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诸葛亮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军方面。他吸纳了先 秦法家的赏罚思想,尤其强调奖惩务须公平。
诸葛亮重视德刑并用,与刘备集团面临的形势密切相 关。
17
二、尚贤、任贤的人才思想
诸葛亮将人才选用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 诸葛亮选拔录用人才,以尚贤、任贤为标准,真正做到
了不拘一格,“尽时人之器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世” 。其政治思想多见于政令、
表和奏事中。后人辑有《曹操集
》。
10
一、倡导法治
汉末天下大乱,曹操急于“拨乱”,故而要“以刑为先” ,刑名法术也就成为曹操的基本统治方略。
曹操的刑名法术治国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运用刑杀等强力手段整治和抑制地方豪强。 ➢ 二是注重赏罚在统治军队和管理各级官员中的作用。 ➢ 三是运用军法组织农业生产。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的政治思想
1
年限图
2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状况 政治状况 文化状况
3
一、社会经济状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给社会 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坏。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历经了屯田制、占 田法、户调制、均田制等。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制 度与政治思想一定程度上呈现互动关系。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少私寡欲, 不做损物伤性之事,人们和谐共处,各安其业。
38
综上所述,裴頠与郭象“崇有”思想的区别是: 裴頠论证“名教”的合理性,基于万有的“不足”、
“依他” 本性,“名教”的合法性是有条件的,其论 证稍有曲折;而郭象“名教即自然”的命题,对于纲 常名教的合理性的论证显然更为直接。
➢ 第一,不存成见,量才任用。 ➢ 第二,不论出身,不论资排辈。 ➢ 第三,举贤使能,务尽其用。
18
第四节 玄学家的政治思想
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嵇康、阮籍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
维护
19
玄学简介
魏晋玄学是以老庄学说解释、论证儒家礼法名教,以 儒为主,儒道结合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玄学家推崇 《老子》、《庄子》、《周易》,称之为“三玄”, 故称“玄学”。
36
(二) 郭象的崇有论
1.名教即自然 郭象关于“有”表述更为明确。他指出,“无”不能
生“ 有”,“有”只能“自生”。 郭象关于“有”的解读把各类事物的生成与存在绝对
化,否认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在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上,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
的论断。
37
2.“无为” 论 在治国方略方面,郭象也选择了“无为而治”,认为
23
(二)王弼“名教出于自然” 的政治思想
1.“名教出于自然”说 在王弼看来,“无”、“道”、“自然”是相通的。“
以无为本”说构成了王弼政治思想的本体论基础。
24
基于这一认识,王弼阐述了“名教出于自然”的思想 。“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自然”为母,“ 名教”为子;“名教”本于“自然”,出于“自然” 。
鲍敬言明确指出,君主的产生,无非是强者压服弱者 、智者欺诈愚者的结果。
43
二、平等观与“无君”理想
鲍敬言对儒家“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持否定态度, 他以天地万物的平等为依据,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平等 性。
28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 留尉氏人。其父曾任魏丞相掾。 他“博览群籍”,少年成名,与 嵇康同为“竹林七贤” 的核心人 物。曾在司马氏政权里做过散骑 常侍、步兵校尉等官,后世亦称 “阮步兵”。阮籍放荡不羁,不 拘礼法,鄙视名教,终日纵酒以 自保。著述今存《阮籍集》。
29
(一)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说
33
三、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
人物简介
裴頠(267—300),字逸 民,河东闻喜人,出身于 贵族官僚家庭。其父裴秀 是西晋开国功臣之一。裴 頠“通博多闻”,死于八 王之一赵王伦之手,年仅 三十四岁。著《辨才论》 ,未成而遇害。另有《崇 有论》,今存, 载《晋书 》传。
34
