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红蛋白(MYO)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百奥泰康

肌红蛋白(MYO)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百奥泰康
肌红蛋白(MYO)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百奥泰康

肌红蛋白(MYO)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该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肌红蛋白的浓度.

1.1 产品规格

1.2 组成成分

1.2.1 试剂组成

试剂1:甘氨酸缓冲液 100mmol/L

试剂2:抗人肌红蛋白抗体包被的胶乳悬浊液 <0.5%。

1.2.2 校准品的组成

六个水平的液体校准品,在50mmol/L pH=7.0的Capso(3-(环己烷)-1-丙磺酸)缓冲液中添加肌红蛋白纯品,稳定剂<0.1%;

定值范围:0ng/mL、(50-150)ng/mL、(150-250)ng/mL、(300-500)ng/mL、(600-1000)ng/mL、(1000-1400)ng/mL。

1.2.3质控品的组成

两个水平的液体质控品,在牛血清(20g/L)中添加肌红蛋白纯品,稳定剂

<0.1%;

目标浓度范围在(50-200)ng/mL和(200-500)ng/mL之间。

2.1 外观

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液体;试剂2: 乳白色液体。

校准品: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质控品: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

2.2 净含量

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65。

2.4 分析灵敏度

浓度为100ng/mL时,吸光度变化应≥0.015。

2.5 线性

在[5,1200]ng/m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 应≥0.990;在[5,100]ng/m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10ng/mL;在(100,1200]ng/mL范围内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变异系数(CV)应≤5%。

2.7 批间差

不同批号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极差应≤10%。

2.8 准确度

回收试验:回收率90%-110%。

2.9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测定值在质控靶值范围内。

2.10校准品溯源性

根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及有关规定提供肌红蛋白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校准品溯源至肌红蛋白纯品(来源:Biospacific公司,纯度>95%)。

2.11 稳定性

原包装试剂(含校准品和质控品)在2℃~8℃储存,有效期为18个月,取失效期的试剂盒检测其线性和准确性,试验结果满足2.3、2.4、2.5、2.6、2.8和2.9的要求。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性能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 法)性能指标 1.性能指标 1.1外观 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 a)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包装标签文字符号清晰。 b)R1:乳白色液体。 c)R2:无色透明液体,无异物和凝聚物。 d)溶血剂:无色透明液体。 e)校准品、质控品:红色冻干粉。 1.2装量 液体试剂装量要求不低于标示量。 1.3水分含量 校准品质控品的水分含量应不超过5%。 1.4试剂空白吸光度 测试空白样本,试剂空白吸光度应≤2.0。 1.5分析灵敏度 在5.8%(NGSP单位)水平浓度下,吸光度差值≥0.01。 1.6线性范围 1.6.1试剂盒在[ 2.5%,14%](NGSP单位)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1.6.2在[2.5%,7%](NGSP单位)范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0.5%(NGSP 单位);在(7%,14%](NGSP单位)范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7%。 1.7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3%。 1.8批间差 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R应≤10%。 1.9准确度

测试参考物质,相对偏差应不超过±7%。 1.10分析特异性 当葡萄糖≤4000mg/dL、胆红素≤40mg/dL、脂肪乳剂≤2%、类风湿因子 ≤100IU/mL、抗坏血酸≤40mg/dL时,对试剂检测结果的偏差影响在±10%以内。 1.11量值溯源 应明确分析物的量值溯源。 1.12校准品赋值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表示方式 应使用规范的表示方式,主要表示方式可选择: a)赋值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b)赋值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1.13校准品正确度 量值传递的正确度应符合 E≤1。 n 1.14质控品赋值准确度 在用校准品校准后的生化分析仪上测试定值质控品,结果应在制造商指定的赋值范围内。 1.15校准品均匀性 应不超过10%。 1.15.1瓶内均匀性:CV 瓶内 应不超过10%。 1.15.2瓶间均匀性:CV 瓶间 1.16质控品均匀性 应不超过10%。 1.16.1瓶内均匀性:CV 瓶内 1.16.2瓶间均匀性:CV 应不超过10%。 瓶间

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试剂盒(化学法)产品技术要求jiuqiang

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试剂盒(化学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特异性生长因子的含量。 1.1 包装规格 包装规格见表1。 表1 包装规格 。

