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
一.外国文学部分
㈠《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表现主义)
【故事情节】
小说描写了受压抑的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受的冷遇直至绝望而死的悲剧。

【主题思想】
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使人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人物形象】
格里高尔: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最终被亲人抛弃。

【艺术特色】
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整体荒诞情节中适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写法。

㈡《墙上的斑点》(英·伍尔夫·意识流小说)
【故事情节】
主人公看到墙上斑点以后引发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发现,那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一只蜗牛。

【主题思想】
作者正是通过描述小说中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艺术特色】
①心理小说: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强调“内心真实”。

②结构形式;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

㈢《等待戈多》(爱尔兰·贝克特·荒诞派戏剧)
【故事情节】
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他们并不清楚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

他们莫名其妙等了一天,被告知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又等了一天,戈多依然没来,他们只好继续等待下去。

本剧表现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人物分析】
爱斯特拉冈、费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迷离恍惚,浑浑噩噩,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形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礼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丧失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自下而上状态的写照。

【艺术特色】
戏剧的荒诞性:①尔缺逻辑的剧情;②凋蔽的舞台形象;③支离破碎的戏剧语音。

㈣《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
【故事情节】
课文为《百年孤独》第一章,主要写了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交往。

【主题思想】
《百年孤独》描写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思地亚家族的兴衰与马贡多由开拓,繁荣到再次毁灭的历史,反映了拉丁美洲长期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拉美人孤独、阴暗的心境,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人物形象】
①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女子形象,是马尔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是家族的守护者。

她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艺术特色】①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奇幻与现实相交织。

②叙事角度,追忆成侧叙视角,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

㈤《装在套子里的人》(俄·契诃夫)
【人物形象】
别里科夫:封建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是一个害怕变革、思想封闭、胆小多疑,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既可恶又可悲的知识分子形象。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一个因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抗拒,为不受外界影响而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的小人物别里科夫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也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的“套子”的思考
【艺术特色】
夸张与讽刺的手法
㈥《项链》(法·莫泊桑)
【人物形象】
小说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使人物的境遇更显悲惨,主题更显突出。

通过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情节,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的性格特点。

【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必然的可悲命运。

小说通过这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和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良的价值观。

【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精巧的构思布局来彰显主题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来塑造玛蒂尔德的形象。

㈦《守财奴》(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人物形象】
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葛朗台,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情节】
围绕女儿的继承权展开,先对女儿巴结、诱哄,可一到家,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却野蛮凶狠,太太一死,又对女儿温柔的荒唐,哪知女儿对这几百万的遗产根本不放在心上,却很看重与查理的爱情。

【艺术特色】
①情节丰富多彩,巧妙发展;②意味深长的讽刺。

㈧《罗密欧与朱丽叶》(英·莎士比亚)
【主要内容】
描写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当时英国社会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悲剧意义及现实意义】
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

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的家族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对当时的反封建斗争起到了配合作用,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艺术特色】
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㈠《柳毅传》(唐·李朝威·传奇小说)
【故事情节】
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

(课文节选至此。

)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

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人物形象】
①龙女:在全文里,龙女是一位温柔美丽、重情义、有主见的妇女形象。

她经历过一次不幸的婚姻,这是由“父母配嫁”的包办婚姻造成的,因此她对于婚姻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当父亲让她再嫁给“濯锦小儿”时,她坚决不肯答应,而一心要嫁给柳毅。

因为柳毅于她有搭救之恩,而且他的那种侠义精神、刚直人格让她倾慕。

②.柳毅: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③钱塘君:钱塘君刚猛无畏,他有钱塘怒潮一般汹涌而暴烈的气概,他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统治者挑战。

钱塘君是一个嫉恶如仇、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

【思想内容】
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艺术特色】
①富于想像。

②情节波澜起伏。

③文辞华艳,凝练生动,语句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㈡《促织》(清·蒲松龄)
【内容主题】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
①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②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㈢《林黛玉进贾府》(清·曹雪芹·《红楼梦》)
【情节及主题】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

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①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②故事情节发展,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③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本回有三个第一次:第一回介绍典型环境;第一次介绍书中主要人物;第一次写宝黛相会,
【人物形象】
林黛玉:封建贵族少女。

自尊、细心、敏感,聪明懂礼、小心谨慎,貌美多情、体弱多病。

贾宝玉: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

王熙凤:封建贵族家庭的管家女主人。

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艺术特色】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

贾母顺情节发展需要而出场。

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贾宝玉的出场是寓褒于贬,欲扬先抑。

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主题思想】
通过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反映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及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故事前因】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人物形象】
林冲:个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的英雄人物。

