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
详细整理的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娱乐业主题活动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需求的增加,娱乐业正成为一个繁荣的产业。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提升业务的盈利能力,娱乐业主题活动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娱乐业主题活动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对您的业务发展有所帮助。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的主题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此需要选取一些具有吸引力、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主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主题供您参考:1. 音乐之夜:举办一场专属于音乐爱好者的演出盛宴,邀请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乐团进行演出,以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2. 游戏竞技:组织一场电子游戏比赛,邀请一些知名的职业玩家来参与,提供奖金和奖品,吸引更多的游戏爱好者参与。
3. 魔术表演:安排一场令人惊叹的魔术表演,吸引观众的眼球,并提供互动性的环节,使观众能够亲身体验魔术的魅力。
4. 时尚秀:为时尚爱好者准备一场时尚秀,邀请一些知名的设计师和模特,展示最新的时装趋势和风尚。
二、活动策划与组织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制定详细的计划:在活动开始之前,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日程安排、参与人员等方面的信息。
确保所有相关的安排都得到妥善的安排和准备。
2. 团队合作: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负责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活动企划、市场推广、演出安排、场地布置等。
每个成员需明确分工,密切合作,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营销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如社交媒体、广告、宣传册等。
特别是对于有明确主题的活动,可以与相关的媒体机构合作,增加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活动的亮点设计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活动中的亮点设计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互动环节:设计一些互动性的环节,使参与者能够积极参与和体验活动。
例如,设置抽奖环节、小游戏、签名会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 新鲜元素:引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和创意,如特别的舞台效果、LED灯光秀、虚拟现实技术等。
女性主义批评
《述国亡诗》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解析: 解析: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 君王城上竖降旗”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 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 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 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句只说“竖降旗” 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妾在深宫那得知? 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 妾在深宫那得知? 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 文多持“女祸亡国” 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 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 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 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 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 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 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 不过, 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 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 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和思考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和思考1、第一阶段:80年代初在西方第二阶段女性主义运动兴盛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大陆正值对外封闭的文革时期,对此基本一无所知。
80年代初,朱虹分别于1981和1983年编选了《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和《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在两本著作的“序言”中,朱虹对“妇女文学”以及六十年代的女权运动作了初步的介绍。
这个阶段是对西方理论的初步介绍,但中国理论家自己的理论作品还没有出现,仍处在酝酿准备阶段。
2、第二阶段:1988-1989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的不断社会化全球化,经济作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不仅触动了文学创作传统的外部规律,逼迫创作主体重新调整地位与角色,同时也激活了文学内部,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创作形式。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政策是使文学自觉地由政治优先环境转向经济优先新环境的理论保证。
1989年出版的李小江主编的“妇女研究丛书”中孟悦、戴锦华所著的《浮出历史地表》尤为突出,她们成功地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妇女写作的特点,对于重要的现代女作家进行了重新定位,改变了通行文学史对于女作家的评价。
3、第三阶段:1990-1995年1990-1995翻译著作选集更有特色有针对性,对女作家和理论家而言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1989年以后,激进的政治批判转向保守的文化批判。
正像特里伊格尔顿在对后结构主义所作评价中阐释的那样,后结构主义无力打碎国家权力结构,但是他们发现颠覆语言结构还是可能的。
在这样的话语实践活动中,“女性主义”更易被国人接受,本书出版后,采用“女性主义”译法的人越来越多。
4、第四阶段:1995以后中国承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1995年9月4日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
《行动纲领》具体阐述了各国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把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呼吁各国政府承诺保护妇女人权,并提出了妇女权利就是人权的口号。
女性主义批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它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在于:一、在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和理解中,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内涵、特征等有了十分的深入的研究,奠定和拓张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中国20世纪的女性文学史,研究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拓展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在摆脱了男权意识统治下的文学史写作传统中突出女性文学的新视野和新风貌。
三、以女性主义的方法关照与研究中国女性作家的创作研究,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关注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中,呈现出一道心得靓丽的风景线。
