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恶心、发热、腹泻等。

重症胰腺炎是指胰腺炎严重程度高于一般胰腺炎,常常伴随有组织坏死、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病情观察、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等,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药物,对重症胰腺炎进行治疗。

新斯的明药物是一种中药注射剂,由黄芩、法半夏、郁金、枳壳等药物组成,具有消炎、止痛、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足三里穴位位于胫骨前外侧下1/3与胫骨前缘之间,是肠经的俞穴,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调理胰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胰腺炎康复。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新斯的明药物具有较强的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胰腺炎症状,缓解腹痛、呕吐等不适感。

新斯的明药物还具有镇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新斯的明药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预防感染的发生。

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调理胰腺功能,促进胰腺炎的康复。

尽管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目前,一些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其广泛应用。

针对新斯的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方法。

它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和应用新斯的明药物来缓解炎症症状、减轻疼痛、抗菌和促进康复。

此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重症胰腺炎的疗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癌症患者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癌症患者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癌症患者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癌症患者化疗消化道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47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单盲法均分为三组:组1(维生素B6静脉滴注组)、组2(静脉推注恩丹西酮组)和组3(维生素B6穴位注射组),组1采用静脉滴注维生素B6200毫克,组2采用静脉推注恩丹西酮8毫克,组3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每穴各100毫克;均在化疗前30分钟开始治疗,然后观察化疗后第一、二、三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胀、腹痛的总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组3预防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完全有效、总有效率均极显著优于组1、组2(P<0.01);便秘、腹胀等副作用均极显著少于组1、组2(P<0.01)并具有显著的效价比;结论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具有极显著的预防癌症化疗患者胃肠道毒性反应的作用,价效比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易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足三里穴位注射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然临床观察发现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毒性反应及其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重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甚至导致患者放弃进一步的治疗。

如何有效预防化疗患者胃肠道毒性反应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我院肿瘤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应用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胃肠道毒性反应疗效显著。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47例患者均为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52例;年龄21岁~82岁,平均62±4.32岁;病程(从初诊起计算)1~27个月,平均病程6.81±2.74月;肺癌34例,食道癌12例,乳腺癌39例,直肠癌41例,鼻咽癌6例,宫颈癌12例,肝癌5例;首次化疗47例,多次化疗102例。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我科通过病理学活检、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而确诊为恶性肿瘤,符合《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1] ,均同意采用的预防治疗方案。

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梁正【摘要】目的:分析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66例RRI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RRI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减少呼吸道感染复发的次数。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Zusanli-Injection BCG-PSN on RRI children.Methods 6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R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Zusanli-injection of BCG-PSN,while giv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Zusanli-Injection BCG-PSN treated on children with RRI, can improve the immune globulin level,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RRI.【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28【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作者】梁正【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广西南宁 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主要指儿童在1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增多(约7次以上),且两次感染时间间隔至少7天以上[1]。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减轻胰腺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有望成为胰腺炎治疗的新方式。

胰腺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胰腺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疼痛、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很多副作用,如肝肾损害等。

因此,研究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胰腺炎患者至关重要。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将药物注射到足三里穴位的治疗方法。

该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是中医学的重要穴位之一,有着活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该穴位,可以直接作用于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使药效更快的发挥作用,并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近年来针灸、中药、针药结合疗法在疾病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用于临床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

初步的研究显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胰腺炎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

一项小型临床研究表明,将新斯的明注射剂注射到足三里穴位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虽然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有着很多的优势和前景,但目前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证明其疗效;药物的精准注射需要高技能的医生操作;注射后的疗效也需定期跟踪和评估等。

综合而言,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较为新颖并且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在胰腺炎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该方法有望成为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穴位注射实例

穴位注射实例

穴位注射实例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疾病或症状。

它是通过在身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注射药物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介绍穴位注射的相关内容。

1. 风池穴注射风池穴是一种位于颈部的穴位,注射在此处可以对头痛、颈椎病等疾病起到缓解作用。

在风池穴注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先消毒穴位,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注射针进行针刺。

注射时需要注意针头的角度和深度,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2、肾上腺素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缓解炎症。

2. 足三里穴注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一种常用的调理消化系统功能的穴位。

注射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在注射足三里穴时,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等,用一支细长的注射针进行注射。

