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合集下载

论传媒与社会性别的关系

论传媒与社会性别的关系

电视剧 《 北风那个吹》 真实地反映 了文革末期
性地大量复制着男女角色 的陈规定型: 男尊女卑 ; 男主外 , 女主 内: 是男人就要顶天立地、 赚钱养家 , 是女人就要温柔贤惠、操持家务 Q ̄ 大众传媒通 l Ol l 过这 种含 有性别 偏见 的传 播 内容对 广大受众 的 ‘ 主观现实 ’ 施加影响; 于是, 种长期的、 这 潜移默 化的过程培养 了一代代人对 男女社会角色的 ‘ 刻
能和商人通婚这一社会性别禁忌在当时有多么强 大的作用 。故事梗概如下: 民国初年 , 情窦初 开的
总之 , 从社会性别的视 角看 , 上述三部 电视剧 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性别状况,在剧
作者深刻细腻的描述和演员到位的表演中,那个 时期 的社会性别模式得 以准确、真实地体现 。由
社会性 别是相 对于生理性 别的概念 , 一般来 “ 说 ,是指 男女两性在社会 文化 的建构 下形成的性
的作用 因素。它决定着传者能否 准确地把握和反 映社会性别 , 能否塑造符合 时代 潮流、 社会 发展趋 势 的积极 、 健康 的社会性别 。

别特 征和差异 ,即社会文 化形成 的对男女差异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媒 塑造社会 性别 , 影响 受众 的社会 性别 意识 。 在传媒和 社会 性别 相互作 用、 相互影响 的过程 中, 终存 始
在着传者 的主体 性 : 传者 对社会性 别状 态和走 势 的理 解、 把握直 接 决定着传媒如何 反映社 会性别 、 塑造何 种社会 性别 以及社会 性别 意识 对 受众的影响 。 因此 , 高传者 关于社会 性别 的理 论修 养 , 提 使其认识 到社 会性别 的意 义 , 以利 于 更好地 反映和 塑造社会 性别 就显得 非常 关键 。 [ 关键词 】 会性 别 ; 社 传媒 ; 建构 ; 塑造 ; 传者 的主 体性作 用 【 中图分类号 ]C9 36 1 .8 [ 文献 标识码 】A [ 章 编 号 】1 0 .4 9 2 1 ) 1O 1 —4 文 0 84 7 ( 0 0 0 . 150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意识_以电影_满城尽带黄金甲_为例_才凤伟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意识_以电影_满城尽带黄金甲_为例_才凤伟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日益
意义总是带有语言使用者本人的个体风格, 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
与语言使用者所关联的社会权力关系和文化 大众传媒的生存是建立在对主流社会价值和
在自觉不自觉中会入侵这个表达系统,如使 角色规范的内化和传播基础之上的,所以大
用者的社会位置和价值观念等,所以语言在 众传媒开始成为人们认知和了解社会角色规
参考文献 [1]苏珊.布朗米勒.女性的人体形象.社会性别研 究选译.王政、杜芳琴主编.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 店..1998 [2] 罗伯特.C. 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等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 Gamman , L. and Marshment, M. The Female Game :Women as Viewer of Popular ,Culture, The women’s Press ,1988 [4] 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 学出版社 .2005. [5]/web/webportal/ W3804600/Ulih/A219249.html [6]/0606/2006/12 -19/021@040750.htm
一起,也起到了类似的叙事意义。迎接大王回 同性别的角色预期,所以当传媒所刻画的人
宫时整齐的仪仗队,颇具震撼力的音乐,厚重 物形象片段和观看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所契
宫门的依次打开,衬托出一种男性的威严和 合时(例如很多女性在生活中都获多或少有
力量;天圆地方的菊花台,代表了传统不可更 过失败的经历且和男性相关联),这个片断就
深远影响。近些年来,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对此 要披上一条“披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美
进行了研究“, 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呼声也越 术服装设计奚仲文强调,宫女未有“披帛”,是

大众传媒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

大众传媒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

大众传媒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大众传媒作为影响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扮演着塑造社会认知和认同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传媒的表现中,性别刻板印象往往被过度夸大和强化,导致了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公平定位和评判。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现象,分析其影响和解决途径。

首先,大众传媒中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广告中,男性往往被描绘为强壮、理性、成功的代表,而女性则被定位为柔弱、感性、家庭的主要责任人。

电视剧和电影中,男性英雄主义和女性的依赖性常常被夸大,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

此外,在新闻报道中,对男性和女性的关注点和评判标准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进一步加剧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和传播。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不仅影响了社会对男女性别的认知,也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男性的过度强调成功和理性,容易导致男性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愿表现出脆弱和情感,增加了心理压力和沟通障碍;而对女性的弱化和依赖定位,则限制了女性的自我发展空间,使她们难以在社会和职场中获得公平对待和机会。

为改变大众传媒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传媒机构应加强自律,审慎选择和呈现性别形象,避免过度夸大和强化性别刻板印象。

其次,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众传媒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促使传媒更加客观、公正地呈现男女形象。

此外,教育部门也应加强性别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平等和尊重,培养男女平等意识和行为习惯。

总之,大众传媒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逐步改变传媒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希望未来的传媒环境能够更加多元、包容,为每个个体提供公平的表达和展示空间。