四、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影响了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家女性意识的萌动与显现,使众多女性文学创作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色彩。
与西方女性文学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不同,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在意于通过文学批评为争取女权的政治运动提供思想的武装力量,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其说是对男权意识、男权政治的颠覆,倒不如说是意在对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强调、推崇与展示。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是种基本仍只在文学的范畴之内,并未走向文化学,政治学的视野中。
纵观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就与现状,我们也看到其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中国的理论与话语。
由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话语、方法基本沿用西方的,有事甚至说全盘照抄。
由于东西方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发点、立足点等不同,在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女性文学的批评中,常常有与文学实际的脱节之处,甚至有时成为隔靴搔痒难以贴肉。
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对于女性文学的诗性观照。
由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基于对女权政权的关注,对妇女解放的关注,因此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一种政治批评、社会学批评,因此大多忽略对于女性文学的诗性观照。
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很少从文学特性的角度研究女性文学,而往往仅从文体特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象征隐喻等领域展开批评,以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疏离了诗性的观照,仅仅成为一种社会学的批评。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摘要早期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盲目跟从西方激进派的偏激理论,阻碍了中国式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而应该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国情,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精髓,不断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相关内容,这对于发挥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在建设两性和谐的局面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本土文化两性和谐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简史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外界隔绝。
而早在1970年,西方就产生了女性文学思潮及其批判主义;而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才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萌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没有开设女性文学相关的课程。
而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研究女性文学及其批判主义的课程。
而直到今天,中国的女性主义及其批判思想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基础之上,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造诣。
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扩充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新内涵和新思想。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有了更大的进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思想的视角和方向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文学著作,至此中国的女性主义批判文学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二、主要的研究内容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包罗万象,涵盖了女性主义文学的方方面面。
中国女性主义从一种整体格局的形势出发,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各个命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者贺桂梅提出了“不放弃历史唯物论中的阶级批评思想,讨论基于性别歧视制度的女性主义”的观点,开始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批判文学的基本研究资源之一。
与此同时,结合马列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马列主义中的阶级及其斗争理论与西方女性主义提出的性别理论以及女性文学写作理论相结合,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国情,女性主义文学就有了深厚的发展根基。
当然,这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于女性身份和权益的关注所形成的一种流派。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背景、相关理论与代表作品,并对其在社会变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背景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源于对男权社会不平等待遇和剥夺的抗议,它同时也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和自由表达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就几个重要背景因素进行介绍:1.社会历史变革:20世纪初至今,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妇女参政权、教育普及和经济地位提高方面。
这些变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2.第二波 feminism 运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波 feminism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大量启蒙运动者开始重新思考性别和社会权力的关系,女性主义文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3.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不公正描绘以及男权体制对于女性创作空间的压迫。
此种启发导致了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断发展。
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与观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融合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向:1.性别建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致力于揭示和解构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并探索人类存在中的抑郁和奋进。
2.女性意识觉醒:这一观点认为,女性需要通过探索内心世界来找到真正的自我,并表达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
3.自我故事述说:这一流派强调个人经历和亲身经历,并通过叙述个人经验来回应普遍化问题。
三、代表作品与作家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作品和作家,下面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达洛维夫人》等作品,通过展示女性角色复杂而多样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社会剥夺对于女性身份认同带来的影响。