注射过程中,需要掌握注射力度和速度,以防止药物外溢或组织损伤。

3. 太冲穴注射太冲穴位于足心部位,是一种常用的调理神经系统的穴位。

注射太冲穴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在太冲穴注射过程中,医生会选择镇静药物或促进睡眠的药物,如氯硝西泮、地西泮等进行注射。

注射时需要注意穴位的选择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过量用药造成不良反应。

4. 耳穴注射耳穴是人体中具有特殊功能的穴位之一,通过在耳穴进行注射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例如,针刺耳背部的肺、心、胃等穴位可以缓解哮喘、心悸、胃痛等症状。

注射耳穴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激素、镇痛药等,用一支细针进行注射。

在注射时,医生需要准确确定穴位位置,并注意穴位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感染。

总之,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穴位选择适当的药物,并用合适的针刺技术进行注射。

在注射前需要对穴位进行消毒,并掌握合适的注射力度和速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穴位注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引起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特别是在一些肥胖、高脂饮食、酗酒等高风险人群中,胰腺炎的发病率更高。

胰腺炎早期症状轻微,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疼痛的缓解、胰腺功能的恢复以及肠胃道的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治疗胰腺炎时常用的穴位注射方法——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是中医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位于小腿前肋骨外侧,距膝盖下方3寸,是人体内科、外科和妇科等多个疾病治疗的常用穴位。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该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快、操作简单、无创伤、无副作用等优点。

在治疗胰腺炎时,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轻度胰腺炎,可以采用生活调整、口服消炎药等药物治疗方法。

对于中重度胰腺炎,需要采用更加强效的治疗方法,如静脉输液、胰酶替代治疗、胆红素降解等。

针对慢性胰腺炎需要长期消炎抗菌、胰酶替代治疗及镇痛、胃肠功能调节等辅助治疗。

对于中重度胰腺炎患者,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方法既可以直接作用于穴位,也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理反应。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通过针灸的方式刺激穴位,将药物通过直接注射到穴位内,以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的方法。

具体的注射方法是,先用消毒酒精清洁穴位周围皮肤,然后用细针注射器将适量的药物注射到穴位附近,在达到治疗目的后,取出针头即可。

不同的药物剂量和注射间隔时间会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身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调整。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胰腺炎的效果非常好。

穴位周围神经末梢的刺激可以产生镇痛、神经系统调节等生理效应,从而有效缓解胰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此外,穴位注射还可以加速胰腺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促进胰腺酶的分泌和消化功能的恢复。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疾病,患者常常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来减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近年来,注射穴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尖对特定穴位进行注射来治疗疾病。

在这种治疗方法中,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已经被证明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明足三里穴位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盖微屈时,髌骨下方的四指。

据中医理论,明足三里穴位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利水消肿、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而在新斯的治疗中,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明足三里穴位,可以快速、有效地传递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有多重作用。

注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腹部和消化系统,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

明足三里穴位位于脾经,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胰腺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提高治疗效果。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将新斯注射应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显著减轻炎症症状和疼痛程度,加速疾病恢复。

在该研究中,患者在接受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后疼痛明显减轻,发热明显下降,肠胃功能明显改善。

而在对照组中,仅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也较为一般。

可以看出,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在临床应用中,患者接受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后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威胁。

而且,患者通常能够很好地耐受明足三里穴位注射,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不适感,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注射药物到明足三里穴位,可以直接作用于腹部和消化系统,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康复。

而且,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安全耐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威胁。

足三里穴位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足三里穴位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参照《 血液病诊断 疗后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 笔者 及疗效标准》 】 的白细胞减少症诊 于2 0 年 1 至 2 1年 9 采 用 足 断标准 , 断要点 : 血 白细胞 绝 08 月 00 月 诊 外周 三里穴位 注射参 麦注射 液治疗肿 对计数持续低于4 x0 L 按WH . l9 。 0 / O 瘤 患者 化 疗后 白细胞 减少 症 3例 , 细 胞 毒 化 疗 药 物 所 致 骨 髓 抑 制 的 8
科学出版社 ,0 17 2 0 :.
3 例观 察 病 例 均 1 纳入 标 准 8 . 3
所有 人 选 病 例 均
为 在 广 西 中医 学 院第 一 附 属 医 院 为化疗 结束后外周血 白细胞计数 肿瘤 科 、 血液 科 的住 院 患者 。男 性 为骨 髓抑 制 I Ⅲ度 的 患者 。若 白 ~

