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外部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销战略是在品牌战略指导下运营的最为重要的战略,它是品牌战略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实 施,只有很好的实施了营销战略,品牌战略才不是一纸空文。
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 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631.6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 牌500强。
燕京啤酒
地方品牌和主品牌并存的现象帮助巩固了地方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强势地位,并且借助收购
方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帮助区域品牌在当地市场以及周边市场进行扩张,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购方
主品牌在区域市场上呈现逐渐萎缩的现象。 燕京集团采取的N+1模式,看似为保护区域品牌,增长份额,其实质是燕京品牌本身就是一 个地域性品牌,缺乏号召力、缺乏市场运作经验的被迫之举。虽然燕京品牌由于其在北京 大本营的影响力大,品牌销量仍占公司总销量的60%,但作为全国性品牌的影响力减弱,品 牌规模性尚未形成。
此后,华润啤酒集团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集团,并开始在其强势区域实施品牌的快速置换。黑龙江、 四川、安徽等强势市场同时完成了整体置换,其余后收购的地方品牌也在逐步置换。2008年华润啤酒 产销量达到729.9万千升,其中雪花品牌产销量达到613.0万千升,占总销量比的84%,超越百威啤酒 成为全球最大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
中国啤酒行业品牌战略研究 ——以青岛啤酒为例
商学院 物流管理 学号: 姓名:
品牌是企业全部无形资产的全息浓缩,是附加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价值,也是企业最核心的
资产,在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中起着总领全局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国啤酒企业如何才能打造 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
有关品牌战略的几个误区: 1.打造品牌就是塑造和宣传企业形象; 2.拥有高份额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就有强势品牌; 3.品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事,塑造品牌要花费巨资; 4.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就可以慢慢形成品牌。
品牌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以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为中心,以围绕建立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战 略为导向,将企业的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整合到品牌战略中去,用品牌愿景 替代公司愿景,用品牌战略指导经营战略。 品牌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关系:
2000年并购内蒙包头雪鹿啤酒;随后2002年兼并福建“惠泉啤酒”;2004年完成对广西 “漓泉啤酒”的收购。燕京在2002年初进入广西市场时产量仅23万千升,2009年销量达到 86万千升,销售利润超过4个亿,其中漓泉啤酒销量73万千升,利润3.58亿,公司广西市场 占有率达到85%。 同样模式,在内蒙市场大力推广雪鹿品牌,公司在内蒙市场占有率已达73%。到2009年公司 四大品牌占总销量的93%,比2006年的82%提高了11个百分点。
百威英博
但无论其采用多少个品牌,就某个单一品牌都是全国性的,而非某个区域的单独品牌。正是基于百威 啤酒超凡的品牌管理团队,2008年英博收购百威后除资本构成外,其余都沿用了百威啤酒原有的管理 团队和管理模式。完成合并后百威英博(ABInBev)于2009年初明确了中国品牌的发展路径,以百威 品牌、哈尔滨品牌和雪津品牌分别占据中国高、中、低三个层面,其第一步就是完成哈尔滨冰纯全国
题。啤酒行业以快速消费品为主,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更是要求啤酒企业高瞻远瞩,及时
把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品牌在中国啤酒行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定并有
效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途,在企业各项战略规划中处于核
心地位。
——演讲思路
本次演讲以品牌战略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以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 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 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 第六大啤酒厂商。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 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青岛啤酒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兼并扩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 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岛啤酒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中国市场主要啤酒生产
