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奠基(窦桂梅)
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
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他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怎样完善我们的职业道德?怎样翻阅学生的生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内容,从而更好的为生命奠基呢?窦桂梅老师在《为生命奠基》一书中做了很好的诠释,有幸读了本书,感受非常深刻。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读完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窦桂梅老师的为人。
她大胆、乐观、上进、勤奋和她的拼搏精神。
在她的日记本上,一直摘录着这样的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
”窦桂梅原本并不是一位老师,她是在学校做一些杂物事。
但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是窦桂梅的终生愿望。
为了能成为一名老师她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每一个、每一次的机会。
有时学校老师有事请假,校长会安排她去代课。
她非常珍惜每一次的代课机会。
每担任某一科目,她都全身心投入。
教一科、爱一科、钻研一科,因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由于窦桂梅的执着追求和秒年个里强烈的事业心,终于感动了学校的领导,学校才正式聘任窦桂梅为语文老师。
从教后的窦桂梅老师,博览群书,深入钻研教材,教学一丝不苟,因而在1992年的5月她选《王二小》这篇课文代表学校参加吉林市阅读教学现场会公开课时,一鸣惊人,使与会的专家和老师无不为之感动和称赞。
成名后窦桂梅老师并没有在赞誉声中停滞不前,而是更加勤奋地积淀教学经验,她阅读大量名著和教学专著,比学赶帮,教学相长,她把自己融入班级,在学生们成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
短短的几年间她背诵了500多篇优秀诗词,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文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教师个人计划总结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在学校的几年里,我有幸认识了窦桂梅老师。
这位老师温润如玉,风趣幽默,常常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例来教育学生,使我们深受启发。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光明、温暖、善良和真实。
今天,我想谈谈我在窦桂梅老师身上获得的收获和感受。
窦桂梅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她的热情和实干精神。
每次听她上课,就像听一场精彩的演讲。
她总是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让我们在课堂上感到非常少的学习负担,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问题。
她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她也是一个善于落实的人。
在学习中,她总是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认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真情关怀。
在生活中,她也是一个极具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
每一次面对学生的苦难和困境,她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
在鼓励才华的同时,她也很重视一颗突出的心灵。
除了热情和实干精神外,窦桂梅老师给我留下的另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她对生命的理解和关注。
窦老师是一个理性的人,她会分析一些普遍的生活问题,希望我们学生从中还可吸取到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的生活思考艺术。
她认为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唯友爱者进,唯华丽者退。
我们要懂得如何友爱,这样我们才能让人生更加精彩。
我记得有一次课上,窦老师讲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成长的故事。
那个故事讲述了一只成长中的小鸟,它从出生开始就遭受了很多困难和磨难。
但是,它没有放弃,持之以恒地努力飞行。
最终,它成功地飞向了光明的天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窦老师的言行是带给我们生命理解和受到鼓舞,每次看到她时总是多一份生命滋润。
最后,我想说的是,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构成了很大的影响。
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我们的一次引导,深深地把教育观和价值观融入人生价值的生命方式中。
我深深感受到了她为我奠基的善良和美好,这极大地塑造了我的人生态度和毅力。
看窦桂梅老师讲座
看窦桂梅老师讲座《为生命奠基》有感张金玲“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让孩子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多么质朴的语言,但却道出了真理。
这是窦桂梅老师的原话。
窦桂梅这个名师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领略过她讲课时风趣幽默的风采,最近又在李校长的介绍下,在她的空间里又再一次观看了窦桂梅了老师的《为生命奠基》的视频讲座,她那诙谐,自然,质朴的语言,展现着这位出身于农民的淳朴的品质,她的教学观点和她的为人一样充满了魅力,她用她的激情,用她的身体语言,用她最质朴的话语述说着自己对于教育的诠释。
她的发言是真情的流露,坦荡而富有激情。
透过屏幕,我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爱,感受到她的朴素而高尚的人格魅力。
让我们听了放不下,窦老师那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幽默实在的语言吸引着我们,不断的激起观众心中的波澜。
豪爽,坦荡,实在,是女教师中的巾帼。
或许她是有那么一些语言天赋,很善于表达。
但是她的成功,更重要的,我能感觉到,她是真的把“教师”这角色当成她的一部分,渐渐融入她的生活。
甚至把教学当成了一项事业。
不断探索、实践、总结。
这需要一颗爱孩子的恒心。
古语:锲而不舍!听着听着,我被窦老师报告的那份激情感动了。
为之感动,甚至着迷我的还有她日常教学的真实点滴。
是激情点燃了她对孩子的热爱。
自然,仅仅凭一股激情难以有她今天这些骄人成绩。
看窦老师的演讲实录才明白,教育不光要有激情,还要有豪情,这样你和学生共同营造的课堂才有生机,这样真情流露的课堂才会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有些时候,教育光有柔情是远远不够的.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
让我们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感情和爱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所热爱的学生身上。
不禁让我们觉得很惭愧。
虽然平时的工作态度非常端正,但是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地提高。
因为我们自己本身的阅读量还不多,有时总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
要想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的积累,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为生命奠基,立足课堂,绽放智慧的花朵
为生命奠基,立足课堂,绽放智慧的花朵————读《语文新课改标准》有感窦桂梅老师曾经说:“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走进校园时,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取决于我们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我们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
”是的,在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实行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不断钻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学生、适应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打开学生禁锢之思路,使其在快乐中学习,绽放智慧的花朵。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祖国未来花朵的,要使他们成才,我们就要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这一点,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对于我们来说,讲台是神圣的。
备好每一节课,钻研透教材后才站上这神圣的地方,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心中这份职业净土的尊重。
当然,今天的教师做到这点还远远不够,今天的老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记得《新课改标准》中所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我认为,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孩子的感觉。