2.1 外观 试剂1为无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 试剂2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校准品为无色到淡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质控品为无色到淡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损。 2.2 净含量 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称量。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A570nm下测定空白吸光度应≤0.1000。 2.4 准确度 与已上市产品进行比对试验:在SGF 浓度[60,400]U/mL区间内,相关系数r 当量 ≥0.990,在[60,200]U/mL区间内测定的绝对偏差应不超过±20U/mL,在(200,400]U/mL区间内测定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5 分析灵敏度 浓度200 U/mL时,其吸光度变化率在0.0050~0.0300之间。 样本SGF 当量 2.6 线性区间 浓度[60,400]U/mL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在[60,200]U/mL 在SGF 当量 区间内测定的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20U/mL,在(200,400]U/mL区间内测定的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7 测量精密度 2.7.1 重复性 对高、低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或质控品重复测定10次,其测定值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7.2 批间差 随机抽取三批试剂盒的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使用质控品进行测定,所得结果应在靶值范围内。 2.9 稳定性

甘胆酸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甘胆酸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甘胆酸的含量。 1.1规格 校准品(选配):1×1mL; 质控品(选配):1×1mL。 1.2组成

注:校准品靶值、质控品质控范围详见包装标签。 2.1 外观 2.1.1试剂1: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浑浊,无未溶解物。 2.1.2试剂2:乳白色液体。 2.1.3校准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4质控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5包装外观应整洁,标签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1.5。 2.4 分析灵敏度 样本浓度为20 mg/L时,△A≥0.003。

2.5 线性区间 在[0.7,8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测试浓度在[0.7,10] mg/L时,绝对偏差不超过±1.0 mg/L,测试浓度在(10,80] mg/L时,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批內精密度 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测试试剂盒,各重复测试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6.2批间差 用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测试3次,其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7 准确度 回收率在85%-115%范围内。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检测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2.9 瓶内均匀性 校准品和质控品瓶内均匀性(CV)应不大于10%。 2.10 量值溯源 校准品量值溯源至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并与北京世纪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甘胆酸测试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比对验证。 2.11 稳定性 2.11.1校准品开瓶稳定性

免疫比浊胶乳颗粒使用资料

免疫比浊胶乳颗粒使 用

胶乳微球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产品说明书中给出的胶乳粒径是平均粒径吗? 答:产品说明书中给出的胶乳粒径(Diameter)是平均粒径。 问:如何选择胶乳微球的粒径? 答:一般选择粒径小的胶乳微球,则需要的抗体量就多,精密度和线性相对较好,而选择粒径大的胶乳微球性,则所需抗体少,精密度和线性相对较差,相对于小球,大球的灵敏度较好。 问:一般情况下我们所使用的微球的浓度大概是多少? 答:整个测定体系中,微球的浓度大约在 0.01%左右,当然这与试剂本身规定的线性有关系。 问:在使用离心方法偶联乳胶微球,一般需要多大的(相对)离心力? 答:需要多大的离心力和所使用的乳胶微球有关,一般 70nm 左右的微球大概13000g/min 30min 以上,粒径越小所需时间越长,离心力越大。 问:蛋白(抗体)与微球偶联前,是不是微球的活化时间越长,效率越好?答:羧基微球的活化所需时间很短,一般以 10-20 分钟为宜,长时间的活化反而会降低偶联效率。 问:由于抗体不只是 FC 的氨基酸上有 NH2,是不是表示它可以在任何方向与EDCA 活化微球偶联呢?如果是这样,是不是会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反应?答:事实的确如此,当然由于抗体的空间折叠方式和 FC 端疏水性强,因此偶联反应的绝大多数发生在 Fc 端,对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的影响不大。 问:胶乳微球与抗体偶联后,当时没发现有凝集,但隔夜后发现有凝集,这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和避免? 答:这种情况一般是偶联效率低的原因。当体系中蛋白不足或是其它原因,使微球表面在交联后还空出许多反应基团时,这些基团又可以与相连微球上的蛋白反应,结果是把球又拉在一起了,所以有聚集。可以加一些阻断剂解决,常见的是 BSA,另外,也可提高微球的交联率。但为什么是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凝集呢,这是因为微球偶联上蛋白后,相互之间由于携带同种电荷的关系,比较稳定(所以能以胶体样存在),只有当偶尔相互碰撞,遇上彼此的反应基团时才能结合。 3、胶乳的自凝现象如何控制和避免? 答:胶乳自凝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高电解质浓度、表面价电荷被中和、或置于某些不利环境如冷冻时。如果电解质浓度升高到某一水平,使得表面的价负荷被掩蔽,胶乳微球之间发生接触,于是便产生凝集,故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溶液不应使用,缓冲溶液的的浓度不要超过 50mM,但有些 CML 胶乳微球具有高电荷密度,则也能够耐受较高的离子强度。对负电荷胶乳微球,不能使用阳电荷的缓冲溶液如 Tris 缓冲溶液,因为能使电荷中和而凝集。在长期贮藏时,悬浮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性能指标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试剂盒 (胶乳免疫比浊法)性能指标 1.性能指标 1.1外观 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 a)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b)包装标签文字符号应清晰; c)R1:澄清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d)R2:白色胶乳状溶液,无异物和凝集物; e)校准品/质控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1.2装量 不同规格装量要求不低于标示量。 1.3试剂空白吸光度 空白吸光度不高于1.2000。 1.4分析灵敏度 测试浓度为50.0mg/L的样本时,吸光度差值(△A)应不小于0.07。 1.5线性范围 1.5.1试剂盒在[3.5,20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 1.5.2在[3.5,20.0] mg/L范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 2.0 mg/L;在(20.0,200.0] mg/L 范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1.6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1.7批间差 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1.8准确度 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1.9分析特异性

