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读《简·爱》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看简·爱的反抗及其局限性

从女性主义看简·爱的反抗及其局限性

名作欣赏IAZHANGHUIJJun. 2016 June 61《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发表于1847年,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追求理想和爱情的故事。

与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相比,《简·爱》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平等的新女性形象,改变了人们对女性的定义,从而备受女性主义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简·爱的反抗以及她所具有的局限性。

一、反抗意识与女性主义自由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它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中,同时自由女性主义也是其他各派女性主义的起点,其思想由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

简·爱的女性意识与她的反抗意识是分不开的,简·爱的反抗意识是逐渐增长的:童年时期里德太太和简·爱的表哥的欺辱使简爱初次萌生了反抗的思想,她不再容忍表哥和里德太太的欺辱,奋起反抗,最终被送进了慈善学校。

在慈善学校不公正的待遇促使简爱的反叛意识进一步发展,她反抗虚伪残忍的学监和校长,尽管受到了处罚也毫不退缩。

随着她的成长,简·爱拥有更加明显的自我意识。

这一切都在她与罗切斯特爱情中毫不妥协的性格中体现。

《简·爱》中体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最多的是突出强调男女要拥有平等的经济实力和平等的地位。

首先,平等的经济实力。

女主人公简·爱曾经说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与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

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在罗切斯特眼里,购买大量金银珠宝时对恋人爱意的表达。

但是,简·爱为了保证自己人格的独立和平等的位置,她对这些财物没有丝毫兴趣。

而在经济上的自由,作者又在故事情节上加上了简爱继承财产,将简·爱与罗切斯特置于同等的经济水平上。

第二,在爱情中平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简·爱》——女性意识的自我实现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简·爱》——女性意识的自我实现
倒 是件很丢 脸的事 。 简并 不这样认 为 , 如果他年轻 英俊 , 也许她 就不
( ) 强烈的反抗 意识 中 自我 实现 儿童 时的小简 ・ 一 在 爱被 寄养 在她在 盖兹海德 的里德 舅舅家 , 由她 的舅妈来抚 养 。在 仆人 贝茜 和
其他仆 人看来 , ・ 简 爱这 个既不 是仆人 又不是小 姐身份 的人来 说 , 生 活在 盖兹海 德她应 该很 满足 。然 而 , 事实并 非 如此 , 留在盖 兹海 她 德 , 内心却从 未感受过家 庭的温 暖 , 然是无人疼 爱的孤儿 。她在 而 俨 和里德 表哥 吵架时 , 面对 表哥 的羞辱 , 极力 反抗 并怒 斥 : 你这 男 她 “
关键 词 : 爱 简・

夏洛蒂 ・ 朗特 勃
女性 意识 自 实现 我
、 多利亚统 治时期 , 时正值 男权 9 那 统治 占主导 地位 , 女地 位卑 微 , 妇 夏洛 蒂 ・ 朗特 幼年 丧母 , 蛮横 洛 在 父亲 的专 制统治 下 , 了谋 求稳 定的生 活开始 了一 条 以写作为 主 的 为 生存之路 。《 ・ 最先 问世时作者 以男性笔名 出现 , 简 爱》 以改 以往 作品
中 以男性 为 主角 的模 式 , 超越 了单 纯 的反抗 , 把女 人 自身 的经 验看 做是 自主艺术 的根源 , 图建构真正 的“ 试 女性化” 文学 。因此《 ・ 简 爱》 的问世无疑 会产生 很大 的反 响 ,夏 洛蒂成 功地创作 了一个 自尊 、 自 强 和独立 的普通 的家庭女教 师 。她 描述 了简 ・ 爱从 盖兹海 德的 童年 生活一直 到桑菲尔 德的成年 生活 ,以及简 ・ 的四次出走 由失乐 园 爱 到 复乐园 的回归 , 同时期地 展示 了主人公 与运命抗 争和追 求 自我 不

论女性主义对《简·爱》的解读

论女性主义对《简·爱》的解读

论女性主义对《简·爱》的解读*孙学棋 李向欣内容提要:《简·爱》自从出版至今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使得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别开生面。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简·爱》浓缩了女性的声音从湮没无闻到大胆发声的过程,但是采取了“双声话语”的隐秘策略。

