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艺术

合集下载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多变的时代,政治分裂,战乱频繁,但是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诗歌、文言史学、绘画等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化名流。

一、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特色。

在这个时期,民歌和乐府诗基本上消失了,唐诗以前的诗歌模式也已经不再流行。

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自由的诗歌形式,骈文、文赋、七言律诗等都被广泛采用。

其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最为著名。

这篇文章用典、用情娴熟自如,作品不但成为文艺评论的典范,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而在文学批评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创了“文赋”一类的文体,这种文体对严谨的写作素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优秀的作家和诗人都借助这种文体来推动自己的写作。

二、文言史学文言史学始于战国时期,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完善和独具特色的文学体系。

这个时期的史学家强调文言语言和史实是等价的,而不是以讲述故事为主要目的。

他们认为,通过史实的讲述,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士人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全面展现。

其中,班固最为著名。

他的《汉书》概述了汉朝五十一年的历程,内容极其广泛、详尽,成为一部下达多种意义的历史文献。

此外,唐朝的褚遂良和朱熹的《资治通鉴》也是魏晋南北朝文言史学的代表作。

三、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东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画家,如顾恺之、郑道传和文同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风格逐渐转向个性化和多样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绘画形式的与以往的传统样式不同,越来越强调画家的个性因素和精神追求。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和人文色彩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诗歌、文言史学和绘画都是表现当时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纪录。

现代人可以通过这些文化遗产,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从中获得对当下文化接受的领悟和体验。

第四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第四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酒狂》主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音乐理论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1、开始由政治、社会思考专向音乐本体化层面; 2、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占有突出地位,既与儒家音乐
美学思想正面冲突,又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进一步融合; 3、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时代思潮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古琴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琴艺术的成熟期。 首先在形制上已出现了十三徽,各个徽位与琴弦全长的弦长比例 基本上构成纯律体系的各音。无论在泛音、琴上的按音或者以琴弦散 音为音阶主音所构成的七声音阶均属于纯律体系。体现了当时纯律的 实际应用。 出现了最早的古琴文字记谱法 其次,还出现了大批的文人琴家和琴曲,如:丘明的《碣石 调·幽兰》、阮籍的《酒狂》、嵇康的《嵇氏四弄》(《长清》、 《短清》《长侧》、《短侧》)等 欣赏 丘明的《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惟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属于以 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493~ 590年)。“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幽兰”指乐曲所表现的 内容 。《碣石调·幽兰》 “其声微而志远”、“此弄宜缓,消息弹
主要的美学著作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阮籍 的《乐论》等。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中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 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 现出来的。由于每个人心中的哀乐不同,因此对于相同音 乐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那么被触发起来的情感也就会不同。 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 视音乐的艺术性,甚至要它起占卜等作用方面,是有着进 步意义的。 《声无哀乐论》是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 利的音乐思想的代表,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 乐思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教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教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与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理解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农学:了解农学家贾思勰和他的著作《齐民要术》。

天文历法:掌握祖冲之和他的《缀数》。

医学:了解扁鹊及其医术。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书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了解其被誉为“书圣”的原因。

绘画:了解顾恺之的绘画艺术,分析其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文学:学习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群体的创作风格,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 难点: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科学和艺术成就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五、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二、科学成就(15分钟)1. 讲解贾思勰和他的著作《齐民要术》。

2. 介绍祖冲之和他的《缀数》。

3. 讲解扁鹊及其医术。

三、文化艺术成就(15分钟)1. 讲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2. 介绍顾恺之的绘画艺术。