癌4 , 例 肺癌 1例 , 6 恶性淋巴瘤6 , 例 患者 取仰 卧位 , 双侧 足三 里 取 例 K r s 评分 > 0 , ok 6分 化 穴 , 规 消 毒 皮 肤 后 , 用 2m 无 常 选 l 病急性 期疗 效 观察 [ ] J. 浙江 中西 医 乳 腺癌 6 ; a f y 疗 药 物 为 环 磷 酰 胺 、 铂 、 裂 霉 菌注射器、号针头 , 顺 丝 7 抽取参麦注射 结合杂志 ,0 1 1 ( )8 . 20 ,12 :7 素 、一 5 氟脲 嘧啶、 阿霉素 、 长春新碱 液 ( 四川雅 安 三 九药 业有 限 公 司 ,
白细胞 减少 症 的T 细胞 免疫 功能 的影 响。方法 : 8 肿瘤 患者 化疗 后 白 对3 例 细胞 减少 症进行 足 三里穴 位注 射参 麦注 射液 ,天 为1 疗程 ,治疗2 5 个 个疗 程后 , 观察 对T 巴细胞 免疫 功 能的影 响。 果 : 淋 结 显效2 例 , 4 有效 1例 , 效 2 无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结合中药治疗胃轻瘫30例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结合中药治疗胃轻瘫30例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结合中药治疗胃轻瘫30例朱为乙1 王佳丽2(1浙江丽水市中医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2浙江丽水市中医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胃轻瘫是危重病人常见的合并症,胃轻瘫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甚至会加重病情。

足三里穴为临床治疗腹部脏腑疾病的主要穴位,“肚腹三里留”是数百年来指导临床医家的要诀。

在众多穴位中,足三里穴是最常用的治疗穴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针刺足三里穴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之效。

在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果均显示针刺或药物注射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

我院重症医学科科采用足三里穴注射胃复安治疗,辅以中药鼻饲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全是我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19例,女11例。

年龄40~87岁。

脑血管意外18例,颅脑外伤术后8例,慢阻肺4例,均根据临床表现、CT/MRI检查确诊。

病程最短5d,最长20d,6例入院前曾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

10例昏迷,6例嗜睡,其余病例神志清楚。

2、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取20㎎胃复安,常规皮肤消毒,快速刺人足三里穴2~3cm,轻微提插,待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先后在双侧穴位各注入10㎎胃复安,每日1次,一个疗程7天。

同时辅以中药治疗:以健脾益气、行气通腑、活血化瘀为治则,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各30克,甘草6克,大黄、陈皮、半夏、厚朴、枳实、桃仁、赤芍各10克,鸡内金15克,每日一剂,浓煎至100毫升,分3次从鼻肠营养管或胃管注入。

3、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8例,无效2例(为重症颅脑外伤),有效率92.5%。

最快者5天疗效明显,最慢15天后患者胃轻瘫症状较前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4、讨论药物胃复安能增加胃肠运动,加速胃排空。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经合穴,能调理脾胃、和中降逆、通腑宽膈止呕。

且胃经有支脉通过横膈,络属于胃。

中医学认为,针刺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运动,影响胃酸的分泌,可对黏膜起保护作用,因此足三里穴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要穴。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危重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生命威胁。

目前,针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就包括了中医注射治疗。

在中医注射治疗中,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被广泛应用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针刺穴位,注射药物,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病灶恢复的治疗效果。

在针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被广泛应用。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首先确定注射穴位,然后用消毒棉球在穴位周围擦拭,最后使用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射入穴位深处。

在注射结束后,可以适当按摩穴位周围,帮助药物快速吸收。

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主要针对疼痛、发热、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进行治疗。

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治疗重症胰腺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1. 调节脏腑功能:根据中医理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位于胃经的经络上,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有助于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消化功能。

通过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促进患者的胃肠道蠕动,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2. 缓解疼痛: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位于胃经上,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缓解胃部疼痛和不适感,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剧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促进病灶恢复: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促进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加速病灶的修复和恢复。

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足三里穴位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 与讲 座

