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手术治疗:肝切除、肝段、肝叶切除、肝移植。 ▪ 2.其他治疗:
a局部治疗:现采用较多的是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微波加热、射频治疗等。 b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术中插管化疗) c放射介入治疗 d免疫治疗 ▪ 3.肝动脉破裂出血的病人
TACE 示意图
肝癌
股动脉 导管
腹主动脉 腹腔干
腔,可在卵巢形成较大的肿块。
四、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有无乙肝病史
既往史: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门脉高压 2.黄曲霉素、亚硝胺类化合物接触史
术前评估 术后评估
四、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早期) ▪ 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症状,经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
症状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一、肝区疼痛
D.酒精性肝硬化 E.肝脏良性肿瘤 3.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A.肝内血行转移 B.肝外血行转移 C.直接蔓延 D.淋巴转移 E.种植转移 4.按组织学分类,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哪种类型最常见
A.肝细胞型 B.肝管细胞型 C.混合型 D.弥漫性 E.巨块型
1、B 2、B 3、A 4、A
5.女性,36岁,体检发现右肝后叶3cm×5cm肝癌,一般状况良好。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B.化疗 C.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 D.生物和免疫治疗 E.中医中药治疗 6.男性,39岁,B超和CT检查发现右肝3cm×5cm占位性病变,性质不明,AFP阴性。哪项检查对明确诊断 最有帮助 A.MRI B.肝动脉造影 C.肝动脉造影+CT检查 D.动态观察AFP变化 E.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
1.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病理类型 2.原发性肝癌的典型临床表现 3.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 4.原发性肝癌的处理原则 5.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护理措施
1.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 A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肝脓肿 D 中毒性肝炎 E 肝棘球蚴病
2.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相关因素是 A.胆道感染 B.肝炎后肝硬化 C.血吸虫性肝硬化
生理功能:
1、分泌胆汁 2、代谢功能 3、解毒功能 4、制造凝血因子 5、防御功能 6、调节血液循环量 7、肝脏的再生能力
定义
原发性肝癌: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 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以东南沿海地区多见,发病年龄在40—50岁,男女比例为2: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1、病毒性肝炎 2、肝硬化 3、黄曲霉毒素 4、饮用水污染 5、遗传因素 6、其他
▪ 2002年10月18日,香港著名艺 人罗文因肝癌病逝,终年57岁。
▪ 2005年8月30日,著名演员傅彪, 因患肝癌抢救无效去世,终年 42岁。
▪ 2008年2月19日,素有“肥姐” 之称的沈殿霞因肝癌去世,享年 62岁。
▪ 2015年4月27日,诗人汪国真因 肝癌不治离世,享年59岁 。
学习目标
A.CT B.B超 C.腹部平片 D.腹腔穿刺 E.胃镜
1、E 2、A 3、D
护理问题 恐惧
五、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病人恐惧缓解或减轻,能正确面对疾病、手术和愈后,积极配合治疗 和护理
疼痛
病人疼痛减轻或缓解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病人能主动进食富含蛋白、能量、膳食纤维等营养均衡的食物或接受 营养支持治疗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 病人未出现并发症,或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 结节型
为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 5cm左右。结节多数在肝右叶,与四周组 织的分界不如巨块型清楚。常伴有肝硬化。
▪ 弥漫型
少见,约2%。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癌灶, 癌结节极小或无明显结节,癌组织弥 漫分布。肉眼下与肝硬变不易区别。 难手术切除。
孤立的直径≤3cm的 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 结节直径之和≤3cm 者称为小肝癌
转移途径
1、肝内转移 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很容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 2、肝外转移 ▪ 直接蔓延 ▪ 血行转移 转移至肺的几达半数,其次为肾上腺、骨、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肾、脑。 ▪ 淋巴转移 转移至肝门淋巴结的最多,也可至胰、脾、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 种植转移 少见,从肝脱落的癌细胞可种植在腹膜、膈、胸腔等处引起血性腹水、胸水。如种植在盆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5.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安慰病人及家属,稳定情绪,减轻焦虑与恐惧
1.一般护理:术后24小时内应平卧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接受半肝以上切除者,间歇给氧3~4天
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腹腔引流、意识(肝昏迷)
3.维持体液平衡 :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保肝护肝,腹水患者控制输液量,
病理
▪ 分型 (一)大体形态分型 (1) 巨 块 型 (2) 结 节 型 (3) 弥 漫 型 (二)细 胞 分 型 (1)肝 细 胞型 (2)胆管细胞型 (3)混 合 型
▪ 块状型 最多见。
癌块直径在5cm以上。大于10cm者称巨块型,可 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多为圆形、质硬, 呈膨胀性生长。肿块边缘可有小的卫星灶。此 类癌组织易发生液化、坏死和出血,引起肝破 裂、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术
记录出入量。
后
护
理
4.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
5.预防感染: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6.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护理 7.心理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 ➢ 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和折叠,保持引流通畅 ➢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日更换引流瓶 ➢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 ➢ 引流液为血性且持续增加,警惕腹腔内出血;引流液含有胆汁,考虑胆瘘
▪ 进行性消瘦 ▪ 乏力 ▪ 发热 ▪ 营养不良 ▪ 恶病质
伴癌综合征
四、转移灶症状
▪ 肺转移:咳嗽、咯血 ▪ 胸腔转移:胸水,右侧多见 ▪ 骨骼或脊柱转移:局部疼痛或神经受压症状 ▪ 颅内转移:相应定位症状
一、肝大与肿块
▪ 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体征 ▪ 进行性肿大 ▪ 质地坚硬,常有压痛 ▪ 左叶肝癌表现为剑突下包块 ▪ 右叶肝癌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