企业的品牌战略,着重分析青岛啤酒在品牌战略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品牌的发展必然被赋予时代新的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青岛啤酒也面临着如何
保持其品牌优势实现品牌资产最大化的重要问题。下面将结合青岛啤酒品牌发展的特点和
,迅速成为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尤其在人口快速流动的今天,消费者在北京喝雪花、在广州喝雪花...,这就 大大加强了品牌的见面率和喜好度并大大节约了品牌推广的成本。 然而,华润在采用统一品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雪花品牌定位不清晰,同一品牌的产品很难兼顾高、中、低端的消费群体。“雪花”的品牌认知一 直在中低端徘徊,高端形象优势和价格提升空间受限,吨酒利润的摊薄在所难免。如果用一个主品牌打天 下,但主品牌推行的又是低价策略,那么中高端产品的不足和缺位,就会极大限制盈利能力的提升。 雪花已开始产品结构调整,开始推出雪花系列中高档纯生啤酒和勇闯天涯系列的高价产品,开始由低档 向中高档市场进行细分布局。但一个品牌是否有足够的张力,涵盖不同定位的产品,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另一方面,为迅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在啤酒的口味上,雪花啤酒往往采用 跟随策略,模仿对手的口味进行生产和销售。这种策略在快速扩张时期取得过有效成果,但从企业经营整 体效果来看,,很难形成消费者口感忠诚度。
—— 品牌战略相关理论
品牌战略的主要内涵: 主要包括品牌化决策、品牌模式选择、品牌识别界定、品牌管理规划、品牌延伸规划与品 牌愿景设立六个方面内容。 品牌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我国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质化的产 品结构使得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企业可以掌控的价值空间越来越小,这一趋势在啤酒 行业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啤酒巨头的出现,使得中国啤 酒业开始进入寡头垄断阶段。
燕京啤酒
至今,燕京啤酒集团在整个集团运营中,尚无统一的管理运作模式,强调了地方性的同时却大大降低 了中央集权的作用,其大多数经验理念与运作模式来自广西的漓泉啤酒,这里是人才、运营管理的培 训基地,长此以往燕京集团在第一军团的地位是难以稳固发展的。同时,强化区域主导品牌的地位虽 然带来了增量效果,但由于多个地区品牌并存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使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管理成 本降不下来。2009年燕京啤酒的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7.7%,而突出发展主要品牌的青岛啤酒仅为 5.5%。 另一方面,区域强势品牌无论在当地有多高的地位,离开当地马上即会处于绝对的劣势,比如高居广 西垄断地位漓泉啤酒品牌,离开广西即使有一定销量却也是最容易、最快被清出市场的品牌。因此, 当区域强势品牌拓展新市场时,就会采用燕京品牌,但由于燕京品牌的全国地位较低,就阻碍了市场 进入速度。
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N+1模式:中国啤酒市场的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促使一些一线啤酒厂商在收购当地啤酒企业 后,选择在注入自己的管理方式、技术、产品配方和营销经验后,以原品牌继续销售的方 式管理收购企业。
燕京从2000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并购既具品牌优势,又具资本实力的地区性啤酒企业。
百威英博
百威英博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分层品牌模式:自2001年开始,外资啤酒厂商以资本收购方式开始新一波对中国的投资。它们普遍采
用谨慎务实的策略,大多数国际啤酒商没有太多参与合资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尤其是在品牌运作 上,很少有国际啤酒巨头在完成收购后将国际品牌作为合资企业的主导品牌,现阶段基本上仍着重推
发展现状:
1.啤酒总量增速趋稳,行业迅速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酒类行业总体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2002年至2009年,啤酒产量连续8 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国啤酒行业总产量达到4898.82万千升,较2010年同期增长 10.7%。2012年,中国啤酒行业总产量4902万千升,同比增长3.1%。
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经营约80家啤酒厂,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共占有中国啤酒 市场的21%份额。2011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达到1024万千升,公司总产销量连续六年遥遥领先国内其 他啤酒企业。2011年雪花单品牌销量达到917万千升,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地位。
华润雪花
统一品牌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通过集中传播、集中投入、集中认知让品牌的力量发挥了超常作用
历史阶段,介绍青岛啤酒发展全国性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其核心是通过品牌建 设,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是品牌建设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中去,带动企业整体向前发展。