除了简·爱的大胆宣言,小说中次要的女性人物疯女人伯莎也受到女性批评的重视,甚至被重新改写。

她们都体现了女性所受的压抑和反抗,因而她们构成了互补的关系。

通过对《简·爱》的女性主义阅读脉络进行梳理,从各个角度反映出《简·爱》这部不朽作品的永恒魅力和文本生产能力。

女性主义通过对《简·爱》的解读同时也丰富了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呼应了各个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

关键词:《简·爱》 女性主义 女性叙事作者简介:孙学棋,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

李向欣,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

Title: On Feminism's Interpretation of Jane EyreAbstract: Jane Eyre has drawn attention from both readers and critics since its publication. The feminism literary theory broke a new ground in its interpretation. The feminist critics believed that Jane Eyre was the miniature of the process from women's silence to voicing, using the secret strategy of "double voice". Apart from Jane Eyre's outspoken declaration, the madwoman Bertha was also scrutinized and even rewritten by the feminists. Both of them reflect the repression and the revolt of women, and therefore they form a complementary character re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feminist reading of Jane Eyre has been combed and analyzed, which from varied perspectives shows the everlasting charm and textual productivity of Jane Eyre. The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Jane Eyre in return enriched feminism literary criticism and echoed feminism movement of different phases.Key words:Jane Eyre Feminism Female NarrationAuthors:Sun Xueqi, is from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areas ar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Li Xiangxin, is from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areas ar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简·爱》:从争议走向经典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160年前发表至今,这部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它的评论和研究文章更是不计其数。

《简爱》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

《简爱》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

简介《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主人公简·爱为切入点,描述了一个强大而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1. 自我实现与追求独立引言: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压迫和束缚。

然而,《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却展示了她对于自我实现和追求独立的渴望。

1.1 爱的教育经历及对她的影响•充实内心:由于在寄宿学校度过的童年时光,简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优秀素养。

•自律自强:她通过努力学习并取得成功,在教师职位上展现了优秀能力。

•拒绝依附:她在罗沃德府操持生活,并拒绝成为他人附属品。

1.2 巴黎期间对女性地位的思考•自由与平等:在巴黎期间,简遇到了一些女性主义者,发现她们追求独立和自由。

•反抗男权制度:简开始意识到自身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并开始反抗这种对女性的束缚。

2. 爱情观与婚姻观的批判引言:女性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批判上。

在《简爱》中,女主角对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提出了质疑。

2.1 对罗切斯特的挣扎•年龄差异:简担心自己与罗切斯特之间存在年龄不同带来的不平等。

•社会地位与财富:她认为社会地位和财富并不应该是决定两人关系的因素,更加重视感情的平等。

•爱情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简坚持认为任何关系都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2.2 推翻传统婚姻模式•拒绝接受婚姻的依附性质:简清楚地表达出她不愿意成为一个男人的附属品。

•独立与事业:她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追求,并且决心要过着一个独立自由的生活。

3. 自我认同与自主选择引言: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利,包括自我认同和自主选择。

在《简爱》中,简·爱展现了这种思想。

3.1 追求真实的自我•拒绝伪装:简坚持保持真实的形象,在面对社会审视时也毫不掩饰自己。

•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她坚守原则,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进行控制,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选择。

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在《简爱》中的应用

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在《简爱》中的应用

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在《简爱》中的应用1. 引言《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一部经典小说,也是其中电影改编版本广受喜欢。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和文学批评在这部小说中的应用,揭示出作者对于女性自主、平等以及婚姻制度等问题的关注。

2. 女性主义在《简爱》中的展现•非传统女性形象:勃朗特通过书中的女主角简·爱来展现非传统的女性形象。

简不仅拥有独立思考和追求自我价值的能力,而且她坚持追求教育和职业发展。

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追求自主和独立生活态度的支持。

•反对婚姻压迫:勃朗特通过小说中多个角色的婚姻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婚姻地位的束缚和压迫。

例如,琼斯太太因为受到丈夫暴力对待而苦不堪言,这呈现了作者对于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

简爱则敢于追求自己的婚姻选择,拒绝了那些迎合男性权力的传统婚姻观念。

3. 文学批评在《简爱》中的应用•叙述技巧:勃朗特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将故事从简·爱的角度来讲述。

这种叙事方式允许读者深入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并向读者呈现女性主义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性。

•隐喻与象征:勃朗特通过隐喻与象征手法,强化了小说中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并加深其影响力。

例如,纳滕斯太太饱受家庭束缚而笼中鸟般地渴望自由,这个形象暗示着勃朗特对于女性自由意志的支持。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除了女性主义议题外,勃朗特还探讨了其他社会问题如阶级和财富不平等。

