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之间地关系和区别

吞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之间地关系和区别
吞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之间地关系和区别

吞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白细胞(WBC):包括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小吞噬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因此,三者关系是:白细胞包括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为白细胞里面的两种不同细胞。

1.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8%。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的功能:①吞噬消化作用:能吞噬并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②分泌功能: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种物质;③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杀伤肿瘤细胞。

2.靶细胞即目标细胞,为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目标。

靶细胞的前身有多种细胞,如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如HIV病毒)后即成为免疫系统能识别并之产生免疫应答的靶细胞。

靶器官也同样意思

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3%,含有较少的细胞质和一个较大的细胞核。寿命最短的淋巴细胞可存活几个小时,最长的可达数年。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在功能上

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1)T细胞T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40%~60%,T细胞能合成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具有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等多种作用。

(2)B细胞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0%~30%,当B细胞初次与某一抗原接触而被致敏后,一部分B细胞将分化为成熟的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即抗体,释放入血液中;另一部分发展成为记忆B细胞,寿命可长达一年以上且保持特异性,当它们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时,能被迅速激活为特异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后所表达的抗原特异性受体,称为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据估计一个B细胞膜上约含有104~105个BCR。

(3)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NK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它具有T细胞和B细胞所不具备的特征。NK能识别并攻击与正常细胞不同的任何膜表面发生变化的细胞,如肿瘤细胞或受到病毒攻击的细胞。NK与靶细胞膜相接触时,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靶细胞膜穿孔,并最终将膜分解。参考资料:<<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其他版本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直径在7~20μm之间。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

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1、粒细胞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又分为①中性粒细胞;②嗜酸性粒细胞;③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2、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种。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它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另外,嗜酸性粒细胞游走能力很强,也有一定的吞噬作用。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又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抗原,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白细胞

白细胞如何穿越血管内皮 文摘 要点?介绍?白细胞与血管壁的交互?白细胞迁移?非正统的溢出机制?结束语??确认?作者信息术语表的引用 免疫反应的能力取决于白细胞从流通到组织中。这是通过机制,指导白细胞向右退出网站,允许他们穿过血管壁的屏障。这个过程是由内皮细胞和白细胞之间的协调一致的行动,即内皮细胞激活白细胞,直接溢出网站,和白细胞反过来指导内皮细胞为轮回打开一个路径。本文重点是最近描述机制,控制和为白细胞通过内皮屏障打开出口路线。 主题: ?感染细胞粘附 ?细胞迁移? 炎症 1 Figure 1 2 Figure 2

3 Figure 3 炎症反应引起的传染性病原体或组织损伤引发的释放其分子模式(pamp)微生物或有关的分子模式(抑制)受伤的组织细胞。这些危险的信号刺激居民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导致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附近其他促炎症介质激活内皮细胞的微脉管系统。因此,一连串的事件被触发,使循环白细胞识别中的血管内皮炎症组织和与血管壁通过一系列步骤称为捕获,滚动,白细胞逮捕、爬行网站的退出,并通过内皮细胞的屏障,轮回的周和基底膜(图1)。 图1:白细胞外渗的多步级联

|一系列细胞粘附内皮细胞受体面板的底部(如图所示)介导的捕获、滚动、逮捕和爬行的白细胞腔的内皮细胞表面。这是实际的前奏轮回通过内皮屏障——血球渗出的过程。白细胞血球渗出通常但也可以发生在少数的情况下通过transcellular路线。而轮回通过内皮屏障大约需要2 - 3分钟,白细胞需要15 - 20分钟克服基底膜,导致瞬态积累内