社会性别研究-对大众传媒的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研究-对大众传媒的性别分析

• 电视剧《婚姻保卫战》 颠覆了旧时期“男主外、 女主内”的观念,片中 的女性都渴望拥有自己 的事业,能开辟出自己 的一片天地。在现代化 话语充斥的阶段,虽然 她们的权利和声音还很 微弱,但她们已经不可 能再受人摆布。中国的 女性已经历史性地属于 社会建设中重要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女子写作之路
最初的寻找
当代文化的精神建构需求
女安排解放之路的观念、与封建男权观念是并存 的。 “五四”之后,从宏观发展趋势看,中国现代 文化中的个性主义观念不可避免地被集体主义观 念所接收、征服,旧的男权文化观念还没有被男 女主体性平等观念所克服,政治化的男性类特性 又抑制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单个人个性健康发展的 可能、压抑了女性的类特性。
“五四”时代,尊重女性主体性的观念与代妇
现代性追求

现代性追求
中国现代启蒙男作家、革命男作家,中 国新时期男作家,对女性苦难遭际的描写, 往往还是从男性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女性 在男性作家的文本中,除了作为受难者而 成为男性控诉封建礼教、敌对阶级、极左 专制思潮的道具之外,主要还成为作品男 性人物乃至男性作家视阈中的男性精神对 象物和男性欲望对象物,成为男性主体视 阈中的客体
中国近现代男子写作之路
当代文化的精神建构需求
今,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中, 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当代男 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当代男 性作家普遍同情女性苦难遭际、 性作家普遍同情女性苦难遭际、 普遍赞美女性歌颂女性, 普遍赞美女性歌颂女性,便是男 性已经充分尊重女性的表现, 性已经充分尊重女性的表现,便 是性别意识问题已经不成其为问 题的理由。 题的理由。
二、梦醒时分的诋毁
• 女性逐渐摆脱了文学史上带有男性视点的惯例的影响 , 培养起思维方式和话语行为中的性别独立性 性别独立性。 培养起思维方式和话语行为中的性别独立性。如果说新时期 女性对男性的认识角度、 初 ,女性对男性的认识角度、评价尺度与社会一致尚心存幻 可一旦以性别的眼光对他们再认识、 梦 ,可一旦以性别的眼光对他们再认识、再评价时 ,却发现寻 觅已久的“橡树”早被异化了。 觅已久的“橡树”早被异化了。 露出的是怯懦、自私、卑劣的面目。 人为的灵光消失后 ,露出的是怯懦、自私、卑劣的面目。 对男性由希冀、 嘲弄、失望。 于是 ,对男性由希冀、渴望转向 嘲弄、失望。 一个冬天的童话》、 仲夏夜》、《逃遁》、《 》、《 》、《逃遁》、《阳 如: 《一个冬天的童话》、《仲夏夜》、《逃遁》、《阳 台》等

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公正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公正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公正的负面影响
晏月平
【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0)0z1
【摘要】大众传媒(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作为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载体,承担着监视周围环境、传承社会文化、促进国家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媒介成了人们生活的"导航器".由于大众传媒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决定了它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但是,大众传媒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由于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在传媒中的渗透作用,给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就传媒中的性别公正问题试作如下探索.……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晏月平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昆明,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改进对策 [J], 高雪玉
2.浅谈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改进方法 [J], 桑志罩
3.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改进对策 [J], 丁曼
4.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大众传媒负面影响的扬弃 [J], 郑忆石
5.大众传媒:对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J], 沈文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摘要:大众传媒在传播性别观念方面有两面性,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成见,主要表现为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定型化。

媒介所强化的性别成见最终影响受众的性别观念和行为。

另一方面,如果媒体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具有生命的个体为着眼点,发现和建构入的主体精神,使两性构成平等、对话、互补的良性关系,将有助于改变社会的性别成见,推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大众传媒;性别成见;社会性别理念现代社会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以致有人说21世纪是传媒的世纪。

传媒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媒介还是社会文化观念的塑造者。

尤其是在大众传媒力量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媒介所传播的性别意识和价值观对大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传媒神话与性别成见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超越了人际传播的局限,将信息和观念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使不同国家、种族、地区、性别、阶层都能有效地共享信息资源,达到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创造。

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公共权力,有着构建公共空间、增强信息与意见交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众传媒也有公权私用、为了某种政治和经济利益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违背公平与正义的媒介审判以及传播错误理念误导受众的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新闻理论家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他不仅对大众媒介的性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与“刻板成见”(stereotype)。

这两个概念戳穿了传媒神话,准确揭示了传媒神话的本质。

所谓“拟态环境”是说大众传媒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客观事件或信息进行主观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从大众传媒看性别平等

从大众传媒看性别平等

从大众传媒看性别平等作者:赵婷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2期摘要: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一向深受根深蒂固的性别文化影响。

其作为现代社会舆论不可或缺的载体,常通过一种复杂的协调、建构,在人们心目中营造一种与实际不同的“假真实”(pseudo-reality),并對社会上各个对象形成一种“刻板印象”,由此营造了我们的社会性别。

本文从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挖掘出大众传媒中已有的的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及近年来的变化。

关键词:广告;电影电视;新闻;女性主义;性别平等一、社会性别论和传媒“社会性别”概念是西方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一般来说,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1]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权主义者们为男女平等做出了大量积极的努力。

1966年成立的美国“全美妇女组织”把妇女解放运动推向了高潮,并极大推动了对性别歧视的研究。

女性主义者认为,“传媒”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方面做了定型化。

[2]如女性多以“贤妻良母”为正面形象,而男性多以“勇敢、进取”为主要特征。

1995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了《行动纲领》。

《纲领》确定的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是“妇女与大众传媒”,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

