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PPT血液循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g:5% G-S、0.85% NaCl 高渗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红细胞萎缩 低渗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红细胞膨胀 破裂红细胞溶血
2)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抵抗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衰老RBC > 刚成熟RB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 正常RBC
4.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 免疫:表面含Ⅰ型补体受体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和正常血浆容量
按渗透压的变化,溶液分
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
临床常用等渗溶液:
注意
0.85%NaCl溶液; 5% 葡萄糖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大小的溶液
张力:
溶液中不能通过红细胞膜的溶质产生的渗透压
1.9%尿素溶液
等渗不一定等张,等张一定等渗?
(四)血浆的pH
除γ-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多产自肝脏.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 40 - 50 ) % 女( 37 - 48 ) %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 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增添了少量血 凝时由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 学物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三)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er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溶液通过半透膜吸引H2O分子的能力) 医学上用毫渗作单位 (mOsm)
2)渗透压与溶质化学性质和分子量无关,而与 溶质颗粒数成正比
3)H2O在各结构间转运的动力,H2O从低渗 高渗
重点
造血部位: 卵黄囊→ 肝、脾→ 骨髓→ 不规则骨 胚胎早期 第2个月 第个4月 18岁以后
阶段:根据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分为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红系:粒-单核系:巨核系:淋巴系
红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 胞→早幼RBC→中幼RBC→晚幼RBC →网织RBC→成熟RBC。
叠连:RBC彼此以凹面相贴在一起的现象。 叠连形成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 浆成分的变化。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增多,易叠连 白蛋白、卵磷脂增多,不易叠连 •意义:临床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 风湿、肿瘤等疾病
3.渗透脆性 1)溶液分类:按渗透压的变化分 等渗液:溶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
2、血浆渗透压组成 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NaCl)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白蛋白)
组成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占绝大多数
所占比重 770kPa、 5751mmHg
占很少 3.3kPa、 25mmHg
形成物质 主要由NaCl形成 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生理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 衡和细胞正常体积
1)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Eryth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 ESR) •红细胞在沉降管内 , 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 正常值:
♂ : 15mm/h ♀ : 20 mm/h ( 魏氏法) 原因:双凹碟形,表面积/容积较大,摩擦力大。
细胞表面有带负电的唾液蛋白,而白蛋白 带负电。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可塑变形性
RBC在循环中,可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
管和血窦孔隙。
表面积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140μm2
与表面积和体积比值呈正相关体;积90 μm3
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RBC脱水 Hb变性
RBC 内 粘度↑
RBC变 形能力 ↓
2.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重点
7.35~7.45 ① 血液缓冲系统
血浆中
RBC内
NaHCO3/H2CO3
KHb/HHb
Na2HPO4/ NaH2PO4
KHbO2/HHbO2
Na-蛋白质/H-蛋白质 KHCO3/H2CO3
K2HPO4/ KH2PO4 ② 肺排酸功能 CO2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H+ HCO -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 :(4.0-5.5)1012/L ♀ :(3.5-5.0)1012/L 新生儿可超过6.0×1012/L。儿童期RBC量保 持低水平,青春期接近成人,性别差异明显。
Hemoglobin Hb:♂ :120-160g/L ♀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 g/L 2.双凹圆碟形 3.RBC 或 Hb贫血,红细胞大量破裂溶 血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免疫防御作用
运输物质和与激素结合 参与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营养功能 缓冲作用 除γ-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多产自肝脏.
二、血量 Blood volume 7% - 8% 70-80ml/kg 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
少量失血 10% ( 500ml ):机体可代偿(水 电解质1-2h、血浆蛋白24h、RBC 1月)
中等量失血 20% ( 1000ml ): 机体代偿功能不足
大量失血 20% : 失血性休克须立即输血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 1.050~1.060 (红细胞数目) 血浆:1.025~1.030 (血浆蛋白) 红细胞:1.090~1.092(血红蛋白) (二)血液的粘度 相对于水4-5 粘滞性大小和红细胞数目/血浆蛋白含量有关。 疾病时,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叠连聚集粘滞 性增大,血流阻力加大。
造血微环境:造血器官中的基 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 外基质、造血调节因子及造血 器官的神经和血管
作用:血细胞生成过程中起 调控、诱导和支持作用 再生障碍性贫血:物理(γ射 线、X射线)化学(氯霉素、 苯)生物(病毒)
二.红细胞生理 (Erythrocyte , Red Blood Cell RBC)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1.正常值
第三章 血 液
( BLOOD )
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免疫防御功能 4、维持内环境稳态 5、传递信息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蛋白 (65-85g/L) 白蛋白(40-48g/L)、
盐析法 球蛋白、(15-30g/L) 纤维蛋白原
免疫电泳:1 、2 、 、r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1.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1)Fe2+ 十二指肠 Fe3+ 胃酸(HCl) Fe2+
2)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抵抗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衰老RBC > 刚成熟RB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 正常RBC
4.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 免疫:表面含Ⅰ型补体受体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和正常血浆容量
按渗透压的变化,溶液分
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
临床常用等渗溶液:
注意
0.85%NaCl溶液; 5% 葡萄糖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大小的溶液
张力:
溶液中不能通过红细胞膜的溶质产生的渗透压
1.9%尿素溶液
等渗不一定等张,等张一定等渗?