3. 学习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群体的创作风格。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了解程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之” ,深刻表达了幽怨、压抑的情绪。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碣石调·幽兰》片断:
欣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欣赏 古琴曲《酒狂》 《酒狂》是阮籍流传至今最为著名的琴曲。这是一首含有强烈反 抗情绪的琴曲。表现了阮籍空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怀才不遇,而又不 甘心随波逐流,于是只好寄托酗酒。这也恰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中的 普遍现象,是一种消极斗争的手段。 《酒狂》的音乐基本上是同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的音高上进行变 奏而成的。重复各段落之间有一些起连接作用的过渡段落。乐曲打谱 为三拍子,并在每组第一个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音,造成头重脚 轻、步履蹒跚的效果,生动刻画了醉酒后的步态和迷离的神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器乐的发展
此时期乐器的发展以外国传入的乐器为主,较为重要的有弹拨乐 器的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吹管乐器的筚篥和方响,打击乐器的锣和 钹等。
敦煌北魏壁画中的曲项琵琶
敦煌北魏壁画中的五弦琵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筚篥 锣
方响 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特点
歌舞戏的出现
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装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有 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的雏形的艺术形式称为歌舞戏。
重要的节目有《代面》(即《兰陵王》)等
宗教音乐的出现和发展
佛教的传播手段: 1、广泛利用民间音乐,在佛教法事时使用歌唱和奏 乐作为吸引群众的工具,达到宣传教义的目的。 2、经常举行庙会,在街头利用各种民间音乐和百戏 来吸引群众。 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寺院成为了民间音乐的 集中者、保存着、传授者和提高者,但是也要注意到佛教 利用民间音乐对群众的麻痹作用。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A. 书法B. 石窟C. 山水画D. 诗歌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3.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4.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④5.230年,卫温亲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日本D.菲律宾6.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 《缀术》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水经注》7.历史上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宋齐梁陈B. 陈齐宋梁C. 梁陈宋齐D. 陈梁齐宋8.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统帅周瑜VS曹操兵力约5万VS20余万结果曹操兵败北撤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9.下图(汉人胡食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民族室融B. 中外交往C. 国家统一D. 经济发展内容和影响。

10.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A. 顾恺之B. 司马迁C. 祖冲之D. 王羲之12.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石雕工艺制品大量表现为石窟雕刻的 石佛,以及陵墓前的各种石兽、石柱 等
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岗、河南 龙门、河北响堂山、南京栖霞山等。 这些石的造像不仅数量多,而且规 模宏大,这是集体创造的艺术结品,
也是古代雕刻史上的明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佛特征是:顶有肉髻, 花冠珠饰,袒胸、露臂、足、细腰歪身,佩珠挂 璧,立像少而坐像多。石兽多为天禄、辟邪。天 禄有角,立于墓前右方;辟邪有翼而垂舌,立于 墓前左方。石柱以南京肖景墓前的为代表。身有 校,宛如希腊殿柱。柱顶有莲瓣,上立辟邪。
画像砖
1.邓县画像砖
该墓是一座前有甬道的单室券顶砖墓,全长 9.8米。墓室及甬道均用带莲花等纹饰的花纹 砖砌成,并嵌砌模印加彩的画像砖,地面也用莲花图案小砖平铺。
2.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 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 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石窟边缘常雕饰卷草花纹, 这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卷草纹 的枝干成二方连续的卷曲状,主要由叶子 组成,叶子的变化和组织丰富多样,响堂 山石窟的浮雕卷草图案是其代表。这种卷 草花纹还应用在佛光、石碑边侧,并大量 应用在敦煌的藻井图案中
感谢观看
肆 漆器工艺
夹贮
概述:
夹纻又称夹纾、挟纻。是一种古 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漆 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 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 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 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 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释迦摩尼
关于佛教的起 源你知道吗?
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时传 入我国
四谛说
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 (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 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 (集中各种欲爱、贪图欲爱,因此在轮回中 不断反复受苦) 灭谛:消灭一切欲爱
(若要不痛苦,就要灭掉苦因,消灭欲爱)
道谛:灭掉苦因的方法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佛教四苦(生、老、病、死) 不生不灭)
四谛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
你 知 道 吗 ?
白马寺
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为什么称为 白马寺?
非 专 业 人 士 请 勿 模 仿
关于道教你知多少?
中国土生土 长
创始于东 汉中期。
巫术和神仙思想浓厚
张陵所创
创始人:
张陵——“张天师”
道 教


主:
义:
老子——“太上老君”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第十九课
教学目标
•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和 思想成就,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云 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成就,王羲之与 《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陶渊明与《归园田居》;。
2.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 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脑筋想一想,佛教与莲花有什 么关系呢?
飞 天
• 请同学们看教材,思考 并完成下面的表格的内容: 云 冈 石 窟 位置 开凿 时期 特点 龙 门
想一想?