最后,以青岛啤酒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销事件为着重点,突出品牌营销推广给企业发
展带来的重大促进作用。
——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啤酒业的品牌竞争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品牌优势区域。 这点主要是由我国啤酒品牌的地域性决定。我国的啤酒企业都带有很强的地 方色彩,地方保护主义在啤酒行业非常盛行。例如,我国啤酒企业利润总额排名前几的所在省份都是 该龙头企业的大本营,如燕京在北京、青岛在山东、漓泉啤酒在广西拥有坚实的品牌基础,消费着品 牌忠诚度很高,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保持着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是企业的主要利润中心。 另一种是品牌混战区域。 该地区啤酒品牌众多,厂商众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在该地区以争夺市场占有率为主,销售利 润极低甚至亏损,例如广东市场、吉林的长春市场等。
广收购来的本土品牌。
而深谙品牌管理之道的百威啤酒,进入中国后不仅推动了中国高端啤酒的进程,更带来了全新的品牌 运作思维。百威啤酒在全球范围内,看似中国的1+N模式,其实是“分层品牌操作”的模式,以价格
层次划分,不同的价位啤酒选用不同的品牌,或者是在一个价格层面以不同的品牌的满足不同消费者
的口味需求。
2.企业并购潮进一步高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截止2008年,中国啤酒总产量4103.09万千升,其中前十大啤酒生产企业所占比例 69.57%,占了全国啤酒销量的半数以上,而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2010年上半年我国啤酒市场华润雪花、百威英博、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四巨头合计市 场占比高达58% 3.外资广泛参与中国啤酒市场;
--行业三层竞争格局
国 内 颇 具 规 模 的 三 大 巨 头
-
华润雪花
华润雪花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统一模式:企业收购兼并后,被收购一方的品牌逐渐消失,将其统一为收购企业的品牌,如华润就是 采用统一品牌战略。 在中国市场上,雪花与华润(SAB)演绎出了 1+1 > 2的品牌效应,是中国啤酒公司与外资合作的成功 范例。在品牌建设上,为避免地域敏感性问题,华润没有选用像“青岛”和“燕京”那样地域性特征 明显的名称作为自己的主导品牌,而是仍使用自有品牌“雪花”,规避了地域色彩,并在全国范围内 进行统一推广。
中国啤酒行业品牌战略竞争态势
啤酒行业品牌整合竞争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啤酒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啤酒是大 众消费的一种,不同于食品、医药等必须消费品行业,啤酒的消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是隶属于必须 和可选类别之间的非区域性消费品。这一属性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 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631.6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 牌500强。
燕京啤酒
地方品牌和主品牌并存的现象帮助巩固了地方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强势地位,并且借助收购
方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帮助区域品牌在当地市场以及周边市场进行扩张,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购方
主品牌在区域市场上呈现逐渐萎缩的现象。 燕京集团采取的N+1模式,看似为保护区域品牌,增长份额,其实质是燕京品牌本身就是一 个地域性品牌,缺乏号召力、缺乏市场运作经验的被迫之举。虽然燕京品牌由于其在北京 大本营的影响力大,品牌销量仍占公司总销量的60%,但作为全国性品牌的影响力减弱,品 牌规模性尚未形成。
此后,华润啤酒集团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集团,并开始在其强势区域实施品牌的快速置换。黑龙江、 四川、安徽等强势市场同时完成了整体置换,其余后收购的地方品牌也在逐步置换。2008年华润啤酒 产销量达到729.9万千升,其中雪花品牌产销量达到613.0万千升,占总销量比的84%,超越百威啤酒 成为全球最大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
中国啤酒行业品牌战略研究 ——以青岛啤酒为例
商学院 物流管理 学号: 姓名:
品牌是企业全部无形资产的全息浓缩,是附加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价值,也是企业最核心的
资产,在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中起着总领全局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国啤酒企业如何才能打造 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
有关品牌战略的几个误区: 1.打造品牌就是塑造和宣传企业形象; 2.拥有高份额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就有强势品牌; 3.品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事,塑造品牌要花费巨资; 4.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就可以慢慢形成品牌。