通过描绘罗切斯特先生与他第一任妻子之间不平等关系,在小说中显示出作者对于社会正义和平等问题的批评。

4. 结论《简爱》作为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通过勃朗特独特的叙述技巧和对于隐喻与象征的运用,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争取平等权益及自由意志的努力。

同时,小说也引起人们对于婚姻、家庭暴力以及社会不平等等问题的思考。

通过分析和理解《简爱》,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在小说中的应用,并以此来反思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做出努力。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摘要:《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代表作。

在此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不畏强权、坚持独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追求平等以及有尊严爱情的新时代女权主义经典形象。

她对社会不公做出的反抗、对经济独立的努力追求以及对平等爱情的渴望都体现了主人公女权主义思想。

本文通过主人公自尊、自立、自强、追求平等、捍卫尊严的性格特点的描述,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意识追求与反抗纵观西方文学史,可以发现很多有血有肉、精彩异常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虽然命运和遭遇有所不同,但都是美貌、忠贞的淑女形象。

此类女性人物都是男权主义社会下的产物,直接服务于男性的审美价值,体现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1847年《简・爱》的问世,打破了因社会背景而产生的传统女性形象,摆脱了男性话语权的控制,塑造了一位举着女权主义圣火,追求平等、独立的经典形象。

一、《简爱》叙述方式中的女权主义体现此作品是在男权主义当道的社会大背景下问世的,女主人公简爱颠覆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完美女性形象。

“家中的天使”是当时社会公认的女性形象,是被排斥在主流生活圈之外的。

小说中主人公执著的追求平等、自立、自尊、自爱,与当时的大多数女性是背道而驰的,她不断的与男权主义社会势力抗争,不断地追求平等与自我的独立。

在她的理性思索下,看似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对男权主义的抗争过程,她勇于表达自己心中对社会、对国家的不满,敢于指正错误,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不畏强权。

小说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并结合作者对社会的了解,塑造出一系列的反面角色,简爱在与反面角色抗争中慢慢地觉醒,理性的成长。

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确保了经济上的独立,打破了传统女性只有出嫁才能生存的思想观念。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性别与自我意识的探索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性别与自我意识的探索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性别与自我意识的探索引言《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小说,被视为女性文学中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探讨其中揭示的性别与自我意识问题。

第一章: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困境在分析《简爱》之前,先介绍一下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该时期,社会对妇女有着严格限制和传统观念,妇女通常被认为只适合从事家务劳动,并被剥夺了接受教育和追求职业发展的机会。

这种社会背景对于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简·爱的成长背景至关重要。

第二章:简·爱的成长历程本章将详细探讨简·爱作为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角色在小说中的成长历程。

无论是在她童年时期受到虐待和歧视,还是成年后进入罗切斯特府邸工作,她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境,但同时也不断探索和坚持自己的真实内心。

简·爱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她对权力、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第三章:性别角色与女性解放在本章中,将重点关注小说中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性别角色意识。

罗切斯特府邸成为了一个象征性别权力关系的场所。

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话,可以看到作者对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批判,并倡导女性争取解放和平等。

同时,简·爱作为主人公也代表了女性通过拒绝被定型化来寻找自我认同和自由。

第四章:小说影响与时代意义最后一章将讨论《简爱》对于当时社会以及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与时代意义。

虽然该小说首发时间已有甚久,但对于当下仍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给予读者反思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处境,并启发了后来的女性主义运动。

结论通过对《简爱》的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关于性别与自我意识问题所传达的思想。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压迫和女性权益呼声的深刻揭示。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1. 引言1.1 概述《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描绘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和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复杂而执着的情感纠葛。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简爱》中呈现出来的女性主题、自立精神以及家庭与职业之间的冲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并介绍研究方法和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以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简爱》,探讨其中反映的女性主题以及描述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将对女性主义进行批评与解读,并对男权制度的批判、女性地位提升的意义以及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究《简爱》对当代女性主义产生的影响和启示,重点关注自我实现和独立选择权的重要性、平等关系观念在爱情和婚姻中的意义,以及追求真实自我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简爱》的观点和心得,并强调它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重新解读《简爱》,分析小说中涉及到的女性议题,揭示主人公简·爱的自立与奋斗精神,并探讨这些议题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解读,《简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提供了对于当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争取平等地位的借鉴经验。