西






完成于孝文帝迁都前
完成于孝文帝迁都之后
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 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 南北朝的裤有小口裤和大口裤,以大口裤 为时尚,但穿大口裤行动不方便,故用三 尺长的锦带将裤管绑住,称为缚裤。
• 到晋朝裤褶就成了天子和百官都可以穿的 常服,在后魏,朝服都穿裤褶,此时,汉 族上层社会男女也都穿裤褶。南朝的裤褶, 衣袖和裤管都更宽大,即广袖褶衣、大口 裤,这种形式,又反过来影响了北方的服 装款式。
瓷釉莲花尊
第二节
漆器工艺、金属工艺、染织工艺、 家具工艺、建筑工艺、石雕工艺
• 一、漆器工艺、金属工艺
•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了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
器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细致深。髹 漆工艺和金属工艺的制作技术有所改进、重心有所转移。 脱胎像的兴起,绿沉色漆的出现,金玉镶嵌漆器的发展, 是这个时期髹漆工艺的新贡献。六朝盛行佛教,教徒们 为了宣传教义,扩大宗教影响,开始利用夹苎工艺塑造 佛像。这一时期,漆器纹饰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增加, 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草虫入画,舞蹈、音乐、宴会、 狩猎以及人物叙事等叙事性内容,开始较多地出现在漆 器上。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 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数民族。他 们素以游牧、狩猎为生,因此其服式要便 于骑马奔跑并利于弯弓搭箭,以致使得其 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点。
• 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即为 这种短衣长裤形式。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 裤褶与裲裆,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 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第一节 陶瓷工艺
• 1、概述
• 2、陶与瓷的区别: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又叫高岭土);2)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约800度左右,瓷器约1200度左右;3)物理性质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渗水,敲击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佛教和道教的异同
名称
佛教
道教
发源地
古印度
中国
信仰

神仙
宗教场所
寺院
道观(宫)
①灵魂不死,因 ①修身养性,炼
果报应,转世投 制丹药
教义

②长生不老,得
②忍受苦难,一 道成仙
心向佛,来世幸

影响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五洞天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羲之,字逸少。 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 将军,人们称他“王 右军”。他的书画都 有很高的美术价值, 尤以书法著名。篆、 隶、草、行、楷各种 书体都造诣很深,尤 其擅长隶、草。世人 称其为“书圣”。
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你认 为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
王羲之的书法以行草见长,其书 法风格清新秀丽,潇洒优美。有人称 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顾恺之的绘画特色是什么?
题材广泛、线条优美、 人物个性鲜明。
名 作
《女史箴图》根据

西晋张华《女史箴》

一文而作, 生动展现
了古代妇女的生活场
点击看大图
景。

《洛神赋图》
击 看
取材于民间流传的
大 洛神与陈留王曹植
图 之间的爱情故事。
打开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北魏时期,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两 大宝库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在这两个地 方?这一时期,凿窟造像之风为什么盛 行?
《齐民要术》详尽记述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决不是材 料的堆砌。贾思勰在各个方面都发表了精辟见解或理论上的 概括。比如在耕种时,提倡不违农时,只要“顺天时,易地 利”,就会“用力少而成功多”;在种植计划上,主张因地 制宜,不然,“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在田间管理上,极 力主张“锄不厌数,周而复始”,“锄上十遍,便得八米也 ”。“锄头三寸泽”,多锄还可以抗旱保墒;在种植方法上 ,主张轮种,他认为谷、稻、麻不能“重茬”,必须轮种。 谷子重茬,“莠(杂草)多而收薄”;大麻重茬,“有点叶 夭折之患”,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在农业生产中,至今还 被当做法则一样遵守。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史

