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初步I课程教学大纲.doc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192学时12学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设计初步(BASES OF DESIGN)课,适用于建筑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是学生必修的主干型专业基础课。
课内参考时数为212学时(含1个教学专用周20个学时),课内外学时比例控制在1:1以内,课程学分数为13。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运用过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的单元教学,在观察、分析、构思、图示表达、模型实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初步掌握建筑与环境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基本技能,完成向专业设计课的过渡。
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受到设计启蒙教育,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后修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先修课程1、素描与色彩。
重点掌握设计素描、线描、速写、色彩(水彩、水粉)写生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2、建筑制图。
掌握三视图、轴测图、透视图(一点、两点透视)、阴影图等的基本知识与求作方法,初步掌握建筑工程图字体书写和线条图配景的画法,以及建筑方案设计图绘制的基本规范。
3、建筑概论。
初步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类型、发展简史、建筑营造的一般过程、建筑师的工作和职责、建筑师的知识结构与学习。
(二)基本要求依据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按照建筑与环境方案设计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类型,以及认知顺序,将设计初步课分为基础和综合两类教学模块。
基础模块M1:形象化思考基础。
调动提出设计新概念、新形式的潜力,激发和培养其形象化思考能力。
通过单元教学,初步掌握概念设计与传达、铅笔和钢笔基本图示、形象记忆等的基本技能,初步达到能较规范地运用方案设计常用图示,概要地表达建筑与环境形象的水平。
M2:表达基础。
以相关基本理论教学为指导,通过单元教学,初步掌握碳笔、水彩、水粉等效果图基本技法,并以钢笔淡彩效果图为重点,初步掌握建筑与环境的空间、光影、质感与色彩的图示表达技法。
设计基础 I课程教学大纲
• Modified tone exercises;
• Segmentation and harmony exercises.
2.Basic requirements:
•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observation and practice.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熟练掌握艺术设计的要素和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拓宽思维和技法。发展其空间塑造和想象能力,激发创新能力。
课程简介
5. Usage of modern tools: Be able to develop, select and adopt appropriate art technology methods, modern information tools and resources aimed at complex problems of fashion and accessories design and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有如下贡献:1、5、10、12
1.设计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将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于解决实际的设计实践问题。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艺术技术手段、现代信息工具和资源,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设计实践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绘制设计草图、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设计初步英文名称:Design Preliminar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 32学分: 2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设计初步》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设计与建筑的概念、建筑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与环境、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典与现代建筑、建筑识图与表现技法、形态构成”等基础专业理论与基础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学基础专业认知及基础设计能力,通过开展同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巩固与深化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技能与理论思考相结合,深化理解教学内容。
Design Preliminary is the basic cours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Teaching contents include the concept of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building space and environment, the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the western classical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performance skills and other basic professional theory, skills.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rough practical teaching and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skills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设计初步》是城乡规划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用于形成学生对空间设计的初步认知,了解建筑、城市的发展历程,学习空间设计基础知识,培养空间设计动手能力,提高空间感知。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美术学专业)课程编码:1801013080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2.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绘画基础一、课程教学目的《设计基础》为美术学专业学生分专业前的专业必修课。
它主要讲授设计的基础知识、三大构成设计的形态及形式、设计基础的信息传达,进行设计的入门基础理论、基本技法的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设计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法有初步的了解,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进入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培养学生对视觉形象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并能够初步掌握基础设计的绘画技法,培养学生对点、线、面、体、色彩、材料的认知及把握能力,对绘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设计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n的的视觉形象创造;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设计基础的训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点、线、面等设计元素基本形态及其美的形式法则。
使学生们掌握设计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及变幻形式。
教学内容:构成设计与方法;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新形态的发现;材料肌理的形成与特征。
教学重点: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
教学难点:形式法则的应用。
第二章平面构成设计基础教学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认识平面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平面构成表现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概论;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式。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骨格的常见形式。
教学难点:儿种骨格形式的运用。