2.阿兰娜·芒塞特(Alana Massey):代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声音之一,《三季华尔街股市日返索引》,关注现代女性在职场、爱情和自我认同方面的挑战与反思。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2014级史晨霞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兴起,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
它综合借鉴了20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英美派和法国派两个流派,共同经历了从重在批判男权文化到深层发掘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再到突破文本限制,反思两性关系的发展历程。
这一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
要了解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女权主义有所认识.追溯女权主义的源头,不能忽略人类的发展历史。
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本是由男性女性共同形成,男女性理应处于平等地位。
但千百年来,女性一直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无论在古希腊、基督教的文明里,还是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女性的身份始终是处于边缘化的被压抑地位.在长达数千年的压抑与沉默之后,女性意识觉醒,妇女起而反抗,女权运动随之掀起一次又一次浪潮.一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是妇女思想解放的肇端。
文艺复兴倡导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对中产阶级妇女产生了重要影响,鼓舞了妇女争取平等的愿望。
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这是女权主义的真正开始。
在这一历时约70年的女权运动中,妇女高喊男女平权的口号,强烈要求政治与社会地位的平等,最终以妇女获得选举权而胜利告终。
进入20世纪,西方女权运动又掀起了两次浪潮,分别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和80年代末,经历了从主张女性存在的特殊性和性别的差异性到要求多元化的差异取代男女对立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推进到温情、友谊的新的文化政治话语。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不能等同,但可以认为,女性主义源起于女权主义,是由女权主义的不断发展衍变而来.“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而“女性主义”则注重“性别意识”和文化建构,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的.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运动促进了左倾学术思潮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西方正掀起第二次女权运动的浪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就在这一时期兴起。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
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回顾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经历了两大高潮。
第一个高潮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主要目标是从法律上为女性争取财产权、选举权及受教育权。
1848年,美国废奴运动积极分子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卢克丽霞·莫特倡议、主持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并起草了女性主义第一个历史文件《观点宣言》。
这是美国女性运动的第一次爆发,它其实是个体主义思想和女性在社会中从属地位之间深刻矛盾的反映。
1895年斯坦顿编著的《妇女圣经》一书出版,掀开了女性对《圣经》中男性权威质疑与诘问的序幕。
到20世纪初,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妇女在选举权、教育权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女性运动的第二个高潮出现,运动的主要目标转向更深的层面。
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女性主义从生物学、经验感受、话语、无意识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五个方面对男子中心主义进行清算。
如以自由主义女性为主体的女性主义理论关注从性别平等、性别中立转向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独特性;激进女性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分析父权制。
7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重视对女性经典作家文本的解读,其中“女性视角”的提出构成了女性主义批评解读文本的基点。
所谓“女性视角”,即用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关照作品,包括一套与男性迥异的阅读和写作标准。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尔夫,美国的贝蒂·弗里、凯特·米利特、肖沃尔特,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等。
其中,肖沃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试图为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传统勾勒出一条线索,也即:(1)女权阶段(1840-1880);(2)女权主义阶段(1880-1920);(3)女性阶段(1920-)。
较强调女性的性别特征。
波伏娃《第二性》(1949)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经典。
“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变成的。
”这表明女性主义者开始不从生理上,而是从社会、文化上来考察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并认为法国和西方社会都是由男性控制的家族式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是第二性的,是“他者”;还首次比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家文学作品所虚构的“女性神话”,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从思想和观念上给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多方面的启迪。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6、生态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
2.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场域
2.2.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马克思主义提出,婚姻 制度与家庭形式及两性关系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们的性别特征 是与社会属性密切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基本原理受到大多数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拥戴。马克思主义 主张反抗一切压迫、要求人类解放、追求完全平等,这正好与女性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 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 的主张; 后传到英美并逐渐流行起来。 经日本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其关注的 焦点是男女社会权利的平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越来越多地用 ‚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以突出这种思潮 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强调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 的平等。朱刚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6年,第336页中指出,20世纪初 以前的‚feminism‛译为‚女权主义‛,20世 纪60年代开始的‚feminism‛译为‚女性主 义‛。在特别强调妇女权利的地方,用女权主 义。
不过,影响较大的女性主义著作还是从18世纪后期开 始出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影响了世 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和1791年发表的 《人权宣言》激发了各国妇女思考所受到的不平等待 遇,一些妇女领袖提出了要在社会各领域和家庭中争 取平等地位的主张。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 一种社会学色彩甚浓的文化批评。
