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信息化对智能制造和工业升级的推动和创新
信息化对智能制造和工业升级的推动和创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升级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可靠和灵活,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信息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制造系统。
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化生产。
例如,在拥有智能工厂的制造企业,机器人可以自主地完成零部件的搬运和装配,无人机可以完成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运输,从而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
其次,信息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创新,企业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和提高研发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化的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产品设计,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信息化技术在工业升级中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现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生产问题并进行修复。
此外,通过网络化的生产系统,企业可以实现远程维护和管理,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总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智能制造和工业升级的推动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智能化的生产将在各行各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智能制造和工业升级中的推动和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智能制造推动高效生产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制造系统的普及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和更灵活的制造。
智能制造技术涵盖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多方面硬件和软件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生产系统。
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控制器可以对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精准的控制和数据反馈,执行器则是机器人等设备的核心,能够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的号召,逐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经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工作总结1. 信息化方面的工作(1)继续完善信息化设施和网络系统建设,推进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加强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优化数据资源的利用,为决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参考。
(3)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4)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公司信息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的威胁。
2. 工业化方面的工作(1)深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改造,提高生产效能和工艺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测体系,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4)加强生产材料和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的运作,降低库存,提高物流效率。
3. 融合方面的工作(1)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构建信息与物理的融合体系,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协同创新,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向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和知识的共享。
(3)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和可控制化,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娴熟度,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和工业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1. 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加强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走以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走以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
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推进工业化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生产力。
工业化过程不可逾越,但信息化可使其进程大大缩短。
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抓住信息化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永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正确认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信息化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
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业,并以此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
信息化、网络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产生活社会化的基础之上的。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以工业化的发展为后盾。
信息化则以工业化为载体,通过工业化为其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从而获得不断深化和发展。
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产品功能和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业制造技术和产品水平,并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
企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
如数控机床、智能化仪表等,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据统计,我国的机床行业有职工70多万人,日本机床行业大约是4万人,但其产值却高出我国近10倍。
信息化不能代替工业化,但可以缩短工业化的过程。
英国实现工业化大约用了200年,日本用了100多年,而韩国后来居上,只用了30多年。
事实上,韩国就是紧紧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以信息技术来促进工业化的。
又如爱尔兰,80年代中期以前还是农业国家,之后它正是抓住了欧洲建立结算中心这样一个契机,抓住了软件产业的发展,用20年的时间,一下跃升为第一软件出口大国的现代化国家。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例子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例子
信息化和工业化是两个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概念,其中信息化可以
为工业化注入新的动力和机遇。
下面将介绍一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例子。
1.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代表。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机器之间的协同、产品的个性化生产、生产过程的自
动化等,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和提升。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实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化定制生产,提高
了汽车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
2.5G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为智能制造和工业
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加强大的网络传输能力。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工业机
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可以更高效地进行通信和协作,大大提高
了制造业的生产力和效率。
3.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带动了物流和供应链的数字转型,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
交易。
通过电商平台,生产企业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同时可以借助电商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平台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提升
效率。
4.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各种设备、传感器、机器等都可以实现联网,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应用。
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物联网
技术可以帮助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远程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生