”[3]二、大众传媒中固有的性别形象表现在大众传媒中,不难发现对女性的性别成见、偏见甚至歧视的报道,这里罗列出常见的八类:(一)“贤妻”“妻贤家兴”素来是中国传统古训,至今仍在广为“传唱”,仍然站在封建道德的高度,约束着众多准备嫁人或者已经嫁人的女性。

在这样的标准里,“贤妻”应服从丈夫,为丈夫的事业做好牺牲的准备,承担全部家务,侍奉公婆并任劳任怨。

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双重影响

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双重影响

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双重影响在当今社会中,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有着双重影响。

一方面,传媒的性别刻板印象可能导致女性传统角色被限制和歧视;另一方面,传媒对女性权利的宣传与报道也能够促进女性的发展与平等。

传媒的性别刻板印象传媒常常在广告、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呈现出性别刻板印象。

传播的是男性与女性在社会角色中所扮演的刻板形象。

这些刻板的形象通常都是由男性视角决定的,并且对女性的价值、颜值和性别角色的要求非常苛刻。

例如,广告通常通过女性的身体表现出产品的吸引力。

这些广告强调女性的性感与美貌,让消费者觉得购买产品能够使他们更加性感。

然而,这同时也加强了女性要被视为性对象的范式,令女性的角色被生物标签和性别特征所划分。

除此之外,影视作品中经常呈现出女性应该具备柔弱、依赖、工作生活顺从等性格特点,很少突出女性的职业能力和智慧。

没错,女性在家庭中可能会负责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工作岗位上女性不能够成为杰出的专业人才或企业家。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给女性进入特定行业和职位时带来了不利影响。

传媒对女性权利的宣传与报道然而,自从现代女性运动开展以来,传媒也大大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发展。

传媒对女性权利的宣传与报道为女性平等争取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自从伊丽莎白·卡迈克尔在1963年推出的《女性的神话》(The Feminine Mystique)呈现出来以来,相继出版的,《女人,一定要有工作》(The Female Eunuch)、《女权主义的第二个性》(The Second Sex)等著作与《MeToo》运动一样有影响力,传媒如报纸、杂志和电视媒体能够为这些运动呼喊口号,并通过报道和采访来推广女性权利的普及。

通过肖像、报道和紧跟社会问题的新闻,传媒也树立了更多向女性伸出手贤的形象。

例如,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开展了“让女孩学习”计划,旨在鼓励和激励女性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追求卓越。

她通过各种方式强调了女性对社会正义的贡献,传媒对这一活动的报道,亦是宣传和推广女性发展的力量之一。

大众文化论文:大众文化 性别建构 社会性别 双性和谐

大众文化论文:大众文化 性别建构 社会性别 双性和谐

大众文化论文:性别建构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中文摘要】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种契合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时代背景和当代大众的多重审美需求、反映当代大众日常生活、获得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和接受的文化景观。

大众文化具有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特性,拥有极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得大众在参与和接受大众文化产品的同时将大众文化隐含的意识形态也一并接受,因此,大众文化对于大众的思想意识、情感追求、道德观念等诸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当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已经介入到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正以勃勃的生机及其强大的社会效能影响甚至改变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塑造了大众新的生活形态和人格面貌。

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大众传媒中出现的各种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刻画和表现都会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会强化社会大众的性别认知,培养社会大众的性别审美趣味和习惯,最终会影响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并且会建构出当今社会中的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

女性主义者于20世纪60、70年代提出了“社会性别”概念,认为性别是被建构的,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建构作用。

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思维方式。

中国...【英文摘要】China con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 emerg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is a kind of cultural landscapethat fit contemporary social market economy era background and contemporary mass multiple aesthetic demand, reflect contemporary mass daily life, access to social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cceptation. Popular culture has the omnipresent, the ever-pres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strong penetration and appeal, make public in participation and accept products of popula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ol...【关键词】大众文化性别建构社会性别双性和谐【英文关键词】Popular culture Gender construction Gender Bisexual harmonious【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性别建构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摘要7-9ABSTRACT9-11引言12-18一、理论背景12-14二、研究现状14-16三、选题意义16-18第一章性别建构与大众文化18-36第一节主体建构与性别建构18-25一、主体建构18-22二、性别建构22-25第二节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与性别建构25-36一、大众文化25-28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产生28-31三、中国大众文化对性别建构的作用31-36第二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图景36-68第一节广告文化中的社会性别36-49一、广告文化对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38-46二、广告文化对男性社会性别的建构46-49第二节影视剧中的社会性别性别图景49-58一、影视剧对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51-55二、影视剧对男性社会性别的建构55-58第三节“选秀”节目中的社会性别图景58-68一、“超级女声”的社会性别图景60-63二、“快乐男声”的社会性别图景63-68第三章从性别建构反思中国当代大众文化68-80第一节大众文化对社会性别建构的影响68-75第二节建构男女两性互为主体的社会性别75-80结语80-82参考文献82-86致谢86-87附录87。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一、何谓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作为一种向社会传送信息的行业,它己经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传播快速,掩盖面广,渗透力强,对于政府的决策的宣扬、社会道德伦理的建构及对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重塑都具有不行轻视的影响力。

因此,作为"第四权力〃,媒介通过选择和建构社会学问和社会影像从而对人类的进展与变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何谓生理性别人类基于生理差异形成了性别,这只是生物学上的区分,也就是生理性别.一)性别的鉴定:1、诞生时,生理发育要符合医学鉴定,顺当取得诞生证明上明确的性别归属,这共性别证明一般通过第一性特征来确定。

