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北魏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魏是受汉朝皇帝的禅让,为正统,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263年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

所以魏和晋是一个根基,实力也最雄厚,简称魏晋。

加上后来动荡不安的南北朝,就是所谓的“魏晋南北朝”。

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

汉代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两晋争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也乘虚而入,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

这使得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

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公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公元386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

在此期间,共有六个民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氏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 220 年到 589 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 ,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 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 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 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时空定位把握脉络)【单元概述】01 单元概览(总览全局高屋建瓴)【单元时空】【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 )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 )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 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1.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
- 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政权
- 曹操、刘备、孙权为三国的代表人物
- 著名的战役有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
2. 两晋时期:公元265年-420年
- 两晋分别是晋朝、东晋两个政权
- 晋朝建立于西晋亡后的南北朝时期
- 代表人物有司马炎、王导、桓温等
3.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
-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朝政权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政权有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
- 北朝政权位于华北地区,南朝政权位于江南地区
- 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萧衍、高僧法起、萧统等。

魏晋南北朝简述

魏晋南北朝简述

魏晋南北朝简述魏晋南北朝的近400年,国家和民族繁多,首先给出魏晋南北朝的年谱,以备大致对照。

曹魏:220-266晋朝:266-420西晋:266-316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南北朝:420-589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西魏535-557、东魏534-550、北周557-581、北齐550-577魏晋南北朝(220-589),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以前读过台湾大家柏杨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和国内著名学者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对这段动乱不迭混乱割据的历史有些基本的了解。

实事求是的说,本人很讨厌这段历史,因为这段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任职只看出身,不看才具,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并最后导致了著名的“永嘉之乱”。

想当初,魏武帝曹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魏国蒸蒸日上,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而到其子魏文帝曹丕的时候,为了篡汉自立,采用九品中正制以获取士族的支持,从而开创了一个非常恶劣的时代。

后来经过野心家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几代的经营,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带头生活奢侈荒淫无度,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西晋淫奢之风弥漫,从著名的“王恺与石崇斗富”就可知道,这样的时代是多么的不可救药。

司马炎死了以后,白痴皇帝惠帝司马衷继位,该公无处理朝政的能力,大权落到其妻子皇后贾南风的手中。

此女凶狠恶毒妖孽宫廷,直接导致司马宗室的“八王之乱”。

司马宗室从宫廷之内杀到宫廷之外,伤亡几十万人,中央和地方的军队损失殆尽,致使西晋朝廷再也没有力量遏制周边少数民族的反弹。

从此,一个混乱不堪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了,这五个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一个个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期间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如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分裂时期,基本脉络是:⼤⼀统——三⾜⿍⽴——短暂统⼀——⼤分裂——南北割据——⼤⼀统。

下⾯,燕过紫禁城简单为您梳理⼀下历史发展脉络: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相继乱政,政治腐败、天灾⼈祸不断。

公元184年,黄⼱起义爆发,各⽅势⼒借平乱兴起。

公元189年,凉州军阀董卓受⼤将军何进之召,以讨伐⼗常侍之名进京,废汉少帝,⽴汉献帝,执掌朝政,肆意作乱。

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部下李傕、郭汜控制朝局。

在乱局中,地⽅各州郡长官和豪强逐渐壮⼤,彼此征伐割据。

曹操逐渐成长起来,并于196年趁乱迎汉献帝,“挟天⼦以令诸侯”,获得独特的政治优势。

此后,他先后除袁术、灭吕布、逐刘备、降张绣、灭眭固,控制了兖、豫、徐、司州等地,并于200年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奠定了扫清中国北⽅的基础。

公元207年,曹操⼿下⼤将张辽⼤破乌桓,后曹操平定辽东,统⼀了中国北⽅。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

孙权、刘备结盟,周瑜率领孙刘联军在⾚壁之战中以少胜多⼤败曹操,三⾜⿍⽴之势形成。

刘备趁机取荆州五郡,⼜夺取益州、汉中。

公元211年,曹操破马超、韩遂,取得关中、凉州。

公元219年,孙权⼿下吕蒙设计取荆州、杀关⽻。

三国的格局完成。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国,东汉灭亡,三国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建⽴汉国(即蜀汉),并于第⼆年⼤败于东吴陆逊之⼿,蜀汉实⼒⼤减;公元222年,孙权获封吴王,229年在武昌称帝,建⽴吴国。

此后,虽然蜀国在诸葛亮等⼈的带领下多次北伐,但基本⽆功⽽返。

三国格局没有⼤的变化。

西晋统⼀:公元249年,曹魏司马懿发动⾼平陵之变,控制了北⽅政权。

263年,司马懿之⼦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灭蜀汉;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迫使曹奂禅让,西晋正式建⽴。