足 三 里 穴 位 在 临床 治 疗 中 的应 用
侯 俊敏
【 关键词】 穴位; 足三里;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59 .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36 2 1)3 33 — 2 02 78 (0 12 — 68 0
33 68
河北 医药 2 1 年 l 0】 2月 第 3 3卷 第 2 3期
H bi d  ̄ Junl2 1 , o 3 e o2 ee Mci ora,0 1 V l 3D cN . 3 c
d i1 . 99 ji n 10 o:0 3 6 /. s. 02—78 .0 12 .7 s 3 6 2 1 .3 00
用; 高辉 通过设 置对照试验 , 试验组在洗 胃前 做好解释工 作 ,
在双侧足三里穴位外 及肢 体对侧 涂导 电糊 , 用韩式 电极 针 , 应 取 2对 电极接 上述穴 位 ( 每对正 负极 相对 ) 治疗频 率取 3 , O一 6 z刺激强度 3 m 强度 大于机 体耐 受度 出现 酸麻 涨为 OH , A, 标准 , m n 常规留置 胃管洗 胃, 3 i后 用一次性 灌注器抽 吸 胃内容
9 . % , 照组 总有效 率为 8 . % , 78 对 6 7 试验 组有 效率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P < . 5 。 0 0 )
15 足 _里 穴 位 注射 在 治 疗 残 胃无 力 症 中 的 应 用 . 二
残 胃无 力
症 主要 发 生在 胃癌 后 , 要 是 指 胃大 部 切 除 术 后 出 现 的 一 组 以 主
1ml 患者 注入双侧 足三里穴位 内, 次/ , 1 d3次为 1 个疗程 , 经过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摘要】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危及生命的疾病,目前治疗多方面而复杂。

本文介绍了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文章概述了胰腺炎的病情背景及穴位注射治疗的概述。

然后详细介绍了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机制、临床效果、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并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最后评价了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综合分析表明,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治疗重症胰腺炎中具有潜在的效果和前景,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治疗方案、注意事项、治疗方法比较、应用前景、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背景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

胰腺炎的发生与胰腺内的消化酶自溶和胰液的激活有关,导致胰腺的自身消化和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液体支持、抗生素治疗、胰酶抑制剂等,但疗效有限,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2 穴位注射治疗概述穴位注射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注射药物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治疗起源于古代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穴位注射治疗的原理是利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通过穴位所传导的气血经络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与传统的口服或注射治疗相比,穴位注射治疗具有药效直达、快速起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治疗急性病症或重症疾病。

穴位注射治疗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丰富,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和病情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当的穴位和药物进行注射治疗。

内二科-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呕吐

内二科-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呕吐

■3.正确定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注射器内
■4.注射过程中应随时询 问患者感受以便及时调节 。 ■5.注射完毕,干棉签按 压,迅速拔出针头。协助 患者取舒适体位。
■6.整理用物,医用垃圾 分类处理。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②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 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 ~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 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 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④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 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足三里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外膝眼下四横指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 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足三里穴位功用
足三里穴位主治病症: 呕吐、胃痛、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泄泻、便秘、痢疾、水肿、下肢痿痹癫狂、中风、下肢不遂; 心悸、气短。


谢谢大家
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技术在防治 呕吐反应中的临床应用
穴位的古文献记载

《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 气穴”、“气府”等;


《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
《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 《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穴位的涵义

穴位,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
穴位注射释义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 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疗 法始创于2胃复安止吐药理研究

足三里穴位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的应用

足三里穴位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的应用

足三里穴位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的应用血液透析患者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分泌不足,导致患者贫血状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如何快速改善患者贫血状况,合理有效使用rHuEPO,使患者尽快回归家庭、社会,变得意义重大。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针灸大成》认为足三里主真气不足,能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强壮补益。

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水谷、气血生化之源,可充养卫气,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抵御外邪侵袭。

血液透析患者大多脾肾阳虚或气虚,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标签:肾性贫血;足三里;穴位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是因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所引起的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性贫血的原因主要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绝对与相对不足、活动性失血等。

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肾性贫血治疗主要为治疗贫血的靶目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1]。

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肾性贫血,主要原因是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功能不足或者丧失。

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素1次/w给药,可减少患者注射的不适感,增加依从性[2]。