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白细胞。的粘附受体参与paracellular血球渗出也有关transcellular血球渗出。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是专门参与paracellular路线,轮回的功能作为一个障碍。细胞表面蛋白的唯一候选人可能只参与transcellular血球渗出是原生质膜囊泡蛋白1(pv),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窗的气孔膜片。由于空间限制,内皮细胞粘附受体所示的列表不是详尽的,而是代表了最充分的研究。b |血球渗出过程需要许多功能由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停止管腔内的爬行在合适的退出网站;放松内皮细胞接触,防止血浆泄漏,延长膜表面积在内皮细胞连接通过动员外侧边界回收舱(LBRC);积极通过交界裂白细胞游走,密封后结的血球渗出。最后,从内皮细胞白细胞分离之后,轮回穿过基底膜。CD99L2,CD99 antigen-like蛋白2;西法,内皮cell-selective粘附分子;ICAM,细胞间粘附分子;果酱,联接的粘附分子;LFA1,淋巴细胞抗原1;关联PE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下内皮selectins E-selectin和P-selectin表面诱导内皮细胞在炎症组织。 Selectins调解捕获的白细胞快速流动blood1,2。这短暂的互动,结合血液流动,结 果白细胞滚动的顶端内皮细胞表面,导致拉的长膜束缚后方的白细胞。这些束缚 环绕白细胞由于滚动运动,从而表现为“灾难”前面的白细胞,它支持process3放缓。趋化因子和其他化学引诱物,如C5a,某些白细胞三烯和激肽释放酶-内皮细胞 产生的或来自炎症细胞并通过或沉积在transcytosed提出了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表面并触发滚动leukocytes4的激活。这导致白细胞整合蛋白的激活,结合免疫球 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 诱导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炎性cytokines5。这样的交互协调公司的白细胞粘附和传 播内皮细胞表面,这使白细胞在血管支架表面爬行,直到他们移居通过内皮屏障在 适当退出网站。退出网站通常是暂时性的打开的内皮细胞连接内皮信号机制引发 的白细胞。另外,白细胞可以偶尔直接穿过身体的内皮细胞。第一个概念启动迁 移的机制,通过这些不同的路线。几个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受体参与这血球渗出 的过程,如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6,联接的粘附分子(堵塞)7、内皮cell-selective粘附分子(翻)8日CD99(Ref。9),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PVR)10和其 他人。所有这些都是通过paracellular参与轮回路线,和一些似乎也参与

[护理学专科]病理专科习题册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病理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护理学层次:专科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1.化生见课本第8 页 2.肉芽组织见课本第17 页 3.凝固性坏死见课本第13 页 4.玻璃样变性见课本第10 页 5.液化性坏死见课本第13 页 6.纤维性骨痂见课本第20 页 7.病理性钙化见课本第11 页 8.再生见课本第15 页 9.肠上皮化生见课本第8 页 10.一期愈合见课本第19 页 11.坏疽见课本第13 页 12.二期愈合见课本第19 页 13.核固缩见课本第12 页 14.临时性骨痂见课本第20 页 16.脂肪变性见课本第9 页 17.永久性细胞见课本第16 页 二、填空题 1.在变性的类型中,仅仅发生在细胞内的变性有和。水变性,脂肪变性2.诊断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依据是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和核溶解。 核,核碎裂,核固缩 3.病理性钙化因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和。营养不良性,转移性 4.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伤口收缩是由伤口组织边缘新生的细胞牵拉作用引起。缩小创口,肌纤维母细胞 三、单选题: 1.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愈合? A.蛋白质缺乏 B.锌 C.维生素C缺乏 D.异物 E.维生素D 2.以下哪些病理变化是不可复性损伤? A.肥大B.转移性钙化C.脂肪沉积D.细胞凋亡 E.细胞水肿3.肉芽组织和肉芽肿的区别在于 A 是否为慢性炎症 B 是否导致纤维化C是否由急性转化而来 D 组成成分不同 E 是否与感染有关 4.下列病变不属于适应性反应的是:

A.萎缩B.化生C.异型增生D.再生性增生 E. 代偿性肥大 5.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 A.黑色素B.脂褐素C.胆红素D.血色素E.含铁血黄素6.细胞水肿好发生于肝、心、肾,这是由于这些脏器 A.容易发生缺氧B.容易发生中毒C.容易发生感染 D.实质细胞富于溶酶体E.实质细胞富于线粒体,代谢旺盛 7.下列哪一项为再生能力差的组织 A.分化程度低的组织B.分化成熟的组织C.容易遭受损伤的组织 D.呼吸道被覆细胞E.生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 8.下列哪项不是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A.脱落细胞学检查B.动物实验C.活检 D.尸检E.针刺细胞学检查 9.心肌细胞不会发生 A.萎缩B.变性C.坏死D.增生E.肥大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特征: A.新生毛细血管B.成纤维细胞C.新生内皮细胞 D.炎症细胞E.再生的上皮细胞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变性: A.细胞水肿 B. 玻璃样变性 C. 钙化 D. 化生 E. 脂肪沉积12.参与纤维性修复过程最重要的细胞是: A. 上皮细胞 B. 渗出的白细胞 C.巨噬细胞 D. 血管内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13. 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最明显表现在心脏的 A. 室间隔 B. 左心室乳头肌 C. 左心室前壁 D. 左心室后壁 E. 右心室14.创伤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A. 化生 B. 完全再生 C. 瘢痕修复 D. 不典型增生 E. 异型增生 15.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 A线粒体肿胀B胞内脂肪增多C核碎裂D自噬泡增多E胞浆嗜酸性增强16.存在于萎缩的实质细胞胞质内的色素为: A含铁血黄素B脂褐素C黑色素D外源性色素E胆红素 17.以下组织梗死后发生液化者为 A心B肾C脑D肝E脾 18.下列哪一项为再生能力差的组织 A分化程度低的组织B分化成熟的组织C容易遭受损伤的组织 D呼吸道被覆细胞E生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 19.纤维结缔组织再生时,何种细胞的作用最重要: A成纤维细胞B神经细胞C血管内皮细胞D基底细胞E血细胞 三、简答题: 1.简述化生的意义。8 2.骨折愈合过程分哪几个阶段。20 3.细胞水肿的临床意义是什么?9 4.坏死的主要类型及特殊类型有哪些?13-14 5.坏死的结局有哪些?14 6.肉芽组织的功能有哪些?17

组胚习题

绪论细胞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不是中空性器官的是(B) A.胃 B.唾液腺 C.咽 D.喉 2.关于染色,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 A.苏木精——蓝紫色——嗜碱性 B.伊红——蓝紫色——嗜碱性 C.伊红——粉红色——嗜碱性 D.苏木精——粉红色——嗜酸性 3.H.E染色法是指(C) A.苏木精与硝酸银染色 B.伊红与硝酸银染色 C.K苏木精与伊红染色 D.伊红与甲苯胺蓝染色 4.下列哪种不属于特殊显微镜术(D) A.相差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干涉微分相差显微镜 D.分析电镜术 5.什么是用于观察生活细胞和未经染色的形态结构(B). A 荧光显微镜 B 相差显微镜 C 暗视野显微镜 D 偏光显微镜 6 .脂质标本可以用锇酸固定兼染色,是脂类呈( D )色。 A 红色 B 紫色 C 黄色 D 黑色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血液不可直接涂于玻片上制成涂片 B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生素A,维生素A呈绿色荧光 C实质性器官表面为被摸,内部为实质,消化腺、淋巴器官、消化管等都属于实质性器官 D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活的器官、组织、细胞至于模拟生理条件的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 8.HE染色后,观察细胞的颜色为(A) A蓝紫色或粉红色B棕黑色C黄色D深红色 9.普通光镜组织切片标本的制备方法为(A) A取材与固定——脱水——切片——染色——封固 B取材与固定——切片——染色——脱水——封固 C取材与固定——切片——染色——封固——脱水 D取材与固定——染色——切片——脱色——封固 10.什么是构成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 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 二、判断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约为2um。 ( × ) 2. HE染色中,苏木精染液为酸性,使细胞质呈粉红色;伊红为碱性,使染色质和核糖体呈蓝紫色。(×) 3透射电镜分辨率为0.2。 (∨ ) 4. 荧光显微镜的激发光源为紫外光,而非红外光。 (∨)5. 在透射电镜术中,电子束投射到密度较大的样品上时,电子被射散的多,投射到荧光屏上的电子少而呈暗像,称电子密度低。 (×) 三、名词解释 1.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组织培养:是指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活的组织、细胞、器官,置于模拟机体生理条件的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生存和生长的技术。 四、问答题 什么是免疫组化技术? 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细胞没有细胞核。(C) A. 淋巴细胞 B.白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精原细胞 2. 细胞质由哪几部分组成。(D) A.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器 B.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C.细胞质基质和包涵物 D.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包涵物 3.细菌和粉尘是通过什么方式出入细胞的。(C) A.受体介导入胞作用 B.主动运输 C.吞噬作用 D.吞饮作用 4.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A) A.包涵物 B.过氧化物酶体 C.细胞骨架 D.溶酶体 5.微管的功能是(A) A.有支架作用可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内信号的转导。 B.有支架作用可维持细胞形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有支架作用,参与细胞的收缩、变形运动。 D.参与细胞分泌活动,浓缩各种溶酶体形成初级溶酶体。 6.可以消化细胞自身的衰老、损伤结构和外来异物的是(C) A.高尔基体 B. 过氧化物酶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7.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D) A.内质网 B.核膜 C.溶酶体 D.线粒体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染色质是嗜酸性的物质。 B.细胞核是由核被膜、核仁、核孔和染色质四部分组成。 C. 染色体是细胞间期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深染的物质。 D.核仁的功能与蛋白合成密切相关,是核糖体重要装配场所。 9.单位膜是(C) A.平行的“两明夹一暗”的3层结构。 B.中间层电子密度高,内外层电子密度低。 C.中间层电子密度低,内外层电子密度高。 D.中间层电子密度低,比较暗。 10.核被膜是(B) A. 由单层单位膜构成。 B.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维持细胞器的正