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会无拘无束的和你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
这种感觉需要我们老师精神的浇灌,用我们的微笑,用我们的真诚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在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和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老师对话;敢提出和老师和书本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老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禁锢的思维得到开放,我们的课堂才是生动活泼有效率的课堂。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学生思维十分发散,所以,如果我们老师在讲课时候只钻心于研读教材,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很容易将课堂搞得生硬,使本来活生生的一年级课堂变成索然无味的讲座。
窦桂梅_为生命奠基_3dc3707a_3a7f_4535_9544_bacca4
窦桂梅,女,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从1994年开始从事“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生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等专著。
先后获得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
在窦桂梅的日记本上,一直摘录着这样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
”作为教师,窦桂梅感到这些年来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些可亲可敬的孩子、朋友所给予她的这种快乐和幸福。
她说,她就是在这种快乐中幸福地成长着。
窦桂梅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之无愧的前沿领军人物,她是“深度语文”的代表,强调对文本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思想力量)和思维含量(思维深度),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
她的课堂大气磅礴、自由挥洒、内涵异常丰富,具有巨大感染力与震撼力,她代表的“深度语文”把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以及唤起人的一种想象、一种探索的热情、一种浪漫主义精神作为教师的主要追求。
语文教育就是要把人变得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窦桂梅所追求的“深度语文”就是不懈地、极富诗意地体现这一点。
她说:“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
窦桂梅为生命奠基观后感
窦桂梅为生命奠基观后感看了窦桂梅老师的“为生命奠基”相关内容,那可真像是在教育的大森林里发现了一颗超级闪亮的魔法树。
窦桂梅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一种感觉,她不只是在教书,简直是在雕琢一件件超级精美的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啊。
她讲的“为生命奠基”,可不是那种高大上却摸不着头脑的空话。
就好比是要给每个孩子的小帆船都装上最结实、最炫酷的帆,好让他们能在人生的大海里乘风破浪。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对语文教学的那些点子。
语文嘛,咱们平常觉得不就是认认字、读读书、写写作文嘛。
但在窦老师那儿,语文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法世界。
她能从一篇课文里挖出好多宝藏,什么情感啦、文化啦、价值观啦,就像个超级寻宝猎人。
而且她带着孩子们在这个魔法世界里遨游的时候,那方式真是花样百出。
不是干巴巴地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们像小探险家一样,自己去发现文字背后的奇妙。
比如说讲一首古诗,她可能就会带着孩子们穿越回古代,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就像坐上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
还有啊,她强调的为生命奠基,让我想到建房子。
基础要是没打好,房子指定盖不高,还容易塌。
孩子们的生命也是这样,窦老师就是那个特别用心的打地基的人。
她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现在的成绩,更是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那种有着丰富内心世界,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周围的人和事儿都能充满善意和理解的人。
这就好比她种了很多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这些种子慢慢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各种美好的果实,像善良的果实、智慧的果实、勇敢的果实。
我感觉自己要是能有窦桂梅老师这样的老师,那我的学生时代肯定就像开了挂一样。
她就像一个教育界的魔法师,挥动着魔法棒,把知识变得有趣又有用。
而且她这种理念,也让我觉得教育真的是一件超级伟大的事儿,它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搬到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像点燃一个个小火苗,让每个孩子内心的火焰都熊熊燃烧起来,照亮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
总之呢,看了窦桂梅老师的这些,就像被打了一针教育界的强心剂,让我对教育这件事儿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张丽娟_教案教学设计
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张丽娟本文是关于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张丽娟,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张丽娟【作者简介】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
国家xx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
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
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
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
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
1998、1999、XX、XX、XX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
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XX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
XX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
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导读与欣赏】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他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为生命奠基》读后感
《为生命奠基》读后感《为生命奠基》读后感说起窦桂梅,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她原本并不是一位老师,她是在学校做一些杂物事。
但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是窦桂梅的终生愿望。
为了能成为一名老师她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每一个、每一次的机会。
有时学校老师有事请假,校长会安排她去代课。
她非常珍惜每一次的代课机会。
每担任某一科目,她都全身心投入。
教一科、爱一科、钻研一科,因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由于窦桂梅的执着追求和秒年个里强烈的事业心,终于感动了学校的领导,学校才正式聘任窦桂梅为语文老师。
从教后的窦桂梅老师,博览群书,深入钻研教材,教学一丝不苟,因而在1992年的5月她选《王二小》这篇课文代表学校参加吉林市阅读教学现场会公开课时,一鸣惊人,使与会的专家和老师无不为之感动和称赞。
成名后窦桂梅老师并没有在赞誉声中停滞不前,而是更加勤奋地积淀教学经验,她阅读大量名著和教学专著,比学赶帮,教学相长,她把自己融入班级,在学生们成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
短短的几年间她背诵了500多篇优秀诗词,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文献,教学成就更加辉煌。
前些天,我亲眼目睹她对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的激情,真是一大快事,我们所有去听课的老师也意犹未尽,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
而后,我们再次聆听窦校长的报告,又一次被她的风采所折服,窦校长与时俱进,不愧是小语界的先锋。
听窦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她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她说:“语文是情感的课堂,语文课堂套堂堂见真情。
”课堂上她一次次深情地呼喊“亲爱的同学们啊”,这都来自与她对生活的激情,对孩子,对课堂,对教学的投入,听了她的报告,更让我体会到了这是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提炼、不断创新的激情。