品牌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以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为中心,以围绕建立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战 略为导向,将企业的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整合到品牌战略中去,用品牌愿景 替代公司愿景,用品牌战略指导经营战略。 品牌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关系:
2000年并购内蒙包头雪鹿啤酒;随后2002年兼并福建“惠泉啤酒”;2004年完成对广西 “漓泉啤酒”的收购。燕京在2002年初进入广西市场时产量仅23万千升,2009年销量达到 86万千升,销售利润超过4个亿,其中漓泉啤酒销量73万千升,利润3.58亿,公司广西市场 占有率达到85%。 同样模式,在内蒙市场大力推广雪鹿品牌,公司在内蒙市场占有率已达73%。到2009年公司 四大品牌占总销量的93%,比2006年的82%提高了11个百分点。
百威英博
但无论其采用多少个品牌,就某个单一品牌都是全国性的,而非某个区域的单独品牌。正是基于百威 啤酒超凡的品牌管理团队,2008年英博收购百威后除资本构成外,其余都沿用了百威啤酒原有的管理 团队和管理模式。完成合并后百威英博(ABInBev)于2009年初明确了中国品牌的发展路径,以百威 品牌、哈尔滨品牌和雪津品牌分别占据中国高、中、低三个层面,其第一步就是完成哈尔滨冰纯全国
题。啤酒行业以快速消费品为主,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更是要求啤酒企业高瞻远瞩,及时
把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品牌在中国啤酒行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定并有
效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途,在企业各项战略规划中处于核
心地位。
——演讲思路
本次演讲以品牌战略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以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 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 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 第六大啤酒厂商。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 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青岛啤酒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兼并扩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 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岛啤酒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中国市场主要啤酒生产
企业的品牌战略,着重分析青岛啤酒在品牌战略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品牌的发展必然被赋予时代新的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青岛啤酒也面临着如何
保持其品牌优势实现品牌资产最大化的重要问题。下面将结合青岛啤酒品牌发展的特点和
,迅速成为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尤其在人口快速流动的今天,消费者在北京喝雪花、在广州喝雪花...,这就 大大加强了品牌的见面率和喜好度并大大节约了品牌推广的成本。 然而,华润在采用统一品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雪花品牌定位不清晰,同一品牌的产品很难兼顾高、中、低端的消费群体。“雪花”的品牌认知一 直在中低端徘徊,高端形象优势和价格提升空间受限,吨酒利润的摊薄在所难免。如果用一个主品牌打天 下,但主品牌推行的又是低价策略,那么中高端产品的不足和缺位,就会极大限制盈利能力的提升。 雪花已开始产品结构调整,开始推出雪花系列中高档纯生啤酒和勇闯天涯系列的高价产品,开始由低档 向中高档市场进行细分布局。但一个品牌是否有足够的张力,涵盖不同定位的产品,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另一方面,为迅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在啤酒的口味上,雪花啤酒往往采用 跟随策略,模仿对手的口味进行生产和销售。这种策略在快速扩张时期取得过有效成果,但从企业经营整 体效果来看,,很难形成消费者口感忠诚度。
—— 品牌战略相关理论
品牌战略的主要内涵: 主要包括品牌化决策、品牌模式选择、品牌识别界定、品牌管理规划、品牌延伸规划与品 牌愿景设立六个方面内容。 品牌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我国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质化的产 品结构使得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企业可以掌控的价值空间越来越小,这一趋势在啤酒 行业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啤酒巨头的出现,使得中国啤 酒业开始进入寡头垄断阶段。
燕京啤酒
至今,燕京啤酒集团在整个集团运营中,尚无统一的管理运作模式,强调了地方性的同时却大大降低 了中央集权的作用,其大多数经验理念与运作模式来自广西的漓泉啤酒,这里是人才、运营管理的培 训基地,长此以往燕京集团在第一军团的地位是难以稳固发展的。同时,强化区域主导品牌的地位虽 然带来了增量效果,但由于多个地区品牌并存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使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管理成 本降不下来。2009年燕京啤酒的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7.7%,而突出发展主要品牌的青岛啤酒仅为 5.5%。 另一方面,区域强势品牌无论在当地有多高的地位,离开当地马上即会处于绝对的劣势,比如高居广 西垄断地位漓泉啤酒品牌,离开广西即使有一定销量却也是最容易、最快被清出市场的品牌。因此, 当区域强势品牌拓展新市场时,就会采用燕京品牌,但由于燕京品牌的全国地位较低,就阻碍了市场 进入速度。