第三章色彩构成设计基础教学目标: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色彩构成概论;色彩构成基础知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研究;色彩的形象与色彩设计。
设计基础(一) 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统一编号)
课程名称:设计基础(一)
学时:学分:
实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课程性质:限定必修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形态、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应用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应觉创造,并注重对造形色彩感觉的体验及训练。
培养学生基本的视觉审美、设计分析和创新能力,着重于形式美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形式原理
第二章造形篇
1.造形元素
2.形的分类及其形成
3.形的组合与分解
第三章构成篇
1.空间与空间关系元素
2.配置与分割构成
3.打散构成和集合构成
4.立体和空间感构成
第四章色彩篇
1.色彩三属性
2.色彩混合
3.结构色彩
4.色彩调和
第五章色彩心理
1.色彩感觉
2.色彩联想和象征
第六章自然色彩设计篇
1.自然色彩的采集归纳
2.自然色彩的采集重构
第七章肌理篇
1.视觉触觉材料
2.表现技法
三、教学安排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为作业评分,总成绩为各章作业分数之和的平均值。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艺术设计的造形与构成》,龚铁,中国书籍出版社
《色彩构成设计》,刘宝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设计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设计基础I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科基础模块中的必修课程,是其它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和保证。
本课程是设计思维方式训练的起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造型语言、认识形态并掌握形态的知觉和心理;认识形态之美,提高对形态的审美水平;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和构成形式,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感受能力和对视觉形式语言的把握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授课学时而制定,以工业设计专业所需的造型能力为目标。
首先,强调基础性,满足工业设计专业的要求。
其次,强调科学性,注重训练有序思维,养成预想和计划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的抽象和形象思维方法。
三,激发创新性,培养洞察力,拓宽思维与技法,发展形态塑造与想象能力,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四,加强文化意识培养,将中国文化的传统艺术中的造型方法融入到造型意识之中。
第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介绍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在设计中的作用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了解构成在设计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明确学习目的,并对设计学科的特点和思维方法形成基础性的认知。
- 1 -第二部分形态构成的理论基础。
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形态,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并激发想像力。
掌握形态、形态构成、形态要素等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性质,并寻找各要素之间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培养创造性。
第三部分形态的知觉与心理。
重点掌握视觉完形、视觉识别和错视原理,理解视觉现象的实质、视觉认知的规律,研究视觉认知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现象及其在造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式认识形态。
第四部分形态美的法则。
掌握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造型的基本构图法则及艺术表现形式。
探讨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加强创造形态过程中艺术表现力。
《设计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Design Basis》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学习工业设计过程中基础的设计表现技能,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最终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表现对象的空间尺度感、比例、美感以及表现图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选择最适合的设计表现手段展示设计作品,为完成设计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为设计类专业打基础的重要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设计速写、图案、字体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其设计综合应用能力,并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运用到专业设计之中,从而具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创新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由浅入深的设计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与设计息息相关的专业基本规律,通过讲授基础原理并结合实际练习操作及相关训练从而达到掌握设计基础实践操作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结合设计实际应用情况,强调设计基础内容在学生学习设计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关注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激发对专业的学习欲望,提高设计意识与素养,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以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要求。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
要在学生完成《素描》、《工业设计概论》等基础课程上再学习。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参考书:卢少夫《平面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杜娟《平面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六、课程进度表七、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对实践案例的评讲。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形式进行。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信息较少、实践性强、理论抽象、应用性特点突出。
设计基础(I)教学大纲(中英文)
1. Design knowledge: Master solid basic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 be 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sign practice by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art and design
c.面
d.体
e.空间
2. 色彩与立体构成
3. 肌理与立体构成
(二)构成材料(4学时)
1.常用材料
2.材料力学
(三)立体形态构成基本原理(8学时)
1.重复
2.近似
3.渐变
4.发射
5.变异
6.对比
7.集结
8.肌理
(四)立体形态构成的形式法则( 6学时)
1.简练与单纯性
2.平衡
3.比例
4.对比
5.主次
6.节奏
Credits
5.0
Semester
The1stSemester
Institute
School of Design
ProgramOriented
Product Design
Teaching Language
Chinese
Prerequisites
Student Outcomes
(Special Training Ability)
3. Design/Development solution: Be able to pose the solution for complicated design problems, to design all kinds of product designs and service system design according to special requirements, to express cre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in order to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economy, culture, environment, security, technique and beauty.
