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摘要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表现在语言上。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起,一是语言的淡雅、二是语言的谈话风、三是语言的幽默。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美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
早在二十年代,他的散文就誉满文坛,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
因此,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
朱自清善于提炼语言,注重创辞炼字,努力以自然而又新颖的语言,简洁而又深邃的笔墨,传达浑厚而又宏深的内容,创造准确而又生动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朱自清深得此中三昧,他描写自然景物,不是“风景照片”,而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在《匆匆》里,作者以“轻灵”的笔调托物言情,抒发了不满于现状而“徘徊”,不甘心于光阴而“匆匆”,力求上进有所作为的情思。
《看花》一文,作者热烈赞美栀子花,赞美那卖花的乡下小姑娘。
“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它的香气“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正和那卖花的小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
”作者的善良的心地和对卖花人的同情表露得非常鲜明,这与达官贵人和公子王孙的赏花情趣截然不同[1]。
他赞美北京的西府海棠,“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
”这分明是把自己的感情融于花中,花中有作者自己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的品性和人格。
《给亡妇》是朱自清用至情话语写就的一篇散文。
作者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哀号,而是用无泪的轻声细语在倾诉。
每一个字都从心灵深处跳出,尤其是一连几个“你”,感情一字比一字浓重。
作者仿佛不是对妻子作死别的悼念,倒像是生离时的一番敞怀共话,促膝长谈。
杨振声说朱自清的散文是“风华从朴素出来”。
所谓朴素,“就是对辞藻的摈弃,是脱去了华服健康的袒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以宽阔的笑”。
宋人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里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以难。
”清人刘熙载在《苣概》里也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詩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他们都把“平淡”,“用常得奇”当作所追求的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
朱自清是做到这一点的[2]。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用笔如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表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写文章口语化,尽显“谈话风”。
他在《语文零拾》里的《自序》里说:“因为研究批评和诗,因为照现代的看法,达意和表情可以分为两种作用,不该混为一谈。
我们说达意,指的是字面或话面;说表情,指的是字里行间或话里有话。
”他的“谈话风”有着字外有字,句外有句的韵味。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本是平淡无奇的词句,一经作者巧手组合,便妙笔生辉:“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
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头发。
”这是细刻近视,一幅多么幽淡传神的工笔画:那青丝摇翠的柳影,不禁使人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典雅诗句。
这些描写,可以说情韵风趣都不是景物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因为作者着意经营语言所致[3]。
在《论自己》中,作者采用的完全是与朋友或熟人闲谈的口气来写,引用了许多民间用语,“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些话让我们感到,作者就在我们身边,正采用唠家常似的语言与我们交谈,我们作为听者是越听越有趣,越听越想听。
他的谈话风,还带有幽默感。
他所显现的幽默境界,具有口语的本色和从平淡质朴中来的特点。
同时他的幽默还具有一种庄重的健康美。
在他谐趣化的语言外壳下,常常包含着严肃的精神内核,包含着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对假恶丑的嘲笑。
它是一种以“外谐”形式反映“内庄”的本质的幽默风趣,是一种从严肃认真中来的幽默风趣。
在《沉默》中“我的朋友遇见过一个生客,他是一位准大人物,因某种礼貌关系去看我的朋友。
他坐下时,将双手笼起,搁在桌上。
说了几句,话就止住了,两炯炯地直看着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窘极了,好容易陆续地找了一句半句话来敷衍。
……大人物以及准大人物之可怕,正在此等处。
至于应付的方法,其实倒也有,那还是沉默;只消照样笼了手,和他对看起来,他大约也就无可奈何了罢?”读过这段文字,我们忍不住想笑,作者既幽默诙谐,又不失严肃认真。
作者用幽默这面哈哈镜,观察生活,照出了一些“准大人物”不可一世的情态,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语言的“外谐”与思想的“内庄”融为一体,在轻松而带有讽刺的笑声中表现出了美压倒丑的气势与思想。
《看花》中作者有一段老实而俏皮的文字:“夏天的早晨,我们那地方有乡下的姑娘在各处街巷,沿门叫着,‘卖栀子花来。
’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欢那白而晕黄的颜色和那肥肥的人儿,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也是我乐意的。
我这样便爱起花来了,也许有人会问‘你爱的不是花吧’,这个我自己也已不大开得清楚,只好存而不论了。
”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隐秘心里,说喜欢花的原因是那花“正和那姑娘有着相似之处”[4]。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淡雅、谈话风和幽默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郭文超.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J].芒种,2014,(09):59-60.
[2]靳保良.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J].成功(教育),2012,(06):34-35.
[3]姬彦红.也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J].语文学刊,2014,(21):47-49.
[4]谭淑红.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05):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