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事实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 远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二、东晋(317年~420年,都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 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之前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 朝,六朝都城都是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重要事件——淝水之战(383年)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远 不止五个游牧民族,而是指西晋末年各乱华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 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 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大量百姓与世族南迁。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西晋元气 大伤,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即五胡乱华时期。
(2)五胡乱华(304年到439年)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304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
基业。孙权,生于公元 182 年,从小就善于骑射,文武双全,跟随 父亲兄长一起打天下。十五岁时,孙策就让孙权担任阳羡县长(也就 是如今的江苏宜兴),可谓是年少有成。公元 200年,也就是孙权十 八岁那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掌事,做会稽太守,开始了他统 领江东的生涯。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 操击溃袁绍军主力。 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 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 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 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灭蜀
曹魏权臣司马昭 发兵灭蜀
篡位
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灭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公元263年
公元266年
公元280年
三、西晋短暂统一
西晋版图 (266年—316年)
晋武帝司马炎
鲜卑 羌(qiāng)
氐(dī)
四、五胡内迁
鲜卑 匈奴 羯( jié)
1、背景: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 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 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 ②气候变冷,少数民族自 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六国
西魏 北周
东
蜀魏
西
535
汉
221 220 吴
晋
266-
383年淝水之战
东晋
南朝(420-589)
557
316
(317-420)
隋
隋
朝
公元589年 统
南下灭陈
一
222
263魏灭蜀
宋齐梁陈
266晋代魏
280晋灭吴
420
479
502
577
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政权更迭、江南开发、民族交融(交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 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 统奠定基础。
一、三足鼎立
蜀汉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蜀,史称蜀汉 起止时间:221-26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
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 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与西晋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丕死后辅 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 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 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
自东汉开始,西北 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 内地迁徙。
西晋时,山西、陕 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 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 鲜卑、羯、氐、羌,历 史上称为“五胡”。
三国与西晋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01 02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 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 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 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与南朝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
如此短暂?
04 03 八王之乱
少数民族内迁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 矛盾激化。
东晋与南朝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
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 灭亡的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答案] 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 过程:拓跋珪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 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 等)加以强化。 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 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 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 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 胡邪!”
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
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
3.(2020·全国Ⅲ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
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
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D )
〔概念阐释〕 民族交融: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 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图解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考点探究·释难点
主题 从“历史解释”等角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的统一因素
[史料]实际上,姓族制度建立以后,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 民族界限模糊了,身份认同从族别变成了门第。鲜卑的豪门与汉人的望 族共同组成统治阶级,下层则混为一谈……与此同时,洛阳也再度成为 华夏文化的中心。拓跋宏迁都三十多年后,一位名叫陈庆之的南梁将领 这样描述他亲赴洛阳的切身感受:我原本以为两京沦陷之后,长江以北 便都变成了戎狄之乡。这次到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根本不是 我们江东可比的。拓跋宏成功了,他其实已是中华皇帝,虽然也只有半 壁江山,但他开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由胡汉混血的北方来统一中 国,从而创建新的中华文明,这就是鲜卑人的历史功绩。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文化的繁荣与交流
文学与艺术
学术与思想
三国时期的“建安文学”和两晋时期 的“玄言诗”都是当时文学的代表。 南北朝时期,谢朓、庾信等人的诗歌 创作则标志着新体诗的兴起。同时,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取得 了重要成就。
三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两晋时期 的“玄学”都是当时学术思想的代表 。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则 对当时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同时 ,佛教、道教等宗教也对当时的思想 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裂和动荡之中。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逐渐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和融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交流
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南朝的文学、艺术和 科技成果对北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北朝的文化也影响 了南方。
宗教传播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南 朝和北朝都大力推崇佛教,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和佛像,对 中国的宗教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 进步。
北朝的统一与分裂
北朝统一
北朝在经过长期的分裂后,由北 魏统一了北方地区,建立了统一
的政权。
政治改革
北朝时期,政治改革不断,如推 行均田制、实行府兵制等,这些 改革对北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裂与动荡
北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民族 矛盾的加剧,北朝再次陷入了分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革
土地制度的变革
01
三国时期,曹魏推行屯田制,限制土地兼并;蜀汉实施均田制,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02
两晋时期,商业繁荣,手工业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孝武帝
掌权士族 代表人物 王导 王敦
庾亮 庾冰 庾翼
桓温
谢安 谢玄
郡望
琅琊王氏 (山东临沂)
颍川庾氏 (河南鄢陵)
谯国桓氏 (安徽怀远)
陈郡谢氏 (河南太康)
“王与马,共天下”:说明东晋琅琊王氏家族与皇室、士族之间力量互相制衡,皇帝 垂拱,士族专权,王权受到约束,贵族政治抬头。
二、东晋与南朝
在位皇帝
1、东晋(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元帝
明帝
(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2)士族的崛起:
成帝 康帝
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
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
穆帝、哀 帝、海西
权,“士族”阶层形成。