建筑设计初步I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初步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142010【英文译名】:Ba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Ⅰ【适用专业】:建筑学【学分数】:3【总学时】:48【实践学时】: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课程的准备及起步阶段。
其主要是通过讲课及反复的作业练习,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为后一阶段的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奠定基础。
2、通过建筑表现技法、抽象造型设计和建筑体验分析三部分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案表达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创造的能力,掌握空间分析的方法,提高理性认识建筑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开端,无前修课程。
后续课程有:建筑设计初步Ⅱ、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规划系列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课程内容1、首先了解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认识建筑,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表现基本原理与技法,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及造型法,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与方法。
2.课程作业部分提供与基础理论相适应的系列作业设置,作业配有作业指导书,掌握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表现、建筑形态构成、建筑美学和建筑设计入门训练。
3、*本课程的重点在建筑表现基本原理与技法及其训练,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及造型法及其训练上。
4、△本课程的难点建筑表现训练上,基本来说,重要理念的输入、重要技能的训练,重在反复输入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五、教学方法建议每一部分的理论教学后,相应布置课程作业,作业追求综合性、多功能、高效益,本着重要理念反复输入和重要技能反复训练的思想,每个作业包含多种训练内容。
建筑表现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图纸模型进行建筑表达的原理和方法;建筑形态构成训练对建筑的基本形式(点、线、面、体)及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位、位置、空间)的直觉及相关性认识,训练用形式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建筑美学训练培养审美感觉和构图,即运用美学原理组织形式因素的能力;建筑设计入门训练通过实际题目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设计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doc
□核心能力7.□核心能力&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 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 方式
作业安排
4
美的形式原理1
3
重点:美的形式原理/量的秩序
难点:藉由可见物理解理论与实际感受
课堂 讲授
课题练习
5.
美的形式原理2
3
重点:美的形式原理/质的秩序
难点:藉由可见物理解理论与实际感受
14
自由造形练习
3
透过软性材质形塑自然造形,藉 由实体理解形态与设计之关联性
设计
小组讨论/发表
15
自由造形练习
3
透过软性材质形塑自然造形,藉 由实体理解形态与设计之关联性
设计
小组讨论/发表
17
仿生结构
3
实际观察仿生对象之结构,创造 造形可能性的连结
设计
小组讨论/发表
18
仿生造形发表
3
提出仿生结构与造形可能性,并 提出设计成果
课堂 讲授
体立体构 成
11
体构成原理
3
重点:量体构成原则与实例
难点:量体造形变化与实际感受对照
课堂 讲授
体立体构
成
13
自由造形
3
重点:自由造形原则
难点:理解自由造形与设计关联性
课堂 讲授
课题练习
16
仿生设计
3
重点:仿生设计原则
难点:理解自然物与设计关联性
课堂 讲授
课题练习
合计:
24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次
设计
小组讨论/发表
19
期末作品发表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doc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610042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1英文名称: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e Design 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16学分:1.5适用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美术、计算机基础执笔人:杜书波审定人: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是给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建筑设计利用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同时由于AutoCAD可提供一个精确的、可视的三维模型,从而可加强学生的三维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三维思考能力及对方案的综合分析能力。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要求:明确什么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其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方式;Auto CAD的基本硬件需求与软件需求;Auto CAD的基本命令组成与使用。
能力要求:能熟练运用AutoCAD的基本命令;能使用Auto CAD进行建筑空间分析;能使用其他版本的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讲课重点应放在通用性上,使学生在掌握AutoCAD的基础上,能在今后的使用中快速掌握其它软件的使用。
对较高深内容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概念,便于学生日后的深入。
2.教学中以讲课为附,上机为主。
使学生能较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便于今后使用。
讲课可在机房进行,使教学更直观、明了,便于学生加快熟练速度。
3.作业以阶段性练习为主,结合各章节内容布置命令的练习(这一练习应具有系统性),在课程中应完成一个大作业,即某一设计的成套方案图,使这门课与设计课紧密相联。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抽象思维能力。
第一章概论1、阐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产生及发展背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情况,发展趋势。
设计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基础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J50001学分:5.5理论学时:88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先修课程:无执笔人:宋臻审定人:刘青赵少俐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是新生一入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学习素描和色彩的知识。
素描和色彩基本知识学生入学时已经具备了,但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是学生考学以前不具备的知识能力。
此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巩固和加强提升本专业知识能力必备的课程。