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
综上所述,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对旧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反叛和突破, 它重新定义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的新途 径。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我们可以更深入 地理解文学和历史的复杂关系,更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参考内容三
谢谢观看
总之,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断深化其研究和发展,以促进文学领域的繁荣和社会进步。
参考内容基本内容来自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巨变,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也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再仅仅性别在 文学中的表现,更深入探究了性别与权力、性别与身份、性别与阶级等多重关系。 本次演示将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并对其进行反思。
总的来说,尽管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在理论和实践 上的活力和潜力依然强大。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深入、开放和富有创新性的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作品的出现,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影响。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在文学批评的领域中,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理论。 这种理论的出现,既是对旧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对文学与历史 之间复杂关系的重新探讨。
二、发展:多元理论视角的引入
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吸收多元的理论视角,如后 殖民理论、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朱迪斯·巴特勒的 《性别麻烦》和伊娃·易洛思的《性的辩证法》。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中,挑战了传统的性别二元论,提出了一种更具包容 性的性别认知模式。易洛思在《性的辩证法》中,则从性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父权 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些作品都展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理论上的活力和深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旨在分析和解读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角色和经验,探讨并反映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地位和权利,并挑战传统文学中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现和发展,为女性作家和读者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观点,也为深化对社会性别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起源与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当时女性意识和权益的争取活动兴起,女性开始批判和反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家庭制度。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扩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着女性权益运动的高涨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如珍妮特·沃尔芙、希拉里·布雷尔、艾利斯·海尔曼等。
她们通过重新解读文学经典作品,探讨文本中的性别问题,提出了“男性之眼”、“女性之眼”等概念,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颠覆。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关注女性经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揭示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角色和经验,并以此为中心去重新解读文本,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女性形象。
2. 揭示权力结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权力结构,分析性别、阶级、种族、性取向等因素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影响,并对其中的不平等和偏见进行批评和反思。
3. 建立女性话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给女性创作者和读者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呼吁建立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文本和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视角和工具。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1. 文本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其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形象,并考察文本如何描绘和塑造女性角色。
近年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新趋向
并存状态, 共同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空间。
音逐渐增多。概括起来有 : 其一, 过于借鉴和移植西
方女 性 主义理论 , 缺 乏对本 土女 性资 源 的发 掘利 用 ,
新 时期初 最先 涌现 的女性 主义文 学批评 尚属 于 社会 历史批 评 。 当时 , “ 重 新发 现 女 作家 ” 类 似 于对
[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 3 4 9 2 ( 2 0 1 3 ) 0 9 — 0 0 5 9 — 0 6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2 4
[ 作者简介 ] 陈娇 华, 女, 文学博 士, 苏州科技 学院人 文学院教授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中国现 当代文学。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校 哲学社科 项 目部 分成果 。( 项 目编号 : 2 0 1 2 S J D 7 5 0 0 1 1 )
中 国女 性 主义文 学批 评发轫 于 2 O世纪 8 O年 代 初期 ( 大约 1 9 8 3年 前 后 ) 。 l 1 真 正 大 量 涌 现是 从 8 O 年代 中后期 开始 , 取 得 了重大成 就 , 涌现许 多优 秀研
现象, 这 或许将 成 为解 决 上述 问题 、 发 展 中国女性 主 义 文学批 评 的新趋 向 。
另别是新世纪初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发生很大变化不外文化诗学也不像性别诗学那样只是为了淡再像以往那样局限于对现实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化女性主义色彩赢得学理上的客观真理性而采用或是背对社会历史人群退避到自我私人性的情的换词策略而是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根本性转感世界而是以开阔视界在文化人性阶级民族向把女性主义文学的内与外文本与语境性别与宗教等多层面展现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书写女性诗学等有机融合贯通实践一种类似于新历史主义的生活经历和命运遭遇如张洁的无字项小米批评的循环阐释考察深入文学作品世界的社会的英雄无语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林白的妇存在和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存在看历史女闲聊录铁凝的笨花王安忆的启蒙时代事件如何转化为文本文本又如何转化为社会公众等
批评影响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他者阐释”与“主体建构”。“他者阐释”阶