当抗坏血酸≤50mg/dL、胆红素≤20mg/dL、血红蛋白≤500mg/dL、脂肪乳≤0.5%时,对试剂检测结果的偏差影响应在±10%以内。 1.10量值溯源 应明确分析物的量值溯源。 1.11校准品赋值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表示方式 应使用规范的表示方式,主要表示方式可选择: a)赋值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b)赋值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1.12校准品正确度 量值传递的正确度应符合 E≤1。 n 1.13质控品赋值准确度 在用校准品校准后的生化分析仪上测试定值质控品,结果应在制造商指定的赋值范围内。 1.14校准品均匀性 1.14.1瓶内均匀性:CV瓶内应不大于10%。 1.14.2瓶间均匀性:CV瓶间应不大于10%。 1.15质控品均匀性 1.15.1瓶内均匀性:CV瓶内应不大于10%。 1.15.2瓶间均匀性:CV瓶间应不大于10%。

磷脂测定试剂盒(氧化酶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磷脂测定试剂盒(氧化酶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磷脂的含量。 1.1规格 校准品(选配):1×1mL; 质控品(选配):水平1:1×1mL,水平2:1×1mL。1.2 组成

品靶值、质控品质控范围详见包装标签。 2.1 外观 2.1.1试剂1: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可见不溶物。 2.1.2试剂2: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3校准品:冻干粉,复溶后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可见不溶物。 2.1.4质控品:冻干粉,复溶后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可见不溶物。 2.1.5包装外观应整洁,标签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0.7。 2.4 分析灵敏度 样本浓度为200 mg/dL时,吸光度差值应≥0.05。 2.5 线性 在[20,1000] mg/d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测试浓度在[20,300] mg/dL 时,绝对偏差应不超过±30 mg/dL;测试浓度在(300,1000] mg/dL 时,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重复性 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测试试剂盒,各重复测试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6%。 2.6.2批间差 用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测试3次,其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7 准确度 与已上市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在[20,1000] mg/d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75。测试浓度在[20,300] mg/dL 时,绝对偏差应不超过±30 mg/dL;测试浓度在(300,1000] mg/dL 时,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测试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2.9 校准品/质控品瓶内重复性 校准品/质控品瓶内重复性(CV)应不大于6%。

铁蛋白(FER)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sainuopu

铁蛋白(FER)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的铁蛋白的含量。 1.1试剂盒包装规格 试剂1:1×20ml,试剂2:1×10ml;试剂1:2×36ml,试剂2:2×18ml; 试剂1:1×400ml,试剂2:1×200ml。 校准品(可选):4×0.5ml(四水平),4×1ml(四水平)。 1.2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澄清液体;试剂2 乳白色悬浊液。 校准品:浅黄至棕红色液体。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37℃、66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2.0。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浓度为400ng/ml样本时,吸光度变化绝对值(|ΔA|)应不小于0.03。2.5 线性范围 在(6,450)n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6,在(50,450)ng/ml 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大于±15%,(6,50]ng/m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大于±7.5ng/ml。 2.6 重复性 重复测试两份高低浓度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7 批间差 不同批号试剂测试同一份样本,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8 准确度 相对偏差: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9 校准品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NIBSC生产的有证参考物质(WHO 94/572)。

