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十一岁左右,大多数生活在快乐而平和的生活中,在父母的保护下,没有遇到过较大的挫折,更无从亲身体验生命对人类的考验。而且本篇课文处于第三篇文章,缺少前2课的铺垫,学生们对生命的意义更加缺乏深刻的理解,初读课文,可能文中的三个事例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走入文本,课前安排读一读杏林子的生平故事。

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在汇报的过程中能不讲的就不讲,尽量让孩子们随意发挥,只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学生通过对杏林子生平的了解,就渐渐靠近了杏林子,感受到了杏林子的生命所经受的波折,触动了心弦。从而为接下来的三个事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试着从作者的视角去看这几个故事。

接下来在师生合作学习的第一个事例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处于险境中的飞蛾的想法时,学生刚开始只能想到它在挣扎,要飞出去,我也是在课堂上灵机一动,能否让学生加上表情和此刻飞蛾想要说的话来表达飞蛾此时的心境。就有同学边扇动翅膀边喊:我不能把我的生命留在这儿,我要飞出去,这里不是我的坟墓。还有同学喊:我还有好多事要干。这种形式比无声的表演好像更能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由此我在想,无声的肢体语言应该是对文本理解后话语的内在提升,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声表演也许更合适一些。

在师生共同讨论飞蛾处境的时候,有个同学说他从“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这句话中读到了飞蛾的弱小,让她读的时候她抓住了一这个字的重读,立马有同学说作者抓住他很容易,他又读出了轻松,分别站在了不同的立场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学生基本走近了角色,同时读可加深理解,理解才可读出感情。学生才是文本的再创造者。

通过事例一的思维拓展后面的故事中学生或是结合自己或是结合作者,体会并说出了生命的内涵,基本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这篇文章作者杏林子课文开头提出:生命是什么?但却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小中见大,平中悟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对生命的渴望,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来体会“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生活经验来仔细思考含义较深刻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为本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生命生命》评测试题

1、比一比组词

扰()踏()诊()震()

拢()塌()珍()振()

2、作者看到求生欲望强烈的飞蛾的时候她会想-------------------------------

3、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坚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本段话中的“冒”还可以是___、___、___等近义词,但是我们可以直接把“冒”换成这些词语吗?

4、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好好利用生命的例子?

5、对比他们的处境,你有什么要对自己说的?

《生命生命》一课。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从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平凡事例中蕴含的生命力量,如何让学生透过杏林子的视界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先让学生学生去了解了一下杏林子的生平。上课一开始我便用课本的第一句话导入本课,学生处于懵懂中,从来甚少考虑。但是杏林子却常常想到这样的问题。并且展示了杏林子于学生年龄相仿时的照片,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想要了解她的想法,才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

通过读,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习第一个事例时,导学这一部分内容,我让学生找出体现飞蛾处境的的句子,再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小小飞蛾的处境很危险。继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想象飞蛾此时的想法,并通过让学生结合动作语言表情等方式演示此时的飞蛾。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很多同学体会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继续引导作者感受到这些的时候又会想到什么?在这一环节上我过于着急了一些,在第二遍的提示语中直接提到了结合作者的生平,我想如果我不提出来,让学生自觉结合作者的生平的话也许更能让飞蛾生命的真谛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更为壮阔的涟漪。第二三个事例和主题学习《小枣树》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再在班级里交流,抓住处境,体会这些故事中的生命力。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朗读,交流中,丰富“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含义。

我选用了主题学习中的《那棵小枣树》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完瓜苗在艰难的处境中顽强生长的例子后加深一下对同样处境生命的例子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单单是可以活下来,还可以让自己活得出乎意料,更加光彩有力。为课文末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做铺垫,这个环节中我给同学谈论小枣树的时间比较少,只有少部分同学的回答中带到了一点,如果给学生更多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也许在他们的思想碰撞中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多一些更深层的理解。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尽量要把我自己着急的情绪收一收,把更多说的时间交给学生,在一定关键点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是不可限量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五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就本节课的教材编写意图来看。应该把感受生活当中生命的存在形式,以及生命的不同含义,在环境的对比中去感受生命的力量,从而达到珍爱生命的思想教育。本节课关于生命的这个话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许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显得有些沉重,当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如果不加以一些环境对比的引导也许学生无法从心底感受到课文中事例所蕴含的生命的含义所以在设计中我以处境入手,将学生带入到文本当中,结合自己的生活,通过自悟,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去设身处地地感受文本中的主角,从而在环境的对比中感受生命的力量。以达到珍爱生命的教育。以此来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正确地导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