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具体史实】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 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北方各族封建 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为三省六部制奠基); 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废除九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 中正制);
经济: 农业:《齐民要术》、间作、套作技术,绿肥种植、 曹魏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 耕耙耱技术,。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手工业: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 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 (4)性质:
封建地主利益。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国有土地所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私有制 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特点 所有权属于国家;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备注 不是主要类型, 但一直存在;
智者的选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 据局面。(政治前提)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 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 治面临危,必须做出抉择。 可能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 的坚定态度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1.(2014· 海南高考)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 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 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 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 时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趋势: 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江南逐步开发,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官渡,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战役,战争中都用火攻情节;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战役;2)都是以少胜多战役;失败方领导都犯了骄傲自大的错误。
3)战役都改变了当时政治格局或对政治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曹操壮大势力: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善于用人;经济:发展生产,屯田垦荒;军事:战术得当;袁绍:骄傲自大赤壁之战:曹操:北方士兵,流行疾病,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自大;孙刘:联合作战,战略得当。
根本:统一条件不成熟淝水之战:前秦民族矛盾严重(最主要)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东晋: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二政权更替:一)三国鼎立与结束: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三国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国号吴。
三国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军阀割据到西晋统一的过度,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北方发展生产,吴国造船业发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大陆与台湾最早联系。
蜀国诸葛亮治蜀,发展西南。
)2、西晋建立统一:266年,西晋建立。
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即晋武帝。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腐朽,实行分封制,引发八王之乱,致使西晋衰亡。
二)东晋与十六国1、316年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北伐得不到政府支持,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420年,东晋灭亡。
2十六国时期:4时期初至5世纪前期,黄河流域政权连同西南成汉,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期间有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任用王猛改革,缓和了民族关系,存进了民族融合。
三)南北朝对峙:1南朝:420年—589年,江南地区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317—420)
实现过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有哪些政权?
南北朝
十六国
前秦
北 魏
统一:439
建立:386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隋
陈 589
东晋
宋420
1.“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三国· 王粲《七哀 诗》)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上述两诗反映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三国 两晋 南北 朝的 政治
魏晋 南北 朝时 期的 政治 特点
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 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 族更加发展壮大
1、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1)概括:古代史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 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四次大统一—— 秦、西晋、隋、元;三次大一统——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形成分合交替的政治局 面,但本质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 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 重庆旅行社
穿壹下 时候已经别早咯 ”他再有好些时间也禁别住那么无休止の消耗 毕竟皇上今天就要到京城咯 他还要赶到宫里再逐壹检查和落实接驾事宜 虽然昨天已经早早做好咯部 署 他仍是别放心 生怕有啥啊差池或是突变事项 只有亲眼所见他才能完全踏实下来 反正也是中衣 藏在里面看别出来 为咯节约时间 他只能是破天荒地穿着那么壹件破衣裳 出咯府 第壹卷 第867章 婆家第八百六十七章 婆家王爷在秦顺儿の悉心服侍下出咯府 水清却是自责之情无以复加 当她和月影将他恭送到院门口之后回到房里 水清先是拉 起月影の手看咯看 心疼地问道:“还疼别疼?”“别疼 仆役 真の别疼?”“记得抹药 将来千万别能落咯疤 就别好别看咯 ”“仆役 奴婢那手从来都是皮糙肉厚の 别碍 事 ”“谁说别碍事!诸人最怕破咯相 破咯相 将来就找别到好婆家咯 ”“仆役!奴婢别嫁人!”“别嫁人?别嫁人您做啥啊?”“奴婢就壹辈子服侍您!”“真是傻丫 头!”水清别再跟她继续纠缠那各话题 别过既然话赶话地说到那里 她更是坚定咯要为月影找壹各好婆家の念头 月影今年都二十岁咯 在那各年龄壹各大姑娘再别找婆家 将 来真是要被她那各仆役耽误咯终身 吟雪已经是没什么办法の事情 成为咯他们矛盾冲突の牺牲品 对此 水清别晓得暗地里伤心咯好些回 又哭过好些回 更是自责咯好些回 别 晓得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嫁咯壹各啥啊样の夫君 对她好别好 那壹辈子 水清自觉最是愧对吟雪 欠咯那各丫环壹生の幸福 所以她要将那份愧疚之情双倍地偿还到月影の身上 壹定要趁自己还有壹些能力の情况下 壹定要为她寻壹各可以托付终身の好夫君 也别枉她们将近十年の主仆壹场、姐妹情分 特别是现在 随着他们の关系壹天天地好转 她为 月影找婆家の心愿就壹天天地增强 她别求别の 只希望趁着他现在对她还有些夫妻情分の时候 能够点头认可她为月影所找寻の坚固可托の婆家 咯却她壹生の夙愿 否则万壹 将来哪壹天他们再闹掰咯 月影の好婆家怕是又别能遂咯她の愿 假设两各丫环都别能有各好の归宿 水清会为此而背上沉重の心理负责 痛苦壹生 虽然月影坚决地表示咯壹辈 子服侍她の决心 水清当然也别会就此答应 反正现在还没什么寻到合适の人家 于是她暂时放下为月影找婆家话题 而是郑重地说起咯另外壹件事情:“月影 您也看到咯 爷壹 连在咱们院子歇咯两天 破咯那么大の规矩 可是我却壹次都没什么将爷服侍好 昨天の事情就别提咯 今天竟然还是让秦顺儿代劳服侍 我那心里壹直非常别安 虽然爷今天晚上 别会再过来咯 可是咱们总得有备无患 万壹哪天爷过来咯 咱们别能还像今天那样手忙脚乱 我是那么想の 咱们得有各分工 各负其责 就别至于再发生两各人抢壹件差事 而其 它の差事又没什么人做の情况 那样吧 以后爷穿衣の事情由我来负责 洗漱呢 您负责打水收拾啥啊の 其它の由我来做 另外摆膳の事情 您负责盯紧咯厨房 我负责给爷布菜 ……哎 月影 您怎么咯?您哭啥啊啊?”第壹卷 第868章 穿戴 月影壹边别停地流泪 壹边说道:“仆役 仆役 奴婢那是高兴 高兴啊!您终于 终于对爷上心咯 ”“说您傻 您就真是傻 爷是您家仆役の夫君 我能别上心吗?以后您若有咯夫君 也会对他那么上心の ”“仆役 奴婢说咯 奴婢别要啥啊夫君 奴婢只要壹辈子服侍您 ”壹听到月影又在 跟她信誓旦旦地表示忠心 水清实在是别想再跟她纠缠那件事情 因为那件事情既别是今天需要立即解决の 毕竟是替月影找婆家 那可是要千挑万选 确保万无壹失;另外那件 事情也别是她月影想别同意就能别同意の 水清早早就下定咯决心 无论如何也别能误咯月影の终身大事 另外 水清今天还有壹件更为重要の事情要做 也就无心与她恋战 于是 在跟月影落实咯服侍王爷相关事项の责任分工之后 她就赶快将蒋嬷嬷请咯进来 她要好好地询问咯解 并努力学习掌握男式の衣裳是如何壹层壹层地正确穿戴完毕の问题 蒋嬷 嬷壹听侧福晋有请 好生奇怪 那都侍寝两天咯 怎么现在才来请教她?待她进得屋来 请过安之后 壹听水清询问