目前EPO的使用大多采取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腹腔内给药的方法,但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治疗,皮下注射起效快。

在未达到Hct(红细胞比容)的靶值前,皮下给药效果最佳,所需用药剂量为静脉用药的[3]。

研究表明足三里、肾俞穴位注射EPO可增加血红蛋白(Hb)、Hct、血清铁蛋白(SF),降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疗效优于皮下注射。

穴位注射通过减轻机体微炎性反应状态从而改善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增强rHuEpo疗效[4]。

穴位注射足三里首先通过针刺及停留在穴位中的药物的物理刺激,刺激神经系统的途径,尤其是中枢神经核团的整合参与;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及肽能神经均发挥重要作用[5]。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足三里(GB34)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并对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细化探讨。

二:足三里穴位的解剖学特征足三里穴位位于胫骨前外侧,胫骨平分线上,当胫骨平分线与腓骨前缘连线的交点处,是外侧腓肠肌外侧头肌肌腱与胫骨之间的凹陷部位。

该穴位相对容易准确地确定,并且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密切,使其成为注射治疗的理想穴位之一。

三: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3.1 疼痛管理足三里穴位注射在疼痛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注射药物,可以达到局部止痛、镇痛的效果,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病症,如关节炎、肌肉劳损等。

3.2 消炎与抗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炎性因子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消炎与抗炎作用。

在炎症性疾病治疗中,足三里穴位注射常被用于辅助治疗。

3.3 肝胆疾病足三里穴位注射在肝胆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节肝胆功能,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肝胆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4 内分泌失调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也具有一定疗效。

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平衡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的研究文献、临床案例和图片资料,以供读者深入了解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法律名词:足三里穴位注射注释:指在足三里穴位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经络学的应用范畴。

5.2 法律名词:疼痛管理注释:指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来减轻或消除疼痛症状的管理措施。

5.3 法律名词:消炎与抗炎注释:指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炎症症状的治疗措施。

5.4 法律名词:内分泌失调注释:指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激素水平失衡的一种病理状态。

六: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疼痛管理、消炎与抗炎、肝胆疾病治疗以及内分泌失调等方面。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的疾病,通常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治疗胰腺炎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然而治疗难度较大,有效率较低,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更是需要一个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中医对于胰腺炎治疗的理论深入研究,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被证明
可以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其在治疗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是中医针灸治疗中的一种技术,用微针刺入特定的穴位局
部注射药物。

其中,明足三里穴位在中医学上被认为具有疏肝理气、调节中焦功能。

由于
胰腺炎症主要发生在肝胆胰三者之间的中焦部位,因此,在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药物中加入
对胰腺炎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可以起到调理肝胆胰三者功能、平衡体内气血的作用,
进而达到治疗胰腺炎的目的。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治疗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定的临床研究数据
支持。

一项2008年的研究表明,在将明足三里穴位注射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小胰腺炎症范围等。

同时,另一项2017年的研究也证实了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热、血脂升高、肝功能损害等风险,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口渴、纳差、腹胀等症状。