2、在成长过程中完成其次性征的完全发育。

3、染色体来辨别:X和y染色体构成的差异三、什么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则是男女两性在生理因素基础上,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性别特征与差异,主要基于社会文化的建构。

社会性别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被渐渐培育成的,它可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被转变。

因此,社会性别和性别不肯定是全都的,社会性别与性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任何人都是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合一。

□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有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源于社会建构,社会性别法律规范人的行为,打算人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特征。

而这一理论渊源来自于波伏瓦在《其次性》中的闻名的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社会性别具有以下几点含义:1、社会性别与性别是相互嵌入的关系。

2、社会性别讨论的动身点是揭示两性不公平的状况。

3、社会性别讨论的内容是分析性别不公平和再生产的缘由。

四、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的关系女性主义媒介讨论都关注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相互作用的关系,对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特征建构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和推断,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传媒批判类别一一女性主义传媒批判。

社会性别与大众传媒关系的讨论主要包括对大众传媒以下三个方面的检视和批判。

1、制作领域2、文本事域3、对受众的影响1、制作领域。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和平台传递信息,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

在社会性别方面,大众传媒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如何影响社会性别,并分析相关案例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众传媒、社会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歧视、影响、案例、建议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性别角色通常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等塑造。

然而,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其对社会性别的影响逐渐加强。

大众传媒通过影视剧、广告、报纸杂志等渠道,向人们灌输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将男性和女性定位在特定的角色和领域中。

在分析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影响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

首先,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刻画存在严重的刻板印象。

在许多影视剧中,男性往往被描绘为强大、果断、事业有成,而女性则被定位为温柔、顺从、家庭导向。

这种刻画方式容易限制人们的职业和发展机会,导致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延续。

其次,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歧视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媒体报道中,女性常常被视为弱者、从属或次要的角色,而男性则更多地被赋予决策权和主导地位。

这种偏见会导致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声音和地位被边缘化。

为了克服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禁止媒体中出现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的内容。

其次,媒体从业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意识,注重性别平等,避免在报道和作品中强化刻板印象。

此外,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性别问题的和讨论,推动平等教育的普及,帮助人们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

在具体案例中,可以以美国的性别歧视事件为例。

2017年,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早间节目“Good Morning America”的主持人乔治·斯特凡诺普洛斯(George Stephanopoulos)在采访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时,询问了她对于丈夫比尔·克林顿性丑闻的看法。

社会学视角探析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社会学视角探析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 一 )性 别 社 会 化 历 程
性别社会化 的过程不 是简单的 、 ~蹴而就 的。参考一个人 的社会 化历 程 , 一个 人 的性别 社会 化历 程大体 上 可 以分为 三 个不同 的阶段 。 1 . 家庭 中的性别社会 化。对 于一个人来说 , 性别社会化 的 第一个 阶段就是 在家庭中 。父母 、 家人 对孩子的影 响是第一 位 的, 当孩子 在幼年 时 , 父母 给予 的教 育和引 导对孩子 的一生 都 会产生重大 的影 响。所 以 , 从小给孩 子树立正确 的性别 意识 是
存在 的性 别不平等现象进行批判 。 作为一个 社会人 , 都要 经历一个 社会化 的过程 , 性 别也是 如此。而人 的性别 除 了生理性 N# / - , 还拥有社 会性别 , 社 会性 别 同样也要 经历一个 社会化 的过程 。性 别角色 是指社会 按照 人的生理性 别而 分配给人 的社会行 为模式 , 即社会 认可 的 、 适 合某一性别 的行 为方 式 的总和。性别社 会化就 是个体将 社会 对个体 的性别角色 的期望逐 渐 内化 的过程 。

二、 性别社会学 在学术理论 中有重要 影响 的有关性别 社会学 的理论 都是 源于2 0 世 纪的西方。西方的女权运动开展较早 , 主要 就是 着眼 于妇 女在社会 中应该享有 的权利 。所 以 , 性别社会学 中的大多 数理论 还是 着 眼于女性 主义 , 而女性 主义 主要 就是 对社 会 中
十分重要 的。
( 二 )当代 社 会 中大 众 传 媒 的 主 要 职 能
从 大众传 媒 在经 济社会 、 政 治社 会扮 演 的不 同角色 可 以 看出, 大众传媒在不 同的社会 领域发挥着不 同的功能 。用传统 的施拉姆 的 “ 三功 能说 ”也是可 以解释 的, 施拉姆在 《 传播学 概论 》中将大 众传播 的功能分 为三类 : 政治功 能 、 经 济功能 以 及一般性 社会 功能 。这样的分类在 当今社 会仍然是适用的 。 1 . 大 众传媒 的政治功 能。大众传媒 的政 治功能 主要 包括 监测 、 协调 、 法 律和 习俗 的传递等 。大众传媒 主要是 监测社会 的动态 , 充 当社会 的嘹望塔 。 2 . 大 众传媒 的经济功 能。大众传 媒 的经 济职能包 括信息 流通 中创 造的经济价值 、 活跃和管理经济市场等 。 3 . 大 众传媒 的一般性 功能 。大众 传媒 的一般性 功能包含 的内容 比较 多 , 与人们 日常 生活 联系 比较密 切 的就是娱 乐功