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座重要的高峰,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北魏五胡乱华到辉煌的唐朝,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发展进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大融合。
三国时期,五胡乱华结束后,北方部族不断向南方渗入,融入汉族,使汉族族群由原先的少数民族大转变为当时中国统治者和主流民族。
北朝时期,两晋进一步促进了北方各部族的大融合,使中国大陆文化进一步延伸,从而形成今天的多民族文化。
二、宗教文化的发展。
北朝时期,实行的宗教政策既兼容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又扶植基督教,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多元发展,标志着中国宗教文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启。
三、社会的多元化。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的变迁和民族大融合,社会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团体,如士大夫、农民、商贩等,出现了商品经济和出现了由金钱取代土地作为社会经济交换媒介的新形态,形成了以金钱为基础的今天的文明。
四、文化的繁荣发展。
唐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不仅兴建了大量的宫殿、寺庙,也激励了很多著名诗人,对中国文学、艺术、书法等都影响深远。
总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明发展上辉煌高峰的时期。
在此期间,民族大融合、宗教文化的多元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及文化的繁荣发展等,为中国文明
进入新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案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案陆静卿主讲第一章时代特征总述一、社会特征三至六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些什么样的时代特点呢?简单而言,这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一个民族交融的时代,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等等。
具体来讲,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社会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不断,人民生活痛苦,朝代更迭频繁。
从公元220年10月曹丕代汉称帝,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历史行程,其间除西晋有过短期统一外(280年灭吴统一全国,317年灭亡,仅存30余年时间)其余都处于南北分裂割据对峙局面。
战争常有发生,社会极不稳定。
人民生活极端痛苦,生命没有保障。
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左,后又历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数朝,朝代频繁更迭。
第二、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日趋衰微。
第三、劳动者地位下降,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出现了一大批如客、部曲、门生、故吏等依附性人口。
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
史学界因此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第四、皇权衰弱,门阀士族专政。
第五、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融合发展。
第六、思想活跃,文化勃兴,打破了两汉以来儒学定于一尊的思想格局,出现了综合儒、道、名等家思想的玄学思潮。
魏晋时期,儒、墨、道、法、名等各家思想异彩纷呈,百家争鸣,使两汉以来沉闷的思想界为之一变,思想家们开始追求个性,寻求自身的价值,讲求人与自然的合协。
这一时期的佛教、道教逐渐深入人心,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上也呈蓬勃发展之势,出现了众多的史学、地理学、农学、数学、文学著作。
二、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差异东汉末年,南北双方同步发展。
大土地所有制、客的卑微化与普遍化,模拟大地主田庄的屯田和屯田客,模拟家兵部曲的国家世袭兵制,品评人才的乡里清议之官方化,都在曹魏与孙吴同时存在。
经过西晋短暂统一,永嘉乱后南北重又分裂,那时南北历史的发展进程遂在某些方面发生相当重要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以及西晋的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后,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 西晋的统一: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2. 史料实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判别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影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难点:1. 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2. 分析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3.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理解和把握。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根本特征是政权分裂和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民族交融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络亲密,并逐渐交融为一体。
各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开展。
根本特征是政权分裂和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民族交融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络亲密,并逐渐交融为一体。
各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开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和民族大交融
答案:D
主要特点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开展。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交融加强。
4、士族制度形成、开展和衰落。
5、科技开展,佛教盛行。
北京重点校2021-2022学年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京重点校2021-2022学年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章节综合A.曹操B.钟繇C.顾恺之D.王羲之7.(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七年级上统考期末)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
如图所示战役A.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8.(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七年级上统考期末)某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圆周率”《缀术》《大明历》几个关键词,她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贾思勰B.祖冲之C.张仲景D.王羲之(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体现以下主题的文物。
(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
陕西西安少陵出土的十六国时期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
《汉人胡食图》和《胡人牛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砖画,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和胡人牛耕的劳动场面。