段主要是对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的借鉴和模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 有局限性,从而促发了理论家和批评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体建 构的新追求。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体建构主要表现在基于社会 历史批评的多维视角和多种方法融合,女性学者与男性学者和谐共 建,高校女性文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对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开掘,以
imitates the Anglo—American school feminism literature criticism,which
has its rationality and its critics chasing
on
limitation.The
limitation actives theorists
不包含为获得凼蓥点盔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j15而使川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迎2:笸:[2
丝
指导教师签名:
Et
期: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吉大学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 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 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harmonious
building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分析-文学批评论文-文学论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分析-文学批评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引进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批评学界的学者将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翻译和引进到中国。
针对我国当时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十分繁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学作品的批评文章数量多却因为没有理论体系支撑而发展进程缓慢的问题。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引进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引进传播阶段和深化理解阶段。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引进传播阶段引进传播阶段主要是由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就是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通过我国的国外文学研究学者的翻译进入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界。
可以说,1981年朱虹在其文章《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一文中,首先将美国妇女文学引进中国。
并于1983年出版《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书中系统地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和理论知识进行翻译和介绍。
中国由此真正意义上的感知到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及其理论。
这一时期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章和书籍也随着理论的引进传入中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玛丽伊格尔顿编辑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该文章可以说是引领了中国读者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了解和学习,纠正了当时因为社会思想层面误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想。
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翻译出版之后,中国批评学界通过这部极具原创性、体系性的书籍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和研究,也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中国后的一个标志性转折。
接下来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贝蒂费里丹的《女性的奥秘》、肖沃尔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和米利特的《性》等文章,为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潮,对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的几年间,中国的文学界逐渐加快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引进和借鉴,这一时期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性文章大批量地引进至中国,如黄梅的《女人与小说》、李小江的《英国女性文学的觉醒》、王逢振的《关于女权主义批评的思索》、黎慧的《谈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和朱虹的《“女权主义”批评一瞥》等文章,将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批评范式,引进到中国,对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和奠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
[ btat I eer 9 0 , h etr f nsc t a ter a enitd cdit C i . t a enit - A s c]nt a y18 s tew s n e i ri lh o hs e r ue o hn I hs e r r h l e mi t i c y b no n a b no
刘 红卫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 07 ) 304
[ 摘 要 ]o 2 世纪 8 年代初, O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传人中国。在历经 2 多年的理论研究中, o 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在 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介引进” “ 评实践勃 兴” 研 究深化 ” 译 、批 及“ 三个 阶段 。在 此期间 , 女 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地 被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们源引 、 借用 、 改造 , 最终被有效地植人 中国当代文学批 评话语体
b h n s e ns i r r r c ,f al rn p a td i t h h n s i rr r iim y tm u c sf l . At y C ie e f mi i l e ay c t s i l ta s l e no t e C i e e l e ay c t s s se s c e sul t t i i n y n t i c y p e e t ti o e s a i g i t n q e a a e c d man w t i n t e C i e e c a ce i c ,whc ly n rs n ,i s n t h p n o a u iu c d mi o i ih d s ci h n s h r tr t s h n i t v a s i i h pasa
论文范文:新阶段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历程探讨
论文范文:新阶段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发展历程探讨绪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同于女性文学批评,前者是以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观念、态度和立场对女性文学进行研究的批评活动(包括男性学者),后者是所有的研究女性文学的批评的统称。
女性文学包括女性作家的一切创作。
“女权主义或是女性主义批评异军突起,成为9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中最具活力的思想领域”。
①可以说,当今活跃在文学批评界的学者们绝大多数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经历了一段激烈的争论、争鸣和不可避免的局限之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将有利于推进它自身和女性文学的向前发展。