产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会对传统工业产生巨大影响,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更加高效、个性化生产,降低运
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4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
2024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全面推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2. 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数字经济支撑体系;3. 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培育新型产业和业态,推进创新创业;4. 加强信息安全能力建设,确保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1.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a. 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度,提升数据集成及数据服务能力;b. 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和领域应用的研究和制定;c.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2.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a. 推动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b. 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应用;c. 培育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3. 加强数字经济建设a. 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核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b. 加快数字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c. 推动数字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数字产业健康发展。
4. 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a. 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b. 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流;c. 强化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范数据滥用和泄露风险。
5. 培育新型产业和业态a. 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b. 培育数字经济下的新业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c. 加强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引进,提升国家技术创新能力。
三、工作措施1. 搭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协作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2. 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 建立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制定扶持政策和奖励机制;4. 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提供相关领域的培训和支持;5. 注重信息安全建设,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安全保障体系;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达六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
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
但中国工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明显。
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中央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深刻把握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后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将要长期面对的艰巨而繁重的战略任务。
因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管理水平较低等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动力源泉。
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高带动性、高倍增性和高创新性特征,决定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本身就是与传统技术融合的过程。
当前,发达国家在已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加快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
2024年关于“四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关于“四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2024年,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策思路已经确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融合等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建设,我国将“四化”作为重要目标,即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本方案旨在制定2024年“四化”建设实施方案,以全面推进各项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二、信息化建设1.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全国范围内的5G网络覆盖,提升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高速、安全、稳定的光纤网络,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网络覆盖。
2.加强人工智能建设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
推动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社会效益。
3.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强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建立和完善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三、工业化建设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对重要领域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引领技术变革。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推动绿色制造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企业环境监管,落实环境治理责任。
3.加强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城市化建设1.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优化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2.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交通、能源、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
推动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我们公司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在公司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两化”融合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高层领导重视并做出明确的工作指导。
我们成立了信息化工业化融合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通过定期的工作会议进行监督和督办。
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
二、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离不开高效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支撑,我们加大了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优化了公司内部网络,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
此外,还实施了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和保密。
三、推进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推进了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
通过建立企业级的ERP系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办公。
这不仅提高了信息的流动效率,也降低了信息传递中的错误率。
通过协同办公平台,还实现了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核心是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
我们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同时,我们也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方式,实现了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口碑。
五、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治理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推进,信息安全和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