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解释是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可知,选项中“西晋的腐朽统治加速了西晋政权的衰亡”的表述体现了西晋腐败统治的评判,属于评论观点,即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的表述体现了西晋统一全国的史实,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91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表述体现了西晋发生动乱的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排除B项;“两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的表述体现了两晋时期民族状态的史实,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排除D项。
故选C项。
2.C【详解】根据材料“曹军—袁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孙刘联军—曹军”“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
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这时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可以石头制造简单的工具。 而随着时代的推进,人们对石器的研 制也在不断改进。而在时代划分上,石器时代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石器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例如,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切成薄片)用来作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则被用来制成石制磨具, 比如手摇磨。木材、骨、贝壳、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石器时代的后期,粘土等材质也被利用来制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术 的革新则被用来描绘后来的年代(Chalcolithic),红铜时代(Copper Age)、青铜时代(Bronze Age)和铁器时代(Iron Age)。
名产,蝶宵华,嗯,还有最近很受欢迎的小大夫,刘晨寂,我瞅着那大夫比起蝶老板来也不遑多让,再说最近很有些人打他主意,他能有个王 爷作靠山也不会不愿意的吧——嗯,有这两位珠玉在前,轩儿应该很安全。夫人应该放心了?”太守夫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再则说,就算 王爷垂爱,”唐太守慨然道,“轩儿反正是男孩子,又不是姑娘家,就当如大厕撇个大条崩裂了屁股,有什么大不了!”太守夫人掩耳。感情 唐太守是不开粗口则已,一开起来,压过夫人几个重量级。“再再则说,”唐太守还要继续安慰夫人,“王爷在京里早有这种名声,可都是你 情我愿,也没听说用强的,完了之后,人家该娶媳妇就娶媳妇,王爷也从没霸着。轩儿快成亲了,王爷体恤,绝不会从中作梗的!”太守夫人 没话好辩了,但还是生气道:“要说,你自己去跟轩儿说,我才不去!”“当然是我去,”唐太守道,“不过儿子媳妇面前,还劳烦你怎生找 个说法,支吾过去„„”太守夫人哼了一声,转身不语。唐太守晓得照夫人惯常的性子,这就是允了,松口气,正准备蹑足而退,太守夫人狠 狠啐道:“什么名门!狗皮倒灶的混帐窝坑!”唐太守苦笑一声,想回她:“皇家还要混帐哩!”终没敢说出来,闭嘴走了。这便是唐静轩带 着一位陌生公子上振风塔的前因。第七十七章 清心借画来写意(1)唐静轩初见七王爷时,是有点惴惴的。爷爷给他下任务时,用词比较文雅, 没提撇大条崩屁股的话,但也暗示他,养孙千日用孙一时,家荣我荣家败我败,要作好为家族作牺牲的准备。唐静轩给七王爷行礼时,就情不 自禁的某个地方很不得劲儿。“唐公子免礼。”七王爷对唐静轩倒是很客气,赐座看茶,娓娓问些风土人情,忽道,“唐公子有些不自 在?”“啊!这个——”唐静轩想找句场面话来圆一圆,当不得脸已经红了。“看来唐公子也听说了小可的名声。”七王爷感慨道。“小人不 敢!”唐静轩赶紧离席深揖。“坐。”七王爷摆手道,“静轩哪,我看咱们也别客气了——你应该比我小上几岁?我是肖午马的。”“小人肖 酉鸡。”唐静轩忙答。“那末,愚某忝居兄位了——贤弟哪,你当然是好女风的。”“小人„„”唐静轩只想找个地缝钻。“贤弟,”七王爷 神色如常,“诸人与你坐在一起,是否必须担心被强暴?”“„„”这是什么话?“你与诸人坐在一起,是否立刻想拉她上床?”“„„这简 直的不是人话!”“先,圣武王想禁酒,命差人凡见造酒工具的,即行羁押,周公劝谏,与武王行见一男一女,即禀告曰:‘请拘此两人。’ 武王奇问:‘他二人犯何条?’周公告曰:‘私情。’武王更奇:‘何知二者有私情?’周公答曰:‘虽未见私情,然俱藏私具。’武王大笑, 遂废前令。”“„„”怎么连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文明发展的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1.政治:国家分裂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南北对峙是这一时期基本格局。
政治制度承秦汉启隋唐,呈现过渡性特点。
2.经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交融。
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江南经济地位逐渐上升;总体上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3.文化:呈现包容与张扬个性的时代特征。
道教发展,佛教广泛传播,儒学面临挑战的同时取得新的发展;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逐步走向融合;科技成就继续领先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隋唐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基础。
4.民族关系: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少数民族推行封建化政策,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280年)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魏220年曹丕洛阳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蜀221年刘备成都263年,为曹魏权臣司马昭所灭吴229年孙权建业280年,为西晋所灭2.西晋统一(1)建立与统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少数民族内迁与西晋灭亡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②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
③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自此, 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420年)(1)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统治①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②影响: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要点)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要点)★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220—589年)(1)政治上:国家分裂、南北对峙、政局动荡、战乱频繁,西晋时短暂的统一,门阀士族崛起且势力强大。
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制度采用九品中正制,朝廷高官、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十六国中前秦逐渐强大,统一了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南方政局则相对安定。
(2)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但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
农业上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北魏推行均田制。
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上: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
三教并存并相互融合。
魏晋玄学的形成。
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绘画上出现了专业的绘画理论,如东晋的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等。
(4)民族关系上: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进一步推行了民族整合。
多民族交融、交往、交流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
【知识点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1)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2)221年,刘备称帝,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3)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史称东吴。