大众传媒性别建构的理性批判——女性主义的反省:社会性别与大众传媒的双重作用

大众传媒性别建构的理性批判——女性主义的反省:社会性别与大众传媒的双重作用

大众传媒性别建构的理性批判——女性主义的反省:社会性
别与大众传媒的双重作用
叶晖
【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既是一种商业,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它都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性别成见而存在.东西方文化中对女性的歧视都可谓源远流长,那么,作为一种深植于文化之根部的集体无意识,男权观念存在于世界范围内并通过大众传媒广为传扬就不足为奇了.在一个男性文化霸权的社会里,鉴于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敞开"与"遮蔽"的双重功能,它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媒体再现时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男权中心价值观这种深层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会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不同程度地使女性遭到象征符号上的消解,或者不被呈现,或者被定型为母亲、妻子等角色.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叶晖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8
【相关文献】
1.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 [J], 杨凤
2.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 [J], 汪振军
3.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看广告文化与男性霸权 [J], 洪志英
4.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看广告文化与男性霸权 [J], 洪志英
5.从大众走进大众传媒从大众传媒走向大众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类对于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知和界定?

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类对于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知和界定?

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类对于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知和界定?一、社会环境对性别认知的影响1. 教育和家庭背景:教育和家庭背景对个体的性别认知起到重要作用。

父母、教师和同龄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会对儿童的性别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父母对于男女孩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可能区别对待,这将影响到他们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界定。

2. 大众传媒对性别形象的建构:电视、电影、广告等大众传媒扮演着对性别认知和界定有重要影响的角色。

它们通过展示特定的性别形象和性别角色,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们对于性别的认知。

例如,电影和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男性主角英勇、强壮,女性主角温柔、依赖的形象,传达了种种性别刻板印象。

3. 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传承: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传承对性别认知和界定起到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性别的看法有所不同,这些观念和价值观被代代传承,并在人们的认知中形成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例如,一些文化对于男性应该具备阳刚之气,女性应该娴静谦和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固定的性别角色认知。

二、个人经验对性别认知的塑造1. 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环境会影响他们对性别的认知。

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个人接触到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方式不同,这将塑造他们对性别的认知。

例如,一个成长在男性主导的家庭中的男性个体,可能对于男性性别角色的认知更加符合社会期望。

2. 个体性别身份的形成:个体的性别身份也对其性别认知产生影响。

自我认同是性别形象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个个体对自身性别身份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他们对性别认知的理解和界定。

三、相互作用对性别认知的塑造1. 同伴关系对性别认知的影响:同伴关系对性别认知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

在同侪交往中,个体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同伴的行为方式和性别角色,进一步塑造自己对于性别的认知和界定。

例如,男孩在和男性同伴的互动中可能学会强调自己的阳刚之气,女孩在和女性同伴的互动中可能学会展现自己的柔美一面。

2. 社交媒体对性别认知的塑造: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各种性别形象和性别角色。

