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史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史略

黄世杰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的发展历史全过程,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即:初创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大发展阶段、萎缩和调整阶段、新机制新发展阶段.并概述了各阶段的特点,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史料.

【期刊名称】《铀矿地质》

【年(卷),期】2018(034)005

【总页数】5页(P300-304)

【关键词】铀矿地质;发展;阶段

【作者】黄世杰

【作者单位】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北京1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1

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从1954年筹建,1955年正式组建队伍至2015年已60余载,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历经艰难曲折的过程。回顾历史,大致可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即:1)1955~1960年初创阶段,组建队伍,掌握技术,开展普查,快速勘探,向国家提交第一批铀矿床,解决铀资源的有无问题;2)1961~1970年曲折发展阶段,外国专家撤走,压缩队伍,重视质量,加强管理,增强科研,指导找矿,发展地质成果;3)1971~1985年大发展阶段,深化地质

科学研究,采用综合找矿,加强区调,开拓找矿领域,扩大老矿区,突破新类型,铀储量有较大增长;4)1986~2000年萎缩与调整阶段,队伍臃肿,经费不足,大力转民,开拓市场,调整队伍,大量地勘队伍实施属地化管理,地质成果发展缓慢;5)2001~2015年新机制新发展阶段,队伍精干,集中精力,加强找铀,北方砂岩找矿成果显著,南方启动“硬岩”找矿,地质形势发展日趋强劲。

1 初创阶段

1955~1960年。组建队伍,边干边学,开展普查,快速勘探,提交第一批12个铀矿床工业储量报告,填补了我国铀资源空白,为建设第一批铀矿山奠定了铀资源基础。

苏联援助。1955~1956年为中苏合营,1957年到1960年苏联专家技术援助,起步阶段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展找矿工作。

组建队伍。首先是建立地质部第三局(以下简称三局),随后从10个省和志愿军抽调人员,先是组建中南309队、新疆519队,后相继组建西南209队,西北182队,东北406队及华东608队,兴办学校、仪器厂,1959年正式建立北京第三研究所(以下简称三所)。

开展普查。在扩大普查方针指引下,完成大量的地面伽马普查、航空伽马普查、汽车伽马测量,发现异常点近20万个,铀矿点300处,普查面积大,成果显著,新发现大量有意义的异常点和矿化点带,奠定了很好的找矿基础。

快速勘探。当时为满足铀资源的急速需求,采取超常的重点快速勘探的措施,完成大量槽探、井探、硐探、钻探任务,在短期内发现与勘探了一批矿床,提交了12个矿床的工业储量报告,满足了建设首批铀矿山的需求。当时发现与重点勘探的矿床有:

新疆、湖南——伊犁、巴什布拉克、大埔等砂岩、含铀煤矿床;

广东——希望花岗岩型矿床;

湖南、贵州——金银寨、白马洞碳硅泥岩型矿床;

新疆、江西——白杨河、横涧等火山岩型矿床;

江西——坑口风化残积型矿床。

全民办铀矿。根据中央关于工业建设必须实行中央和地方并举,大中小型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三局在1958年5月提出“全民办铀矿”的要求,地矿部等其他地质部门相继建立9个找铀矿地质队伍。同时,发动群众报矿,并开展简易方法生产重铀酸铵,为国家初期的核燃料生产提供了原料,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时间,为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曲折发展阶段

1961~1970年。1960年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后,又面临国家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采取精兵简政,压缩队伍。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加强管理,保证工作质量,制定了一整套规程、规范。调整了队伍部署,加强重点地区的找矿勘探工作,发现了一些新矿床,铀储量显著增长。地质科研蓬勃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的认识,初步查明了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提出了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沉积成岩、淋积、热液叠加再造3种成因模式。

加强管理,制定技术标准。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以后,三局认真贯彻执行二机部(即核工业部前称)提出的“自力更生,过技术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制定了地质、物探、水文、钻探等17项技术规范、规程和管理制度,并掀起贯彻落实的热潮,提高了整个地质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压缩队伍,调整部署。60年代初,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1年三局提出“既富又近,富近结合,合理布局,及早利用”的指导思想,在确保重点的前提下,精简职工万余人,占当时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并开展农副业生产,战胜暂时困难,把工作重点放在老矿区扩大和有前景的新基地开辟,经认真排队,重点确保江西石马山和白面石、浙江小

丘源等一批铀矿床的普查与勘探。

开展成矿规律研究。1963年3月在北京香山召开首届铀矿床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并确定对17个重点勘探区加强科学研究。1963年11月广州会议上三局提出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以研究区域和矿床成矿规律为中心,因地制宜运用综合找矿方法,坚持充分地进行揭露工作,加速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提交更多更好的地质成果”的地质工作方针,还提出“抓地质、摸规律、出人才、交基地”的口号,要求科研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既交矿量,也要交规律。下庄硅化带和交点型矿床的深入研究,芨岭碱交代型铀矿床的新发现,黄材矿区的成功预测,盘岭头热液叠加成矿及干沟矿床的新发现,相山塌陷式火山盆地和双混合成矿模式的提出,一系列区域编图带动的区域预测等,都是这一时期,科研与找矿密切结合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铀矿地质工作的发展。

普查勘探会战。为兴建铀矿山,快速提交一批开采基地,1963年三局做出在诸广山地区开展普查勘探会战的决策,先后调集209队4个队、309队3个队、608

队3个队实行统一指挥,找到大量异常点、带和远景片,1965年提交了富大矿床和若干有远景的矿床。同时,309队调集力量在苗儿山普查会战,在鹿井等若干

矿区集中力量勘探。608队在赣南会战,相继发现大布等一批矿床,落实桃山、

白面石勘探基地。

碳硅泥岩型铀矿的新突破。309队相继探明老卧龙、铲子坪、麻池寨矿床,标志

着中国新类型勘探和认识取得了新突破。三所和有关队结合深入研究,提出源、淋、运、积及构造氧化带的新理念,铲子坪为热液叠造型矿床、麻池寨为沉积成岩型矿床的新认识。四川省地质局405队找到了产于志留系新层位的郎木寺热造型铀矿床,对开辟南秦岭西段有重要指导意义。

火山岩型铀矿的新成就。浙江小丘源铀矿床勘探初期认为是产于小侵入体的陡倾脉状矿,经研究确定为产于层状火山岩的似层状矿体,从而扩大成一大型矿床;江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