(4)三国当中,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问题探究:东吴政权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哪些影响?三国时期东吴对江南的开发,是江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东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江南建都且统一了整个江南地区的政权,孙吴政权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发展手工业,发展交通事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问题探究:三国时期三次重要的战役分别是哪些战役?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交战双方为袁绍与曹操,最终曹操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高考考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均田制。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
二、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发展的时期。
政治方面: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南北长期对峙,政权并立且更替频繁,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形成了士族制度。
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大开发,北方经济在破坏与恢复中交替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对外关系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仍保持着密切联系。
文化方面:承上启下,成就辉煌,一些领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重点难点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主要特点、经济地位及启示变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特点:①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
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④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
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3)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的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冶矿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发明灌钢法,开始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白瓷产生。
(4)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食物货币盛行。
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主要特点:金太阳考案P21地位及启示:这一时期的经济从宏观上看,在纵的方面表现为艰难曲折、波浪式的前进。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10、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C、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政策 D、南方优越的自然 条件
11、从六朝经济开放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 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的改革开放, 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 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 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
最重要条件是 A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统治者的政策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1
【名题热身】: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⑴江南迅速开发 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⑶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⑸各民族 经济交流加强 A 、⑴⑵⑷⑸ B、⑴⑶⑸ C、⑵⑶⑷⑸ D、⑴⑵⑸
1
想一想 請問同學你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誰? 說說你們喜歡的原因。
1
一、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時代特色 1. 政治分裂與民族融合的時代 2.在分裂與融合的過程中,孕育著無限生機 3.中國文化在吸收 外族文化 的長處後,展現了
新風貌 發展結果 北方胡漢民族的融合和南方經濟的開發,為隋唐 盛世奠下基礎,開創新局面。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 ⑴土地大量开垦 ⑵耕作技术进步 ⑶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⑷ 农作物品种增多⑸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A、⑴⑵⑶⑷ B、⑵⑶⑸ C、⑴⑵⑷⑸ D、⑴⑵⑶⑷⑸
1
3、当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诸葛亮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AB. BC. CD. D5.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 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 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 促进了民族融合D. 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6. 如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A. 魏、吴、蜀B. 魏、蜀、吴C. 吴、蜀、魏D. 蜀、吴、魏7.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C.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8. 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 袁绍、曹操、刘备B. 孙权、曹操、刘备C. 袁绍、孙权、刘备D. 袁绍、曹操、孙权9.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社会稳定B. 自然条件优越C. 劳动力充足D. 技术先进10.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 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12. 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举例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B.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C. 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D. 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13. 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A. 汉族地主的建议B. 南北对峙的形势C.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 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14. 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5.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 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16. 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A. 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 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 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17.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目的是夺取统治权.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9. 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 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 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 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0.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澶州之战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总分值4分)21. [作品解读](1)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部作品,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史料解读]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线索: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1)政治上,社会分裂与士族专权。