公、简文 帝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
2、北朝(439-581)
(1)北魏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队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5世纪后期)【重点】 内容:
(1)封建化: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2)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 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3)汉化: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
2、南朝 (1)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六朝”古都南京(南京:建业、建康),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 朝的宋、齐、梁、陈在此定都,统称为“六朝”。
3、江南的开发(重点) (1)背景与条件: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②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 源)。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 (2)表现: 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①促进了江南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步交融。②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 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
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结给汉汉族亲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用诸汉卿设制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
——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的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
了民族矛盾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
都城
建 康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尚书省:自曹魏时始设,东晋南朝沿之。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但至南朝时,其 职能渐转化为一般的办事机构。 中书省:曹魏时分尚书省职权而设,东晋南朝沿之。且权日重,掌出纳帝命,即起草诏 书、政令,接受尚书奏事等机要大事。 门下省:西晋时始设,南朝沿用。其职责主要是在皇帝身边服侍、保卫、顾问应对。门 下之设,原为分中书省之权,故权位极重。 秘书省:南朝设,掌典籍图书。 集书省:南朝设,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省阅奏书,并有驳回全,又与中书侍郎对掌 禁令
晋 完 成
魏 280年
26266西年3年晋
短
三国尽归司完马成氏统一
暂
魏
吴
统
一
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
灭。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 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书·惠帝纪》
少数民族内迁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作
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
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 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识清单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与隋唐盛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权更替频繁;长期分裂与局部统一并存,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隋唐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一)基础知识梳理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蜀;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短暂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刘曜所灭。
(3)西晋短暂统一的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2、东晋与十六国:(1)政权并立:南方: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东晋政治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3、南北朝:(1)北朝: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2)南朝:420年,东晋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魏晋时期的文化:(1)宗教:佛教、道教的发展与儒学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①文学: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②艺术:绘画→东晋顾恺之为代表,其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教艺术的结晶)、莫高窟;③科技: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医学→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4、隋唐兴亡(1)隋朝的兴亡:581年,杨坚建立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 ★618年,隋朝灭亡(2)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②营建洛阳;③开通大运河(3)唐朝的盛衰:盛:618年,李渊建唐→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周政治→唐玄宗:开元盛世衰:由盛转衰:安史之乱→走向灭亡:黄巢起义;907年,朱温灭唐(4)隋唐盛世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完善三省六部,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②武则天与武周政治:★措施:打击关陇士族;改革科举;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改革兵制;发展生产、抑制兼并;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刘联合抗曹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西晋灭吴;西晋的统治;“永嘉之乱”;西晋的结束。
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的偏安;东晋后期的腐朽统治与东晋的灭亡。
南朝四个朝代的名称;刘宋前期的统治局面;陈朝末年的腐朽统治。
十六国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北周武帝改革,统一黄河流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1.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东汉后期的情况相比较,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从而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历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4.西晋的历史虽很短暂,特别是统一的时间不长,但是具体情况十分复杂。
教师须引导学生既要力求全面,找到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照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加深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理解。
以此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且南朝、北朝的政权更迭都比较频繁,因此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东汉末年一些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得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2、西晋短暂统一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统一过程:
266,
代魏 ,史称西晋;
280,西晋 ,完成统一。
(2)短亡原因
五胡乱华(影响?)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大臣石崇与国 舅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3、南北政权的对立
跪
校
俑
书
图
东 汉
魏吴 蜀
北
东魏
北齐
西
十六国
魏 西魏
灭
北周
北方 隋
晋
东晋(317-420)
宋 齐 梁 陈 南方 朝
从2世纪到5世纪……先后出现了四次由“乱”到“治”的局面。一是从东汉末
年三黄巾国起两义晋失败南后北,军朝事集阶团段间特的混征乱:到曹操统一北方;二是从西晋短期统一,到西晋 末政年统治治上阶:级内封士部建族争国门夺皇家阀位分政的裂治斗争,和政北权方少交数替民频族统繁治,者割分据裂混中战的孕十育六统国时一期,到 前经秦苻济坚上统:一黄北河方流农域;三耕是经从济淝水遭之到战破后前坏秦,瓦江解到南北经魏济统一得黄到河开流域发;四是从北 魏民分裂族到关北系周统:一继北春方。秋战国后—再—次摘掀编自起刘民芃族、朱交汉融国高主编潮《历史学习精要》
是一丘般穆陵世族。 穆
尉迟
尉
北魏文官俑
影响:
材料1:(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
虏汉相杂。
(1)促进民族交融,缓解民族—矛—唐盾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2: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 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 四方之极。 (2)促进北魏的经济发——展(和东社魏会)杨繁炫荣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 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容
孝文帝改革为中国社 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3、改革的影响
②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③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 推动了北方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
课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C.司马炎 (C ) B.司马昭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B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5.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 B A.南方B.北方C.福建广东D.西部
4.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B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 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 济发展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是怎样建立的? (建国者、时间、都城、) 时间: 317年 建立者: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2、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这些少数民族建立 的政权称什么?