公元280年,司马炎派杜预、王濬、王浑等灭东吴,西晋统⼀全国。

西晋灭亡和⼗六国:西晋统⼀是⾮常短暂的。

由于司马炎⼤封同姓诸侯王,并在继承⼈问题上选择了有智⼒缺陷的司马衷,最终导致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皇族⼤混乱——⼋王之乱。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东汉末年分三国,历史又进入了分裂时期.在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那么同学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一1三国历史事件1.黄巾之乱2.董卓乱政:汉献帝3.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汉献帝4.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统一北方5.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胜曹操6.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222年孙权在南京称帝,国号吴国。

蔡金龙注:注意三者顺序。

7.魏灭蜀之战:司马昭(钟会邓艾诸葛绪)胜姜维降刘婵8.三分归晋:司马炎称帝晋灭吴之战科技文化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2.三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丕(《典论》) 曹植(《洛神赋》)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4.蔡琰:蔡文姬《胡笳十八拍》5.华佗:外科圣手麻沸散五禽戏2两晋历史事件1.晋统三分:魏灭蜀,晋灭吴2.士族兴起3.贾后乱政:晋惠帝贾南风赵王司马伦专政4.八王之乱5.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6.五马渡江:司马睿等司马五王南京建立东晋7.世族扰政:王导王与马共天下8.东晋北伐9.淝水之战:谢安胜苻坚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0.朋党之乱:11.刘裕篡晋:东晋灭亡建立南朝宋科技文化1.小说:张华《博物志》、甘宝《搜神记》、葛洪《神仙传》2.史书: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3.诗文:左思《三都赋》、陶渊明《桃花源记》4.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晋)5.绘画: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画圣飘带精神6.书法:草书(章草):西晋索靖的《月仪帖》;草书(今草):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行书:东晋王羲之的《丧乱帖》和《兰亭序》。

7.宗教: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东晋慧远是净土宗祖师;法显是中国首位西行求法的僧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但隋朝被南朝陈结束,共369年。

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期的混乱诞生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国。

到后期曹魏逐渐被司马氏取代,265年被西晋取代。

263年蜀汉于魏灭蜀之战亡于魏国,280年孙吴于晋灭吴之战亡于西晋,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

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

在304年因为成汉与刘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6年西晋亡于匈奴的刘曜后,司马氏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

东晋最后于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才开始,正式与南朝宋形成南北两朝对峙。

南朝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与南朝陈。

初期经济与军事强盛,但因为南朝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军事强盛,以及皇室与宗室内斗淫乱,使国力由盛变衰。

南朝梁国力复盛,但在侯景之乱后分裂成西梁与南朝陈,南朝陈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

北魏统一北方屡次击败南朝,意图南并。

但被北方柔然牵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后才有余力对付南朝。

北魏经汉化运动后经济持续发展,但造成六镇鲜卑贵族与洛阳鲜卑贵族的文化冲突,后期政治混乱发生六镇民变。

分裂成高欢拥护的东魏与宇文泰拥护的西魏,并分别成为北齐与北周。

北周主张胡汉融合,于577年攻灭北齐,政权也逐渐掌握在杨坚手上。

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

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三国(220—280年)、两晋(265—420年)、南北朝(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第一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第一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①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 前的繁荣景象。 ② 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 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③ 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④ 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
四、北魏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
① 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是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② 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
和鲜卑族的落后认识深刻。
有利条件
魏晋南北朝
四、北魏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内容
阶段
重点
主要措施
冯太后主持, 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第一 重点是创建 实行三长制 阶段 新制
推行租调制
孝文帝主持, 第二 重点是汉化 阶段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讲 政权更替
魏晋南北朝
一、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董卓之乱 2、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3、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是政治根源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三大集团都重视和发展经济,形成实力相对平衡的区域 赤壁之战削弱的曹操的力量 (2)三国鼎立的历史进步性
2、八王之乱——皇族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
3、西晋灭亡: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 原因(1)贵族官僚奢侈腐化,政治日趋败坏 (2)分封宗室导致争权夺利
魏晋南北朝
三、东晋和南朝
1、东晋(1)317年,司马睿,都城:建康(南京) (2)政策:立足江南,休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 抵御北方的匈奴、鲜卑等进攻 (3)淝水之战——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 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83 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概况
晋军在淝水打败前秦军
淝水之
特点 是中国古代又一次__以以少少胜胜多__的著名战役 Nhomakorabea战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多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影响
混战的状态
北魏建 4 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北魏魏。439 年,北魏统一
锺锺繇 独创楷书书法
(2繇)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被后人誉称为“ 书 艺术 书法
代表 圣书 ”,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天下第下一
行一圣行书书”