第4章 第2节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主动运输 1.概念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如图所示)。

2.特点 (1)逆浓度梯度运输。 (2)需要能量。 (3)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实例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4.意义 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1)氧气浓度的高低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不造成影响() (2)温度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也影响被动运输的速率() (3)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

答案 (1)× (2)√ (3)× 1.从主动运输的条件角度分析,与主动运输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哪些? 提示 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 2.植物生长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无机盐。请解释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给作物松土? 提示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O 2含量,促进植物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 二、胞吞与胞吐 1.胞吞与胞吐 (1)过程 ①胞吞:大分子物质―――――――→与膜上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内陷、分离 囊泡→包裹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②胞吐:大分子物质――→细胞内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 (2)特点:需消耗能量;需膜上蛋白质的参与;与细胞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有关;存在

细胞膜的分离与融合现象。 (3)实例 ①胞吞:变形虫吞噬单细胞生物等食物;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等。 ②胞吐: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免疫细胞分泌抗体;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等。 (4)意义:为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提供了通道。 方法技巧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填空(附答案)

高一生物上册知识归纳要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专营细胞 内生活。结构简单,一般由和所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层次。 5、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6、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7、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8、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高倍镜:物象,视野(亮或暗),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2 物镜:(有或无)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物体的或

根据核酸种类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分别属于、、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揭示了细胞性和生物体结构的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从元素角度分析)具有统一性: 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最基本元素:(干重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鲜重含量最高) 3、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 ②甲乙液必须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加热,颜色变化: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