2.10 稳定性 效期稳定性:试剂盒在2℃~8℃下有效期为12个月。取失效期的试剂盒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满足2.3、2.4、2.5、2.6、2.8的要求。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反应原理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反应原理: 免疫比浊反应原理: 当样本中的待测抗原与试剂中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相遇后,即可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一个抗原具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反应位点),可以连接多个不同的对应位点抗体;而抗体具有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两个待测抗原;),从而形成网状的抗原-抗体分子复合物,引起溶液中浊度的变化,通过测试溶液中透射或散射的吸光度变化,从而确定样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 胶乳增强免疫反应比浊原理: 基于免疫反应原理,和纳米颗粒的特殊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不只可以检测样本中的完全抗原,也可以检测样本中的半抗原、抗体,从而引起浊度变化,此时浊度与空白样本的不同作为待测物浓度的检测依据。 免疫透射比浊法 原理: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后形成的免疫复物,使介质浊度发生改变,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的溶液时,被其中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吸收,在保持抗体过量的情况下,吸光度(A 值)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透射光强度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呈反比。 优点:透射比浊法灵敏度比单扩高5-10倍,重复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且能用全自动或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不足: ①抗体用量较大; ②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35-100nm),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数量要足够多,如果数量太少,则溶液浊度变化太小,对光通量影响不大。灵敏度较散射比浊法低; ③透射比浊测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需在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后进行检测,耗时较长。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在一般的透射比浊法中,少量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极难形成浊度,要形成较大的免疫复合物,参与反应的抗原、抗体量应较大(浓度高),这无法满足高灵敏度检测项目的要求。胶乳增

投标产品技术响应文件

投标产品技术响应文件 1、电缆桥架的制作符合JB/T10216-2000,《电控配电用电缆桥架》和CECS31:91《钢 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 2、桥架已通过交通部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3、槽式桥架的整体防护等级符合GB4208-1993规定,户内不低于IP30,户外不低于 IP33。 4、钢制槽式、梯式桥架及附件采用优质冷轧钢板制作,符合GB/T700-1988《普通碳 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Q235A钢和GB/T11253中的有关规定。 5、钢制槽式、梯式桥架最小板材厚度:宽度小于400毫米时,钢板厚度为1.5毫米; 宽度大于等于400毫米小于等于800毫米时,厚度为2毫米;宽度大于800毫米时,钢板厚度为2.5毫米。 6、梯架的横担中心距小于400毫米,横担的宽度大于30毫米。 7、焊缝的抗拉、屈服等机械性能大于本体材料的机械性能,焊缝表面均匀,无漏缝、 裂纹、夹渣、烧穿、弧坑等缺陷。 8、桥架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光滑,无毛刺;线槽接口平整、严密,槽盖齐全、 平整、无翘角;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它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表面光滑相接。 9、桥架在承受额定均布载荷时的相对饶度小于1/200,跨距6米的桥架到时提供均布 荷载,交设计确认。 10、槽式桥架的盖板采用压入式卡簧。 11、桥架表面处理热镀锌或静电喷塑,表面防护涂层的技术要求能达JB/T10216-2000《电控配电用电缆桥架》中表10的要求。 12、接地:桥架和桥架之间用跨接线连接。 13、连接板、连接螺栓等受力附件,与托盘、梯架、托臂等本体结构强度相适应。 附件的防护处理与桥架的主体结构相一致。 14、支吊架所选用材料符合自身的有关规定。支吊架立柱固定托臂的开孔位置或焊 接位置,能满足托盘、梯架多层设置时层间中心距为200、250、300、350的要求。 15、螺栓、螺母、平垫、弹垫及半圆头方颈螺栓能符合GB/T5780、GB/T6170、 GB/T97.1GB/T93和GB/T12的规定。 16、用于消防或低压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共用同一托盘或梯架时,线槽中间加防火 隔板。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电极法)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电极法)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序号规格 1500ml 22×2000ml 2.性能指标 2.1外观 试剂R溶液黄色、无颗粒、无杂质。 2.2净含量 试剂盒各试剂装量应不小于标示值。 2.3分析灵敏度 灵敏度(检测限)应≤3.31mmol/L。 2.4线性范围 在(0~20)mmol/L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0;浓度≥5.0mmol/L时,相对偏差≤20%;浓度<5.0mmol/L时,绝对偏差≤1.0mmol/L。 2.5测量精密度 2.5.1重复性 用控制血清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应≤6.0%。 2.5.2批间差 批间差应≤10.0%。 2.6准确度 用参考物质进行测试,其相对偏差应≤10.0%。 3.检验方法 仪器基本要求 a)恒温装置温度:37℃±1℃。 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试方法按说明书规定,因不同机型使用试剂最终浓度相同。在此推荐以本公司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试。 3.1外观和性状 目测检查,试剂R溶液性状应符合2.1的要求。 3.2净含量 用通用量具进行测量,应符合2.2的要求。 3.3分析灵敏度 用蒸馏水作为空白,测定20次,计算空白平均值和SD,按式(1)计算,结果应符合2.3的规定。 检测低限(LLD)=空白的平均值+2SD (1) 注:参照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58页分析灵敏度(检测限)的操作。 3.4线性范围 用接近线性范围上限高浓度(活性)的样品和接近线性范围下限低浓度(活性)的样品,混合成5个稀释浓度(xi)。分别测试试剂(盒),每个稀释浓度测试3次,分别求出检测结果的均值(yi)。以稀释浓度(xi)为自变量,以测定结果均值(yi)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稀释浓度(xi)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yi的估计值及yi与估计值的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应符合2.4的要求。 3.5测量精密度 3.5.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控制物质测试试剂(盒),重复测试至少10次(n≥10),分别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x)和标准差(s),按公式(2)计算变异系数(CV),应符合2.5.1的要求。 =x CV (2) S /? 100 % 式中: CV--变异系数; S--标准差; x--测量值的平均值。 3.5.2批间差