他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

【艺术特点】
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㈤《失街亭》(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故事情节】
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开端,以马谡拒谏为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结局。

【主题思想】
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执法严明、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揭示了一条颇有意义的教训,即主观自恃的思想作风危害极大,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关键时刻的失败,会直接导致战役的失败;告诉人们:一地之失,影响全局;一人有差,危及全军。

【人物形象】
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分明,他既重情义,又讲原则,执法严明,严于自责,不徇私情。

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死守教条。

【艺术手法】
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让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

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孔明部署的正确。

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以马谡的三次“笑曰”表现马谡的狂妄自大、麻痹轻敌。

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

如“斩马谡”一段,以孔明“三哭”揭示出孔明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他执法严明、体恤部属的性格。

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故事情节】
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经过长期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终身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高利贷,完成从良的心愿。

在途中李甲被孙富巧言离间,十娘被卖孙富,她万念俱灰,抱箱投江而死。

【主题思想】
描写了杜十娘受尽凌辱,渴望自由幸福,最后投江惨死的悲剧故事,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控诉,揭示了这一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寄予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遭遗弃的妇女的同情。

【人物形象】
杜十娘:美丽(外貌描写);热情,心地善良(李甲手头愈紧,她心头愈热);聪明(不露富,考验李甲);刚强,坚定(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李甲:懦弱、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怕父亲,没主见,被动,轻易卖了杜十娘)。

孙富:卑鄙、奸诈之人。

(巧为谗说,夺人之妻,拆人幸福)
【艺术手法】
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来展示人物性格。

李甲的一筹莫展、懦弱无能、动摇不定、背信弃义是在和杜十娘的对爱情执着、勇敢、智慧的对比中展示出来的。

㈦《红楼梦》单元(清·曹雪芹)
【《红楼梦》简介】
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与总结,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宁、荣二府错综复杂的人事纠纷和矛盾冲突,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课文介绍】
①《诉肺腑》:宝玉向黛玉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由试探期转入成熟。

②《宝玉挨打》:宝玉的叛逆意识是正统保守的贾政所不能容忍的,终于招致一顿毒打。

课文还写到宝玉挨打之后贾府上上下下的反应。

③《抄检大观园》:听信谗言王夫人令王熙凤率一群管家媳妇抄检大观园,直接导致了晴雯、司棋的死亡。

这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大观园毁灭的开始,也是贾府由胜而衰的征兆。

④《黛玉之死》:黛玉得知宝玉要迎娶宝钗、自己的爱情破灭之后,绝望悲愤而逝。

【人物形象】
①贾宝玉: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最终弃世出家。

②黛玉:坚持人格尊严执著于爱情的封建贵族少女。

在爱情破灭之后泪尽而逝。

③薛宝钗:谙于世故,很会做人。

工于心计却显得温柔敦厚,心思缜密却显得豁然大度。

这位封建主义的信奉者虽美貌温柔贤淑却打动不了封建家族的叛逆贾宝玉,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殉葬品。

④贾政、王夫人:封建正统思想的卫道者。

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培养宝玉,期望他能成为贾家百年之基的继承人。

宝玉的出家让他们的愿望落空。

㈧《窦娥冤》(元·关汉卿·杂剧)
【内容与主题】
通过描写一个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劳动妇女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艺术特色】
本剧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时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㈨《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内容与主题】
描写张生(张珙)赴京赶考、崔莺莺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轻视功名、执着于爱情的崔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崔之间真挚的爱情,突出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歌颂婚姻自由、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艺术特色】
剧中善用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天然浑成,情景交融;还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人物心理。

㈩《闺塾》(明·汤显祖·《牡丹亭》·传奇戏)
【内容与主题】
《闺塾》是选自汤显祖的传奇剧《牡丹亭》,它描写的是大家闺秀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

剧本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人物形象】
陈最良: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举止有一定的虚伪性,充满酸溜溜的味道。

春香:天真、直率、娇憨、顽皮、大胆、泼辣,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无视封建礼教、师道尊严,具有反抗精神。

杜丽娘:知书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外在表现和真实心理不一致。

(十一)《哀江南》(清·孔尚任·《桃花扇》·传奇戏)
【内容与主题】
《哀江南》选自孔尚任传奇剧《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

它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强烈的故国哀思。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
㈠《祝福》(鲁迅)
【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祥林嫂年轻丧夫,不堪婆婆虐待,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工,但还是被婆家卖给贺老六,不幸贺老六贫病而死,儿子阿毛也被狼吃了,她再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祥林嫂善良.勤决.能做,但在那个封闭又封建的社会里,她终因是一个再嫁的寡妇而备受歧视,最终走向生命的毁灭。