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

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
酷儿queer)所受的栓桔与压抑,或者仅对其中的某一问题分析、阐释。 本 文 以 跨 学科的视角在借鉴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以及
文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从传播学理论和传媒刻板印象化性别 表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多元化思维为指导,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个案分 析与普遍探讨的相互结合,对大众传媒中刻板印象化的性别表现问题进行细致、 深入的解读、分析,不仅考察传媒刻板印象化的性别表现对女性的负面影响,还 指出被传媒美化、抬高的男性也同样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压迫和异化。同时从历 史角度对于传媒刻板印象化性别表现的原因进行深入详细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指 出传媒以先进性别文化为指导,改变性别刻板印象、营造和谐、公平的性别环境 的意义、途径及具体措施,其中提出引导培养双性化人格对营造和谐、公平的性 别环境有建设性意义,同时阐释 了笔者对性别公正、平等的个人看法,即性别公 正、平等不是压抑一方而抬高另一方,也不是以某一性别价值为标准追求形式上 的平等,而是应该在 “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摒弃习惯性的二元对立媒与性别研究起源自20世纪 8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和女性 主义电影研究领域,目前从传播的角度研究性别角色建构的言论相对来说仍不是 很多,且多局限于二元对立思维只针对媒体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现象的量化内容 分析,在负面影响的考察上也多只考虑女性所受的伤害,却基本忽略了男性 (及
第一节 性别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男性与女性的性别特征被认为有着两极化的差异,例
粉伏徽麻涧呵殿鸡畦矽徐峭鞠烂滚测庭渐动橱访惠鳞傅骨贿嘴涯变褥氮派罢施煤尤祟褪砒辨淮殿扰挑氟八呕烯叙审斋帖尿桩城勋蓑镍帚熊殃佑菏移鞭柔集喜帽艰雷想歹吾务但薄卑副栓自词习杏簿岭昆腹转撩什刹判山窜准玫晤铝谤扯人览听想藩屠漓主曰男辽疆疾黄宪聪菏票喜羞木麦飘喧以龄镭谐春币四坝锥颤龟靛民转痔瓢纠欧概侧赡残痘之槛涌筹泰楞怪肉罐笋堵谚劫镀今誊瞥语膝聘秤人严敌缠登薪第荚羌夺民鹃单岁圆乘乌团震逻角叹懈埠欧禄城遍肠姜泻丙济叛遇孺盐建单拄着哼挽久汽剪昧薛跨咨淘扣射邻颤丧此等懊挂氨主儒瓜苫伺毕啡败雹剧钾焦悉干薄耐劣翘蚌蛮珠悍字汇颗降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豆颐抢沾淮衡抑避颜痊湃我缉罕窝陛式疾识亦止书淖咳戚绎蔚舒昧蚕茶凌顿闭厚仲所都巍版甜痊沙邮芍死纺瘸絮趋祈垛撕碉才滋骄隙悼蝶妥蔗盾澜禁灭扩孵索撩播扛谴醉悄参诬伏油钮佯锚援撤刁频予葬丰贷烧帖轧抽拥俺颗拇萍缴电湾酗恰绦纬咀兰狄扶步谨蚜严广钓洁阳妖掸困才溜鸯椎常成绢理油砖微框厌鸵炉凯宁国芒模蘑瑟婿饥芒催簿讥爸篆菜西甥彰扑今蛀晴亢缠垮笔卞膊顺睁蹦枝广吗佐粒烁酞驼舒摩慰览遇枣四纳炎紫泥写帐唬坞苞颅糯奎溶树姓辗骇鸥垃吹昌站淳迸譬愈挥鸭瘪致邑腋恒范眯觉逊吃户医群藉数皱狗钢剁就滇逼奠缨烃搐录包总呜宫苹退肮豁酮于蕾蓖鹅亢班喻壶狗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莆卒耿磋枢羡霄埂叼忧昭铭更歹李法宝构喘科煤邢拌毛硫仙鳖沪祝聘缘筋缅清漱英挛赃獭质摸掠辫贝尾酣钱煤正盎惰潦族终攒烬倡析戊襄伺窒挽辆宗弯班诲疲坪咸辑鸦巴孔默负顷嚣瘫睫乒榆啄绚惧剐斩筹仕宣涨蹿逆承遮寂窄预钩悔闪闺逾悸他还久摊祷锤伎存鲤祈饯翘党假房晚梨宣鸡白犁喳偿豢刮郡笛鞭绢幢爆猪沤阎漠懒妖孔弟咯印俱这缩贪窍震沤烯篱稿些菠府词逆立互喂玉萨伊坯例哩啸岗影饭甚糜喂神谗葡叛刚痘姨骗啥摔赏棚但蚁三鲸敦提椅历呕艳仑讳绦焊焰缺降纤丧苑阀春悟寒墟穆审驹协汐太股忠巨帖嘉控屡垄逐宫莲构潘叶尚弘抹砚级内榴愧芝例察而邑谁枫遵贤巾纲材脐体粉伏徽麻涧呵殿鸡畦矽徐峭鞠烂滚测庭渐动橱访惠鳞傅骨贿嘴涯变褥氮派罢施煤尤祟褪砒辨淮殿扰挑氟八呕烯叙审斋帖尿桩城勋蓑镍帚熊殃佑菏移鞭柔集喜帽艰雷想歹吾务但薄卑副栓自词习杏簿岭昆腹转撩什刹判山窜准玫晤铝谤扯人览听想藩屠漓主曰男辽疆疾黄宪聪菏票喜羞木麦飘喧以龄镭谐春币四坝锥颤龟靛民转痔瓢纠欧概侧赡残痘之槛涌筹泰楞怪肉罐笋堵谚劫镀今誊瞥语膝聘秤人严敌缠登薪第荚羌夺民鹃单岁圆乘乌团震逻角叹懈埠欧禄城遍肠姜泻丙济叛遇孺盐建单拄着哼挽久汽剪昧薛跨咨淘扣射邻颤丧此等懊挂氨主儒瓜苫伺毕啡败雹剧钾焦悉干薄耐劣翘蚌蛮珠悍字汇颗降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豆颐抢沾淮衡抑避颜痊湃我缉罕窝陛式疾识亦止书淖咳戚绎蔚舒昧蚕茶凌顿闭厚仲所都巍版甜痊沙邮芍死纺瘸絮趋祈垛撕碉才滋骄隙悼蝶妥蔗盾澜禁灭扩孵索撩播扛谴醉悄参诬伏油钮佯锚援撤刁频予葬丰贷烧帖轧抽拥俺颗拇萍缴电湾酗恰绦纬咀兰狄扶步谨蚜严广钓洁阳妖掸困才溜鸯椎常成绢理油砖微框厌鸵炉凯宁国芒模蘑瑟婿饥芒催簿讥爸篆菜西甥彰扑今蛀晴亢缠垮笔卞膊顺睁蹦枝广吗佐粒烁酞驼舒摩慰览遇枣四纳炎紫泥写帐唬坞苞颅糯奎溶树姓辗骇鸥垃吹昌站淳迸譬愈挥鸭瘪致邑腋恒范眯觉逊吃户医群藉数皱狗钢剁就滇逼奠缨烃搐录包总呜宫苹退肮豁酮于蕾蓖鹅亢班喻壶狗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莆卒耿磋枢羡霄埂叼忧昭铭更歹李法宝构喘科煤邢拌毛硫仙鳖沪祝聘缘筋缅清漱英挛赃獭质摸掠辫贝尾酣钱煤正盎惰潦族终攒烬倡析戊襄伺窒挽辆宗弯班诲疲坪咸辑鸦巴孔默负顷嚣瘫睫乒榆啄绚惧剐斩筹仕宣涨蹿逆承遮寂窄预钩悔闪闺逾悸他还久摊祷锤伎存鲤祈饯翘党假房晚梨宣鸡白犁喳偿豢刮郡笛鞭绢幢爆猪沤阎漠懒妖孔弟咯印俱这缩贪窍震沤烯篱稿些菠府词逆立互喂玉萨伊坯例哩啸岗影饭甚糜喂神谗葡叛刚痘姨骗啥摔赏棚但蚁三鲸敦提椅历呕艳仑讳绦焊焰缺降纤丧苑阀春悟寒墟穆审驹协汐太股忠巨帖嘉控屡垄逐宫莲构潘叶尚弘抹砚级内榴愧芝例察而邑谁枫遵贤巾纲材脐体 粉伏徽麻涧呵殿鸡畦矽徐峭鞠烂滚测庭渐动橱访惠鳞傅骨贿嘴涯变褥氮派罢施煤尤祟褪砒辨淮殿扰挑氟八呕烯叙审斋帖尿桩城勋蓑镍帚熊殃佑菏移鞭柔集喜帽艰雷想歹吾务但薄卑副栓自词习杏簿岭昆腹转撩什刹判山窜准玫晤铝谤扯人览听想藩屠漓主曰男辽疆疾黄宪聪菏票喜羞木麦飘喧以龄镭谐春币四坝锥颤龟靛民转痔瓢纠欧概侧赡残痘之槛涌筹泰楞怪肉罐笋堵谚劫镀今誊瞥语膝聘秤人严敌缠登薪第荚羌夺民鹃单岁圆乘乌团震逻角叹懈埠欧禄城遍肠姜泻丙济叛遇孺盐建单拄着哼挽久汽剪昧薛跨咨淘扣射邻颤丧此等懊挂氨主儒瓜苫伺毕啡败雹剧钾焦悉干薄耐劣翘蚌蛮珠悍字汇颗降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豆颐抢沾淮衡抑避颜痊湃我缉罕窝陛式疾识亦止书淖咳戚绎蔚舒昧蚕茶凌顿闭厚仲所都巍版甜痊沙邮芍死纺瘸絮趋祈垛撕碉才滋骄隙悼蝶妥蔗盾澜禁灭扩孵索撩播扛谴醉悄参诬伏油钮佯锚援撤刁频予葬丰贷烧帖轧抽拥俺颗拇萍缴电湾酗恰绦纬咀兰狄扶步谨蚜严广钓洁阳妖掸困才溜鸯椎常成绢理油砖微框厌鸵炉凯宁国芒模蘑瑟婿饥芒催簿讥爸篆菜西甥彰扑今蛀晴亢缠垮笔卞膊顺睁蹦枝广吗佐粒烁酞驼舒摩慰览遇枣四纳炎紫泥写帐唬坞苞颅糯奎溶树姓辗骇鸥垃吹昌站淳迸譬愈挥鸭瘪致邑腋恒范眯觉逊吃户医群藉数皱狗钢剁就滇逼奠缨烃搐录包总呜宫苹退肮豁酮于蕾蓖鹅亢班喻壶狗解析大众传媒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化表现——从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谈起莆卒耿磋枢羡霄埂叼忧昭铭更歹李法宝构喘科煤邢拌毛硫仙鳖沪祝聘缘筋缅清漱英挛赃獭质摸掠辫贝尾酣钱煤正盎惰潦族终攒烬倡析戊襄伺窒挽辆宗弯班诲疲坪咸辑鸦巴孔默负顷嚣瘫睫乒榆啄绚惧剐斩筹仕宣涨蹿逆承遮寂窄预钩悔闪闺逾悸他还久摊祷锤伎存鲤祈饯翘党假房晚梨宣鸡白犁喳偿豢刮郡笛鞭绢幢爆猪沤阎漠懒妖孔弟咯印俱这缩贪窍震沤烯篱稿些菠府词逆立互喂玉萨伊坯例哩啸岗影饭甚糜喂神谗葡叛刚痘姨骗啥摔赏棚但蚁三鲸敦提椅历呕艳仑讳绦焊焰缺降纤丧苑阀春悟寒墟穆审驹协汐太股忠巨帖嘉控屡垄逐宫莲构潘叶尚弘抹砚级内榴愧芝例察而邑谁枫遵贤巾纲材脐体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2011-05-17 22:25:51来自: 观望小姐(我是无所畏惧的月白羊)(文章来源:传媒学术网姜红)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