类风湿因子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jiuqiang

类风湿因子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含量。 1.1 包装规格 表1 包装规格 试剂1:3×20mL、试剂2:1×20mL 试剂1:1×60mL、试剂2:1×20mL 试剂1:8×3.8mL、试剂2:4×2.6mL 试剂1:2×15mL、试剂2:1×10mL 试剂1:6×50mL、试剂2:2×50mL 试剂1:12×4.2mL、试剂2:6×2.9mL 试剂1:1×45mL、试剂2:1×15mL 试剂1:1×15mL、试剂2:1×5mL 320测试/盒(试剂1:3×20mL、试剂2:1×20mL) 400测试/盒(试剂1:3×20mL、试剂2:1×20mL) 480测试/盒(试剂1:3×20mL、试剂2:1×20mL)校准品(液体,4水平或5水平):4×1mL;5×1mL;5×2mL 质控品(液体,水平1):1×3mL;1×1mL 质控品(液体,水平2):1×3mL;1×1mL 1.2 主要组成成分 表2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成分浓度试剂1: 氨基乙酸缓冲液 0.17mol/L 试剂2: 乳胶颗粒超敏化的变性IgG悬浮液 0.17%(w/v) 校准品(液体):人血清基质 类风湿因子 ≥10% 4水平: 水平1:0~20 IU/mL

水平2:20~60 IU/mL 水平3:50~100 IU/mL 水平4:100~140 IU/mL 5水平: 水平1:0~15 IU/mL 水平2:15~30 IU/mL 水平3:30~60 IU/mL 水平4:60~100 IU/mL 水平5:100~140 IU/mL 质控品(液体):人血清基质 类风湿因子 ≥10% 水平1: 10~30 IU/mL 水平2: 25~50 IU/mL 试剂中含有防腐剂。 2.1 外观 试剂1为无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 试剂2为乳白色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 校准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 质控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 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损。 2.2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表1中的标称量。 2.3 测定项目 2.3.1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A570nm下测定空白吸光度应≤ 1.0000。 2.3.2 准确度 用国际标准物质NIBSC/W1066,对试剂盒进行测试,其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3.3 分析灵敏度 样本浓度为40.0 IU/mL时,其吸光度变化在0.0100~0.1000之间。 2.3.4 线性区间

体外诊断试剂胶乳比浊法学习.

胶乳免疫比浊法相关知识 很多公司开展了荧光胶乳免疫层析做定量分析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项目,关注胶乳标记技术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本人总结了部分胶乳微球标记技术,并加以分类,以便朋友们查阅: 胶乳微球物理吸附: 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的都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和蛋白行程共价键。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的蛋白的吸附和配位结合,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标记方法。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和含目标蛋白的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的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的微球)。醛基表面修饰微球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的共价结合。虽然物理吸附是不依赖pH的,但反应缓冲液的pH对蛋白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的反应效率。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 1.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 2.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 3.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室温搅拌孵育2hr; 4.离心或超滤,除去未结合蛋白; 5.将微球蛋白复合物用储存缓冲液溶解。 注意事项: 1.最优蛋白标记量影响因素 1)有效比表面积:粒径减小时,比表面积/mg微球值得增加; 2)胶体稳定性:蛋白对胶乳有稳定和去稳定作用; 3)免疫反应:最近标记量由免疫反应需要决定。 2.胶乳微球中加入蛋白后,快速搅拌混合,利于反应均衡。反应体积是1ml时,可用移液器吸取蛋白加入微球中,并吹打数次。如果反应体积较大时,用烧杯,边搅拌边加入蛋白, 3.储存缓冲液和反应缓冲液不同时,抗体有脱落的可能; 4.表面活性剂能使得抗体从胶乳中脱落,所以应避免加入。 微球共价结合抗体方法: 一、一步法 1.准备50mM pH 6.0的reaction 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 2.用reaction buffer溶解抗体,使其浓度为1mg/mL。 3.用reaction buffer 悬浮微球,使其浓度为1% w/v 4.边搅拌边将一倍体积的抗体溶液加入到10倍体积的微球悬液中,室温下持续搅拌20分钟 5.准备浓度为10mg/ml(52umol/mL)的EDC溶液,用前准备,现配现用。 6.将计算需求量的EDC溶液加入到上述微球悬液中。(Note 6). 7.室温下,立即调节pH (Note 7). 8.移除未结合的蛋白,并将包被微球用storage buffer重悬。(Note 3 and 4) B. 两步法 为了避免EDC将相邻微球之间的蛋白偶联导致微球聚集或者蛋白之间交流,两步法偶联抗体更合适。两步法中,在蛋白加入之前,多余的EDC被移除。两步法中,蛋白也可以使用更高pH的buffer来溶解,从蛋白的稳定性方面和加速蛋白和活化微球之间的交联速度方便考虑,是非常有利的。

