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摘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之一。本文旨在通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中西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学习如何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批评,在此过程中了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女性主义
一、综述
不少人认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之一。”但在现阶段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还有待发展成熟……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着力于男性文化对女性形象歪曲的揭露,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倾心于以女权的视角解读经典作品,到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深入到“性别诗学”的研究。
我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力图在接受借鉴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诗学传统,建构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使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既关注女性的社会性地位和角色,也不放弃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文学性的研究与对于文化的关注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执着追求。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话语、方法基本沿用西方的,有时甚至可以说全盘照抄,有点“拿来主义”,缺乏本土理论建构。
二、作品选评
接下来,我将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中西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1.《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简·爱》
说到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首先会想到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在作品中安娜被禁锢在没有爱情的封建婚姻里,她不能忍受卡列宁的虚伪,更不想与卡列宁过无爱的生活。安娜全身心充满着生气和洋溢着生命力,是她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她与伏伦斯基相爱后,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去赛马场看伏伦斯基赛马,她紧张地看着赛马场上的变化,没有看丈夫一眼,甚至听到他的声音就觉得厌烦。在伏伦斯基的赛马摔倒后,她不顾体面地尖叫出来,甚至在坐车返家的路上,她坦荡地向丈夫表态“我听着你说话,但是我心里却想着他。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我忍受不了你,我害怕你,我憎恶你,随便你怎么处置我吧”。大胆的真诚,无畏的坦率。安娜最终勇敢地决定冲破封建家庭的蛛网,全身心地投入她认为值得为之奉献一切的爱的怀抱之中了。安娜敢公开她想要的爱情,这是公然对贵族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挑战。安娜抛弃丈夫和儿子,不顾一切和伏伦斯基生活在一起时,违反了封建社会的礼法。于是整个上流社会都轻视她,把她看成是堕落的不道德的女人。但是为了爱情,她无所畏惧!
可是好景不长,伏伦斯基在得到安娜后,只是满足于自己的虚荣心,沉迷于对安娜的情欲中。岁月流逝,新鲜感也慢慢过去,他重新投入了母亲的怀抱,开始了他的社交生活。伏伦斯基开始视安娜的爱为累赘,两人经常为一句话、一件小事而发生口角,以至于伏伦斯基发出“简直无法忍受了”“凡事都有一个限度”的怒吼。安娜心痛欲碎,由苦恼妒嫉,到消沉绝望。她爱伏伦斯基,但不能忍受伏伦斯基的虚伪,不能忍受他把她的爱当累赘。“我要爱情,可是却没有。那么一切都完结了。”安娜感到的是绝望、怨恨。在安娜最后走向死亡的时候说“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不只是对卡列宁、伏伦斯基的虚伪的反抗,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安娜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主义的勇敢精神与叛逆性格,对当时妇女争取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的运动,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从我个人的观念看,我认为安娜不一定要用死亡来解脱自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她完全可以离开伏伦斯基,自己好好活着,即使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考虑下她的小儿子。从这点上看,中西方的女性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接着分析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这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小说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四桩婚姻,揭露了金钱在婚姻以及人际关系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深刻而全面地概述了当时社会的女性意识。