人体八种白细胞类型

白细胞亦称白血球,它的功能是使机体免受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癌细胞、异物侵入,是人体的守卫者。白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后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也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外的组织中。 人体中白细胞有八种类型,具体细胞类型如下。 1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个头最大的白细胞。 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单核细胞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巨噬细胞对细胞残体和病原体进行吞噬和消化,这一过程称为吞噬作用。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会释放溶菌酶破坏病原体。吞噬细胞还是参与适应性免疫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免疫功能外,吞噬细胞还扮演者促进生殖 细胞发育、性激素、骨组织的再吸收以及血络的形成。巨噬细胞如下图所示: 2 树突状细胞 类似于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也是一种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时会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与神经元的树突相似。树突状细胞通常存在于跟外界接触的皮膜(黏膜)部位,比如皮肤、内层的鼻子、肺、胃与肠的内层。树突状细胞通过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到淋巴结和淋巴器官 中的淋巴细胞帮助机体识别病原体,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如下图所示: 3 B淋巴细胞 B细胞是淋巴细胞的成分之一。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合成和分泌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对抗病原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帮助机体识别病原体,并使之成为靶细胞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被称为记忆细胞的B细胞可以保持对病原菌生物分子标记物的记忆,使得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时免受感染。这使得机体保持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长期免疫力。B淋巴细胞如下图所示: 4 T淋巴细胞 类似于B细胞,T细胞也是淋巴细胞之一。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迁移到胸腺内分化成熟。T 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和释放淋巴因子参与免疫反应。T细胞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性T细胞抑制B细胞和其他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NKT细胞具有T细胞和NK细胞两重性质,但是NKT细胞不是NK细胞而是T细胞。T淋巴细胞 如下图所示: 5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是分布于血液循环的淋巴细胞,它能识别被感染细胞和衰老细胞。NK细胞含有化学颗粒,NK细胞能够识别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通过释放化学颗粒吞噬破坏病变细胞。这些化学颗粒能溶解病变细胞的细胞膜,促使细胞凋亡,最终杀伤靶细胞。 同时应该区分NK细胞和某些T细胞,比如NKT细胞,不要相互混淆。自然杀伤细胞如下图所 示: 6 嗜中性粒细胞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

iFFF-r-F-FFF F-=. FXF —…八扌彳-FFFFF-* - F.-F- - - = *XFXF* " ~ '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易化扩散2?阈强度3?阈电位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 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 。 2. 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_ 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 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___ 。 4. 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____ 。 5. 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 6. 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 _______ 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____ 。 7. 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__ 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 度扩散。 8. 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____ 和 _______ 。 9.02和CQ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 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__ 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_ 细胞内。 11. 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__ 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 上______ 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__ 。 12. 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_ 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 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_ 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____ 处于开放状态。 14. 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 和________ 。 15. 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_____ 。 16. 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_ 。 17.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__ 实现的。 18. 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 。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 , H带_______ 。 19. 横桥与 ______ 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 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 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 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 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___ 的功能特征。 22. ________________ 阈下刺激引扩布。 三、判断题 1. 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2. 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3.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 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4. 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5. 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6. 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7. 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8. 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9. 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10.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区别是什么

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区别是什么? 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包括末梢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结、脾、肝、肺以及浆膜腔内的巨噬细胞、神经系统内的小胶质细胞等。细胞小吞噬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所以,三者关系是:白细胞包括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为白细胞里面的两种不同细胞。

有没有顺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才需要能量。如果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则不需要消耗能量,消耗的是因为浓度梯度的存有而产生的势能。就好比水往低处流,不需要任何外力,但因为高处的水有较高的势能,利用这个势能推动,水总是往低处流。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不但精巧而且经济的生活方式,它不会无谓地浪费珍贵的能源。 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1.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 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分别有自身的遗 传物质DNA,编码一小部分必需的RNA 和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通过线粒体和 叶绿体专用的酶和核糖体系统实行 翻译。 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质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命活动中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但这些蛋白质还远远不足以支撑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功能。更多的蛋白质来自核基因组的编码,于细胞质中合成后被运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位点。 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细胞核以及它们自身基因组的双重调控。所以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右图来自江苏高考题,题目底部。 2.中心体复制是不依赖于DNA的自主复制 所谓的中心能自主复制,指的是中心体的复制是在不依赖于DNA的条件下复制自身。 至于为什么能这样复制,曾是Science 2005年提出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的第63个问题:是什么机制赋予细胞成分在不依赖于DNA的条件下复制自身的水平?其中中心体就属于这类细胞成分。这种独立性仍难以解释。 北师大的梁前进教授与2019-05-10发表在《科学通报》文章:《细胞器不依赖于DNA的复制——中心体自主复制解读》,协助成对染色体分离的中心体(以及其他细胞器) 可在自身合适的时间复制, 并且不依赖于DNA的自主复制机理。至少能够从4个方面来解释这种“独立性”: (ⅰ) 中心体的“独立”复制建立在其与DNA复制-遗传物质稳定控制上游的总揽性统一基础之上,因而“独立”却不“孤立”或无本;(ⅱ) 多功能的激酶Plk1等核心调控因子及相关分子复合结构, 协调了中心体周期和染色体/DNA周期;(ⅲ) 类似“感应开关”效应的结构形成和转变起止模式, 精密地控制了不同细胞结构的产生过程;(ⅳ) 结构复制及其周期调控在有共同基础的框架内分化、适合, 以多环节、多途径过程产生特异功能体。 溶酶体在哪? 溶酶体几乎存有于所有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内也有与溶酶体功能类似的细胞器——圆球体、糊粉粒及植物中央大液泡。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G+菌的细胞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A.较疏松 B.无磷壁酸 C.有脂多糖 D.有脂蛋白 E.肽聚糖含量多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A.脂蛋白 B.肽聚糖 C.几丁质 D.胆固醇 E.脂多糖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____________. A.肽聚糖 B.磷壁酸 C.外膜 D.脂质双层 E.脂多糖 4.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 A.切断肽聚糖的聚糖支架 B.抑制四肽侧连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 C.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害细胞膜 5.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 A.细胞核结构的不同 B.细胞壁结构的不同 C.细胞膜结构的不同 D.磷壁酸的有无 E.中介体的有无 6.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____________. A.切断肽聚糖的聚糖支架 B.抑制四肽侧连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 C.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害细胞膜 7.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A.稀释复红,碘液,乙醇,结晶紫 B.结晶紫,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乙醇,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乙醇,结晶紫,碘液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乙醇 8.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___________. A.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有助于维持菌体内离子的平衡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决定细菌菌体的抗原性 9.关于细菌L型的特性,下列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高度多形性 B.革兰染色阴性 C.去除抑制物后,可回复原有形态 D.仍有一定致病力 E.在低渗高琼脂培养基上生长 10.下列不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____________. A.荚膜 微生物- 1 -