(四)血浆的pH
除γ-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多产自肝脏.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 40 - 50 ) % 女( 37 - 48 ) %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 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增添了少量血 凝时由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 学物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三)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er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溶液通过半透膜吸引H2O分子的能力) 医学上用毫渗作单位 (mOsm)
2)渗透压与溶质化学性质和分子量无关,而与 溶质颗粒数成正比
3)H2O在各结构间转运的动力,H2O从低渗 高渗
重点
造血部位: 卵黄囊→ 肝、脾→ 骨髓→ 不规则骨 胚胎早期 第2个月 第个4月 18岁以后
阶段:根据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分为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红系:粒-单核系:巨核系:淋巴系
红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 胞→早幼RBC→中幼RBC→晚幼RBC →网织RBC→成熟RBC。
叠连:RBC彼此以凹面相贴在一起的现象。 叠连形成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 浆成分的变化。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增多,易叠连 白蛋白、卵磷脂增多,不易叠连 •意义:临床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 风湿、肿瘤等疾病
3.渗透脆性 1)溶液分类:按渗透压的变化分 等渗液:溶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
2、血浆渗透压组成 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NaCl)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白蛋白)
组成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占绝大多数
所占比重 770kPa、 5751mmHg
占很少 3.3kPa、 25mmHg
形成物质 主要由NaCl形成 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生理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 衡和细胞正常体积
1)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Eryth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 ESR) •红细胞在沉降管内 , 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 正常值:
♂ : 15mm/h ♀ : 20 mm/h ( 魏氏法) 原因:双凹碟形,表面积/容积较大,摩擦力大。
细胞表面有带负电的唾液蛋白,而白蛋白 带负电。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可塑变形性
RBC在循环中,可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
管和血窦孔隙。
表面积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140μm2
与表面积和体积比值呈正相关体;积90 μm3
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RBC脱水 Hb变性
RBC 内 粘度↑
RBC变 形能力 ↓
2.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重点
7.35~7.45 ① 血液缓冲系统
血浆中
RBC内
NaHCO3/H2CO3
KHb/HHb
Na2HPO4/ NaH2PO4
KHbO2/HHbO2
Na-蛋白质/H-蛋白质 KHCO3/H2CO3
K2HPO4/ KH2PO4 ② 肺排酸功能 CO2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H+ HCO -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 :(4.0-5.5)1012/L ♀ :(3.5-5.0)1012/L 新生儿可超过6.0×1012/L。儿童期RBC量保 持低水平,青春期接近成人,性别差异明显。
Hemoglobin Hb:♂ :120-160g/L ♀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 g/L 2.双凹圆碟形 3.RBC 或 Hb贫血,红细胞大量破裂溶 血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免疫防御作用
运输物质和与激素结合 参与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营养功能 缓冲作用 除γ-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多产自肝脏.
二、血量 Blood volume 7% - 8% 70-80ml/kg 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
少量失血 10% ( 500ml ):机体可代偿(水 电解质1-2h、血浆蛋白24h、RBC 1月)
中等量失血 20% ( 1000ml ): 机体代偿功能不足
大量失血 20% : 失血性休克须立即输血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 1.050~1.060 (红细胞数目) 血浆:1.025~1.030 (血浆蛋白) 红细胞:1.090~1.092(血红蛋白) (二)血液的粘度 相对于水4-5 粘滞性大小和红细胞数目/血浆蛋白含量有关。 疾病时,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叠连聚集粘滞 性增大,血流阻力加大。
造血微环境:造血器官中的基 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 外基质、造血调节因子及造血 器官的神经和血管
作用:血细胞生成过程中起 调控、诱导和支持作用 再生障碍性贫血:物理(γ射 线、X射线)化学(氯霉素、 苯)生物(病毒)
二.红细胞生理 (Erythrocyte , Red Blood Cell RBC)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1.正常值
第三章 血 液
( BLOOD )
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免疫防御功能 4、维持内环境稳态 5、传递信息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蛋白 (65-85g/L) 白蛋白(40-48g/L)、
盐析法 球蛋白、(15-30g/L) 纤维蛋白原
免疫电泳:1 、2 、 、r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1.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1)Fe2+ 十二指肠 Fe3+ 胃酸(HCl) 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