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2x3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一、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痹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肝肾两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舌质淡白,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证候: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
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临床路径一、痛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M10.9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痛风诊断:参照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2)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疾病分型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或分类诊断明确根据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或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痛风诊治指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ICD10:M10.991)或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3)类风湿因子、抗“O”(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等)(6)心电图(7)胸部X 线片、受累关节X 线片(8)腹部超声(包括双肾)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CP抗体、HLA-B27、24小时尿尿酸、关节穿刺检查、关节双源CT和超声检查。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可编辑范本】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
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骨关节病的患者。
一、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痹(TCD 编码:BNV090)。
第一诊断为骨关节病(ICD-10 编码:M19.99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1-94)。
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痹(骨关节病)临床常见证候: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痹(骨关节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TCD 编码:BNV090)和骨关节病(ICD-10 编码:M19.991)的患者。
2.骨关节病放射学病情分级Ⅰ、Ⅱ、Ⅲ级,骨关节病功能分级Ⅰ、Ⅱ、Ⅲ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4)受累关节X线片、胸部X线片。
(5)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 SO、RF、AKA、APF、CCP、抗核抗体谱、腹部超声、CT、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清浊化瘀方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77年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1、滑囊液中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2、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钠结晶;3、具备以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X线征象等12项中的6项者:(1) 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2) 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3) 单关节炎发作;(4) 患病皮肤呈暗红色;(5) 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6) 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7) 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8)可以有痛风石;(9) 高尿酸血症;(10) X 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11) 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骨质侵蚀;(12) 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不伴微生物培养阴性。具备上述3项中的任何1项即可明确诊断。
用法:每日1剂,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早晚各1次。治疗方法
除内服清浊化瘀方外,同时运用以下方法。
外治法:急性发作期:在红、肿、热、痛的关节局部用金黄膏薄贴(药用如意金黄散加凡士林膏调和而成,涂于纱布上外敷患处),每2天换药1次。慢性缓解期:用内服中药的药渣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
控制饮食:治疗期间禁酒及高嘌呤食物,多饮水,注意休息。
清浊化瘀方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瘀血闭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2)风湿热痹证: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引言尪痹,又称类风湿性肺炎,是一种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合并肺部疾病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炎症、肺部症状和肺功能异常。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体系,对尪痹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和重要要点。
2.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和作用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对某一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程、治疗和观察指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尪痹中医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诊断要点尪痹的中医诊断要点主要包括四肢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久床留厥,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以及相应的肺功能异常。
3.2 辨证要点尪痹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等病机。
具体辨证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3.3 治疗原则尪痹的中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理气止咳等。
具体治疗可选用针灸、中药煎剂、外敷疗法等。
3.4 随访观察要点尪痹的中医随访观察要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肺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等。
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优势中医临床路径在尪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
其通过规范化治疗和观察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患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医医疗的推广和发展。
5.结束语尪痹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尪痹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_3615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合适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 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参照 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拟订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痛苦及压痛、关节僵直、关节肿大、骨摩擦音 ( 感) 、关节无力、活动阻碍。
(2)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骨关节炎的 x 线特色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空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沿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惯例、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 c 反响蛋白 (cRP) 及血沉 (ESR)轻度高升,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详细诊断标准①近 1 个月内频频膝关节痛苦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空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 或 )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起码2次)清明、粘稠,WBC<2000个/m1④中老年患者 ( ≥ 40 岁) ⑤晨僵≤ 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 ( 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切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 +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疾病分期(1)初期 : 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痛苦,常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显然畸形,关节空隙及四周压痛,髌骨研磨试验 (+) ,关节活动可。
(2)中期 : 痛苦较重,可归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 (+) ,关节不稳。
(3)后期 : 痛苦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可以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显然,压痛,髌骨研磨试验 (+) ,关节活动度显然减小,严重不稳。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要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方案”。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5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患者。
一、浊瘀痹(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浊瘀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浊瘀痹(痛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浊瘀痹(痛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浊瘀痹(痛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浊瘀痹(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浊瘀痹(痛风)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3.继发性痛风患者,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和肾脏病变期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受累关节X线片、关节超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全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双能CT、电解质、血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HLA-B27、24小时尿尿酸、关节液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2.辨证论治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 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温阳泄浊法治疗湿浊瘀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温阳泄浊法治疗湿浊瘀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常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好发于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中老年男性多见。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
脾肾阳虚,寒湿内生,痹阻经络是本病主要病机,温阳泄浊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就近年来温阳泄浊法治疗湿浊瘀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标签:痛风性关节炎;温阳泄浊;湿浊瘀滞;研究进展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物质代谢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泄減少,并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而引起病损及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痛风性关节炎是其首发表现,常常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好发于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我国痛风患病率为0.15%~0.67%,较以前有明显升高[1]。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历节病”等范畴,现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内外因说,湿热流注论、毒邪致病说、因虚致病论等[2]。
国医大师朱良春[3]提出“痛风非风论”,乃“浊瘀痹”说,强调了脾肾不足是痛风的根源,治宜“泄浊化瘀,调益脾肾”,并用创制的“痛风冲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阳气乃人一身之主宰。
近年来,温阳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报道增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如下。
1 湿浊瘀滞型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关系《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指出痹症的发生与阳气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有关。
现代医学已经明确痛风性关节炎与年龄、肥胖、饮食不节、起居不慎等密切相关,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肥胖者。
这正符合中医的“五八,肾气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伤,百病乃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等理论。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作者:————————————————————————————————日期 :痹( 类风湿关节炎 ) 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 本路径合适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 合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 (TCD编码:BN V07 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ICD-10 编码为 :M06.991)。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1- 94)。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RA)订正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 009年ACR/EULA 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要点专科协作组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 ) 诊断方案”。
尪痹 ( 类风湿关节炎 ) 临床常有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三 )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要点专科协作组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有病诊断指南》(Z YYXH /T114- 200 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 天。
( 五 )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尪痹(TCD编码为 :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 CD10编码为 :9 1)的患者。
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克制剂等药物,保持原剂量,病情稳固后渐渐减量, 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但在住院时期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察看四诊合参,采集该病种不一样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色。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自动保存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 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证候: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39-风湿病科--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1-94)。
多以单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为主,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饮酒与外感风寒等诱发。
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块瘰”(痛风石)。
血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为首发症状。
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无症状的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的典型病例,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同时应与蜂窝织炎、丹毒、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假性痛风等相鉴别。
2.间歇期痛风:为反复急性发作之间的缓解状态,通常无明显关节症状,此期诊断有赖于既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病史与高尿酸血症。
3.慢性期痛风:反复急性发作多年,受累关节肿痛等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皮下痛风石多于首次发作10年以上出现,是慢性期的标志。
4.肾脏病变:慢性尿酸盐肾病可有夜尿增多,出现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轻度红白细胞尿与管型、轻度蛋自尿等,甚至肾功能不全。
此时应与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风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1.急性发作期(1)湿热蕴结证:发病急骤,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病与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得温则舒,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2.间歇期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