《现代生物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卷.doc

《普通生物学A》期末考试试题(2004-2005,第一学期) 2005年1月10日院系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0.5分,共40分) 1.蛋白质是由__20__种氨基酸通过__肽_键连接而成,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__35S__来特异地标记;核酸可以用__32P__来特异标记;__亚油酸_和__亚麻酸_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2.蛋白质变性的主要标志是__生物活性丧失,这是因为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被破坏。某些变性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恢复活性,说明蛋白质的__一级结构_决定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_。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它又可分为两个光系统,即光系统__I__和光系统_II_。前者的产物是_NADPH(或还原力)_,后者的产物是_ATP 和氧气_。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_叶绿体基质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固定_二氧化碳_,这一过程称为_Calvin(或开尔文)_循环。 4.细胞周期包括_G1、__S_、_G2_和__M_四个时期。大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__G1_期;DNA复制在_S_期。调节细胞周期的最主要的因子叫做_MPF(或有丝分裂促进因子或促卵泡成熟因子)_,它由Cyclin(或周期蛋白)_和_CDK(或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_两种蛋白组成。细胞周期有3个检验点,它们分别位于G1/S、_G2/M_和M期,抑癌基因产物_p53(或Rb)_对G1/S检验点的形成很重要。5.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请将下列物质与其运输方式相连: O2进入红细胞 肠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自由扩散 K+进入神经细胞协助扩散 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胞吞作用 Ca2+排出肌肉细胞胞吐作用 胰岛素分泌主动运输 白细胞吞噬细菌 6.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能引起细胞反应的

实验二 白细胞的吞噬及溶菌酶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二白细胞的吞噬及溶菌酶试验用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系统的介绍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熟悉白细胞的吞噬及溶菌酶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机体内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一般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则是存在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它们构成机体天然防御机能。本实验通过体外或动物体内的细胞吞噬及溶菌酶试验,以证实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厚凹玻片、接种环、采血针、滴管、湿盒、恒温培养箱、注射器、针头、打孔器、平皿、酒精灯、火柴。 2.材料、试剂: 3.8%枸橼酸钠、2%碘酒、75%酒精、瑞氏染液、蒸馏水、6%可溶性淀粉、1%鸡红细胞悬液、溶壁微球菌(100mg/m1)、l/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4)、琼脂、标准溶菌酶(100ug/m1)、新鲜鸡蛋清(1:10)、生理盐水、香柏油。 3.菌种:白色葡萄球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 4.动物:小白鼠 【内容和方法】 一、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1.方法 (1)取厚凹玻片一片,在凹孔中用滴管加入一滴3.8%枸橼酸钠溶液。 (2)依次用碘酒、酒精消毒手指或耳垂及采血针后,从消毒部位采取三大滴血加入凹孔中混匀。 (3)将接种环烧灼灭菌后,刮取少许白色葡萄球菌置于凹孔血液中搅匀。 (4)将上述凹玻片放人湿盒,于37℃温箱中作用45分钟,注意每15分钟混匀一次。 (5)取出凹玻片,用烧灼灭菌的接种环将凹孔中血液搅匀后取血3—4环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放回原处。 (6)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用吸管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

