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你 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 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 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 梨子,亲口尝一尝。”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 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手耕
牛耕
机耕
农牧业生产 丈量土地 建筑、手工业
天文学 数学 力学
战争
孙子兵法
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
认识的主体通过中介而和认识的客体发生相互 作用,这三个子系统以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构成动态发展和演化的认识活动系统。 认识系统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开 放的系统,它在动态的演化当中实现着自身的 进化与发展。 认识系统结构形成、进化与发展的秘密存在于 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 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 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 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客体的形式: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中介(手段)是指将主体(实践主体、认识主 体)和客体现实地联系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 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主 张物质引起感觉、思想、从客观到主观, 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感觉、 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这是唯 心主义认识路线。
主、客体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 )
认识 实践
主体
中介
客体
客体主体化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 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 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 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工具
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天
电脑
文 望
远
镜
结绳记事
显
微
算盘
镜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观念
工具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语言 工具
民族语言
柴门霍夫 世界语言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徐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悲
鸿
(3)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画
马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陆 游
名人名言
社会一旦有技术 上的需要,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 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
——恩格斯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名人名言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就 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 践;你要知道梨子的 滋味,你就得变革梨 子,亲口尝一尝。
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毛泽东
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
——牛顿
?从书本上得到的间 接经验是否也是通 过实践得到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也
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也是宝贵的。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教学要点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
的基本的观点 •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生态科学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实践需要
认识产生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其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 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 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其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物质
➢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 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
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如下: 在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信息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 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既具有 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除了二者之 间的认识关系以外,还渗透和包含着主体和客 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审美关系等多种关系。
•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 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的内涵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 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工业实践
农业实践
科研实践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 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 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识中介系统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 性认识工具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 工具组成。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这是实践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2.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这是认识主 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 4.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得到的美 感(体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审美关系)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 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
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航海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 不同的方式解释 世界,问题在于 改变世界。
——马克思
比较与区别
认识的任务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即达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 界,此外再无其他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刘丽萍 教授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基本观点 ,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 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 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 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你 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 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 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 梨子,亲口尝一尝。”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 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手耕
牛耕
机耕
农牧业生产 丈量土地 建筑、手工业
天文学 数学 力学
战争
孙子兵法
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
认识的主体通过中介而和认识的客体发生相互 作用,这三个子系统以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构成动态发展和演化的认识活动系统。 认识系统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开 放的系统,它在动态的演化当中实现着自身的 进化与发展。 认识系统结构形成、进化与发展的秘密存在于 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 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 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 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客体的形式: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中介(手段)是指将主体(实践主体、认识主 体)和客体现实地联系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 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主 张物质引起感觉、思想、从客观到主观, 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感觉、 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这是唯 心主义认识路线。
主、客体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 )
认识 实践
主体
中介
客体
客体主体化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 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 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 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工具
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天
电脑
文 望
远
镜
结绳记事
显
微
算盘
镜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观念
工具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语言 工具
民族语言
柴门霍夫 世界语言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徐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悲
鸿
(3)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画
马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陆 游
名人名言
社会一旦有技术 上的需要,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 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
——恩格斯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名人名言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就 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 践;你要知道梨子的 滋味,你就得变革梨 子,亲口尝一尝。
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毛泽东
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
——牛顿
?从书本上得到的间 接经验是否也是通 过实践得到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也
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也是宝贵的。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教学要点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
的基本的观点 •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生态科学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实践需要
认识产生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其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 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 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其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物质
➢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 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
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如下: 在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信息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 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既具有 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除了二者之 间的认识关系以外,还渗透和包含着主体和客 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审美关系等多种关系。
•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 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的内涵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 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工业实践
农业实践
科研实践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 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 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识中介系统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 性认识工具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 工具组成。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这是实践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2.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这是认识主 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 4.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得到的美 感(体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审美关系)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 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
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航海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 不同的方式解释 世界,问题在于 改变世界。
——马克思
比较与区别
认识的任务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即达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 界,此外再无其他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刘丽萍 教授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基本观点 ,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 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 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 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