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由两大版块组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依据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文学进行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批评是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再批评。
由于女性文学概念的开放性,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呈开放性,它包括对古今中外(含台港澳)、不同体裁的女性文学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涉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大陆现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
之所以将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研究范畴加以考察,是基于下面的考虑: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崛起已是既成事实,需要加以研究。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己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
借孟悦、戴锦华的说法,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突破盲点,“浮出历史地表”。
它的崛起集中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文坛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一大批集中研究女性文学的评论家群落,可谓三代同堂,男女皆有,相互媲美。
根据陈俊涛的划分(((关于中国当代(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东南学术》,2003年第1期),新时期从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女性学者既有20世纪40年代初出生的(含个别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生的),如朱虹、刘思谦、盛英、李子云等,又有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含个别4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如李小江、孟悦、戴锦华、张京媛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如徐坤、万莲子、荒林等。
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阐述
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阐述以“妇女意识”为中心的文艺观,实际上最早是由英国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自己的一间屋》(1929)中提出来的。
从伍尔芙到波伏娃再到米利特,她们的基本思想是反抗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反对妇女的屈从地位,要求妇女解放。
这也是女性意识的要义和中心所在,“女性意识”由此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在我国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中,女性意识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汇,它成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标准和尺度,甚至有人认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界定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依据。
“躯体写作”一词,是在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欧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大陆时渐为人们所知。
“躯体写作”说到底,还是在男性中心的文化传统中女性如何表述自身,如何突破传统限制,保持女性写作的想象自由。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一文中,从性别角度揭示女性写作的特殊涵义,并阐述了“躯体写作”的概念。
她认为,以往文学史由于缺乏女性观点,女性的生命状态没有得到出自女性自我的真实表达。
因此,西苏在这篇文章中对女作家说;“写吧!写作是属于你的,你是属于你的,你的躯体是属于你的,接受它吧。
”接着她通过揭示女性写作在男性中心社会和文化传统中遇到的阻力,进一步说明“妇女必须写妇女”的意义。
从而说明“躯体写作”真实的内涵决非一种纯粹生理上躯体感受,而是强调女性写作在历史中的无可替代性,和其中潜在的错综复杂,被以往历史和文化遮蔽的那些历史和文化内涵。
她呼吁:“妇女必须参与写作,必须写自己,必须写妇女。
就如同被驱离她们自己的躯体那样,妇女一直被暴虐地驱逐出写作领域,这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依据同样的法律,出于同样的目的。
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本文—就象通过自己的奋斗嵌人世界和历史一样。
”川对“躯体写作”观念的认同,使中国女性写作真正回到了女性自身。
如王安忆、张洁、铁凝、刘索拉、徐小斌、蒋子丹、徐坤等大批女作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男性中心话语的挑战,通过“身体书写”,在“性”的描写上表现得大胆泼辣无所顾忌,无所不至,以女性话语,以“女性独语”书写生命体验,女性经验,赤裸裸地祖露女性的性觉醒、性期待、恋父恋母情结、性恐惧、自慰、同性恋等女性的一切神秘话题。
最新-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综述 精品
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综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萌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
中国女性文学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走进文学史的。
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作家作品的引介也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它们共同催生中国第一个女作家群体,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前行中日趋成熟。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引入无疑是唤起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但是,它为中国当代社会对女性主义文学观念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的消化和理解提供了许多经验。
中国当代文学向女性精神与心灵的深处拓展,体现强烈的女性价值感与女性主体性更是得益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女性文学观念。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形成是带有本土特色、具有阶段性特点、流动变化的过程。
一、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产生女性主义提倡打破男性话语权,从女性的视角看待世界。
女性主义文学观的产生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是密切相连的。
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产生,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并迅速在全社会扩展开来。
9世纪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妇女向本阶级男性统治者要求参政、就业、受教育等具体的平等权利,是仅停留于表面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实际上并未触及父权文化自身。
少有的女作家的创作还不能受到社会正视,女性文学批评当然没有形成气候。
20世纪60年代以后,女权运动再度掀起高潮,广大女性真正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才有了理论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应地出现大量女权主义的论著,为妇女言论提供了阵地。
1970年,凯特·米勒特的陛政治》的出版,标志着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形成。
尤其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肖沃尔特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她主张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撰写的第一部英国女性小说史《她们自己的文学》于1977年问世,她明确提出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发掘出大量被父权制文学史湮埋的女作家,对一些有影响的女作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精编版)小议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在我国的发展