白细胞

白细胞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白细胞 英文名称: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leucocyte 定义1: 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称。 所属学科: 免疫学(一级学科) ;免疫系统(二级学科) ;免疫细胞(三级学科) 定义2: 血液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外的各种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 ;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目录[隐藏] 医学术语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数量的提高 医学术语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数量的提高 [编辑本段] 医学术语 【白细胞】 leucocyte 简称WBC(white blood cell) 补充介绍:(本资料为非专业资料,适合非专业人员阅读) 1单位:个/升(个/L) 2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9个/L) (1)成人为4.0到10.0 (2)新生儿为15到20 (3)6个月到2岁为11到12 (4)4到14岁为8 3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编辑本段]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正常人 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个/mm3。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白细胞观察实验:慢慢移动血片,观察各种白细胞,白细胞数目虽然少,寻找较困难,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 白细胞描述:数目少,胞体大,细胞核明显凸起。[1] [编辑本段]

白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亦称白血球,它的功能是使机体免受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癌细胞、异物侵入,是人体的守卫者。白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后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也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外的组织中。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个头最大的白细胞。 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单核细胞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巨噬细胞对细胞残体和病原体进行吞噬和消化,这一过程称为吞噬作用。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会释放溶菌酶破坏病原体。吞噬细胞还是参与适应性免疫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免疫功能外,吞噬细胞还扮演者促进生殖细胞发育、性激素、骨组织的再吸收以及血络的形成。 树突状细胞 类似于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也是一种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时会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与神经元的树突相似。树突状细胞通常存在于跟外界接触的皮膜(黏膜)部位,比如皮肤、内层的鼻子、肺、胃与肠的内层。树突状细胞通过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到淋巴结和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帮助机体识别病原体,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 B细胞是淋巴细胞的成分之一。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合成和分泌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对抗病原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帮助机体识别病原体,并使之成为靶细胞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被称为记忆细胞的B细胞可以保持对病原菌生物分子标记物的记忆,使得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免受感染。 这使得机体保持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长期免疫力。 T淋巴细胞 类似于B细胞,T细胞也是淋巴细胞之一。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迁移到胸腺内分化成熟。T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和释放淋巴因子参与免疫反应。T细胞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性T细胞抑制B细胞和其他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NKT细胞具有T细胞和NK细胞细胞两重性质,但是NKT细胞不是NK细胞而是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是分布于血液循环的淋巴细胞,它能识别被感染细胞和衰老细胞。NK细胞含有化学颗粒,NK细胞能够识别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通过释放化学颗粒吞噬破坏病变细胞。这些化学颗粒能溶解病变细胞的细胞膜,促使细胞凋亡,最终杀伤靶细胞。 同时应该区分NK细胞和某些T细胞,比如NKT细胞,不要相互混淆。 嗜中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属于有粒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吞噬过程中释放化学颗粒破坏病原体。细胞核呈分叶状。嗜中性粒细胞是血液循环中数量最多的粒细胞,机体遭遇病原体入侵时能迅速出现在感染和损伤的部位。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具有吞噬作用的白细胞,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会明显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可释放化学物质消灭病原体。嗜酸性粒细胞常存在于胃肠道的结缔组织中,细胞核呈双叶状,血液涂片上常呈U形分布。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颗粒内含有组胺和肝素等物质的粒细胞(有粒白细胞),肝素能稀释血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6、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7、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8、冠状轴与冠状面: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冠状轴。延冠状轴所做的将人体分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也称为额状面。 9、矢状轴与矢状面: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矢状轴。延矢状轴所指的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称矢状面。 二、选择题 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 A、神经调节 B、全身性体液调节 C、局部体液调节 D、

