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在蒙古民族史教学中应用性训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档案在蒙古民族史教学中的应用性训练【摘要】历史档案作为历史学研究的最重要基础史料之一,一直备受重视。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档案馆中存有大量历史档案,其中很多尚未得到利用和研究,因此在蒙古民族史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利用教学之便引导学生前往档案馆熟悉档案,并针对历史档案的保存情况及特点,开展应用性教学训练,以备学生不时之需。
【关键词】历史档案教学训练
档案作为历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史料之一,一直备受学界的重视。
在蒙古民族史研究中,由于多种原因,史料文献较为缺乏,历史档案更成为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而很多档案至今尚未得到利用和研究。
在蒙古民族史教学研究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档案史料,进行相关学术训练,以备合理使用历史档案,为学术研究服务。
笔者以自身所查阅利用的呼和浩特地区历史档案为例,对此加以探讨。
一、了解档案的保存和分类
引导学生利用历史档案,首先要走进档案馆,要熟悉所需查询的各级档案馆及其馆存档案的保存和分类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及各盟(市)、旗(县)档案馆中,保存有大量的蒙古民族史档案,此外,北京、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亦有相当丰富的档案。
这些档案的文种以蒙古文及汉文、满文、日文为主。
其内容包括疆域、官员的封爵、任免、朝贡、宴赏、奖惩、抚恤等,还有蒙古地
区驻军、宗教、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内容。
以土默特档案馆为例,土默特左旗档案馆藏有大量的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民国档案及日伪档案。
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多为满文及蒙古文,档案全宗号80;民国档案均系汉文,全宗号79;日伪档案全宗号111,多为汉文档案,也有蒙古文及日文档案。
该档案馆藏档案的形成时间上自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18206件,民国档案47941件(包括成纪年档案2537件)。
内容异常丰富翔实。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宗教等诸多方面。
上述历史档案中,尤以清至民国的财政档案、宗教档案、土地档案、教育档案、军事档案等为多。
笔者所关注利用的清代及民国年间有关藏传佛教寺院的原始档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清代寺院香火地亩册及民国末年寺院房产登记档案等,弥足珍贵,为我们研究清至民国年间寺院经济提供了珍贵的文献,笔者对其加以整理,发表了几篇相关的学术论文“乾隆初年呼和浩特地区寺院香火地亩册探析”。
笔者还发现该馆存档案中对于土默特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均有或详或略的记载,涵盖面相当广泛。
除了土默特档案馆存档案等最原始的档案外,还有经学者专家以及官方整理出版的档案汇编等,如《呼和浩特寺庙》(金峰整理注释,蒙古文)、《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资料汇编》(金峰整理,蒙古文)1—6辑、《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巴彦塔拉盟史料集成·土默特特别旗之部》(蒙古文、汉文),档案的影印本也已经出版发行。
二、了解历史档案的特点
利用原始档案,还需要了解历史档案的特点。
一般来说,档案具有原始性、不完整性、真实性尚需考证等特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有必要加以强调。
原始性——很多公文性档案是当时政府之间履行职务时自然形成的,其中既有汇报情况的上行文,也有指派下级政府做某项工作或要求同级机关协办公务的下行文或平行文,还有政府对辖区进行管理时形成的档案。
这类公文性档案带有原始性,是自然形成的,真实性往往很高。
不完整性——档案本身形成的过程决定了它内容的具体性和单一性,其内容也往往就事论事,导致档案内容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
在对这类档案进行梳理后,还需要借助其他地方志、文史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等进行补充和考证,以弥补档案的不完整并保证档案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例如关于民国年间的“荣祥拆庙风波”,社会影响很大,相关档案也有一些,地方志和前人研究成果中也有所记载和论述,对事态的发展过程基本能够理清,但笔者反复查找,却未能发现这起风波最终的处理结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留下了遗憾。
土默特旗档案中,清末民初的档案不多,致使很多土默特蒙古史的基本问题因史料缺乏无法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真实性尚需考证——历史档案的真实性尚需考证,多种原因导致部分档案的严肃性不足。
一些公文的制作者或者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未加深入调查,草草得出结论。
比如笔者在
档案查阅中发现,一些寺院呈报表中的喇嘛统计数字水分很大,对此需要鉴别和繁琐的考证,以免被误导。
三、利用档案的技巧和方法
熟悉档案的特点后,在具体利用历史档案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比如说查阅档案时,首先要翻看工具书。
不同的档案馆会有不同的目录编排方法。
一般大型档案馆都有自己的目录指南类工具书。
这些工具书对档案进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全宗号、目录号、内容、档案的形成时间等均有详细介绍,如内蒙古档案馆编写的《内蒙古档案馆指南》等。
在没有《目录指南》的情况下查阅档案时,一定要注意该档案馆的分类方法,以便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土默特旗档案馆藏清代档案中,全宗号为80,目录号中1为军事类,有265件,2为行政类,866件,3是人事类,338件,4是司法类935件……如此以内容分类,查找相关内容很是方便,但也有某些内容涉及面广,因而分类整理时,会分散到其他类别的档案中,还需全面查阅,方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民国时期和日伪时期与蒙古史有关的历史档案分类的目录号比较简单,基本是1和2两种。
具体则以年分类,进行排序编排。
查阅档案时,为使搜集的资料更加全面,还要结合地方志、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料,各种史料反复对比查看,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并能对相关内容有更深入、具体的了解,也能使研究内容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在搜集档案后,要对档案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分类的过程也是对档案进行初步熟悉和整理的过程,利用时才能够迅速找到某份档案,分类后还可以对档案反映的内容比较集中的前人尚未研究的部分进行深加工,以各种其他资料为辅,可以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这样的论文属于基础性研究,有可能会还原出一段真实的历史,或者纠正某些史实性错误,进一步丰富蒙古史的研究成果。
笔者在查阅土默特旗档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归化城喇嘛印务处的档案,比如民国年间国民政府取缔喇嘛印务处的公文、喇嘛印务处职掌的变化、人员的配置及其他相关档案。
对此非常感兴趣,通过查阅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土默特志》《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清实录·仁宗睿皇帝实录》、释妙舟《蒙藏佛教史》以及乌力吉陶格套《清至民国时期蒙古法治研究——以中央政府对蒙古的立法及其演变为线索》、伯谋《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等史料和研究成果,撰写出《归化城喇嘛印务处的历史变迁》一文,大体还原了归化城喇嘛印务处的历史变迁过程。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不能被档案的内容和观点所左右和控制。
一般来说,当青年学生一头钻进浩瀚的档案之海阅读档案之时,稍不注意,往往容易被档案“控制”,被它牵着走,被它的观点所左右;而当档案的内容相互矛盾时,便会坠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
因此,在学生刚刚接触档案时,教师还有必要提醒学生,要既能钻进去,也能跳出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俯视它,掌控它。
结语
鉴于历史档案对蒙古民族史研究的重要性,为加强学生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必要将历史档案作为蒙古民族史《历史文献》课程的重要内容进行探讨,并开展应用性的教学训练,带着学生走进档案馆,熟悉档案的分类、内容、特点和利用的方法等。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确实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坚持和推广下去。
【参考资料】
[1]乾隆初年呼和浩特地区寺院香火地亩册探析,二十世纪中叶呼和浩特地区寺院经济初探. 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3).
[2]乌仁其其格. 18-20世纪初归化城土默特财政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8:11.
[3]归化城喇嘛印务处的历史变迁.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