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我们的窦老师已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情,对课堂的一种激情,对教育追求的一种永远的激情。
窦老师还说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小学语文材料二年级上册阅读,为生命奠基
阅读,为生命奠基最近我一直在读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是她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精华。
涵盖了窦桂梅老师多年来在核心素养、教研教改、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宝贵体验和精辟思考。
本书共有五个章节。
分别是PPT出示。
人人都谈教育,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回到核心素养,回到孩子的心,回到教师的爱,回到教育原点。
窦桂梅老师首先就提到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她认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这里的语文应该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
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属于自己,他本身更应该成为语文。
扪心自问:我们是教语文的,还是我们是用语文教书的?我想我们中没有多少人,有底气敢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如果爬过这座山,达到这境界,那我们的专业的素养就非常之高。
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课堂教学的功夫。
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就要提高:语言素养,语文素养,文学素养。
提升专业素养唯有读书,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
窦老师经常和她的老师们共享一段话: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由此,阅读史就是一名语文教师的生命史。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生的读书人。
语文教师自己读书,自然也带着学生读书,于是这乐趣、光彩与才干,便因为分享而具备了双重的快乐。
在窦桂梅老师看来读书就相当于备课,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读书相当于精神美容,终日忙忙碌碌,闲暇时间很少就要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时间来读书。
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之书是一种化学反应。
教师一定要关注周围的世界,还要给儿童文学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共呼吸。
《为生命奠基》观后感
为生命奠基——观后感看了窦桂梅老师《为生命奠基》的演讲,我感触颇多,现罗列如下:演讲过程中,我看到窦桂梅老师整个人的演讲状态,就知道她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在她的演讲中,时时透露出一种积极上进的人生追求。
在这个演讲中,窦老师先讲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然后讲了自己在5年“杂工”生涯中思想的转变和获得的进步。
在她叙述自己的这些经历时,我看到了一个青年教师的努力、勇敢、创新、奋斗和坚持,窦老师通过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个范本——要想做一名优秀称职的语文教师,你必须努力奋斗,不断进步,坚持前行。
接下来,窦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阐述了自己的“三个超越”理念——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这三个“超越”的提出让人眼前一亮,让我深深羞愧于自己的现状。
首先在超越教材上,窦老师的演讲渗透出这样的观念——教材的作用绝不仅限于课文教学,而是更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透过教材,引导学生发现与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将课堂内容反馈到生活实践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带领学生们进行高品质的阅读与积累,只有在这样长期的积累下,学生肚子里有了墨水,才能真正达到“超越教材”的目的。
在此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教材的真正作用,包括之前进行的教案设计,教学试讲,我都把思想局限在教材中,没有开阔视野,导致教学只停留在表面形式的丰富上,而没有抓到真正的发散点和创造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运用到真正的课堂上,那将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
同时在窦老师的演讲中,我意识到,身为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如果要超越课堂,那么必须带领学生积累,在此之前,教师的人文素养必须要达到一个高度才能起到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对知识是永不满足的,必须谦虚地接受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与时俱进。
其次是超越课堂,这个观点强调的是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环节中,窦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她亲自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讲座、社会服务、口头作文、看展览等等,在活动开展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鼓励学生动手创办期刊杂志。
为学生生命奠基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为学生生命奠基——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教育,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
怎样翻阅学生的生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生命奠基呢? 窦桂梅老师在《我的教育主题——为生命奠基》一文中做了很好的诠释,有幸读了这一部分,感受非常深刻。
窦老师在书中说“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
一、用爱照亮学生心灵读完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窦桂梅老师的为人:她大胆、乐观、上进、勤奋和她的拼搏精神。
在她的日记本上,一直摘录着这样的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心底无私天地宽!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读着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体悟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敢于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自我,关爱每一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二、为学生生命奠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这项工作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教师要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生活处处是语文。
语文教学应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触及学生的心灵。
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为学生生命奠基。
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近日,我有幸读到了窦桂梅老师的《为生命奠基》一书。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启示。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在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在这篇文档中,我想通过总结读完本书的心得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教师个人计划以及为什么要把为学生奠基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
首先,我要感谢窦桂梅老师,她以紧凑、明快的笔调,将生命的奥秘与教育的意义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深刻地领悟到教育的真正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评判成绩,更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师个人计划中,注重学生的人生规划。
从学生的年龄开始,我会着重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立人生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会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帮助他们制定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