本门课程会结合学生之前学的素描色彩知识向专业设计方向引进-------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
设计基础I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造型语言进行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课题训练,提高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水平,开发学生善于分析和解剖造型的研究能力,逐步培养他们对空间的视觉审美与创造能力,为今后的专业的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教学以课堂教授、课堂练习、示范辅导、课外作业、作品讲评和集体讨论等组成。
课堂讲授主要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解,运用多媒体演示、参观展览等方式,结合讲授理论,赏析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境界。
课堂练习以写生为主要形式,通过写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能技巧,进而理解绘画艺术的基本规律。
示范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方式有分组辅导和个别辅导,必须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作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般在每周课堂教学以外要求布置课外作业练习,开列阅读书目,以达到增强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和熟练运用相关技法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集体评画,介绍作画体会,相互点评作业,取长补短。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部分设计素描(44学时)第一章结构素描的概念(2学时)1.结构素描的概念、形成与发展2.结构素描的构图、线的处理与表现3.线结构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教学重点:结构素描的构图、线的处理与表现教学难点:结构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正确理解现代设计素描教学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主动型教学方法。
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28J1008 课程名称:设计初步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英文名称:Preliminary knowledge of design 总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适用对象:视觉传达专业授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面向产品专业大一新生的设计专业基础知识教程,是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普及基本知识、打下设计教育基础的作用,本课程的进行为后续专业课程起到了储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作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设计的兴趣以及鉴赏优良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工业设计专业有基本的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基本能力和学习兴趣,打牢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设计;2、帮助学生认识经典的设计作品以及设计要素与之间的关系;3、了解设计所涉及到的一般学科和知识,掌握设计的基本术语,理解它的一般创作方法;4、进行初步的设计训练,为之后的专业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围绕课程内容安排,并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联系相互结合起来。
本课程共分为八周,第一周了解和掌握设计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定义。
第二周学习透视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透视的图案绘制。
第三至五周了解设计的基本造型要素以及设计的构成形式法则。
第六至七周人机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并进行实地调研辅导,了解产品的人机尺度和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第八周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最终的设计训练。
整个课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基础,辅以单独辅导、示范、评讲等环节滚动进行。
第一单元设计基础第一节设计的定义(一)从造型到设计(二)认识设计(三)设计原则第二节设计呈现的内容与形式(一)选择内容(二)选择形式(三)形式与功能第三节设计的过程(一)设计的观察方法(看)(二)设计的思维训练(想)(三)设计创意方法与表现(做)基本要求:了解设计的定义与范围、门类,对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设计基础英文名称:Design Besic课程学时:120学时课程学分:7.5 学分适用专业:专业设计、艺术设计课程性质:必修预备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一、课程教学目的设计基础包含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设计三个部分,它作为设计艺术的重要基础理论,已成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新的视觉语言。
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第一部分平面设计第一章平面设计的概念1.平面设计是一种造型概念,视觉形象的设计,探求和形态间的组合关系及组合规律。
2.研究和分析视觉语言的形态、空间、运动、光比例等因素的变化和形式。
3.平面设计在二维的空间,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织,强调形态之间的推移、律动和对比、平衡等作用。
4.平面设计是构成艺术的一部分。
打破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通过理解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态要素,依照美的形式法则,再创造新的形象及新的组合秩序。
第二章形态的设计要素1.现实形态中,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形态。
2.造型要素最基本的元素是抽象的点、线、面。
3.基本形的设计。
4.骨格的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的组织形式1.重复2.近似3.渐谈4.发射5.变异6.对比7.密集8.分割9.空间10.打散11.肌理12.特异第二部分色彩设计第一章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2.明度3.纯度第二章色彩的体系1.色彩体系的分类2.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3.色立体的基本结构4.色名体系第三章色彩与生理第四章色彩与心理1.色彩的心理现象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3.色彩的知觉共感第五章色彩对比与调和1.色彩对比的概念2.对比的分类与效果3.色彩调和的概念4.调和的分类与效果第三部分立体设计第一章立体设计观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组成新的形态,探求包括材料;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和对形、色、质等的心理效能。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1年《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课程介绍设计基础一作为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主要是从设计的基本概念,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入手,逐步过渡到设计形态、纹样摹制及最后的纹样创作。