自身调节 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 A、血液凝固; B、减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分娩过程 3、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C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4、在生理状态下,维持肾小球血流量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C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 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 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 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6、你做过的以下实验,哪个属于急性离体实验方法?C A、反射弧分析 B、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C、神经不应期的测定 D、家兔呼吸运动影响因素 7、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 D A、远距分泌 B、旁分泌 C、自分泌 D、突触分泌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 B、反应 C、反馈 D、兴奋

吞噬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吞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白细胞(WBC):包括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小吞噬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因此,三者关系是:白细胞包括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为白细胞里面的两种不同细胞。 1.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8%。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的功能:①吞噬消化作用:能吞噬并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②分泌功能: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种物质;③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杀伤肿瘤细胞。 2.靶细胞即目标细胞,为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目标。 靶细胞的前身有多种细胞,如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如HIV病毒)后即成为免疫系统能识别并之产生免疫应答的靶细胞。 靶器官也同样意思 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3%,含有较少的细胞质和一个较大的细胞核。寿命最短的淋巴细胞可存活几个小时,最长的可达数年。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在功能上T 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1)T细胞T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40%~60%,T细胞能合成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具有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等多种作用。 (2)B细胞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0%~30%,当B细胞初次与某一抗原接触而被致敏后,一部分B细胞将分化为成熟的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即抗体,释放入血液中;另一部分发展成为记忆B细胞,寿命可长达一年以上且保持特异性,当它们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时,能被迅速激活为特异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后所表达的抗原特异性受体,称为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据估计一个B细胞膜上约含有104~105个BCR。 (3)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NK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它具有T细胞和B细胞所不具备的特征。NK能识别并攻击与正常细胞不同的任何膜表面发生变化的细胞,如肿瘤细胞或受到病毒攻击的细胞。NK与靶细胞膜相接触时,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靶细胞膜穿孔,并最终将膜分解。参考资料:<<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K+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属于:C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通道转运 2、白细胞吞噬细菌属于D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被动转运 D、入胞作用 3、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下述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A A、K+ B、Na+ C、Ca2+ D、Cl- 3、O2和CO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A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和入胞作用 4、分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耗能性跨膜转运的过程是:B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入胞 D、受体 5、细胞膜电位从-70mv变化到-90mv称为:D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6、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电位从-70mv变化到+20mv称为:B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7、细胞膜电位从+20mv变化到-70mv称为;C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8、需要耗能的过程是:C A、静息状态下K+外流 B、动作电位下降相 C、复极化后钠-钾泵转运 D、动作电位上升相 9、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B A、K+ B、Ca2+ C、Na+ D、Cl- 10、动作电位复极化是由于:B A、Na+内流 B、K+外流 C、Na+外流 D、K+内流 11、肌肉收缩的原理是:D A、肌丝卷曲 B、粗肌丝缩短 C、细肌丝缩短 D、粗细肌丝相互滑行 12、爆发动作电位的直接因素是:B A、必须是阈上刺激 B、膜电位变化到阈电位 C、激活钠泵 D、细胞处于兴奋状态 13、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A A、膜内钾外流 B、膜外钙内流 C、膜外钠内流 D、膜外氯内流 14、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共同特征是产生:C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动作电位 D、离子运动 15、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是局部电流流动的结果 B、可以双向传导 C、具有“全或无”现象 D、电位幅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16、阈电位时细胞膜对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C A、K+ B、Ca2+ C、Na+ D、Cl- 17、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B A、刺激强度 B、刺激频率 C、刺激时间 D、强度变频 18、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通常是:D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载体转运 D、通道转运 1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的产生是由于:A A、Na+内流 B、K+外流 C、Na+外流 D、Ca2+内流 20、细胞膜不耗能的过程是:B A、K+向细胞内转运 B、Na+向细胞内转运 C、维持静息电位 D、骨骼肌舒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