除此之外,我也会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醒他们重视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等等各方面的知识,来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想法和价值观,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并且我也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后,我要感谢窦桂梅老师,她在这本书中如此的以生命为主线贯穿全书,让我真正认识到教师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好知识,更是要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的为学生所带来的意义做出努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基。
《为生命奠基》观后感50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为生命奠基》观后感500
字
在观看了窦桂梅老师《为生命奠基》的视频后,我为窦老师朴华无实的话语所震撼,同时我也庆幸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这就注定我的一生要在平凡忙碌中度过,身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窦老师为我做熟了表率,把自己丰富的知识源源不断的传授给学生,还处处给学生做出表。
在观看了窦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作为一名称职教师所具备的两点基本素质:一,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
二,对学生,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在观看了窦桂梅老师《为生命奠基》的视频后,是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总是在怨天尤人,而不从自身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窦老师的所作所为,引领教育不断发展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激发了我,激活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成功是点滴经验的日积月累,是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最终结晶!观看了窦老师的讲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为生命奠基(窦桂梅)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窦桂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
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超越教材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
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神话。
正如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面描述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对教学的束缚。
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做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
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要扩大篇章的阅读。
自1994年以来,我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适当整合部分课文后,新增加了72篇文章。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低年级推荐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书籍。
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告诉学生,读书就是用精神的牙齿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告诉学生,读书不是学习的惟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自己的精神高贵起来。
《为生命奠基》读后感
《为生命奠基》读后感
《为生命奠基》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为生命奠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生命奠基》是教育名师窦桂梅创作的介绍自己工作中教育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书籍。
书中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教学实践。
并且还充实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事例,以及解决方法。
它积蓄了窦桂梅老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思想。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从理论思想部分使我了解了科研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教师要储备的不是一桶水,一缸水而应该是装满鲜美可口的圣水,源源不断的圣水。
要有这样的储备,教师就要使自身储备更厚实。
所以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要挤出时间读书。
要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学习。
这样多方面充实自己。
在教学实践部分,又使我了解到了窦桂梅老师很多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手法。
其中有从重点入手学习法,从创造之美中学用语文,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用语文,扩展成语和古诗的教学。
关于读书的教法有自读、品读、导读、扩读等等。
窦桂梅老师介绍的方法多种多样。
当然要想在教学上有自己的风格,有一套自己的好的方法,我们就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打劳学生素质基础,要强化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生命奠基》读后感】。
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读《为生命奠基》有感“读一本好书,犹如和许多精神高尚的人对话,令人精神振奋,收益匪浅。
”《为生命奠基》是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的作品。
文章“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来谈,阐述了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和她的学生们一同创造的奇迹。
“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习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的气息,让语文学习充满智慧的挑战。
”“教师的微笑只有一条,那就是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这些是多么美妙的语言,让我为之震撼。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教师用教材来教,要积极审视教材,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今年我将担任一年级教改课程,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即紧张又害怕,面对如同一张白纸的小学生,面对望子成材的家长,心里有不禁的压力。
人常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一个共青团员、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我将把压力作为动力,在白纸上画出美丽画卷。
看多么美的校园,这是学校为我们成为优秀教师搭设的展示平台。
这不仅让人高兴,也让人沉思。
怎样匹配这漂亮的高雅的先进的学校呢!俗话说“第一印象很重要”。
所以,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有朝气有生机的学校。
其次,要有精湛的教师队伍,这是重中之重。
一个学校要发展,就要有好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世界的发展。
在《为生命奠基》这本书中窦老师精辟地总结了她的实践经验,对我有着很大的启发。
有了窦老师的经验作指导,我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让学生在他们的小学阶段奠定语言的基础,进行情感的熏陶,与老师、家长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一次次心灵的装备,一次次生命的提升。
窦桂梅《用生命奠基》
窦桂梅<用生命奠基》讲演稿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有自我专业追求。
但仅有追求是不够的,还要体现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
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到专业提高要靠不断的反思。
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作者简介:窦桂梅(1967—),女,吉林蛟河人。
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
