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者服务中馆员人格魅力的若干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读者服务中馆员人格魅力的若干认识摘要:本文类比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的体现,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探索了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如何重塑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文精神图书馆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
从哲学意义上看,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中心。
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图书馆所固有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点。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总结世界图书馆发展史时曾提出现代
图书馆的五条法则,前四条都是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意蕴。
第一条法则是“书是供使用的”;第二条法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条法则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法则是“节省读者的时间”。
高校图书馆对照这四条法则会发现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尽如人意。
1.以书为本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
片面追求馆藏的大
而全,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2.以技术为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应该说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学校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提倡人文关怀,也就是说要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给予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
二、“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重塑
每个图书馆的恰当定位、管理思路和发展规划要从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以书为本”和一味的“技术为本”的理念,结合各馆的实际升华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付诸于行动,确实会产生某些“阵痛”。
这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跳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工作上的“盲点”,需要具有科学的、创新实践的魄力和勇气。
1.以德治馆,激励馆员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不是一个枯燥的哲学名词,是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和力量源泉,是馆员积极心态的激励素。
爱的情感是积极心态的一种真实反映。
这种爱是一种长期的、无声的情感与劳动的倾注。
它需要一个馆员自始至终、一如既往的灌溉、磨练、提升着自己的行为艺术和语言艺术。
高校图书馆是古今中外人类劳动与智慧的集合
地,一个熟练的馆员,科学地运用行体艺术,给读者一个清晰、整洁、美观、便于行动的阅览环境和空间,无形中能激发和提升读者的阅读激情和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2.“以人为本”努力探索
(1)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
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在开放的空间,放足够多的好书,供学生随时阅读,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避免开放时间的限制,是学校图书馆的理想状态。
在开放的图书馆里,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
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可以是一种饭后的甜点,休闲式阅读同样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本内涵。
以客体适应主体的需求,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则。
(2)研究读者,满足读者需求
以往有一种习惯思路,认为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就是统计出读者的类型、数量,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书,需要什么书。
事实上,研究读者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要靠平时细致入微地调查,深入地研究,长期地积累。
要研究读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变性。
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文献,也需要某个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既有学习提高的需求,也有消遣娱乐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的转化,个性化的体现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应变对路的采购重点(指在馆藏原则的前提下),跟踪服务过程,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读者间的联系和沟通,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
除了口头交流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往特性
来实现。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高校图书馆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中。
丰富的馆藏和完备的文献资料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开发,为读者不断获取知识不断进行人生充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而图书馆人文氛围、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使疲惫的身心获得自由和解放。
在图书馆,读者可以和智者交流,与圣贤交心。
正如博尔赫斯所赞美的那样:“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只有以人为本,具有人文精神的图书馆,才能吸引读者,关爱读者、方便读者、造福读者,常驻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霞.高校图书馆员积极心态的调试.图书馆,2002,(2).
[2]万琪.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人文发展.
[3]朱晓华.现代图书馆与传统人文精神.图书情报工作,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