铁测定试剂盒(亚铁嗪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铁测定试剂盒(亚铁嗪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铁的浓度。1.1规格 试剂1: 1×30mL,试剂2: 1×10mL; 试剂1: 2×60mL,试剂2: 2×20mL; 试剂1: 1×50mL,试剂2: 1×10mL; 试剂1: 1×40mL,试剂2: 1×10mL; 试剂1: 2×40mL,试剂2: 1×20mL; 试剂1: 2×40mL,试剂2: 2×10mL; 试剂1:3×28mL,试剂2:3×7mL; 试剂1:1×4L,试剂2:1×1L; 试剂1:2×4L,试剂2:1×2L。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分: 试剂2主要组分: 2.1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2 外观 试剂1应为无色或浅色澄清液体,试剂2应为浅色或橙色澄清液体。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3 试剂空白 在60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5;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25μmol/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05. 2.5 准确度 用参考物质(GBW09152)对试剂(盒)进行测试,相对偏差不超过±5%。 2.6 重复性 批内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7 线性 2.7.1在[1,100]μmol/L 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7.2[1,8)μmol/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0.64μmol/L;[8,100]μmol/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8%。 2.8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6%。 2.9 稳定性 取在2℃~8℃条件下贮存达到12个月后的试剂进行检测,应符合本标准2.2、2.3、2.4、2.5、2.6、2.7之规定。

α1-微球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α1-微球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α1-微球蛋白的含量。 1.1 规格 校准品(选配):1×1mL; 质控品(选配):水平1:1×1mL,水平2:1×1mL。 1.2 组成:

注:校准品靶值、质控品质控范围详见包装标签。 2.1 外观 2.1.1试剂1:无色液体,无浑浊,无不溶物。 2.1.2试剂2:乳白色液体。 2.1.3校准品:冻干粉,复溶后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可见不溶物。 2.1.4质控品:冻干粉,复溶后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可见不溶物。

2.1.5包装外观应整洁,标签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1.2。 2.4 分析灵敏度 样本浓度为30mg/L时,吸光度差值应≥0.008。 2.5 线性 在[10,110] mg/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测试浓度在[10,30] mg/L 时,绝对偏差应不超过±3 mg/L;测试浓度在(30,110] mg/L 时,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重复性 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测试试剂盒,各重复测试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6.2批间差 用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测试3次,其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7 准确度 与已上市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在[10,110] mg/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75。测试浓度在[10,30] mg/L 时,绝对偏差应不超过±3 mg/L;测试浓度在(30,110] mg/L时,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附件 5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技术审评部门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技术审评工作,同时也为注册申请人注册 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 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 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是指基于透射 免疫比浊法原理,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人血清、血浆中的胱抑素C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 目前胱抑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 — 1 ——

免疫方法,如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比色法、单向免疫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免疫比浊法可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其中透射免疫比浊法可适用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免疫比浊法需特定蛋白分析仪。 从方法学上讲,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不适用于散射免疫比浊法。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令第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 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胱抑素C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 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 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 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 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证背景情况 (1)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 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 2 —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meigaoyi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胱抑素C的浓度。 1.1.包装规格 a)试剂1:2×60ml,试剂2: 2×15ml; b)试剂1:4×60ml,试剂2:4×15ml; c)试剂1:2×20ml,试剂2:1×10ml; d)试剂1:2×200ml,试剂2:2×50ml; e)试剂1:2×40ml,试剂2:2×10ml; f)试剂1:12×16ml,试剂2:12×4ml; g)试剂1:1×72ml,试剂2:1×18ml; h)试剂1:1×20ml,试剂2:1×5ml。 i)试剂1:2×50ml, 试剂2:2×10ml; j)试剂1:1×25ml, 试剂2:1×5ml; 1.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成成分 Tris缓冲液(PH 6.0-8.0) 100 mmol/L 试剂2主要组成成分 抗人CysC 抗体致敏的胶乳微粒适量 2.1. 外观和性状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外包装完好、无破损, 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1.2. 试剂1应为无色透明溶液。试剂2应为乳白色溶液。