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一、启程──自发追求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
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
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
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
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
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
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
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
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
为生命奠基
为生命奠基———窦桂梅课堂教学艺术解析寿县正阳一小为生命奠基——窦桂梅教学艺术解析引言:绽放的玫瑰窦桂梅,女,网名“玫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过专题报告。
窦桂梅老师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个小山村,1982年15岁的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师范学校,因成绩优异留校工作。
但她当小学老师的痴心不改,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如愿,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
几年积累,窦桂梅老师向书本学习,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向名师学习,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收获是必然的,1992年5月,窦桂梅老师争取到在全省德育渗透各科教学现场会上上观摩课的机会,从此一鸣惊人,走向全国,先后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中多次获奖,应邀到许多地方作教学观摩课及师德报告……同时,窦桂梅老师有了自己的相关著作:《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窦桂梅与语文课改的三个超越》、《玫瑰与教育》、《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终于,她的“主题教学”有了深刻的影响力。
一、玫瑰的教育思想(一)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窦桂梅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要冲破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绽放充满成长的动力。
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这三个超越具体为:1、学好教材,超越教材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扩大大篇章的阅读量;其次,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
读窦桂梅为生命奠基有感窦桂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生命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念和医学研究理论,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
他的学说主张将医学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融合,旨在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命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窦桂梅的书籍,让人体会到医学的生命意义。
在窦桂梅的著作中,医学不仅是一种疾病治疗技术,更是一种关注生命本质的哲学思想。
他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强调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在他的理论中,医学实践以人为本,重视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他的每一个研究都贯穿了这个基本原则,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到医学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窦桂梅大师的学说提倡综合医学与个性化诊疗。
中华医学发展至今,所积累的中西医学理论和实践已非常丰富。
窦桂梅先生主张融合中西医学的优势,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医学体系。
同时,他也注重个性化诊疗,把医学实践从群体层面转向个人,针对性更加强,提升了治疗的成功率。
窦桂梅在论述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对医疗科技的高度关注,同时他也提醒了我们在研究医学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人的利益,尊重人的公民权和个人隐私。
读窦桂梅的书籍,让人深刻意识到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窦桂梅主张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医生在医学领域的专业技能,更是要培养医师的价值观、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医生,第一要做到的是对患者的敬重和关爱。
窦桂梅强调医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还要关注其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此外,他还建议医学院校应该积极推广学习实践的方法,使学生们在大量实际工作中逐渐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从而为将来的医疗实践做好准备。
总之,读窦桂梅的书籍,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让人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和责任。
医生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责任是保护生命,而不是仅仅医治疾病。
通过全面的医学教育和前沿的医疗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保护生命的目标。
让我们学习窦桂梅先生的学说,为这一共同理念付出努力,为生命的保护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窦桂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
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超越教材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
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神话。
正如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面描述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对教学的束缚。
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做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
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要扩大篇章的阅读。
自1994年以来,我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适当整合部分课文后,新增加了72篇文章。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低年级推荐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书籍。
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告诉学生,读书就是用精神的牙齿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告诉学生,读书不是学习的惟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自己的精神高贵起来。
这是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粮。
她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着人格的大山。
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是丰厚的,可我们却看到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呈下降趋势。
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若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横空出世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
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该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6年来,我带领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并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
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抢救了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不良现象。
