必要性。

任映红认为年龄越大,对邻里关系现状的满意度越高,且文化程度与邻里关系呈反向关系,即高学历者普遍认为邻里关系作用不大;吴缚龙认为男性更倾向于对邻里关系现状持肯定态度,住宅高层化与邻里关系的好坏呈反向关系,但是对邻里关系的认同比率还是比较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比较研究(一)【中文摘要】:城市和农村不但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社区,而且是处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社区。

通过对两类社区的比较,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也可以由此及彼的认识社区的发展趋势。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把握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势,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产生、传统农村社区、现代农村社区、都市社区、城乡社会二元结构、城市化【正文】一、社区的概念和要素i[①]社区,源于拉丁语,意指共同的和紧密的伙伴关系。

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本世纪30年代,费孝通等由英文转译中文。

中外学者对社区这一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其中,地域性社会共同体涵义比较切合我国实际。

社区是相对独立的有领导、有组织的地域性社会,是由一定数量,具有共同意识、相同习俗和规范的社会群体结合而成的生活共同体,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管理系统和服务设施。

社区的范围可大可小,在我国,一般农村以乡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位,城市以居民区或街道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为单位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主要有:①有一定的居住人口,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为基础,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口是社区活动的主体;②有一定的地域,地域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一个社区的居民主要集中于某一特定区域,形成了各社区特定的地域界限(由于各个社区之间的联系日益扩大,使社区的界限不好固定,也不易划分);③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管理系统,以维护社区生活的正常秩序;④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社区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⑤由社区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传统所决定,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⑥居民对社区具有感情和心理上的联系,形成了诸如乡土情、荣辱感和归属感等意识。

二、从静态角度分析传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ii[②]城乡社区在形成、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社会控制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

(一)城乡社区形成上的不同特点在认识城乡社区形成上的不同特点之前,首先对社区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

人类共同生活的社区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流动性社区。

当时,人类靠狩猎、捕鱼、采集野果为生。

食物只有在一定季节和一定地域找到,为了维生,人类不得不作分散的群居,居住地不能固定。

这时,人类生活的社区是以氏族为单位构成的流动性社区。

第二阶段,新石器时代半永久性的村社式的社区。

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刀耕火种的农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使人们得到了比以往更多和更稳定的物质生活资料。

这时,半永久性居民点开始形成。

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现的原始人盖起的半洞穴式的泥草房,即这种类型社区的代表。

第三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农村社区出现。

当时,已经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发明了犁等,从而使农业生产日益专门化,人类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分离。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真正的人类群体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永久性居民点,人类的定居生活从此开始。

农业聚落的形成,意味着具有相对完整性的有“农”有“村”的社区生活的开始。

在这种早期的村落中,已经包含了后来各种社区生活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需要。

这一阶段的晚期,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了少量的古代城市,规模一般都比较小。

第四阶段,工业革命以后,以工业及商业为基础的新型的现代城市社区出现。

综上所述,农村社区是在社区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

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具体有3条途径:1、自然起源,即一个农业家族按自然进化过程扩大为一个农村社区。

在游牧民族中,社会生活单位为家庭。

到农业时代,他们开始定居,生产效力比过去提高,一块土地供许多人衣食,人口很快增加,逐渐繁衍成大家族,形成一个单性村落。

此种途径形成的村落的特点是,家族势力大,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社会组合,即由若干独立的农业家庭联合而成。

这些农业家庭一般是由不同地方迁移而来,没有血缘关系,相互之间社会往来增多,便形成了村落。

在这种农村社区中,个人的作用相对提高,社会势力减弱,家族势力微乎其微。

这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在中国、欧洲少见,在美国、加拿大的中西部很多,与移民有关。

3、农村建设,即在一块空地上建立一个新社区。

它与自然起源的农村社区不同,是通过人为力量建设起来的;与社会组合的农村社区也不同,不是在许多独立个人家庭的基础上结合而成,而是在群体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

城市社区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出现的,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结果。

它的产生一般需要3个条件:1、生态因素,包括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等。

2、经济因素,要有相对发达的农业,除自给自足外,有多余的产品能够拿到市场上出售。

3、社会因素,有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与制度,有了劳动分工,出现了一批不直接与土地打交道的人。