在实践的环节中主要以完整的基础训练为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作铺垫。
具体来看,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是学习在平面载体中进行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课程,在平面范围内进行点线面基本要素的认识与联想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设计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并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二件完整的设计作业。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不同的课题训练都是对构成原理的探讨、思考、启迪创意、开拓设计思维,通过对形态、色彩、肌理、空间的方面的创造而进行的一种偏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
研究“分”与“和”;“折解”与“重构”;“结构”与“规律”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平面造型能力、正确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支撑教学目标1)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第二节平面构成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特点第四节平面构成的目的教学要点(1) 了解构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 了解构成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平面构成对造型训练的意义和它与设计的关系。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4)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点第二节线第三节面第四节从具象到抽象训练教学要点(1) 掌握平面构成基本元素的特点,具象到抽象的变化方法(2) 了解基本元素的特点及构成方法,理解自然形态与抽象的差别,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型语言。
第三章单元形的繁殖构成(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课时:1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单元形的组合第二节单元形的繁殖教学要点(1) 了解单元形的各种组合关系,(2)掌握单元形繁殖方法。
黑白关系和谐,画面构图完整,制作严谨。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初步A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2213102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初步1英文名称: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Ⅰ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112 讲课学时:112 实验学时:0学分:7适用对象: 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美术执笔人:李慧勇审定人: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学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主要任务是通过基本知识及理论的讲授,结合相关的课程作业练习,使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提高对建筑及其设计的基本认识;培养与专业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构思能力;并在建筑表现技能等方面得到基本的训练。
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课程作业的设置主要体现出以下指导思想:重视专业基础教育,更新扩充系统的建筑认识内容,从专业的角度,来提高学生对建筑及其设计的认识;针对专业特点,强化设计构思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基本表现技法的内容中,注重与计算机辅助手段相配合的设计表达技能的学习;完善视知觉及形态构成的系统训练;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按计划实施能力的培养;结合注册制度对职业建筑师的要求,适当增加建筑制图的标准化要求,使学生了解更广泛的建筑知识,培养综合素质,为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教改的基本要求:改以前以表现技巧为主的基本功训练为创造性与表现、表达技巧相结和的培养模式;尽可能将设计构思、审美感觉和表现技巧三方面综合在每一个作业的教学内容之中,以期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益。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1)通过对建筑认识的学习,使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欣赏和了解建筑,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和建筑认识素养。
初步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基本属性和相关技术要素。
2)通过对建筑表现技能的学习,重点掌握建筑制图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绘图工具的使用、常用字体的书写,并初步掌握钢笔徒手画及建筑配景的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初步I》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72 学分:2.5
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52
面向专业:园林课程代码:
先开课程:画法几何课程性质:必修
执笔人:李彦华审定人:王富王奎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课程性质和地位:设计初步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为园林设计系列课程做准备的必修课。
本课程以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制图规范和构成理论为主要内容,是一门以表现技法为主的基础应用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制图基本知识,绘图基本方法、制图规范以及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基本技能的练习与实际操作训练,锻炼学生识图、绘图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的图纸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园林设计系列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作业,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够认真、严格执行有关制图规范和标准,又能灵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本知识(4学时)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使用
第二节制图常规
第三节几何作图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画法
第五节制图步骤
重点:绘图工具的使用;制图常规、步骤
难点:制图常规、步骤
思考题:如何将制图规范运用到今后的园林制图中? 第二章线条图绘制(2学时)
第一节工具线条图绘制
第二节钢笔线条图绘制
重点: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的绘制
难点:徒手线条图绘制
思考题:如何画好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
第三章园林平面、立面和剖面图(2学时)
第一节投影的概念
第二节平面、立面和剖面的绘制
第三节实测图的绘制
第四节园林各要素的表示方法
重点:园林平面图、立面图与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园林平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思考题:如何合理表示园林构成要素?