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语文考试中没考好。
可第二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他送我的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他自己独创的词牌子——《独笑傲》。
他在这首词中写道:泪眼已过,朦胧,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心中诗的琴弦,就会把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最后渗透到生命深处。
这些融会在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将成为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6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还积累了l000多条成语、10 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是,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
就教材来说,引导学生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去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人民教育》曾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
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对《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
六年级有一篇李大钊女儿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
如果只学这一篇课文,学生对李大钊不会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
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感悟李大钊》。
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李大钊的书籍,进行收集、加工、定稿,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
几天后,学生们写出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论李大钊的博学多才》、《浅谈李大钊的性格特点》等文章,组成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李大钊形象。
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超越课堂我是在农村长大的。
少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其结果夸张点说是“悠悠六年里,肚中空如洗”。
现在,我成为了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时时提醒自己:教育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再也不能像我那样活。
我们知道,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的生命不能等待。
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
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坐在课堂上已经不是学习惟一的渠道。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大语文观”指导下,我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
课上,我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讨论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一起和大师对话,和专家讨论素质教育,听教授的专题讲座;课下,我们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到部队进行夏令营活动,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和学生一起滑雪,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考卷。
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
智慧与创造就表现在学生的手指尖上:从他们自己动手编辑的《萌芽文集》、《创造文集》,到《诗词配画文集》、《信息资料文集》;从《感悟文集》、《心灵日记》,到在诸多语文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及省教委为他们出版的10万册《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这一项项的创造,让学生把生命中的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了出来。
超越课堂,不光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里。
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
家长在来信中,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和父子隔阂……学生的回信,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交流读后感。
感情的交流,加深了两代人心灵的碰撞。
一位家长用1300多字讲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想,讲了自己自幼患小儿麻痹,参加高考超出录取线35分但未被录取,现在下岗在家的遭遇。
他没有被生活的重重打击击倒,仍然顽强地自学了中文函授的专科和本科,还学会了雕刻和画画。
家长在结尾中写道:“亲爱的六年五班同学们,身体的健全是父母赐予你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用大脑好好地使用它们……”这位家长拖着残疾的双腿来到学校后说:“老师,那天您念完信后,儿子回家,眼睛含着泪水,他把我开的小吃部里的小餐桌擦了一遍又一遍,晚上还特意提醒我,明天早晨他要和我一起去早市买菜,我哪舍得让他去呀!这些年,我儿子不让我来开家长会,怕我让他没面子,在人多的地方他从来不喊我爸爸。
你知道吗,我看了儿子的回信后很激动,他在信中说:‘爸爸,以前我错了,现在我觉得您比谁都伟大!’你们搞的活动,不光是教孩子学语文、学作文,而是在教孩子做人呐……”家长流泪了,我也流泪了。
家长来信虽然来自不同文化阶层,有不同的差异,孩子的回信虽然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见解,但这真实和真情的交流所凝聚成的,却是共同的道德力量,共同的精神力量!后来,我们班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
我给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封2000字左右的长信,用6年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叙说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我在信中谈看法,叙说我们朝夕相处的感悟……学生看后纷纷回信。
一封封含着浓浓的情、带着滚烫的泪的回信,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
省教委又为学生们出版了《我们一起成长——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的心灵对话》。
学生们在毕业留言中这样写道:“也许再过20年,这份精神礼物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老师,在2000多个校园生活的日子里,您不是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召唤我,而是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和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享受彩虹、攀登人生阶梯,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我当然知道这是学生对我们当老师的鼓励,不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了此时的幸福呢!超越课堂,语言已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
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
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超越教师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魁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
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
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超越了教师之后,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解放了他们的灵魂,开掘了他们的智慧,学习成为了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
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
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教师不能算是好老师。
我还想,教师的笑是为了什么?难道见到学生只是机械笑一笑?故意摸摸孩子的头?让学生坐在屋子里去感受窗外的阳光吗?不,教师的微笑只有一条,那就是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
让我们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