2.2.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546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50。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1.0mg/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2。 2.5. 准确度 测定值与靶值相对偏差不大于15%。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6.2. 批间差 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7. 线性区间 试剂盒线性在(0.2,7.5]mg/L区间内: 2.7.1. 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 2.7.2. (0.2,2.0]mg/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0.2mg/L。 2.7. 3. (2.0,7.5]mg/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8. 稳定性 该产品在2℃~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8个月,取效期末的产品进行检测,应符合2.1、2.2、2.3、2.4、2.5、2.6.1、2.7之规定。

总蛋白(TP)测定试剂盒(双缩脲法)产品技术要求百奥泰康

总蛋白(TP)测定试剂盒(双缩脲法) 适用范围:该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总蛋白的浓度。 1.1 产品规格 1.2 组成成分 该试剂盒由试剂1(R1)和校准品(选配)组成。 1.2.1试剂组成 试剂1: 硫酸铜≥6.0mmol/L 酒石酸钾钠≥50.0mmol/L 碘化钾≥15.0mmol/L

NaOH ≥100.0mmol/L 1.2.2 校准品组成 总蛋白目标浓度:60.0g/L 该校准品为水基质液体校准品 2.1 外观 a) R1应为蓝色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b) 校准品应为无色至暗黄色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2.2 净含量 液体组分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 应不大于0.200。 2.4 分析灵敏度 TP试剂盒测定浓度50.0g/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差值(ΔA)应不小于0.150。 2.5 准确度 测试参考物质,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重复性 变异系数应不大于5%。 2.6.2批间差 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7 线性 在(0,120.0]g/L范围内,TP试剂盒的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0;在(0,40.0]范围内绝对偏差应不超过4.0g/L,在(40.0,120.0]范围内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8校准品溯源性 依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及有关规定提供总蛋白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校准品溯源至国家标准物质GBW09815。 2.9稳定性 原包装的TP试剂盒在2℃~8℃避光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试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保存到有效期末,产品的性能应符合2.3、2.4、2.5、2.6.1和2.7的要求。

葡萄糖测定试剂盒(葡萄糖氧化酶法)产品技术要求shouyi

葡萄糖测定试剂盒(葡萄糖氧化酶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 1.1 产品型号/规格 1.2. 产品组成 葡萄糖氧化酶15KU/L,过氧化物酶1.5KU/L,变旋酶2.0KU/L,苯酚0.75mmol/L,4-氨基安替比林0.25mmol/L。 2.1 外观 试剂为无色或略带红色透明溶液;试剂盒各组分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包装标签文字符号清晰牢固不易脱落,外包装完整无破损。 2.2 装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50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0.10。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10.2mmol/L葡萄糖时,吸光度的变化在0.408±0.1001范围内。 2.5准确度 测定标准品,当浓度≤4.16mmol/L,实测值与标示值偏差应不超过± 0.833mmol/L;当浓度>4.16mmol/L时,实测值与标示值的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用血清样品或质控样品重复测试所得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2.0%。 2.6.2 批间差 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3.0%。 2.7 线性区间 测试血清样本,试剂线性在[0.1,27.8] mmol/L区间内: a)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 b) [0.1,3.0] mmol/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0.3mmol/L;(3.0, 27.8] mmol/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8稳定性 原包装试剂2~8℃避光保存有效期18个月,到效期末的样品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3、2.4、2.5、2.6.1、2.7的要求。

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重氮盐法)产品技术要求艾威德

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重氮盐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总胆红素的含量。 1.1 包装规格 a) 试剂1:1×20mL 试剂2:1×5mL b) 试剂1:2×40mL 试剂2:1×20mL c) 试剂1:4×60mL 试剂2:2×30mL d) 试剂1:2×80mL 试剂2:2×20mL 1.2 主要组成成分 1.2.1试剂1主要组分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 mmol/L 氨基磺酸30 mmol/L 二甲基亚砜10 mmol/L 表面活性剂及稳定剂适量 1.2.2试剂2主要组分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 mmol/L 亚硝酸钠60 mmol/L 表面活性剂及稳定剂适量 2.1 外观 试剂1应为无色透明液体,试剂2应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2.2 试剂装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546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5。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TBIL含量为100 μmol/L样本时,其△A应≥0.01。 2.5 线性范围 2.5.1在(0,500)μmol/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确定系数应不低于0.990; 2.5.2测试浓度在(0,50] μmol/L范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5 μmol/L; 测试浓度在(50,500)μmol/L范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6 测量精密度 2.6.1重复性:用两个水平质控血清重复测试其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6.2批间差:抽取3个不同批号试剂,对同一份样本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10%。 2.7 准确度 在样本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品,计算回收率,应在85%~115% 范围内。 2.8 稳定性 取在2℃~8℃条件下贮存达到12个月的试剂进行检测,应符合2.1、2.3、2.4、2.5、2.6.1、2.7的要求。