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培训、风险评估等,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可靠。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 2022‟16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环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创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创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创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创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创造转型。
到 2022 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工业“增量”结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光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终端技术等;将这些先进的高新技术运用到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就能够使工业技术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在工业增量上,注重用信息技术进行装备,从而使新增工业走上电子化、网络化之路,从而提高工业“增量”的起点,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任务,却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它们实现互动发展,是我国加速信息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捷径。其中,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术为龙头,可带动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技术的发展,与此相关又可带动一批其他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仪器仪表、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
在发展信息产业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利用与信息技术产业有边缘关系的传统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这些传统工业部门将是信息化最先受益的部门。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真正出路
当前,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正是工业化的出路所在。这体现在:首先,工业化本身的产业结构性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滞后。信息化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等。从三次产业的比例看,1998年约为2:5:3,与第三产业占最大比例的现代经济规律的要求相去甚远,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有的份额看,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程度也是很低的,目前只有20%,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已经达到50%。发展信息化,对于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巨大影响。一方面信息产业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交通运输、金融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精细管理和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环境监测和预警手段,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它不仅可以推
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国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 深度融合工作的初步思考
●
,
|譬
关于推 动信 息化 和 工业化 深 度融合 工作 的初步思考
工信部 信息 化推进 司 司长 徐 愈
| t 届五 中全 会精 神 内 容丰 富 ,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取 得 实 质 性 进 展 。胡 锦
大 、十 六 大 和 十 七 大 一 贯 强 调 的 战 略
I 义深刻,指导性强。认真学习领 涛 总 书 记 在 全 会 讲 话 中 指 出 , 实 践 证
会 五 中 全 会 精 神 ,对 于 正 确 判 断 国 际 国 内基 本 形势 ,提 高认 识水 平 ,在 政 治 上 与 中 央 保 持 一致 非 常 重 要 ,也 是 我 们 编制 好 “ 二 五 ”国 家信 息化 发 展 专 十 项 规 划 、做 好 当 前 和 今 后 一 段 时 期 信 息 化 推 进 工 作 的重 要 前 提 。围 绕 五 中 明 ,实现 既 定 发展 目标 ,必须 提 出针 对 性 强 、操 作 性 强 、力度 大的 政 策 措 施 , 并 花 大 力 气 抓 好 落 实 。我 在 学 习 划建 议 把全 面 十 提 高 信 息 化 水 平 , 推 进 信 息 化 和 工 业
化深 度 融合 ,作 为 “ 二五 ”时 期经 济 十
建设 的 一项 主 要任 务 ,我 感到 ,这是 对
实现 “ 十二五 ”经济社会 发展 总 目标 ,最根本 的保障是转 变经济 发展方 式取得 实质性进展 。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 ,一项重要具体 措施是
深入 推进 信 息化 和工 业 化融合 。
全 会 提 出 的 推 动 信 息 化 和 工 业 化 深 度
融 合 ,结合 本 职 工作 ,谈三 点个 人 的初
步思考 。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路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路作者:童有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在“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着重解决我国工业化中存在的管理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产业投资失误、市场信息不畅、产品科技(信息技术)含量低、市场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并不是要取代工业化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走的是一条从轻纺、加工制造、重化工业到服务业的传统发展道路。
我国的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条件,不允许我们照搬传统的工业化模式。
我们不能像某些产业较为单一的国家或地区那样,完全脱离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否则就意味着揠苗助长;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待工业化完成后再过渡到信息化的模式,那样只会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距离越拉越大。
我们只能根据本国国情,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对立起来。
有了信息化,不等于不要工业化,不要各种物质的生产。
我国的全面小康目标是要靠工业、农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整体推进来实现的,如果孤立起来片面强调信息化,信息化不融入其它领域,不对传统产业起催化、带动作用,我们建的网络再好,通信再发达,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
离开了工业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迅速推进。
但要谨防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思潮泛滥。
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一定不能脱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轨道。
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不断推动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要想在未来长期持续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就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例析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
例析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已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新业态的出现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 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内涵的认识两化深度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化阶段,两化融合要以工业化为需求引领,带动信息化不断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推动工业化升级发展。
我国著名自动控制专家吴澄院士提出,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国的方方面面,两化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应用,而是全方位的融合,不仅强调广度,也要强调深度,要用深度带动广度,从产品到技术和业务的综合集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在技术上,从系统集成发展到协同制造,再到现在的云制造;在产品上,从嵌入式系统发展到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在企业管理流程上,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到生产模式、业务重组、资源整合、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管理的精益化;在产业上,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应用。
未来,两化深度融合还将引发中国经济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革命,催生更多新业态。
信息技术是创新性、渗透性、影响性和通用性最强的技术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充分交互,使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变革生产方式的主导力量,改变着现行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加速构建我国新型工业生产体系。
2 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中的问题潍坊市已列入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已从产业、企业、区域、政策等层面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推进区域两化融合,提高全市整体信息化水平,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两化融合工作面临一定困难。