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农业文明的出现与进步分不开,进程相当缓慢。

当时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直到1800年,城镇人口才发展到总人口的3%。

现代城市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社会推向工业社会。

大工业的迅猛发展,吸引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形成城市化运动,使现代城市迅速兴起。

(二)城乡社区在经济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生产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专业分工差。

社区经济活动简单,大多数人操同一种职业,一个人要做许多种工作。

相对农村,城市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工业、商业为主,生产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问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也缩短了物质和能源在流动转换中的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城乡社区在社会结构上各具特点农村社区生产上的单一性,专业分工的不发达,人口密度小,使农村组织结构简单,没有错综复杂的组织网络体系,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

生活资料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自我服务,没有专门的生活服务系统。

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此外,人口稠密,各种组织、机构林立,生产、生活的社会化,就需要有规模庞大,内部职能分工、权力分层复杂的科层管理结构。

(四)城乡社区在人口特征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农村社区人们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流动性小。

农村生产结构、社会结构都比较简单,使人口结构呈现同质性特点,即在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

城市社区人口密度高,如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区平均为每平方公里2.75万人,人口密度最高的金陵东路街道和吉安街道,每平方公里均达16.6万人。

此外,城市社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使人口结构的异质性特点突出,城市居民在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性。

异质性的存在造成了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层,增加了社会流动性。

(五)城乡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特点农村社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节奏松散,时间观念淡漠。

·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传统的风俗习惯势力较强,思想上偏于保守,接受新事物较慢。

城市社区生产水平较高,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较高,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生活方式具多样性特点,而且交通、邮电事业发达,信息量大,因此,易接受新事物,传统习惯影响小,思想开放。

(六)社区在社会控制方式上的不同特点农村社区由于社会结构简单,人口的同质性强,因此,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依靠风俗、习惯、道德、社会舆论等非正式社会控制。

如,乡规民约等。

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结构复杂,人口异质性强,生活方式多样化,需罗有一整套社会制度来约束人们各方面的社会行为,因此,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一种正式的控制。

(七)乡社区社会关系的不同特点农村社区的社会流动小,人们世代生活在一块土地上,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以及长期在一起生活形成的乡亲关系,在农村社区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突出,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娱乐单位。

农村生活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家庭、亲属、邻里在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村民十分注意维护家庭、亲属、邻里等初级关系。

城市社区社会流动性大,职业复杂,生活多样化、社会化,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直接接触。

人际交往多向、频繁,而且主要是角色之间的交往,人与人的了解往往限于某个方面,社会关系趋向表面化、匿名性、短暂性。

另外,城市社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等价交换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渗透到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表现出商品化、理性化、世俗化、非人格化等特征,即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淮,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情色彩少,对事件的处理以效率为基本准则,凡事对事不对人,讲求实效,注重结果和切身利益,追逐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明显的容忍性,“见怪不怪”。

这使他们敢开风气之先,敢于标新立异,易接受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

以上对城乡社区的比较,是从静态的角度,从两种最基本存在形式的对比认识社区。

要全面地认识社区,特别是要认识社区的发展,仅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动态的角度,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考察杜区,即从城市化的过程研究社区。

三、从动态角度分析变化中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iii[③]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社区充满了活力,在社区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功能。

(一)社区结构系统由封闭化趋于开放化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社会结构简单,血缘关系的结合是农村关系的中心。

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低,因此,阶层少,初级群体多,社会组织单位间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而不同于城市社区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高、阶层复杂多样,次级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主流。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社区没有城市社区那种随处可见的科层组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二是职业结构比较单纯,多数以农业为主,只有少数人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及其他行业;三是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多为社区型而非社团型。

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制约着农村社区结构的调整。

农村经济改革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小农经济为根基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封闭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田园农耕式村落社区的结构开始分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形成了独特的与城市不同的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业齐全的产业结构,以及特有的开放化的社区结构。

(二)劳动人口群体由同质化趋向异质化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居民无论从内在心理或外在表现上,均趋向于同质化,而城市居民则趋于异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