郭象(252—312),字子 玄,河内人。“少有才理 ,好《老》、《庄》,能 清言。”曾任东海王司马 越的太傅主簿。著作今存 《庄子注》;《论语体略 》已散佚,仅存部分文字 于皇侃《论语义疏》中。
人物简介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銍 人,青少年时便不守儒家正统,“学 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年长后“ 尤好老、庄之业”,为“ 竹林七贤 ” 之一。嵇康“ 与魏宗室婚”,曾 官拜中散大夫,后世称“嵇中散”。 司马氏掌权后,友人山涛劝说他到司 马昭政权任职。他愤然写下《与山巨 源绝交书》,拒绝参与,被司马昭处 死。著述今存《嵇康集》十卷,为鲁 迅所校订。
21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 人。出身世家大族,自幼聪慧。官至尚 书郎。王弼在政治上与何晏同党,依附 曹氏集团。正始十年(249年), 染疾 而亡,年仅24岁。王弼是魏晋玄学的 主要奠基人,就其理论深度和思想体系 完整性而言, 成就远胜于何晏。著有 《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 》、《老子指略》等,今人楼宇烈的《 王弼集校释》收录最全。
31
(二)阮籍抨击礼法的思想
阮籍向往的是一种无君无臣、不受礼法名教束缚的“ 自然”社会。
阮籍抨击礼法,鄙弃名教,也并非真要废弃礼制法度 。他向往的是代表庶族地主利益的礼制法度。
32
阮籍提出了循道崇德、保教守法 以治理天下的主张, 其要点有 二。 ➢ 一是“刑教一体,礼乐外 内”。 ➢ 二是法与德并施,“固法 以威民。”
“兴复汉室”与德刑并用的政治主张 尚贤、任贤的人才思想
14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 琊阳都人。研习儒、法、道、兵、纵 横诸家学说,胸怀大志,期于用世。 建安十二年(207年)出山,辅佐刘 备,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成 三国鼎立之势。刘备死后,辅佐后主 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 丈原军中。追赠丞相武乡侯,谥忠武 侯。诸葛亮清廉节俭,鞠躬尽瘁,其 人格、事功与思想均在历史上有重要 影响。著述有《诸葛忠武侯文集》, 清人张澍所辑。中华书局据此整理点 校为《诸葛亮集》。
39
第五节 鲍敬言的“无君” 思想
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平等观与“无君”理想
40
人物简介
鲍敬言,两晋之际思想家,其生平事迹和著作篇目等均 无可考,其言论主要保存在《抱朴子·诘鲍》中。据载 ,他曾经与葛洪辩论,葛洪称其“好老庄之书,治剧辩 之言,以为古者无君,胜于今世”。由此可知,鲍敬言 为道家人物,是“无君”论者。
41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一)对君主制度的批判
鲍敬言认为,君主制度是造成 庶民苦难的主要根源。 ➢ 首先,君主穷奢极欲,加 之贵族官宦,一味压榨小 民。 ➢ 其次,赋役繁重,小民不 堪负载。 ➢ 再次,滥用刑罚,百姓困 苦不堪。
42
(二)“强凌弱”、“弱服强” 的君主起源论
鲍敬言通过对君主源起的“考察”,断定儒家所说的 “天生蒸民,而树之君” 纯属欺人之谈。所谓上天立 君, 是那些想做君主的人编造出来的, 君主的产生与 “皇天” 无关。
4
二、政治状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因袭汉制,并有所损益,但远未 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这一时期各统治集团之间 及其自身的矛盾比汉代更加尖锐复杂。 ➢ 其一,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其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5
➢ 其三,少数民族逐鹿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
6
三、文化状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 特点。
35
(一) 裴頠的崇有论
裴頠认为,何晏、王弼将“无” 释为万物之本是说不 通的。所谓“无”就是“没有”,“没有”怎能生成 万物?“ 有”即万有,指万物。万有是相互依存而生 的。
裴頠认为,在有无之间,“无” 应为“末” ,“有” 才是“本”,否则就是“怀末以忘本”,必将导致“ 天理之真灭” 。
基于崇有论,裴頠肯定了设官建职、任官得人等政治 举措,表现出积极的政治态度。
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说,为“名教”的政治 合法性与正当性提供了新的政治哲学论证。
25
2.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王弼推崇老子的“无为而治”,认为治理社会应崇尚 和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王弼的“无为而治” 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 其一, 君主无为。 ➢ 其二, “愚”民政策。 ➢ 其三, 反对严刑峻法。
倡导法治 “唯才是举”的人才观
9
曹操(155—220),字孟德,
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人