▪
1.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措施
▪
2. 熟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
3.了解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病因、病理生理
本章重点难点
1.概念:原发性肝癌。 2.原发性肝癌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3.肝癌破裂的病情观察 4.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措施。
讲授主要内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处理原则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二、黄疸与腹水
▪ 多为晚期征象 ▪ 以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癌为常见 ▪ 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 癌肿侵犯肝内胆管、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时,可
出现阻塞性黄疸
黄疸
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综合征
▪ 也叫癌旁综合症,是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影响,而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 异常症候群。以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其他罕见的表现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 类癌综合征、血小板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在肝癌切除后可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
血、肿瘤破裂出血、感染等
六、护理措施 1.改善营养状况:三高饮食、必要时输白蛋白、血浆、全血 2.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采用镇痛治疗
术
前
3.预防肿瘤破裂出血:尽量避免导致腹内压骤然增高的因素;改善凝血功能;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护
理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对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可采用补液、输血、应用止血剂等综合治疗处理
肝硬化征象
▪ 脾肿大:肿瘤压迫或门静脉、脾静脉内癌栓也能引起淤血性脾肿大。 ▪ 腹水:草黄色或血性,多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向肝表面浸
润的癌肿局部破溃糜烂或肝脏凝血机能障碍可致血性腹水 ▪ 门体侧支循环形成
1.AFP(血清钾胎球蛋白)测定:
诊断正确率90%
辅助检查
排除: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卵巢肿瘤,妊娠
5、A 6、E
男性50岁,已确诊晚期肝癌。突然右上腹痛,面色苍白,大汗。1.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阑尾炎 C.心肌梗死
D.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E.肝癌破裂
2.腹部可能出现的体征除外
A.腹式呼吸增强 B.腹部膨隆 C.肝浊音界消失
D.移动性浊音阳性 E.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3.若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哪项检查对明确诊断最为可靠
便秘可口服乳果糖,促进肠道内氨的排出
六、护理措施
▪ 1.插管前,向病人解释肝动脉插管化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 2.导管护理:①妥善固定和维护导管;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③防止导管堵塞;④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 ▪ 3.拔管后,加压压迫穿刺点15分钟并卧床休息24小时,防止局部形成血肿。 肝 动 脉 插 管 化 疗 病 人 的 护 理
实为原发性肝癌
处理原则
▪ 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 ▪ 手术适应证为:
(1)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未侵及第一、第二肝门和下腔静脉者 (2)肝功能代偿良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正常的50% (3)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4)心、肺和肾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者 (5)术后复发,病变局限于肝的一侧者 (6)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后,病变明显缩小,估计有可能手术切除者
康导 健指
1、防治肝炎,不吃腌制食品避免进食霉变食物,特别是豆类。 2、对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者要定期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 3、合理饮食,增强营养,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 4、肝切除病人术后应适当活动,注意休息,定期复诊。
预 防 “改水、防霉、防肝炎”
▪ 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 注意食物和饮水卫生 ▪ 做好粮食保管,防霉去毒 ▪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6.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护理: 避免诱发因素: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便秘、应用麻醉剂、镇静催眠药及手术等。 禁用肥皂水灌肠,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使肠道pH值保持酸性。 口服新霉素,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减少氨的产生 使用降血氨药物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 给予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制剂或溶液,纠正支链/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 肝性脑病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减少血氨来源
最常见,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夜间或劳累后加重。由癌迅速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肿瘤侵犯膈肌, 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 示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二、消化道症状
▪ 腹胀 ▪ 腹泻 ▪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 因缺乏性特异性而易被忽视
三、恶性肿瘤全身表现
2.影像学:B超、CT(主要方法,其分辨率高)、MRI同CT、其他(肝A造影、肝扫描、肝穿)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疾病和治疗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病人的恐惧、焦虑程度和心理承受 能力;家属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影像学—MRI
▪ 磁共振成像(MRI) 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内部结构特征,对显示子瘤和瘤栓有价值 ▪ 如图:MRI示冠状(左)及轴位(右)显示肝右叶后下段直径1.5cm大小的局限性病变,经病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