小议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在我国的发展[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传人中国。
在历经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介引进”、“批评实践勃兴”及“研究深化”三个阶段。
在此期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地被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们源引、借用、改造,最终被有效地植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员,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西比较;吸纳;新变20世纪80年代初,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传人中国。
相对其他西方批评流派与方法,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和传播到中国的时间相对滞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国人对“Feiminsm”一词的中译文“女权主义”的普遍误读。
“当时的人们对女权主义这一字眼有着某种反感,或惧怕,甚至厌恶。
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女权主义仅仅关乎权力之争,因而可能是一种极端的女性的自我张扬、甚至恶性膨胀。
如果说,许多词都有自己的形象,那么,这时候,作为一种大众想象,女权主义一词的形象是一些既丑陋不堪又张牙舞爪的女人。
”因此,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传人中国时,人们对它之的态度是谨慎的。
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际关涉到的是一个文化过滤的过程,即接受者根据自身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对一种文学理论或文学现象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分析、借鉴与重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同样经过了这种“过滤”的过程。
在中国20多年的理论实践中,它不断地被中国的批评家们所借用、改造,最终被“有效地”植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近20年的批评实践中,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译介引进”、“批评实践勃兴”及“研究深化”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回顾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经历了两大高潮。
第一个高潮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主要目标是从法律上为女性争取财产权、选举权及受教育权。
1848年,美国废奴运动积极分子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卢克丽霞·莫特倡议、主持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并起草了女性主义第一个历史文件《观点宣言》。
这是美国女性运动的第一次爆发,它其实是个体主义思想和女性在社会中从属地位之间深刻矛盾的反映。
1895年斯坦顿编著的《妇女圣经》一书出版,掀开了女性对《圣经》中男性权威质疑与诘问的序幕。
到20世纪初,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妇女在选举权、教育权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女性运动的第二个高潮出现,运动的主要目标转向更深的层面。
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女性主义从生物学、经验感受、话语、无意识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五个方面对男子中心主义进行清算。
如以自由主义女性为主体的女性主义理论关注从性别平等、性别中立转向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独特性;激进女性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分析父权制。
7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重视对女性经典作家文本的解读,其中“女性视角”的提出构成了女性主义批评解读文本的基点。
所谓“女性视角”,即用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关照作品,包括一套与男性迥异的阅读和写作标准。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尔夫,美国的贝蒂·弗里、凯特·米利特、肖沃尔特,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等。
其中,肖沃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试图为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传统勾勒出一条线索,也即:(1)女权阶段(1840-1880);(2)女权主义阶段(1880-1920);(3)女性阶段(1920-)。
较强调女性的性别特征。
波伏娃《第二性》(1949)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经典。
“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变成的。
”这表明女性主义者开始不从生理上,而是从社会、文化上来考察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并认为法国和西方社会都是由男性控制的家族式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是第二性的,是“他者”;还首次比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家文学作品所虚构的“女性神话”,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从思想和观念上给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多方面的启迪。
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是克里斯蒂娃。
通过采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她的符号学话语打破了传统语言定势的一统天下,目的是要颠覆作为男性社会意识形态基础的二分法,并超越这种充满菲勒斯中心的二分法;她提出的有关互文性的概念也给文本分析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由于第二次浪潮过于浩大,女性主义并未形成一个概念统一的学派,此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西方女性主义经受了不断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从把女性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动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身份政治到分裂矛盾的身份,从白人中心到后殖民女性主义,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到生态女性主义,这就是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和大致走过的道路。
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中西结合”社会性别为女性主义者批评“男性逻克斯中心主义”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点,女性主义一切理论都从这里开始。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物,它以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致力于挖掘女性在历史、文学、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探讨性别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从文学角度对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从而达到发掘女性的语言、寻找女性文学史、重建文学新理论的目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不同的方法、角度、理论来研究的主题,主要有社会性别、性行为、种族、阶级、经典文学书目、再现角度、阅读、主观性、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欲望、身体、作家身份、母性、家庭等,其中以美、法、英研究最为突出。
这些国家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都对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具有借鉴作用。
