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1 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1 百家争鸣

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D.人的生命

2.《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

3.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说明孔子( )

A.注重社会和谐B.强调以民为本

C.主张以德治民D.宣传克己复礼

4.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B.稳定社会秩序

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D.提高个人修养

5.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 )

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B.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

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

D.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

6.面对社会问题,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 )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

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7.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差等”。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对爱的理解不同

8.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9.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弱者道之用”

1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1.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2)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1.答案:B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反映了诸子百家虽主张各异但也有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实是各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因此选B项。

2.答案:D 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

3.答案:C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百姓,治理民众,故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社会和谐,与材料强调以德治民不符,故A 项错误。以民为本是指民为重,君为轻,与材料强调以德治民不符,故B项错误。D项是孔子礼的体现,与材料强调以德治民不符,故D项错误。

4.答案:B 面对春秋乱世,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意在按照周礼,把当时已经混乱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纠正过来,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C项非其根本目的,故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

5.答案:B 据材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和“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可知,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义观念,代表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选B;“仁政”主要指宽厚待民,民贵君轻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材料未涉及,排除A;材料反映了父子君臣的等级秩序,排除C;秦朝焚书坑儒,儒学没有成为指导思想,排除D。

6.答案:C 材料中讲述的是孔子对神灵的态度,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实用主义,强调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而不是将一切希望诉诸鬼神,因此本题选择C项。A项错误,孔子对鬼神是否存在并未给出答案;B项材料没有体现,而强调的是人应该如何去做;D项说法过于绝对,孔子并未明确说明这种观点。

7.答案:B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表,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故选B项。

8.答案: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仁”的特点和作用。孔子主张“仁”,即人与人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