(3)魏碑: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
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 书法 地位
课标要求: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 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简介
北朝贾思贾思勰勰所著,总结了农、林、牧、副、渔 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齐 地位 我国现存最最早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民要 (1)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农学 术》 影响 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2)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
形成 蜀(蜀汉) 221 年 刘备 成都
三 国
吴(孙吴) 229 年 孙权 建业 三国鼎立形势图
鼎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立 统治 (2)孙吴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230 年,孙权派卫温率领
措施
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前后南三燕,西秦
南凉鲜卑建;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比较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改革旧制度;百家争鸣局 面的出现为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秦国具备了变
法的可能性
各种制度的弊端暴露;矛盾激化,
社会动荡不安;拓跋部内迁较晚, 治理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政治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推行县制;颁布法律;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
2.十六国 (1)形成: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 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概况: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 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3)民族交融: ①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 慢缩小。 ②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意义 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 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 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分裂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又分别 被北齐和北周取代。隋朝建立后,统一全国。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比较
谢谢观看
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知识梳理(三)南北朝 1.南朝 (1)政权更替: ①更替: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 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____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②都城:四个王朝均定都____,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 为六朝 (2)江南经济开发: ①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_____,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表现: 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______、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③影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
(1)是一次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最全面,影响最 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孝文帝改革措施具有创新性、开创性 成功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 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 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 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 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 权的巩固。 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三长制
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时间界限:220年——581年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 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 差距缩小。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时代特征 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 济发展 政治 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局面,朝代更替频繁; 北魏孝文帝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 革 经济 铁犁、牛耕等先进生产方式继续向边疆地 区推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为隋朝 统一创造条件 文化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 不少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出现三教并 立局面
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 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人,477年至 公元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 主持者。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 充公为奴。452年,被选为魏文成帝的 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465年魏献 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 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归政献 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再度临朝称 制达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岁冯 太后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 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展 现出超强的政治手段。冯太后本是汉 人,极力推行汉化。在两度摄政期间, 将北魏的汉化推向巅峰。在她的影响 下,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冯太后是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必修上 (教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1.通过构建时空坐标,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北民南迁等,知道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

3.结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北方战乱,体会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体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通过相关材料引导、合作探究,培养解读材料、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2.难点:五胡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

2.政治上,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之后重新走向新的大一统;3.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4.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北方汉民族为躲避战乱而南迁,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三国演义》主题曲,学生体会三国时期分分合合的历史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电视剧吗?学生回答谁来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电视片断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回答:东汉末年,三国并起,群雄逐鹿中原,继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时期开始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

一、知识点:三国与西晋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三国鼎立示意图”,布置学生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基本史实学生回答:1.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洛阳、魏221年,刘备、成都、蜀汉222年,孙权、建业、吴2.西晋统一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教师出示PPT,介绍曹丕、刘备、孙权、司马炎四个人物曹丕:魏武帝曹操次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一文认为:
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并非简单的随想
之作,而是对十六国后期北方弘农、上洛一 带一处坞壁的真实描写。记中人谓“先世避 秦时乱”,所指实是苻氏前秦……

见《金明馆丛稿初编》
南朝
政权的更迭 士族的衰落
南朝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国号宋。 公元479年,宋大将萧道成夺取政权,建立齐朝。 公元502年,萧衍建立梁朝。 公元557年,陈霸先建立陈朝。
匈奴:汉-前赵(刘渊)


夏(赫连勃勃) 北凉(沮渠蒙逊) 鲜卑:前燕(慕容皝) 后燕(慕容垂) 南燕(慕容德) 南凉(秃发乌孤) 西秦(乞伏国仁) 羯: 后赵(石勒) 氐: 前秦(苻健) 后凉(吕光) 賨: 成汉(李雄) 羌: 后秦(姚苌) 汉: 前凉(张寔) 西凉(李暠) 北燕(冯跋)
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政治上:举贤不出世族 琅琊王氏:王导、王敦 颍川庾氏 :庾亮、庾冰等 谯国桓氏:桓温等 陈郡谢氏:谢安 经济上:特权
法律上:用法不及权贵
皇权同士族的矛盾:王敦、苏峻之乱
二、两晋
4.东晋的偏安之局
王敦之乱
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南朝宋
• 399年 五斗北府兵将领刘裕驰援,败之。
• 402年 桓温子桓玄由荆州攻入建康。孙恩败死。 • 404年 桓玄篡晋称帝,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讨桓玄,玄败死。 孙恩妹夫卢循率余部航海攻占广州。 • 405年 蜀地兵变,拥戴谯纵为主,称成都王。 • 409~411年 刘裕北伐,灭南燕。卢循乘虚北进,屡败晋军,进逼建 康。刘裕南还迎敌,卢循败死。
军阀混战的经过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客观上的 积极作用
② 民族关系上,士族士大夫在推动北方各 民族关系上, 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 思想、科技文化上,士族生活优裕, 思想、科技文化上,士族生活优裕, 有条件从事文化事业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其人 改革官制上,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三师、 改革官制上,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三师、 改革主要内容 三公、尚书、中书、四征、 三公、尚书、中书、四征、四镇和九卿等中 1、迁都 ;地方上设刺史、郡设太守, 央的文武官吏; 央的文武官吏 地方上设刺史、郡设太守, 且设县令,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 且设县令,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是一项 惩制官吏腐败的良好措施。 惩制官吏腐败的良好措施。在这项改革措施 禁止胡语、 3、禁止胡语、胡服 ,整肃了官僚 治绩”的好坏为标准, 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 4、改鲜卑姓为汉姓 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此外, 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此外,还取消王宫 贵族世袭所设假爵位。 贵族世袭所设假爵位。 5、禁止同族通婚
五胡十六国
(304年~439年) 304年~439年
匈奴