“五胡十六国”
3、南朝政权的更替
宋
齐
梁
陈
都城:建康 4、北魏的建立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5、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 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三、北方人口南迁和南方的开发
1、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北பைடு நூலகம்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劳 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 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开发的原因:
1、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的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经验。 3、南方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鲜卑族政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 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特别是实行汉化政策,采用 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 以 此来加强统治;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 建的经济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也正 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Leabharlann 民 族 大 融 合 的 出 现
途径
改革 友好交往 蜀汉诸葛亮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 其他 东吴征服、招降、笼络越族
特点 范围广、时间久、民族众多,又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实质
影响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促进各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为隋唐统一创造 条件
少数民族的内迁:
1.内迁少数民族?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反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带来的惨象
3.“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三 国演义》开卷词),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进行评价 。
此句反映中国历史上特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中国历 史上国家几经分合,“久分必合”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趋势,是主流,而“合久必分”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少数民族内迁
频繁战争
三国 两晋 南北 朝的 政治
魏晋 南北 朝时 期的 政治 特点
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 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 族更加发展壮大
1、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1)概括:古代史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 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四次大统一—— 秦、西晋、隋、元;三次大一统——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形成分合交替的政治局 面,但本质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 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4.“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 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 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 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5.“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 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话
【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但民族交融建立在各民族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既包括少数民族对 汉文化的学习,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摘编自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三)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找出本课教材中与民族交融有关的表述,概括这一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
376年,前秦基本统一了北 方,因淝水之战失败,前 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南北朝并立
420年,东晋灭亡,刘裕 建立宋朝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534年北魏分裂
时空变化——政权更迭
北朝 439-581
东北
魏
十六国
北
魏
齐
东 汉
220
蜀 221
吴 229
(前秦统
西晋 一北方)
魏
266- 淝水之战
西 魏
北 周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 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 永制。——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晋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2)八王之乱,使
国力衰弱,为内迁少数 民族夺权提供了机会。
东晋的建立(317)
永嘉之乱后,西 晋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公 元 317 年 , 皇 族 司马睿重建晋朝, 定都建康(今南 京),史称东晋。
魏晋世家大族分布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
丰惠镇中:李雯
25
东汉
220 266魏Leabharlann 221蜀222
吴
西晋
304
386
北
北齐
东
581
魏
北朝 十六国 魏
北周 西魏
439
317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 自称皇帝,建立西晋。
司马炎
西晋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 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 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前秦
• 南方: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
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160年间,南方 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 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 北方:383年,鲜卑族建北魏,439年,统一
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又分别演变成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 五个朝代成为北朝。
• 5世纪初至6世纪末,南北朝对峙时期统称南北朝。
420
534 502
隋唐
南朝 东 宋 齐 梁 陈
晋
479
557 589
时代特点: 政权并立(分裂)
分 布: 南北对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
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魏
蜀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 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前秦
北方
• 南方: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
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160年间,南方 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 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 北方:383年,鲜卑族建北魏,439年,统一
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又分别演变成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 五个朝代成为北朝。
• 5世纪初至6世纪末,南北朝对峙时期统称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东魏 北齐
魏
十六国 北魏
分 东 汉裂
统分
蜀 西晋
一
裂
西魏 北周 北朝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宋齐梁陈)
263年,魏国灭蜀汉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 自称皇帝,建立西晋。
司马炎
西晋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 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
丰惠镇中:李雯
25
东汉
220 266 304
386
北
东 北 581 魏齐
魏
北朝 十六国
魏 西北
西 221 蜀晋
317
439 420
魏周
534 502
隋唐
222
吴
南朝 东 宋 齐 梁 陈
晋
479
557 589
时代特点: 政权并立(分裂)
分 布: 南北对峙Fra bibliotek考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