概述
汉代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 期分裂战乱的时代,社会经 济、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 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1、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中最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的完成, 它替代了铜器而制作出各种生活器皿。 2、此外,染织、金工、漆器等也都具有各自的时代特 色。 3、战乱局面给人们生活带来深重的痛苦,精神的苦闷 给佛教以兴起和传布的机 。 北方大凿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 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南方广建寺院。 4、杜牧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 时代特征:齐鲁地区衰落,四川和江南织锦工艺有 所发展,以蜀锦为代表。六朝政府促进了江南禅丝绸区 域的扩大。北方传统地区丝织业发展处于停滞、衰落 状态,但东北和西北地区,蚕桑丝织业得到了一定的 推广和发展。为隋唐丝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丝织技术:缫丝用沸水煮茧;对丝织品质的检验标 准是柔韧性和白度。络车和纺车已大量运用到纺丝工 序中。 3. 丝织品种:缯、绮、缣、缟、练、绫、绣、绢、纱、 纨、素等20多种。 4. 印染技术:丝绸精炼工艺在当时分为灰练和水练两 类。 5. 印染方法:绞缬应用广泛,一般为缝线缚结法,即 扎结防染。夹缬染和绞缬染在北魏时有很大发展。
石麒麟:南朝齐武帝萧赜景安 陵前。麒麟颈躯修长,四肢跨 度极大,显得体势异常高耸、 劲健而迅猛。麒麟长须下垂, 双目圆睁,胸部突出,臀部肥 大,兽尾自然卷曲至底座处, 脚爪前后分置,整个身躯作S 型扭动,显得无比勇武。麒麟 的长须、批毛和双翼、进行了 高度的装饰化处理,雕刻有华 丽的花纹,使石兽神异非凡的 气质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 山石窟麦积山 位于甘肃省天 水市东南约35 公里处 。山峰 的西南面为悬 崖峭壁,石窟 就开凿在峭壁 上,有的距山 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 米。在如此陡 峻的悬崖上开 凿成百上千的 洞窟和佛像, 在我国的石窟 中是罕见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最著名的三大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敦煌莫高窟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敦煌莫高窟壁画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6.佛教与道 6.佛教与道 教
佛教取源于印度,西 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 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 求取佛经,并在洛阳 修建白马寺。
中国本土宗教, 东汉时在民间 兴起。道教的 思想来源于春 秋战国时的道 家学说和神仙 方术。
3.范缜 3.范缜
4.王羲之
东晋大书法家,善写 行书、草书。人们赞 美他的字“票飘若云, 矫若惊龙”,代表作 是《兰亭序》她被后 人尊称为“书圣”
5.三大石窟
南北朝的时候,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 在一些地方开凿了大大小小的石窟
龙门石窟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化
1.祖冲之
南朝人,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数学家。他在天文、 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 都有很大的成就。世界 上第一位把圆周率数值 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 七位数字的数学家,著 有《缀术》等书。
2.齐民要术 2.齐民要术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总结 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 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 副、渔业的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 的加工方法,是我国现存一步最 早、最完整的农书。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陶渊明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谢灵运山水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注重对景 物的细致刻画,对唐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小说
《搜神记》
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是中 国小说的鼻祖,其内容多为民间传说 和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 和价值观。
雕塑艺术
雕塑风格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 风格独特,既有朴实无华的写实 风格,也有夸张变形的抽象风格。
雕塑材料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多采用石、木、 陶等材料,其中石雕和木雕尤为常 见。
雕塑题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作品题 材广泛,包括佛像、道教神仙、历 史人物等,其中以佛像最为突出。
建筑艺术
建筑风格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国建筑 风格,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建筑风格。
建筑材料
这一时期的建筑多采用木、石、砖等材料,其中木结构建筑尤为突 出。
建筑装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精美,包括雕刻、彩绘、镶嵌等多 种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3
文学
诗歌
1 2
建安诗歌
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诗歌,风格雄 浑、意境深远,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 民的苦难。
天文仪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家们发明和改进了许多天文 仪器,如浑仪、浑象、简仪等,这些仪器在当时对于观测 天体、研究天文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学
十进位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发展 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最突出的 成就是十进位制的广泛运用,这 对于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具有深 远的影响。
勾股定理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罕见的政治分裂和战乱,但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