2.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2.1 简爱的女性主义主题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主人公简·爱来探讨女性自由和独立的话题。

小说中描述了简·爱从小孤立无援、贫困潦倒,到学校教师后的自我奋斗历程。

简·爱是一个坚强独立、追求平等和尊严的女性形象,她不满于受社会限制、家族束缚,努力争取追求自己内心真实和平等的生活。

2.2 简爱的自立精神简·爱具有明显的自立精神,她渴望摆脱传统女性角色扮演的桎梏,积极寻求平等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读《简·爱》摘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书中简爱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形象一直为女性读者所推崇,她作为平凡、卑微的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权社会的故事有很多女性主义的元素,本文尝试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

关键字:女性主义;简·爱;女性形象;平等一引言《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很多人认为《简·爱》是是一部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是作者生平的诗意写照。

它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经历各种磨难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引人入胜,然而最令人感动的并不是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女主人公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人格,以及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选择的执着追求。

引起了大量女性读者的共鸣。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

它综合借鉴了20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

这一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

以往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多侧重于抨击传统礼教和偏见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赞扬女主敢于反抗追求自由和尊重的精神。

本文试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重新对《简·爱》进行剖析。

二正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认为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女性就受到男性的压制,男性会对女性进行支配与控制,父权体制就是制度化的男性支配。

另外,男性会利用自身在力气上的优势令女性臣服或对女性施加重重限制,局限女性的发展或者在精神上给予其伤害,毁灭女性独有的能力、个性、自信。

这种控制与支配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对女性读者的误导。

文学是想象的艺术,男性作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实际上就是作家内心女性形象的折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现实中的女性,但也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西方男性文化中有两个基本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夏娃,一个是圣母。

夏娃的形象是负面的,作为女性的始祖,她受蛇的蛊惑怂恿亚当吃下上帝不允许人类吃的禁果,使人类最终被逐出了伊甸园,并因此而世代背负原罪。

[1]这一形象是灾难的元凶,是不幸的制造者。

不仅如此,她还对男性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一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化身为妖姬、愚妇或者祸水。

希腊神话或者圣经故事中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形象。

圣母的形象是正面的,其特征是高贵,诚实,奉献,谦卑和沌洁,完美的母亲和完美的贞女。

她为女性基督徒树立了典范。

很多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被描绘为美丽温柔、高贵贤淑,可以说是以圣母为原型的,也可以说男性作者在内心深处是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够拥有圣母一样的品质,而最好和固执、不屈、坚持自我等形容词没有关系,因为这样会动摇男权的统治。

以上两种女性形象是男性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偏离现实,也是一种歪曲的导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抨击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扭曲。

而《简·爱》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十九世纪的爱情小说中的。

她不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所有美好想象,温柔顺从,优雅高贵都和她没有关系,她贫穷,低微,不美,矮小。

除此以外她还是桀骜不驯,反抗压迫的代名词。

简爱小时候一直受舅母和表哥的虐待,但她从未选择低头或顺从,而是一直坚持为自己辩解,并进行强有力反抗。

里德太太冤枉她时,她说:“我是不骗人的。

如果我骗人,我就会说我爱你;可是我声明,除了约翰·里德以外,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你;这本关于撒谎者的书,你可以拿去给你的女儿乔奇安娜看,撒谎的是她,不是我。

”[2]尽管年龄小,但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反抗意识,这都为她今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做了铺垫。

她认为“如果我们毫无理由挨了打,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打回去,我确信我们应该要狠到能教训到那些打我们的人不敢再打。

”[2]简爱被送到学校以后,这种意识也依然是存在着的。

这一点表现在对洛伍德学校经理拉奥米·布洛克尔赫斯特的不满上。

布洛克尔赫斯特做了一件事,他在简爱刚学校的时候就告诉其他学生说她是坏孩子,要大家远离她。

简爱当时并未直接站出来,而是无可奈何在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了容忍,这种压抑的反抗,直到她长大后才爆发出来,她无视布洛克尔赫斯特的挽留而执意要去当家庭教师。

简爱的反抗就像一击战鼓,给平凡女性带来了强力一击,给予了她们无限振奋和鼓励。

预示着女性想要在男权社会中站起来,就要像简爱一样,勇于反抗不公正待遇,做自己想做的。

区别于男性作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爱还有着非常顽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尽管从小孤苦失去父母,被寄养在亲戚家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在被虐待中坚强的活着,被送去孤儿院中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读书充实自我,为未来活得更好创造条件,最终拜托了孤儿院恶劣的环境做了家庭教师。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是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另外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和简爱非常相似。