第一,两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大企业在两化融合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企业主动性和能力较差。
2024年工信委全年工作总结
2024年工信委全年工作总结2024年,作为中国政府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工信委在中央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升级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障信息安全工信委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坚持以人民安全为中心,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保障。
全年工信委牵头完善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工信委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评估,加强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
加强协同配合,联合有关部门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同时,工信委加大云计算和物联网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
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拓展新经济增长点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工信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
全年工信委加大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力度,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工信委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试点,加强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
同时,工信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创新发展工信委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国际合作。
全年工信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交流。
工信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024年,工信委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工信委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工业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进的,长期存在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并由此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生产率低下、规模结构不合理等。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则会促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一方面,将会使生产要素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加速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并通过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扩散和渗透,从而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达到质量和速度的统一;另一方面,将使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以及劳动手段、劳动对象都发生重大变革;再一方面,为了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适应因素和环节也将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变革。
因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助于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先导是政府信息化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政府需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从而改进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向企业提供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化处在关键和核心的位置,发挥着先导作用。
这是因为政府在制定政策、规划、标准和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信息化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第一,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网络框架体系,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物质基础;第二,是要按照政府信息化的要求,对现行政府管理职能、组织结构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开发基础业务数据库,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前提条件;第三,是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加大力度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和制定财政、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是要构建指导政策、技术标准、法律规范三位一体的政策法律体系,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创造制度环境;第五,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人才保证。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理解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理解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指将传统工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
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工业生产领域,而是将信息技术
与工业生产理念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从而
推动经济发展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也
让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助力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体系2023-08-18 来源: CIO时代网作者: 金江军导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特性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
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 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都融合。
分类分析,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
关键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特性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
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 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都融合。
信息化不只是与工业公司的某个环节融合, 而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多个环节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 还体现在管理、产业层面。
此外,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生产和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现管控一体化。
分类分析,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 如下图(1)所示。
图 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产生新的技术, 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 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 增长产品的技术含量,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 普通机床增长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 普通玩具增长电子遥控技术之后就成了遥控玩具, 产品价格比本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 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例如, 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 极大地提高了公司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销存管理等公司管理效率;通过网上订购系统, 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 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两化融合的介绍
两化融合的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科学发展观,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依托信息化有效支撑,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具体来讲,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这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这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信息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