鲜卑



前 北 夏 后 前 后 南 南 西 前 后 成 后 前 北 西 赵 凉 赵 燕 燕 燕 凉 秦 秦 凉 汉 秦 凉 燕 凉 · 巴 氐
魏晋南北朝社会特征
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阶级矛盾、 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阶级矛盾、民族 矛盾错综复杂。 矛盾错综复杂。 民族融合扩大,五胡内迁,汉化与胡化共存。 民族融合扩大,五胡内迁,汉化与胡化共存。 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优势, 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优势,形 门阀制度。南朝以后,寒门兴起,士族衰落。 成门阀制度。南朝以后,寒门兴起,士族衰落。 区域经济发展,屯田制和均田制盛行。 区域经济发展,屯田制和均田制盛行。 思想文化多元化:玄学流行, 思想文化多元化:玄学流行, 道教广泛传播, 佛、道教广泛传播,文学艺术 发展。 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
③为分裂走向统一,以及 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
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 ……扭转了
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
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三、民族交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三、民族交融 2、北方胡汉交融
①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 胡汉对立
②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建立 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民族隔阂依旧存在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加强
迁都洛阳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 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 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 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三、民族交融 1、南方蛮汉交融
从东汉末年开始到隋唐统一的四百年间, 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吸收了数百万外来(注: 外来即汉人之外)的基因。……在南方,百越和其 他原居民(例如苗、蛮),以及西南部的藏缅语系 与南亚语系的原居民,都被中原扩散的大批汉人同 化为南方的中国人。
——许倬云《说中国》
三、民族交融 2、北方胡汉交融
材料一 (太傅何曾)“日食万钱,犹曰 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 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 (1)统治集团内部—奢—侈《腐晋化书·何曾传》
材料二 相当一部分宗王的权力远不限于 其封国境内,而能参政统军。 (2)宗王权重—威—胁张中帆央《,中爆国发古八代王简之史乱》
材料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 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 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 则坐生其心。 (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江矛统盾《尖徙锐戎论》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下面是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欢迎参阅。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而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世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世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

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

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

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

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

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承平日久,民众不习战事,侯景发动侯景之乱后,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

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

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梁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

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

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

由于北部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

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

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

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

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为鲜卑化汉人的原因,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

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时间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时间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时间表》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黄初7年。

2、明帝睿太和13年。

3、齐王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章武3年。

2、后主禅建兴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亮建兴7年。

3、景帝休永安7年。

4、乌程候皓元兴l7年。

晋: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

2、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3、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

历十一帝,建都:金陵l、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穆帝司马聃永和l7年。

6、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

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

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303--347 共七个皇帝建都:成都。

l、李特2年2、李流l年。

3、李雄30年4、李班l年5、李期3年6、李寿5年7、李势5年。

前赵:304--329 匈奴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历五帝l、刘渊6年2、刘和l年3、刘聪8年4、刘l 杰l年5、刘曜l3年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年,刘 备 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史称
蜀汉。
“品”
222年,孙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建业。
3)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改革
主要内容:①迁都洛阳 ②改用汉语
③改穿汉服 ④改姓汉姓
⑤与汉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 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改革意义: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北方民族 融合的步伐;也促进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 (与春秋战国时期类似:大变革、大动荡)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 促进了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 的融合。为避战乱,北方人民开始大规模向南 迁移。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
1、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时间) 2)、三国鼎立(时间、 人物、 都城)
1)、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
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备与孙权 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曹操的大军与刘备、孙 权的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曹军来自北方,不 习水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它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三国鼎立
国名
建立 时间
建立 者
都城
统治区域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 (黄河中下游)
蜀 221年 刘备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江东地区(长江下游 (南京) 的江南一带)
220年,曹丕自 称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