作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神权迷信吃人的本质。

【艺术特色】
一是环境描写的典型性,二是用外貌.语言来刻画人物。

㈡《药》(鲁迅)
【内容与主题】
作者精心的设计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明线写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疾病的故事;一条是暗线,写革命者夏瑜为解救民众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杀害的故事。

作者采用双线结构用“人血馒头”把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命运连接在一起小说借此反映了当时由于受到封建统治者长期的压迫和麻痹,人们陷入愚昧而无知的境地,而早期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没有发动广大群众的社会现实。

【人物形象】
夏瑜:是一个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但又充满悲剧意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华老栓:勤劳善良而又愚昧、落后的不觉悟的城市贫民形象。

愚昧、麻木不仁是其性格核心。

康大叔: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

他凶暴、残忍、无耻、贪婪。

【艺术特色】
构思精当,使主体开掘的更为深刻。

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都非常精彩。

环境描写非常成功。

㈢《阿Q正传》(鲁迅)
【人物形象】
阿Q:一个流浪雇农,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深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本已可悲,但是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的方式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

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核心。

【主题思想】
揭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艺术特色】
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白描的手法;杂文的笔法。

㈣《边城》(沈从文)
【人物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情窦初开,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外公:保有着中国传统美德,对外孙女疼爱有加。

【内容与主题】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翠翠内心的细微活动,表现了湘西的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美的主题。

(人性美\风俗美)
㈤《荷花淀》(孙犁)
【人物形象】
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她和她的伙伴们由淳朴的爱家人.爱家乡的农家妇女成长为爱国家的抗日战士。

【艺术特色】
这篇小说语言极有特色,被称为诗体小说,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既质朴、简明,又内涵丰富,尤其是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畜而又委婉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㈥《陈奂生上城》(高晓声)
【故事情节】
农民陈奂生上城卖油绳因生病巧遇书记住进县招待所高级房间的奇遇记。

【人物形象】
陈奂生:是一个摘了漏斗户帽子的新时期农民,既勤劳节俭,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充满喜悦,又自私狭隘,缺乏健全的人格,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堂堂正正的主人。

【主题思想】
辩证的主题,从农民的境况来说,温饱问题初步解决,但生活水平还很低;从农民的灵魂来说,既有好的一面,如艰苦耐劳,但又自私狭隘(用招待所枕巾擦脸……)
【艺术特色】
①巧妙的情节,伏笔的设置;②出色的心理描写。

㈦《雷雨》(曹禺)
【戏剧冲突】
全剧一共有三条最主要的情节线索:一条是鲁侍萍、四凤等同周朴园的矛盾,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的斗争;另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禁锢压迫与资产阶级对爱情和家庭的民主自由要求之间的斗争;第三条是鲁大海同周朴园的矛盾,反映了工人阶级同剥削阶级的斗争。

而又以蘩漪与周朴园的矛盾为中心,全剧把几条线索穿插起来,围绕剧情的走向环环相扣,错综地推进。

【人物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蘩漪:美丽、聪明、乖戾、强悍和阴鸷,遭到封建家庭的压抑,渴望自由。

周萍:空虚、懦弱。

侍萍:纯朴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四凤:活泼、大方、心灵纯洁。

鲁大海:具有反抗精神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艺术特色】
①全剧把几条线索穿插起来,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交织在一起。

②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故事发生在不到24小时之内,时间地点都是集中的,剧情也高度浓缩。

③作者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主题】四幕剧《雷雨》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他的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相识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㈧《茶馆》(老舍)
【戏剧冲突】
《茶馆》的戏剧冲突就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人物形象】
王利发:“裕泰大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常四爷:在清朝是能吃官家钱粮的旗人。

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是痛恨。

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旗人。

刘麻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艺术特色】
①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

②个性化、幽默、富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语言。

【主题】
《茶馆》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它深刻的描绘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三个历史时期朝廷的腐败、帝国主义的入侵、军阀的混战、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及人民的苦难生活,而且也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的热切向往。

“埋葬旧时代,暗示光明的到来”是茶馆所揭示的主题。

㈨《三块钱国币》(丁西林)
【主要内容】
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女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

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

杨气急之下摔碎另一只花瓶,无可奈何地送上三块钱国币。

【人物形象】
吴太太:唠叨、狡辩、出言不逊、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个性。

【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矛盾集中。

着力描写吴杨之间的三次交锋,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和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的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