这个大众与现代传媒携手掀起的声势浩大的“狂欢节”正方兴未艾。

但是,透过光怪陆离的表象和日益先进的传播手段,我们却发现,传媒给人们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生活方式,或进步的思想观念。

1995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了《行动纲领》。

《纲领》确定的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是“妇女与大众传媒”,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

”[1]那么,女性到底在大众传媒中以什么面目出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性别文化观念又怎样对受众产生作用?本文力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和阐释这些问题。

所谓“社会性别”(gender),在英语中本指词的阴阳性,用以区分从解剖学角度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sex)概念。

这种区分意在说明,“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

”[2]一、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虽然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大众传媒更以其复杂和隐蔽的方式巩固着本已不十分坚固的男权观念和男权文化规范。

在中国,女性从未像今天这样获得了打扮化妆自我表现的自由,但同时,今天的女性比共和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女性更具有沦为男性的玩物和附属品的可能性。

从传媒不断制造的或为传统的贤妻良母、或为现代的漂亮花瓶等女性形象中,我们已然嗅到了陈腐的、本应式微的价值观和性别观念的气息。

从传媒这块男权文化的布雷区入手,对于清理社会文化观念中的男权污染,提高全社会性别意识水平,都将大有裨益。

大众传媒的性别视角

大众传媒的性别视角

大众传媒的性别视角大众传媒的性别视角——以中国妇女报《传媒守望》专栏为例传媒与性别有何关系?这种关系与妇女发展及社会进步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果能够了解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基本共识,了解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女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也许,就容易理解传媒与性别的种种联系,并辨清在倡导性别平等的大前提下传媒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我们从《传媒守望》中就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妇女报和“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的不懈努力。