在18、19 世纪的英国,男性是家庭和社会的主宰和中心,妇女的地位则十分低下,对年轻妇女尤其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妇女来说,婚姻是她们的唯一出路,所以在《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人始终想把自己的女儿们嫁给有钱人。伊丽莎白既聪慧机智,不卑不亢,又不失女性温柔细腻的性别特质。伊丽莎白是一个独立、自信且勇于追求真爱的女孩,她违背母意,不受钱财和地位的诱惑,断然拒绝父亲财产和庄园的法定继承人柯林斯的求婚,因为她的理想婚姻是建立在互相爱慕互相尊重基础之上的婚姻。她拒绝达西的求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达西所拥有的金钱、身份、地位、外貌使他成为当时女性求之不得的婚姻对象。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态度变化体现了她对尊严、独立人格和男女平等的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也同样塑造了一位和伊丽莎白一样不卑不亢的女性形象。但简强烈的自尊心下是一颗敏感而自卑的心,她对周围环境战战兢兢,采取的是防卫的姿态。她的身世、外貌和地位都使她自感低人一等,所以她比任何人都更强烈地反抗外界对自己的侮辱和歧视,更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渴求在男权社会取得平等的一席之地。当她误以为罗切斯特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而抛弃她时,她呐喊道:“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简的这一段话,简直就是女性的平等宣言!她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坚持自己人格的独立,绝不当男人的玩物和恩宠的对象。当罗切斯特回应说:“简,是你向我求婚的。”简坦然地承认道:“当然,是我。”在英国小说史上,也许她是第一位女主人公,首先向值得她爱慕的男主人公吐露芳心的。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看,《简·爱》比《傲慢与偏见》更加激进地彰显了女性主义。简的反抗是彻底的,简的每一次选择都不被金钱财富迷惑,坚持自己
的原则,捍卫自己的尊严,誓与这个压抑她的社会抗争到底。与简比起来伊丽莎白的反抗精神并不彻底。她不得不依靠婚姻寻求社会地位和安逸的生活,婚姻决定了她的命运。而且在与达西的交往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并不敢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只是一直在等待。
2.《红楼梦》、《倾城之恋》
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作了一定评析后我们再来看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
《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系列饱满鲜明、栩栩如生、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作者把目光投向女人,书写女人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体现,这便是一种女性主义目光。这种女性观新颖别致,突破了传统的框架,这突出地体现在贾宝玉对男女两性的地位、价值的颠覆上。所以许多论者认为《红楼梦》表现了强烈的女儿崇拜意识。也有论者从另一面认为,《红楼梦》是对父权制及男权文化的批判和反省,同时又流露出对这些女性身世命运的悲悯和感叹。父权制文化是《红楼梦》批判的中心,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想借女性的觉醒与反抗冲击男性家长制的牢笼。作者一反以往作品中贱视女性、侮辱女性的传统创作意识,破天荒把一群处于社会下层的青年女性(如袭人、麝月、晴雯、鸳鸯、芳官等)作为作品的描写对象,表现她们善良、纯洁的品性,赞美她们为争取女性的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并对她们的悲惨遭遇和悲剧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同情。这样一群天真、活泼具有生命本真意识的女孩子,却在男性霸权的戕害下,一个个香消玉陨。
《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女性形象是林黛玉,她的才气、她对宝玉专一坚定的感情方式、她对木石前盟的执拗不悔、她对爱情的热烈不屈追求,都反映了她对男权主义的抗争。她的“流泪”“伤情”“悲秋”“葬花”“焚稿断痴情”“吐血身亡”等悲剧性情节更是男权主义压制乃至扼杀的结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与《红楼梦》中的黛玉都是追求爱情自主而终致殒命的命运。安娜、黛玉两人本身的思想缺陷是明显的,安娜的非道德感、黛玉的清高自许、任性逞能显出她们思想性格上的严重缺陷。
此外,贾府中的男人个个不如女人。贾母和凤姐是贾府家族权力的中心。贾府一切都在贾母的掌握之中,大至宝玉的亲事,小至客人如刘姥姥的去留,事无大小,都得请示老太太,从太太起,没有一个敢驳老太太的。贾母的威望来自老祖宗的特殊身份,也与他自身的手腕、能力有关。贾母在抄家之后那种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就可以充分说明。在最初的惊吓混乱过后,贾政还在一筹莫展,抱怨叹息,贾母就已迅速恢复了理智和常态。先是祷告天地,恳求皇天菩萨饶恕儿子,宁愿独自承担罪孽。接着开箱倒笼,将做媳妇以来积蓄的银两衣物全部拿出来,又嘱咐送回黛玉灵枢,送还甄家寄存的银两,减省男女仆从,清理房地田产等等。满堂儿孙,无不敬佩。再看凤姐这个形象,她的管理才能在协理宁国府时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她为人处事的方式也是很有手段的,但她的性格悲剧导致她的命运悲剧。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富传奇色彩的小说。《倾城之恋》的开端就直写了一个离婚的女人, 如何得不到家庭的尊重。流苏的困境,连白老太太也不表示同情。当流苏跪在母亲跟前哽咽, 白老太太虽然都知道流苏的委屈, 却一个翻身背对着流苏, 一句“你跟着我, 总不是长久之计, 倒是回去是正经”。母亲这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