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N+1模式:中国啤酒市场的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促使一些一线啤酒厂商在收购当地啤酒企业 后,选择在注入自己的管理方式、技术、产品配方和营销经验后,以原品牌继续销售的方 式管理收购企业。
燕京从2000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并购既具品牌优势,又具资本实力的地区性啤酒企业。
百威英博
百威英博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分层品牌模式:自2001年开始,外资啤酒厂商以资本收购方式开始新一波对中国的投资。它们普遍采
用谨慎务实的策略,大多数国际啤酒商没有太多参与合资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尤其是在品牌运作 上,很少有国际啤酒巨头在完成收购后将国际品牌作为合资企业的主导品牌,现阶段基本上仍着重推
发展现状:
1.啤酒总量增速趋稳,行业迅速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酒类行业总体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2002年至2009年,啤酒产量连续8 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国啤酒行业总产量达到4898.82万千升,较2010年同期增长 10.7%。2012年,中国啤酒行业总产量4902万千升,同比增长3.1%。
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经营约80家啤酒厂,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共占有中国啤酒 市场的21%份额。2011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达到1024万千升,公司总产销量连续六年遥遥领先国内其 他啤酒企业。2011年雪花单品牌销量达到917万千升,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地位。
华润雪花
统一品牌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通过集中传播、集中投入、集中认知让品牌的力量发挥了超常作用
历史阶段,介绍青岛啤酒发展全国性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其核心是通过品牌建 设,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是品牌建设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中去,带动企业整体向前发展。
最后,以青岛啤酒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销事件为着重点,突出品牌营销推广给企业发
展带来的重大促进作用。
——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啤酒业的品牌竞争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品牌优势区域。 这点主要是由我国啤酒品牌的地域性决定。我国的啤酒企业都带有很强的地 方色彩,地方保护主义在啤酒行业非常盛行。例如,我国啤酒企业利润总额排名前几的所在省份都是 该龙头企业的大本营,如燕京在北京、青岛在山东、漓泉啤酒在广西拥有坚实的品牌基础,消费着品 牌忠诚度很高,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保持着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是企业的主要利润中心。 另一种是品牌混战区域。 该地区啤酒品牌众多,厂商众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在该地区以争夺市场占有率为主,销售利 润极低甚至亏损,例如广东市场、吉林的长春市场等。
广收购来的本土品牌。
而深谙品牌管理之道的百威啤酒,进入中国后不仅推动了中国高端啤酒的进程,更带来了全新的品牌 运作思维。百威啤酒在全球范围内,看似中国的1+N模式,其实是“分层品牌操作”的模式,以价格
层次划分,不同的价位啤酒选用不同的品牌,或者是在一个价格层面以不同的品牌的满足不同消费者
的口味需求。
2.企业并购潮进一步高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截止2008年,中国啤酒总产量4103.09万千升,其中前十大啤酒生产企业所占比例 69.57%,占了全国啤酒销量的半数以上,而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2010年上半年我国啤酒市场华润雪花、百威英博、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四巨头合计市 场占比高达58% 3.外资广泛参与中国啤酒市场;
--行业三层竞争格局
国 内 颇 具 规 模 的 三 大 巨 头
-
华润雪花
华润雪花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统一模式:企业收购兼并后,被收购一方的品牌逐渐消失,将其统一为收购企业的品牌,如华润就是 采用统一品牌战略。 在中国市场上,雪花与华润(SAB)演绎出了 1+1 > 2的品牌效应,是中国啤酒公司与外资合作的成功 范例。在品牌建设上,为避免地域敏感性问题,华润没有选用像“青岛”和“燕京”那样地域性特征 明显的名称作为自己的主导品牌,而是仍使用自有品牌“雪花”,规避了地域色彩,并在全国范围内 进行统一推广。
中国啤酒行业品牌战略竞争态势
啤酒行业品牌整合竞争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啤酒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啤酒是大 众消费的一种,不同于食品、医药等必须消费品行业,啤酒的消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是隶属于必须 和可选类别之间的非区域性消费品。这一属性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