由于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
门阀士族由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2)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社会特征。
(3)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线索: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再次分裂——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1)隋唐盛世局面。
隋朝于589年统一南北,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隋唐时代。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唐前朝出现盛世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唐代衰亡与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唐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况。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三、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线索:封建制度的成熟时期——隋唐时期(581—907年)(1)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在察举制基础上创建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科举制。
(2)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四、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线索:封建文化的灿烂时期——三国至隋唐时期(220—907年)(1)儒佛道文化走向融合。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南北方政权更替频繁,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稳定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唐朝兴起儒学复兴运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1. 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2. 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A. B.C. D.3. 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
这是因为黄帝()A. 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B. 推行了禅让制C.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D. 主持治水有功4. 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夏朝C. 商朝D. 西周5.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
据此可知,分封制()A. 强化了诸侯权力B. 扩大了统治范围C. 加速了西周灭亡D. 确立了君主专制6.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A. 打制石器B. 原始陶器C. 青铜铸造D. 瓷器烧制7.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该工程是()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赵州桥8. 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
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A. 仁B. 礼治C. 无为而治D. 以法治国9.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其中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的学派是()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10. 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例1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 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 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 定和违背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D、科学文化的进步
•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三国、前秦、北魏 、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
(B、C)
(例2)下列政权中,由权臣取代而亡的有 (1993年高考)
• A、曹魏 • C、东魏
•
B、西晋 D、(南朝)宋
(A、C)
(例3)下列人物未曾生活在三国时期的 是
•
A、曹操
•
C、孙权
•
B、刘备 D、诸葛亮
(A)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表现:
• 1、兴修水利 • 2、开辟良田 • 3、水稻种植技术提
• (A)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了解文化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的关系。
前者反映后者;后者决定前者。
如:
圆周率、《缀术》、《齐民要术》
南北经济的发展
《木兰辞》
北方战乱
陶渊明的诗
士族制度的腐朽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南方佛寺、北方石窟、宗教画、范缜的无神论
佛教流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 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单元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和隋唐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等新成就。
【知识梳理】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①政治: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政局动荡;②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③文化: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④民族关系: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①政治:王朝统一、国力强盛、疆域拓展、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②经济:经济繁荣;③文化:全面辉煌;④民族和对外关系: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
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两晋:1、三国:各自建立者、都城、灭亡的时间2、西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完成统一、灭亡的时间3、五胡内迁:五胡指?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建立:时、地、人2、士族:含义、作用3、南朝:含义、在南北对峙中处于劣势4、江南初步开发: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主因: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表现:课本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含义、当时的民族关系、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2、北魏:(1)强大与统一北方的时间(2)孝文帝改革:①时间:5世纪后期②推动民族交融的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士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学汉制。
③意义及局限: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
(3)中国古代改革的普遍性原因及决定其成败的要素?(记忆要点,学案第16页)3、北朝:含义、趋势:结束分裂割据,统一全国的趋势越来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了解文化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的关系。
前者反映后者;后者决定前者。
如: 圆周率、《缀术》、《齐民要术》 《木兰辞》 陶渊明的诗
南北经济的发展
北方战乱 士族制度的腐朽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南方佛寺、北方石窟、宗教画、范缜的无神论
佛教流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 么?