髓过氧化物酶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髓过氧化物酶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含量。 1.1规格 校准品(选配):1×1mL; 质控品(选配):水平1:1×1mL,水平2:1×1mL。 1.2组成

注:校准品靶值、质控品质控范围详见包装标签。 2.1 外观 2.1.1试剂1: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2试剂2:乳白色液体。 2.1.3校准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4质控品: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2.1.5包装外观应整洁,标签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2.0。 2.4 分析灵敏度 样本浓度为120 ng/mL时,△A≥0.01。 2.5 线性区间

在[25,1300] n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测试浓度在[25,200] ng/mL时,绝对偏差不超过±20 ng/mL,测试浓度在(200,1300] ng/mL 时,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批內精密度 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测试试剂盒,各重复测试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6.2批间差 用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测试3次,其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5%。 2.7 准确度 回收率在85%-115%范围内。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测试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2.9 瓶内均匀性 校准品和质控品瓶内均匀性(CV)应不大于10%。 2.10 量值溯源 校准品量值溯源至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并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髓过氧化物酶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比对验证。 2.11 稳定性 2.11.1校准品开瓶稳定性 校准品开瓶后2℃~8℃避光保存可稳定3天。稳定期过后4小时内进行

投标技术参数响应表.doc

投标技术参数响应表 按招标文件规定填写按投标供应商所投内容填写 第一部分:技术部分响应 序 品名技术规格及配置品牌、型号、技术规格及配置、材质偏离说 号明 1、小腿假肢组件及辅料 产地:中国材质:钛合金方锥 产地:中国材质:钛合金;包材料,包装:每件独立包装,部件之 装:每件独立包装,部件之间有间有分隔,防止碰撞,可防潮防腐; 1 阳四正偏离 分隔,防止碰撞,可防潮防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外表光洁,无麻爪 重量: 60g;点, 重量为 55g,最大承重 125 公斤。 系统高度 8mm。 产地:中国材质:钛合金;包产地:中国材质:管连接器为钛合金材料精密加工而成,两者 装:每件独立包装,部件之间有 连接牢固,不松动 , 包装:每件独立包分隔,防止碰撞,可防潮防腐; 装,部件之间有分隔,防止碰撞,可 重量: 80g;适用体重:不大于 防潮防腐;重量为 75g, 最大承重 125 锁紧100kg;备品备件: 4 个 M8×12 2 管接调节螺钉,1 个 M4× 22 内六角圆公斤。系统高度 33mm。适用体重: 正偏离不大于 100Kg;,备品备件: 4 个 M8 头柱头螺钉 4×15 塑料圈;通过 ×12 调节螺钉,1 个 M4×22 内六角圆国家假肢质量检验中心300 万次 柱头螺钉 4×15 塑料圈;通过国家假动态结构强度检验;符合国家 肢质量检验中心 300 万次动态结构强《下肢假肢通用件》 度检验;符合国家《下肢假肢通用件》( GB14723-2008)标准要求; (GB14723-2008)标准要求; 产地:中国材质:一体化连接 产地:中国材质:一体化管,铝合金材料,管连接头为钛 连接管,铝合金材料,管连接头为钛 合金材料;两者连接牢靠,不松 合金材料;两者连接牢靠,不松动包 动;包装:每件独立包装,部 装:每件独立包装,部件之间有分隔,件之间有分隔,防止碰撞,可防 防止碰撞,可防潮防腐,管壁厚度为 潮防腐;自重: 165g;适用体 2mm;长度 232mm,管接头为钛合金材接头重:不大于 100Kg;规格:铝合 料, 重量为 160g(针对超长残肢的实可调金材料长度不低于 200mm,管壁 际情况可选用钛合金材料的高度可调 3 一体厚度不低于 2mm,管直径Φ30mm;正偏离 双向管接头或短管接头代替),最大管说明:管接头表面采用数控机床 适用体重 125Kg;。说明:管接头表200mm 加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外表 面采用数控机床加工,确保产品的一 光洁;备品备件: 4 个 M8× 12 致性和外表光洁;备品备件: 4 个 M8 调节螺钉;通过国家假肢质量 ×12 调节螺钉;通过国家假肢质量检验中心 300 万次动态结构强度 检验中心 300 万次动态结构强度检 检验;符合国家《下肢假肢通 验;符合国家《下肢假肢通用件》 用件》( GB14723-2008)标准要 (GB14723-2008)标准要求; 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