总体来说,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治疗重症胰腺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还
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其具体的治疗机制以及更精准、个性化的应用方案,以达到最优的治疗
效果。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穴注射l Ⅱ号( .5 0 0%樟柳碱0 5  ̄维生素B11 0 加2 .ml l 2 0 g %普鲁卡因0 . 3 ) m1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 球旁或球后注射 , 依疴睛每日1 次或每周3 l 次,O 次为二疗程, _ 最多连续4 疗程逐渐停药。 ye %为只要视盘肿胀存在非动 HarhX 脉硬化 性 缺血 陛视神 经病 变应 给强 的松治 疗 。 总之, 丹红和脉络宁注射液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可显著增加缺血} 生视 神经病变疗效, 减轻此病的症状 、 降低其发作次数及程度 , 提高患者的视力 及生 活质 量 。 参考文 献 【] 张伯臾. j 中医眼科学【】上海 : M. 科学技术出版社.9 0 18 1 I9 :o 一I2 【】 雷载权 中药学【]上海 : 2 M. 科学技术出版社 .0 1 112 5 2 0 :9— 0 .
【 张文君, 3 】 李洪渡 , 陈浩宏 丹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J 现代中 医结 ] 西
合 杂 志 ,04 1(2:6 7 15 . 2 0 ,31)15 — 8 6
【】 陈佳文; 4 彭清华 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 效观察【 J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05 91)I0一I0 . 2 0 ,(0:17 9 1
足 三里穴位 注射 新斯的 明治 疗产后尿潴 留的临床观察
周 丽娅
( 河市 中医院 漯
杨 红娟
河南
庞 军 丽
漯河 42 0) 6 0 0
【 摘要 】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 方法: 4 对1 例产后尿潴 留 0 患者进行 治疗 , 随机分成 治疗组和对 照组
缺血陛视神经病变 (c e co t - e rp ty 系指视神经的营 i h mi pi n uo ah ) s c o 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的急陛营养不良性疾病。 一般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 后约9 l ~lmm进入视神经处为界, 临床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两型。 供应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发生循环障碍引起视盘的急性缺血、 缺氧, 以 致出现视盘水肿 , 不仅视盘 , 而且筛板及筛板后的神经纤维均可受累 , 称前 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eiri h mi pi - e rp t , O 。 a tr s e co t n uo ay AIN) 自 o c o c 视神经眶 内段至视交 叉发生缺血性改变 , 后段 缺血性 视神经病变 称 (otr ri h mi o t o erp ty,I , p s i c e c pi -nu o ah PON)无视盘水肿。 eo s c 多见于老 年人 , 超过6岁 , o 国内发病年龄统计较国外为早 , 女较男多见 , 单眼或双眼 先后发病。 凡能使视盘供知不足的全身笥或眼病均可引起本病。 全身病中 如高血压、 动脉硬化、 颞动脉炎、 颈动脉阻塞、 糖尿病、 自血病及红细胞增多 症等 , 眼压过低或过高使视盘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内压失去平衡亦可引 起。 由于血液中成分的改变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 以致血循环变慢, 携氧量减 低, 致使视盘缺氧。 首先应针对病因治疗。 全身或球后、 球旁皮质类固醇治疗, 可减少缺血 所致的水肿, 改善血运障碍。 阻断恶性循环 。 口服醋氮酰胺类药以降低眼内 压, 改善视盘血供不平衡。 同时可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索B 、 1、 T 1B 2A P 及辅酶A 。 等 丹红和 脉络宁 注射液联 合应用 , 体外反搏 治疗能 提高 主动脉 舒 张压, 从而增加颈总动脉的血流量。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 供血给视盘

穴位注射足三里

穴位注射足三里

-
20XX
演讲完毕 谢谢观看
xxxxxxxxxxxxxxxxxx
汇报人:XXXXX
时间:XX年XX月
穴位注射足三里
穴位注射足三里的原理
穴位注射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特定穴位 的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够促进 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利用度,同时 结合穴位的特殊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 适应症
穴位注射足三里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 胀、腹泻、便秘等
穴位注射足三里
注意事项
注射前应核对药物及患者信息:确保准 确无误 注射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 感染 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避 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注射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 剂量和注射深度 注射后要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 处理
穴位注射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优势
操作简便:足三里穴位注射操作简单易 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疾病等
穴位注射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定位:找到足三里穴位,通常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消毒:对选定穴位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 注射:使用5ml或10ml注射器抽取药液,针头斜向胫骨,快速刺入皮肤,然后缓慢推进 针身,当遇到阻力时停止进针。此时针尖已在胫骨骨膜上,再将针向上提至皮下,针 尖斜向前下方与皮肤平行刺入足三里穴。当有针感得气时,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推 入 拔针: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副作用小:相对于口服药物和静脉输液 等治疗方法,穴位注射的副作用较小
效果显著:通过刺激穴位和注射药物双 重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危重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给医学界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针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调节体内气血、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等功效。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此次研究,有望为重症胰腺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新的可能性。

1.2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治疗机制、临床实验结果、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估,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验证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推进该穴位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促进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1.3 意义重要性: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具有较好的作用机制,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症状和炎症程度。

临床实验与疗效分析显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重症胰腺炎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这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最重要的是,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通过进一步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为患者的康复带来重要的希望。

2. 正文2.1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的作用机制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是中医常用的穴位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足三里穴位注射法