。曾任洛阳北部尉。参与平定黄
巾军起义,拥有了军事实力,后
平定北方。曹操挟持了汉献帝,
以汉丞相而号令天下。216年,
受封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被追
谥为武皇帝。曹操“博览群书,
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
接要, 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
22
(一)何晏“无为”、“无名” 的政治思想
何晏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 ,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 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
何晏的“无”重在说明万物的自然性,这对于汉儒神秘 天命观是某种程度的冲击或调整。
在政治原则上,何晏提出要“无为”、“无名”、“返 太素”,实行无为之治。
15
一、“兴复汉室” 与德刑并用的政治主 张
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讲论天下大势,作《隆中对》,提出 了“兴复汉室”、成就霸业、实现统一的政治目标。
诸葛亮以礼制德化作为治国之本。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 其一,提出“君臣之道”,规范君臣关系。
➢ 其二,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 其三,处理民族关系,强调德化。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广为流行。在佛、道二教 广泛传播的情况下,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统治 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
7
在思想文化领域,两汉时期儒家独尊的情形已经演变 成为儒道佛三家并立的局面。
尽管南北朝时期佛教与道教繁盛,但佛道二教并没有 取代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8
第二节 曹操的法治和“唯才是举” 政治思想
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 然”。它有两层含义:其一,“名教”不同于“自然 ”。其二,应该超越、摆脱“名教”的束缚,不谋富 贵,不尚名节,以求得自然人性的归复。
30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嵇康的思想深处并没有真正摆 脱传统礼法纲常的羁绊。
嵇康批判虚伪礼教和残酷法制,主张恢复或实现源于 自然的真名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反思和批判封建礼 教的认识高峰,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是难能可贵 的。
12
曹操三次下令求贤,清楚表明他的选才标准 重在是否具有治国用兵之术,是否进取之士 。
曹操之所以提出“唯才是举”,就在于他把 拥有“才智” 视为获取天下的关键。
实践证明,在汉末战乱不已的特定历史条件 下,“唯才是举”作为选用“高才异质”的 人才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3
第三节 诸葛亮德刑并用的政治思想
11
二、“唯才是举” 的人才观
曹操深知战争不仅仅是军力的角逐,也是智力的较量 , 由此他十分注重人才的选用。
任用清廉公正之人负责选用清正廉明之士,体现了曹 操在选官用人思想上延续汉以来主流政治思想传统的 一面,对于延续和稳定政治局面,提高曹魏集团的统 治效率很有助益。
另一方面,曹操在选官用人标准上突破了汉以来“名 教”的束缚。
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何晏的“贵无”论旨在说明万物的自然性,他意识到 并有意解释名教与自然间的关系,但没有进一步阐明 。王弼的“贵无”论较之何晏更为完善,旨在说明世 事万物的本原。
何晏与王弼的思想相异之处是,何晏的“贵无” 没有 完成本体论证,王弼则指明了“无”的本体性质,在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本体论认知。
27
二、嵇康、阮籍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玄学政治思想讨论的主题是“本末有无”,即名教与 自然的关系问题。
与汉代政治思想相较,玄学思想特点鲜明,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抽象;二是主题集中;三是主 张无为而治。
20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人物简介
何晏(?—249),字平叔,南阳宛人。 “少有异才”,善谈《周易》和《老子》 。何晏为金乡公主驸马,归属于曹爽为首 的曹氏集团,在与司马氏集团的权力斗争 中,因曹爽失败而被杀。何晏著作有《老 子道德论》、《周易何氏解》、《论语集 解》等十余种,今存《论语集解》和《全 三国文》辑录的《无名论》、《道论》、 《无为论》,以及一些片言只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