一、文学艺术的繁荣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曹植、杜甫、陶渊明等人,他们的文学作品给后世留下了深厚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在艺术方面,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黄金时期。

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以王羲之为代表,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成为后世的楷书典范。

在绘画方面,徐悲鸿曾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时期”。

二、哲学思想的进步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王充、王弼、荀子等人。

他们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例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等,这些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这个时期,佛教也传入了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同时也对中国的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科技发展的进步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这个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发明了“周髀算经”,成为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在医学方面,《黄帝内经》也在这个时期问世,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

四、教育制度的改革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衰退和政治分裂,很多原本的贵族子弟下嫁不起书借、买书,无法上进。

而后来,一些高士的出现,繁荣起了私学运动。

私学主要由文人、儒者所创办,他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开设私塾讲授诗词、经史,培养学生的文化与人格。

在这个时期,士人之学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深入发展,整个教育制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完善。

这不仅使得中国的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19.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PPT

4.19.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PPT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重点分析: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分析:魏晋时期大量农学和地理学著作产生的原因。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堂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1、刘徽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

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

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教师在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

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1、郦道元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

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估计学生如果进行了预习,会回答出。

第十八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第十八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第十八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的科技和文化
的三 科国 技两 和晋 文南 化北 朝
1 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 2 成熟的农业技术 3 灿烂的书法艺术
一、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
1、刘徽和祖冲之是魏 晋时期两位著名的数学家。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周 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 位数字,领先世界1000年。 数学: 圆 周 率 《缀 术》 天文:《大明历》 机械: 千里船
选择、填空 1、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 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早( A ) A.1000多年 B.900多年 C.800多年
D.700多年
2、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被尊为“书圣”,代表作 有 《兰亭序》 。 3、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有 《洛神赋图》 和 《女史箴图》 。
割圆术示意图
二、成熟的农业技术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是北魏时期的农学家
2、主要成就:
《齐民要术》我国现 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 著作。它系统总结了 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
三、灿烂的书法艺术
1、东汉时期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一代书圣--王羲之
生活在东晋时期,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 家,被后人尊称为 “书圣”。代表作 《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矫 若 惊 龙
飘 若 浮 云
3、东晋时期“三绝”画家-顾恺之
代表作
{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 最擅长于人物画。重视“以形写 神”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 外部特征。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4、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是集宗教文 化、雕塑、绘画、建筑 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 术。主要出现在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兰 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 是“书圣”。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三绝:才绝、痴绝、画绝 《洛神赋图》
石窟 北朝 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 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束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 学好历史人开窍, 做人处世与治国, 历史当做镜子照。
背景: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 期,书法艺术逐渐成熟,书法字体有楷体、行书 草书
时代:东晋
特点: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擅长人物画)背景源自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高的成就
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佛教和道教都能得到统治者扶持 的原因是?
答:
A、都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B、有迎合统治者想长生不老的愿望
C、都可以麻痹人民的思想
D、都宣扬长生不老
佛教的传入
二、精美壮丽的石窟艺术
发展原因: 统治者对佛教的宣传和大力提倡,在全
国各地修建了大量佛寺和石窟寺。
代表作品: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前期都城平 城附近的山崖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迁 都后)
艺术特点:集成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 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王羲之(“右军”和书圣)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类别 朝代 代表
人物
著作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贡献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 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 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 学著作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绘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