但她也非常坚强,对人生抱有乐观的态度,追求美好的事物,有坚定的理想和追求。

简爱正式她自身的真实写照,她所塑造的这个人物正是对男权社会扭曲女性形象的一个有力反击,是对男权社会下受压迫和束缚的女性们的鼓舞和激励。

另外,《简·爱》中还有一个女性的形象就是Rochester疯掉的妻子,她同样不同于以上两种典型女性。

她是暴力反抗男性制度社会的化身。

她告诉我们,在男性制度社会下,当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一味地沉默顺从只会走向灭亡,受到压迫就要拿起手中的武器奋起反抗,而事实证明反抗就会有成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然而总结来讲可以归结为: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女性主义却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3]女性主义要求男女平等,这种平等并不是指体力上的平等。

由于生理原因,在体力等方面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女性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男性确实无法相比和替代的。

这种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是两性的平等。

要求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与男性有平等的地位。

这一点在《简·爱》中体现的尤其明显。

首先,简爱说过这样一段话:“女人被认为是非常平静的。

但是女人也和男人有同样的感受,她们和她们的兄弟一样,也需要锻炼她们的才能,也需要有努力的场地。

她们忍受了过于严厉的限制,过于绝对的停滞,她们也会和男人一样感到痛苦,她们那些享有更多特权的同类说她们只应该限于做做布丁、织织袜子,弹弹钢琴、绣绣荷包,那未免太心胸偏狭了。

如果因为超越了习俗宣称的范围,去做更多的事,学更多的东西,就因此而谴责她们、嘲笑她们,那也未免太没有头脑了。

”[4]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简爱为女性受到的压迫感到不平,对那些认为女性只要顺从男性活动在家庭范围内的论断不以为然,并且含蓄的表达了应该给予女性追求同男性相同权力的机会而不应因此嘲笑责备他们。

其次,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她在罗带着一群他的贵族朋友来的桑菲尔德庄园并与其中一位年轻美貌的贵族小姐调情时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对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个机器人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我能忍受得了我的一口面包从我嘴边被抢走,我的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肝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赠给了我一些美貌,许多财富,我就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5]简爱并不认为自己的卑贱、贫穷、矮小、平凡会对她爱他人的权力产生影响,无关出身贫富外貌他们在人格或者灵魂上都是平等的。

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这一点在小说最后庄园被毁,罗切斯特已瞎时也同样得到了证明,当他失去了财富、地位、完美的容颜时他们的爱情依然可以无关金钱、地位、美貌,这两个纯洁平等的灵魂依然可以依偎在一起给予彼此温暖和爱意。

最后一点,简爱拒绝做男人的附属品,一直追求人格上的独立。

也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说,“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6]。

如果她留下来,她同已有妻子的罗彻斯特就不再平等,她甚至会沦为情妇,那样她的人格也不再独立,她会成为罗彻斯特的附属品。

所以尽管在感情上她依依不舍,难以放手,甚至“疯狂”的想为爱情不顾一切,却艰难的保持理智“牢牢守住这个立场”因为她知道妥协了她就不再是她了,不以平等为基础的爱情也会变了味道。

这种坚持在经受了更大的苦难从牧师表哥那里获得救助和温暖是也仍然没有改变。

当圣·约翰向她求婚,要求她一起过传教士的生活时,简爱意识到圣·约翰并没有把她当做平等的人或者平等的妻子来看待,所以她拒绝了这桩有名无实的婚姻,因为那也不是处于平等基础上的爱情,答应了她还是会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她始终要做自己的主人而非罗彻斯特及圣·约翰的他者。

《简·爱》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男性作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一次对男权社会文学作品扭曲女性形象的有力反击,简爱矮小、不美却不自卑反而自尊、自强、独立的形象受到了读者的推崇。

她敢于追求平等的爱情,为此全力付出却又不为爱情冲昏头脑失去自我,一直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也激励和鼓舞着无数的女性读者勇于追求男女平等。

参考文献:•1):李小江著《夏娃的探索》,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P6•2):祝庆英译《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p3•3):法〕西蒙·波娃著:《第二性——女人》,桑竹影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p9•4):祝庆英译《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p61•5):祝庆英译《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p83•6):祝庆英译《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p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