足三里穴位注射法
第十四页,共15页。
4.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 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应注意穴位注射法避 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5.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穴不 宜用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年老、体弱者, 选穴宜少,药液剂量应酌减。
第十五页,共15页。
3.疗程 急症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
日1次,6-10次为1疗程。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 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疗程可休息3-5日。
第十二页,共15页。
适用范围
• 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 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头 痛、失眠、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 痛等。
四适用范围?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心悸心痛高血?压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痢疾乳痈肠痈淋病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鼻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足三里穴位注射法
第一页,共15页。
• 常用药物:
甲氧氯普胺┈10毫克 双足 异丙嗪┈50毫克 双足 山莨菪碱┈2毫升 双足 还有阿托品、尼可刹米、维生素B6、维生素K3、 安定等。
第四页,共15页。
• 用具: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 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 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
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
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 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 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 疗效。
第二页,共15页。
• 呃逆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高安市立医院康复科——李惊亮
摘要 : 穴位注射疗法,可将腧穴的治疗作用与药物的治疗功能相结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况且按针灸学经络学说之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而腧穴为经气所注之处。

故而在穴位上注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脏腑气血起治疗效果。

文中列举足三里施穴位注射的临床治疗,因足三里穴乃历代诸医家从临床实践得出的共同经验,都认为该穴与膏育、关元合称为全身“三大补穴”;又系“肚腹三里留”四大要穴之称。

可见该穴临床应用广泛,尤以治疗与脾胃有关的疾病确实有其良效。

作为针灸学的腧穴作用与现代医学的药物功效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应用,虽然不能说是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但从临床治疗学来说,可以说成是中西医配合的相辅相成的综合治疗。

总之,传统的针灸学术与现代医学在治疗上的配合,对提高临床疗效的前景肯定是无限广大的。

关键词 : 穴位注射疗法足三里呃逆呕吐风疹块溏泻
我科近年来,在足三里穴实施水针疗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择介绍病例如下:
1. 呕吐
王某,女,25岁,干部。

2012年7月就诊。

患者近来见症院腹胀闷,纳食乏味;近日来又见呕吐痰涎,有时夹有少量饮食物。

曾用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而来本科治疗。

查看病历,已做过胃镜等有关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其脉弦滑,舌淡苔薄腻。

此乃浊气上逆,胃失和降;法以健脾化浊,降逆和胃。

治疗 :取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

药物:维生素B1,10 0mg/2ml。

足三里、三阴交各注人药物lml ;丰隆、中脘行针得气后温针灸三壮。

每天施治一次,经3天治疗呕吐痰涎减少。

不见饮食物呕出。

续治5天,脘胀腹满消失,纳食馨香如前。

体会 :足三里健脾胃调胃气助消导;丰隆是足阳明经络穴,能调理脾胃二经,凑以三阴交,既调理脾的运化,又调胃的消导,于能健脾胃,理中州,燥湿化浊除痰。

中院为胃之募穴,又是八会穴之腑会,善调内腑气机,和胃降逆。

药物维生素B1能调消化系统功能,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辅助疗效;而用于穴位注射针感强,能增强穴位的兴奋和传导,提高疗效。

诸穴作用与药效,共起健脾化浊除痰,和胃降逆之功。

2.呃逆
陈某花,女,30岁,工人。

2009年12月1日就诊。

患者因与他人争吵后而出现呃逆频作,人夜不能安寐。

先经西医处理未能止呃,见呃逆苦楚,眼眶现红晕,舌苔薄黄,脉弦数。

此乃肝郁气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

于以疏肝和胃法治之。

治疗 :取穴:足三里、内关、太冲。

药物:阿托品 0.5m g/ml 。

足三里注入药物1ML ,内关注入药物0.5m l;针刺太冲行泻法,得气后留针巧分钟,每5分钟行针导气一次。

经一次治疗打呃次数减少,夜里稍能安寐。

第二天续治一次,在足三里如上法注入阿托品1ml,针刺内关、太冲施轻柔捻转泻法。

经二次治疗,呃逆平息,一周后随访未见复发。

并嘱其心情安宁,慎防激怒,以免诱因再次引发呃逆。

体会 :患者素体肝气偏亢,逞强好胜。

由激怒以后而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冲而致呃逆。

用胃之下合穴足三里调理胃气;内关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善治心、胸、胃诸症,有降逆和胃之功;太冲是肝经原穴,五行属土,既能疏肝调气,又可理中和胃,对肝木失疏而引起的胃失和降治之尤宜。