• 原因: • 1、南迁农民带来先 进工具和技术 • 2、南方相对稳定 • 3、统治者重视生产 • 4、南迁人民和江南 人民辛勤劳动
(例4)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
• (C)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士族的概念: 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 豪门大族,由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发展而来 。它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力量,是国家分裂的 因素之一。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 ,也是一种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九品 中正制)。
形成:魏晋 发展:东晋南朝 衰落:南朝末 灭亡:唐朝末年
统一(280—316)
两晋
(前秦)
西晋 (265—316)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南北朝
北朝 建立:386
东魏 西魏 齐 梁
北齐 北周 隋 陈 589
北魏
统一:439 南朝
宋420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 三国
• 魏(220—265) • 蜀(221—263) • 吴(222—280) • • •
西晋
(前秦) 十六 国
西晋(265—316) [280——316]
(304—439) 东晋
南 北 朝
(317—420)
(386) 东魏 北齐 北魏 [439] 西魏 北周 • 宋420 齐 梁
隋朝 陈
589
(例1)在西晋灭亡至隋朝建立期间,曾经统
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1991高考)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腐朽性的表现: 1、 注重门第和身份的高低 2、 不学无术,生活腐化
(例11)士族制度关于士族和庶族的划分
体现的是 • • • •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 (C)
(例12)南朝时,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 • • A、门第高低 B、才能大小 C、财产多少 D、学识多寡
(B、C)
(例2)下列政权中,由权臣取代而亡的有 (1993年高考)
• • A、曹魏 C、东魏 B、西晋 D、(南朝)宋
•
(A、C)
(例3)下列人物未曾生活在三国时期的 是
• • A、曹操 C、孙权 B、刘备 D、诸葛亮
•
(A)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 • •
表现:
1、兴修水利 2、开辟良田 3、水稻种植技术提 高 • 4、小麦种植推广 • 5、牛耕普及
• 民族融合:
• 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 是民族间经济、文化 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 系的结果。 •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 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 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 民族融合的过程:
• • • • • 三国: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 西晋:五族内迁 十六国: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 东晋南朝:共同开发江南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
•
(A、B、D)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北方战乱:
曹操的统一北方的战争(如:官渡之战) 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 西晋建立前后灭蜀、吴的统一战争 十六国之间的互为征伐 东晋迎战前秦的淝水之在一定的历史 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 同语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共同 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 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共同体。
• A、陕西 B、山西 C、河北 D、辽宁
• (D)
(例9)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
处有:
• • • • A、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 C、结果南方政权获得胜利 D、导致了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 • (A、C)
(例10)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 • • •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
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 趋势,并说明这种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
答案提要:
公元3至6世纪是我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1、国家分裂,战乱,人民盼望统一。 2、各族杂居、融合, 封建制向周边发展。 3、士族制度充分发展。 4、统治者利用佛教统治。
趋势: 1、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3、南朝末年士族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影响: 1、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
为统一创造条件。 2、孝文帝改革加速民族融合和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2、各族人民互相学习生产技术。孝文帝改革促进经济封建化。 文化影响: 1、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促进科技发展。如:祖冲之…… 2、佛教文化发展,唯物论发展。如:佛寺、石窟、宗教、范缜……
(例1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 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 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 定和违背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 D、科学文化的进步 (A、B、C、D)
思 考
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 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说明这种 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
• 途径:
• • • • 1、民族迁徙 2、联合斗争 3、友好往来 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
(例7) 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 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 • • • A、有利于国家统一 B、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经济恢复 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
• (D)
(例8) 西晋时期,自西部和西北部内 迁的少数民族,其居住地最东到今
(例5)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 C、南北方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D)
(例6)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 其共同原因有:
• • • •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均田制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三国、前秦、北魏 、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 3、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 物质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 么?
•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