一般认为,中国最先引进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是1981年,朱虹在《世界文学》第四期发表的《<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介绍了美国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文学。
还有在1983年选编了《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为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国学术界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译介和研究日趋活跃,经过三、四代批评家的努力,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阐述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产生、发展的理论依据。
有的批评家从马克思关于文学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的论述中阐述了女性诗学发展的必要性;有的从生理、心理的相互契合、沟通方面论述了解构男性中心主义的可能性;有的在不否定男女平等前提下,张扬女性的特殊性,以此建构一种自给自足的女性诗学;第二,在各种层面界定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
批评界从主题、题材、体裁、结构、象征、比喻及叙事角度等方面寻找着女性特有的文学表达方式,探索女性主义文学的特殊性;第三,建立了一个以批评男性中心为支撑的理论框架。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猛烈轰击,揭示其压抑女性的真面目,呈现广大女性的现实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石晓静(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山西阳泉045001)摘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中西结合”,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而得到产生和发展,是一种非女权运动而产生的“文化批评”,不断建立并形成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但由于上路时间短,仍有许多工作尚待完成。
关键词:女性主义;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7)07-0113-02科学之友FriendofScienceAmateurs2007年07月113--生活与文学话语的艰难处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与其他的批评模式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就其传播与接受来说,它是相对滞后的;就其实际操作来说,它的实践性品格要远大于理论性品格。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生成在理论资源、理论框架、话语方式上,更多地采取了从西方横向移植的方式,取得生存的合法性。
那获得生存权后的状态又如何呢?经过近20年对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引进,中国学术界已变得更加成熟和务实,环顾西方而又不以其马首是瞻,以其为参照系研究自己的问题,成为一种基本的理论立场。
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中国学者们主要着眼于本土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一些概念、术语的论争,自觉地与热点保持某种距离,这是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们特有的理论姿态。
另外,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和批评的合理延续。
这种延续,由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介入而体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性别歧视的自觉确立和由此而引发的对女性文学传统的寻找和重审,主要针对过去女性文学批评中的两个问题:批评的“中性化”和在“文学是人学”的旗帜下,将女性文学边缘化,这两个问题也可以合并为过去正宗文学史的“女性空白”问题。
3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人类社会自进入父权制时代以后,女性便逐渐沦为男性附庸的角色,即所谓“第二性”(法国波伏娃《第二性》)。
中国历史泱泱几千年,从先秦至五四时期的传统社会里,一以贯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传统,大体一直是男权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时间里,一方面“文革”的极左思潮泯灭女性意识,另一方面,“半边天”理论倡导的是女人在社会中的具体作用,体现了社会惯例的文学中女性只能操着失去了性别差异的公共语言进行言说,呈现出“中性化”和“无性化”的状态。
这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还主要是男性话语、革命话语的点缀、附和和印证。
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介入和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自觉的女性意识觉醒,女性主义写作才真正具有了性别意识。
通过对女性文学传统的考察,可以看出女作家要表达自己以免自身消弭于历史之外的焦虑,她们要表达由突破时代、历史及根深蒂固的文化加诸她们身上的束缚的真相,她们笔下属于女性的主题、意象和叙述方式凸现出来,一种全新的女性文学史出现。
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性别意识大面积觉醒,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迅速升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女性写作”这个论题上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围绕这个话题,在对“女性写作”这一概念的初步确定,女性写作和个人化写作的关系辨析,对“躯体写作”、“私语化”的质疑,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批评开始进入文学史的写作等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中国的女性批评理论也在男权中心主义的解构、女性话语和书写方式的建构和在“论争”中不断完善并建立起来。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重新审视中国文化传统,她们的文本所颠覆、所解构、所批评、所挑战的,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男性中心文化。
深度掘进的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以反叛传统性别秩序,颠覆与解构男性中心文化为要旨,以建构女性性别主体、女性文化和女性主义诗学为价值追求,将鲜明的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主义文化立场作为构成文本、阐释文本的必备范畴,显著特点是对既有的性别文化秩序提出了强烈质疑。
1949年以来,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话语所赋予女性的“地位”,虽是有限的,有误区的,但却使得女性相应能够运用这种有限的权利合法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化批评”,这是由非女权运动而生的中国特色所决定的。
发展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具有审视自身局限与偏颇的理性辨识力。
从未来女性主义批评的最终价值归宿考察,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既关怀女性,也关怀男性,关怀两性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关注“人”这一永恒命题的注重人本的现代意识———其最终价值归宿是“双性和谐”。
一种理论体系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理论只走了很短的一段路,理论资源有待进一步清理,理论系统也尚待进一步建构。
但既然已经上路,就必须也必然会继续在这条艰难修远之路上,坚持前进。
中国女性任重而道远。
BriefDescriptionOnTheDevelopmentofChina's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ShiXiaojingAbstract:CombiningWestern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andChinesewomen'sspecificgendersituationinparticularhistoricalbackground,China'sfeministliteraryanditscriticismisanon-feministmovementanda"culturalcriticism",andcontinuestoestablishanddevelopitsownsystemoffeministcriticism.However,thereisstillmuchworktobecompletedbecauseoftheveryshortperiodofdevelopmentandexistenceinChina.KeyWords:feminism;Western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石晓静: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