诸穴相配所起的针刺治疗作用,配合阿托品药效的解除平滑肌痉挛,共奏平息呃逆的治疗效果。

3.溏泻
姚某某,男,42岁,农民,2012年I1月1日就诊。

患者近几个月来肮腹胀闷不适,神疲倦怠,纳食不馨,渐致大便溏鹜。

诊其脉濡缓,舌质淡苔白薄腻。

证为脾胃虚弱之象,治以健脾燥湿调理肠胃。

治疗 :取穴:足三里、关元、天枢。

药物:参麦注射液20g/lOml。

每穴注人药物2m1,每天一次,5天为一疗程,隔2天续治,计治疗3个疗程,大便转实,纳食亦增,精神轻快如常。

体会 : 足三里为强壮要穴,其健脾燥湿助运化以培后天之本;关元亦为强壮要穴之一,小肠之募穴,互用大肠募穴天枢,以增强大小肠的生理功能,化生精微物质,分清泌浊,吸收清者充养人体,传化糟粕成形于实便。

其药物党参可益气健脾补虚损,亦有升清举陷之功。

应用于穴位注射与经穴作用达到综合效能而提高疗效。

4. 风疹块
李某某,女,20岁,学生。

2010年10月29日就诊。

患者近年来每次经行前要发风疹块,要待到月经干净才隐疹消退,发作时痉痒难忍,反复发病,痛苦不已。

来就诊时正发此症。

脉弦细,舌苔薄白。

此乃脾失健运,冲任失调,法以健脾胃调理冲任
治疗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曲池。

药物:维生素B12, 0 .5mg/lml,扑尔敏10mg/1ml 。

足三里、三阴交各注人维生素B12 1m l;阴陵泉、血海、曲池各注人扑尔敏0.5m 1。

经三天治疗,风疹块消退,痰痒顿除。

嘱其以后每在月经来潮前施用上法治疗,连续3个月在经行前施治,一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体会 :足三里调补气血,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三经,理冲任,阴陵泉善治妇科诸症调经水,三穴互用补气血,调月经,祛风邪外出;血海属脾,脾统血,能清泄血分郁热,擅长于治疗皮肤病;曲池大肠之合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该穴清泄消退隐疹为临床上常用的经验穴。

维生素 B12能营养神经血络以助祛邪泄毒;扑尔敏为抗过敏药物,对消除风疹块有其治疗效能。

以上穴位的穴性、功效与药物功效相得益彰故见效如俘鼓。

5 小结
5.1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偷穴的功效与药物的作用结合。

论针刺以辨证(经)取穴,论药物以对症选药,集针刺和药物治疗为一体,其作用主要通过针刺愉穴及穴位为药物的刺激和药理作用,可强化经穴的治疗作用,以进一步激发经气,所起治疗效果比单纯用针刺治疗疗效显著。

5.2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将药液注人腧穴对症治疗,可载药液直达病所和相应的脏腑组织器官,因而治疗效果快捷。

5.3 针刺瑜穴的治疗作用,其与手法操作的技巧有关,因而在进行穴位注射时,应根据病情配合针刺的提插补泻手法,得气后再将药液注入输穴内,这样有利于提高腧穴的治疗作用。

5.4 穴位注射的药液每穴用剂量,要依据病人的年龄、体质及形体胖瘦及病情轻重而后决定;中医学是临床经验医学,根据医生各自的临床经验而适量掌握穴位注人药液剂量的多少。

刺入输穴的深浅程度,也要凭医生的临床经验掌握到恰到是处。

尤在胸背腹部施穴位注射切不可马虎施术,仅防刺伤内脏;否则,施术的操作不当,会引起后患无穷,穴位注射对施术的医生来说应慎重操作,要求符合针灸学治疗的规范。

5.5 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五行属土,土载万物,是健脾胃培后天之本补益强身的主穴。

因而该穴不仅能治疗与脾胃有关的疾病,还能治疗一切虚衰之症,达到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补益正气,扶正祛邪,应用广泛。

在临床当中只要医治施术得法,疗效确实明显。

而该穴位于人体的肌肉丰厚之处,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便于施术穴位注射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