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推动工业化,3D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升级4th China International 3D World Forum & Exhibition(4th C3D World)邀请函时刻:2009年11月11日-13日地点: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汇聚全球立体图像、虚拟仿真、Web 3D等最新3D信息技术及应用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单位:中国立体视像(3D)产业联盟、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承办单位:中数新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海外支持:中国台湾3D Interaction and Display Alliance (3DIDA)日本3D Consortium (3DC)韩国3D Fusion Industry Consortium (3DFIC)韩国3D Display Research Center (3DRC)协办单位: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中国数字接口产业联盟中国便携多媒体产业联盟中国数字电影产业联盟AVS产业联盟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支持媒体:《3D立体世界》《中国电子商情》《中国电子报》官方网站:一、项目简述随着3D图形图像、虚拟仿真、3D互联网等新型3D数字技术的融合进展,3D信息技术正在革命性地阻碍和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与工作方式。
3D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生产、培训、使用、爱护等各个环节,融合而生的3D信息技术产业差不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庞大的阻碍和经济效益。
3D信息技术极大地缩短了科研制造的周期性、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了科研经费,相关产品包括3D立体显示器、头戴式显示器、3D输入设备、大型投影系统、动作捕捉、位置追踪器、眼动仪、数据手套、VR软件、3D扫描器、3D打印机、力反馈设备、3D显卡、软件方案、数字模型等等。
3D信息技术及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都市规划、建筑设计、文物爱护、交通、数字娱乐、军事训练、生物科技、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工业、工业制造、石油化工、环境爱护、展览展现、新型农业等诸多行业领域,与理论分析、科学实验一起,成为信息时代人类探究客观世界规律三大手段。
3D 信息技术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创新融合,将从全然上改变现行的制造生产模式,推动着人类完成其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中国差不多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中国3D信息技术及融合应用产业正在对国际3D信息产业产生着重要阻碍。
始创于2018年6月的“中国国际3D立体视像论坛暨展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3D World Forum & Exhibition,简称C3D World)”,长期得到日、韩、台、欧、美等国家及地区3D图形图像、虚拟现实、仿真设计等专业机构的支持和参与,是亚太及全球3D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C3D World汇聚全球领先的3D信息行业最新技术及应用,促进中国3D信息技术及应用产业自主创新,与中国3D信息产业共同成长。
二、要紧内容活动内容涵盖3D信息技术产业的方方面面,重在3D信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技术产品、成功应用、商业市场及体会分享。
从基础的3D图形图像的成像显示技术产品一直到最新的3D信息生产制造技术及方案,探讨3D立体显示、虚拟现实、超现实仿真、工业设计及信息化等先进制造技术的进展现状与应用趋势、热点和相关政策,并做出权威解读,促进3D立体信息产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特邀来自国内外要紧3D立体信息产业协会组织及相关技术研发企业,如韩国3DRC和ARMI、日本3DC、中国台湾3DIDA、美国3D@Home Consortium 等海外产业组织,美国Insight Media、日本NICT、澳大利亚DDD、飞利浦、SENSIO、华映、友达、奇美、三星、LG、Autodesk、Barco、SIEMENS、达索、MSC、ANSYS、NEC、ABAQUS、LMS、水晶石、飞箭软件、华仿、同方、北仿、东仿、有限元在线、智联中科、申模、西希安、华力创通、方通正信、伟景行、神州视景、中视典、荷兰Act-3D、武大虚拟现实实验室、深圳维尔特、完美时空、经典时空等知名厂商高层到会交流。
论坛主题:●先进3D信息技术与新型工业化进展●3D立体显示、虚拟仿真、工业设计与信息化行业的市场机会与产业经济●3D立体显示技术与系统●3D立体拍照、编码与传输●3D立体内容创建与行业应用●3D立体信息的人类因素●3D信息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的应用●3D信息技术在船舶设计制造设计的应用●3D信息技术在航天航空的应用●3D信息技术在能源动力的应用●3D信息技术在机械电子的应用●3D信息技术在建筑房产的应用●3D信息技术在都市规划的应用●3D信息技术在数字娱乐的应用●3D互联网技术衍进及应用进展研讨●3D信息技术工程及应用的进展●3D信息产业进展的热点与难点●3D信息技术及服务营销计策展览范畴:●3D立体显示器、头戴式显示器、3D输入设备、大型投影系统、动作捕捉、位置追踪器、眼动仪、数据手套、VR软件、3D扫描器、3D打印机、力反馈设备、3D显卡、软件方案、数字模型●虚拟现实相关软件及硬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虚拟现实技术及咨询服务、运算机仿真相关软件及硬件、运算机仿真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运算机仿真技术及咨询服务、运算机仿真教育及培训、运算机仿真周边相关软硬件、运算机仿真相关技术咨询及服务机构、相关出版物和媒体、制造业先进制造技术及咨询服务、产品创新数字化技术及咨询服务、治理信息化相关软件及咨询服务●汽车设计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航空航天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军事训练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医疗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电力/能源设备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交通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都市规划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工业操纵/机械操纵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建筑设计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船舶设计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制造设备、测试测量设备、消费电子、电脑/网路系统及外围设备、通信/广电设备三、专业观众●3D信息产业链企业:芯片企业、软件商、解决方案商、系统设备商、消费电子整机商、内容制作商、系统集成商、其他软件/硬件商、软件代理商、经销商及服务商等;●3D信息行业用户: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军用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系统、石油化工、机械工程、工业操纵、建筑技术、生物医疗、教育培训、数字都市、交通运输、工业操纵及自动化、广告传媒、景区/博物馆、通信/广电、工膜具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及采购主管;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所、高等院校、科普教育、研发中心、各地市政部门、协会联盟、投资商、分析师、媒体记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四、议程(拟定)15:20-15:30 茶歇Session3 3D互联网技术及应用(Web 3D Technology & Applications Workshop)15:30-15:50 T5 主题演讲15:50-16:10 T6 主题演讲16:10-16:30 T7 主题演讲16:30-16:50 T8 主题演讲16:50-17:20 互动讨论会议终止(日程拟定,主办方拥有最终讲明修改权)五、论文征集与项目评选在上海举行的C3D World 2018(秋季)论坛及展览将汇聚全球领先的3D信息技术、产品及应用,促进中国3D 信息技术、产品及应用产业的自主创新,与中国3D工业相关产业共同成长。
本届活动重在3D信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技术方案和成功应用。
在此, 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执笔撰文,在本届盛会中与来自海内外3D立体信息专业人士及行业用户分享您的累累硕果和真知灼见。
文章的内容能够是涉及3D图形图像、虚拟仿真、3D互联网等新型3D技术方案在航空航天、汽车、机车、船舶、电子、土木、橡胶、能源动力生物医疗、建筑房产以及数字娱乐等多领域技术、产品和应用的成果。
截稿日期: 10月1日。
在此之前撰稿并报名参加会议的行业用户单位或个人,参加论坛的会务费还能够优待50%。
期待与您共聚一堂, 分享最新技术成果,,迎接3D信息技术新时代!联系人:罗小姐 TEL:-88 FAX: E-Mail:luo.六、推广服务在C3D World 上,除常规方式外,我们有一支专业队伍协助您充分利用会议平台进行市场推广服务。
成为C3D World的一员,您便可联络C3D World 市场部得到免费为您提供的市场推广服务:1、海内外专业传播:向我们提供贵公司产品动态,我们将通过展会官方网站、展会优选的50000名优质专业观众以及海内外8000多家合作媒体公布贵公司的产品动态和公司新闻。
展会期间更可通过新闻中心向更多的大众传媒进行推广;2、重点传媒专访:我们将邀请行业内最权威的一些传媒杂志到现场,展会期间您能够向我们预约行业内VIP媒体对企业新品、业内重要人物的专访;3、买家请柬:关于您举荐的重点目标观众,我们还能够专门为他们预备免费舒服的当地住宿安排;4、CEF展会快讯(Showdaily)专访:活动期间,我们每天都将推出展会快讯,面向到场所有观众、展商免费派发,受众面广;5、C3D World 官方网站和《3DWorld》电子月刊中的广告公布机会。
七、专业观众参会方法为确保会议接待质量,请各位预参会代表务必于2009年10月10日17:30前将注册回执传真或邮件至组委会。
非会议邀请对象及无回执者,恕会议不能确保接待,敬请谅解。
凡有爱好者,可邮件至,或传真至7进行注册登记。
在对您的身份和付费情形进行确认后一周内,我们将发出电子大会邀请函。
论坛听众注册:2009年8月30日前注册观众享受八折优待一般听众注册:王小姐联盟会员注册:盛先生(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会员)会议听众费用标准:一般观众RMB: 2000元/人全程参会、观展资格,含商务午餐,全套会议资料,会后论文集联盟会员RMB: 1600元/人全程参会、观展资格,含商务午餐,全套会议资料,会后论文集财务帐号:◆ 银行汇款开户名称:中数新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请在汇款单据上注明C3D World)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长安支行帐号:113003037◆ 邮局汇款汇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4号豪轩商务会馆506室邮编:100036 收款人:王芳电话:手机:电邮:=============================================赶忙传真至 7参会回执单位名称地址参会人信息:姓名性不职务电话传真手机电邮展现产品或采购产品:会议费共元,已于月日汇出,汇款凭证已传真至,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