第四章透视图和鸟瞰图(4学时)
第一节概念
第二节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第三节鸟瞰图的基本画法
重点:透视图的基本画法;鸟瞰图的基本画法
难点:透视图的基本画法;鸟瞰图的基本画法
思考题:透视图和鸟瞰图的区别和运用。
第五章平面构成(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三节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难点: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思考题:如何利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表达设计的情感?
第六章色彩构成(2学时)
第一节色彩的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色彩的对比
第三节色彩的调和
第四节色彩的心理效用
思考题:色彩构成的创意与应用。
第七章立体构成(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
重点: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
难点: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
思考题:如何将立体构成知识灵活应用于园林设计中?
三、考核方式和要求
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是由平日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考核,其中平日成绩20%,实验成绩占80%。
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制图常规,熟悉三大构成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各章的重点内容。
第二部分:实验教学部分
一、说明
1.本门实验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实验课程,一方面使同学们达到能阅读理解和绘制园林图纸的基本能力,养成正确、规范的作图习惯;掌握平面、立面、剖面以及局部透视和鸟瞰图的绘制方法,熟悉三大构成理论及其应用。
另一方面注重园林设计的表现技能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如水彩或彩铅、马克笔彩色渲染图的表现方法。
2.本门实验课程项目设置情况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
(一)工程美术字体练习(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对工程美术字体笔画和结构练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美术字体如仿宋字的的写法。
2.内容:工程美术字体笔画和结构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钢笔,铅笔,A4绘图纸。
(二)线条图绘制练习(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的基本画法,为以后的园林制图奠定扎实的基础。
2.内容: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胶带等。
(三)园林平面、立面、剖面图的绘制(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园林平面、立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为以后的园林设计奠定基础。
2.内容:园林平面、立面、剖面图绘制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
针管笔,马克笔,彩铅,胶带等。
(四)园林构成要素表示方法(6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园林构成要素的表示方法,为园林制图奠定基础。
2.内容:园林构成要素表示方法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号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马克笔,彩铅,针管笔,胶带等。
(五)园林实测图绘制(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实测练习,使学生掌握实测的方法和实测图的绘制。
2.内容:绘制园林实测图。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卷尺,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针管笔,马克笔,彩铅,胶带等。
(六)透视图和鸟瞰图绘制(8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运用画法几何的透视知识正确绘制园林效果图。
2.内容:绘制透视图和鸟瞰图。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针管笔,马克笔,彩铅,胶带等。
(七)平面构成练习(8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巩固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
2.内容:平面构成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针管笔,胶带等。
(八)色彩构成练习(8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提高学生对色彩全方位的悟性和表达能力。
2.内容:色彩构成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马克笔,彩铅,水彩笔,铅笔,针管笔,胶带等。
(九)立体构成练习(6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内容:立体构成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牙签,泡沫、卡纸,白乳胶,小刀,标签,其他自备材料等。
三、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要求
考核方式:作图和实际操作
成绩评定要求:根据作图的规范性、正确性、表现效果和作图时间综合进行成绩评定。
第三部分:建议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1]《园林工程制图》,穆亚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社。
[3]《建筑初步》,田学哲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4]《平面构成》,满懿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5]《立体构成》,赵殿译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6]《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