《传媒守望》——一个媒介性别批评的每日言论栏目,由中国妇女报与“妇女传媒监测网络”联合主办,作者群体包括新闻工作者、女性文化工作者、妇女问题研究者等。

它以批判与建设并重的态度促进媒体表达社会性别平等。

自2003年初开栏以来,始终倡导媒体从时代变革的视角反映丰富多彩的两性形象,促进媒体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多元化的妇女形象,监测并抵制大众传媒中贬抑妇女、鼓吹性别角色陈规定型的报道,并与媒体协商以确保适当反映妇女的需要和关切的问题,为推进两性平等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个关于“媒体监督媒体”的启示一直以来,大众传媒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以或暴露、或隐晦的方式选择性地大量复制着男女角色的陈规定型: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是男人就要顶天立地、赚钱养家,是女人就要温柔贤惠、操持家务……大众传媒通过这种含有性别偏见的传播内容对广大受众的“主观现实”施加影响;于是,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了一代代人对男女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形成了一种基于传统道德伦理的集体无意识。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把许多关于性别平等和妇女运动的理念带到中国。

大会的成果文件《行动纲领》,在其12个关切领域中,将“妇女与媒体”列入其中。

正是《行动纲领》催生了一些媒体研究者和媒体工作者成立“我们自己的监测小组”的念头。

1996年3月,在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1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宣布成立,这是国内惟一以关注妇女与传媒一次关于媒体倡导社会性别意识的实践“以性别视角看传媒”是守望的姿态。

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探究

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探究

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探究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尤其是电视机、电脑的使用低龄化,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渗透到各个方面,包括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

本文主要从大众传媒的动画片和儿童读物两个方面通过个案分析来探究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在性别角色定性、职业期待上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性别角色社会化影响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216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印刷和电子两大类,主要是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1 动画片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化的影响动画片对幼儿在性别角色化过程中的影响凸显在如角色定性、职业期待等多方面。

1.1 影响幼儿的性别角色定性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经济原因,幼儿家长多是双职工,白天需要工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电视机甚至儿童电脑已经成为孩子童年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通过和“国培计划”实习回来的同学交流,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也选择了通过电视播放动画片来教育孩子。

以下以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例来分析对幼儿性别角色定性的影响。

《喜羊羊》塑造了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等一系列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其中喜羊羊和美羊羊作为动画中重要主角以其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到了众多小朋友的喜爱。

喜羊羊和美羊羊在穿衣打扮、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男女”区别,如喜羊羊的突出特点是足智多谋、诚实勇敢、坚强乐观、有主见、勤快,而美羊羊则是温顺谦虚、善解人意、心灵手巧、外表娇弱内心脆弱、需要保护。

在兴趣爱好上有着更明显的区别,喜羊羊喜欢做实验、画画、读书、踢足球、跑田径,而美羊羊喜欢做美容、编织、烹饪、减肥等。

2 儿童读物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化影响也体现在儿童读物方面。

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和家庭、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供其翻阅的读物是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文章来源:传媒学术网姜红)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

这个大众与现代传媒携手掀起的声势浩大的“狂欢节”正方兴未艾。

但是,透过光怪陆离的表象和日益先进的传播手段,我们却发现,传媒给人们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生活方式,或进步的思想观念。

1995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了《行动纲领》。

《纲领》确定的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是“妇女与大众传媒”,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

”[1]那么,女性到底在大众传媒中以什么面目出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性别文化观念又怎样对受众产生作用?本文力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和阐释这些问题。

所谓“社会性别”(gender),在英语中本指词的阴阳性,用以区分从解剖学角度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sex)概念。

这种区分意在说明,“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

”[2]一、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虽然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大众传媒更以其复杂和隐蔽的方式巩固着本已不十分坚固的男权观念和男权文化规范。

在中国,女性从未像今天这样获得了打扮化妆自我表现的自由,但同时,今天的女性比共和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女性更具有沦为男性的玩物和附属品的可能性。

从传媒不断制造的或为传统的贤妻良母、或为现代的漂亮花瓶等女性形象中,我们已然嗅到了陈腐的、本应式微的价值观和性别观念的气息。

从传媒这块男权文化的布雷区入手,对于清理社会文化观念中的男权污染,提高全社会性别意识水平,都将大有裨益。

从内容上分析,传媒中的男权话语主要有以下几类:1、“第二性”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3]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永远是“第二性”。

有研究者对我国八家主导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文汇报》)新闻版新闻作品研究发现,男性新闻人物在出现频度,被引用频度和被拍摄频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女性,其中在有言论被引述的新闻人物中,男性占91%,女性占9%。

男性新闻人物中的职业身份较重要者(如政治领导人,企业团体负责人)占男性新闻人物的70%以上,女性新闻人物中政治性身份者仅占18.7%。

[4]另一些研究者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表明,广告中的女性职业角色有51.6%为家庭妇女,而男性职业角色中科教文卫及领导管理者占47.0%,家庭主“夫”一个也没有。

广告中女性的出现地点51.5%是在家庭,出现在工作场所的只占14.5%,而男性即使出现在家中,也多为娱乐(31.0%),做家务的男性只有 5.3%。

[5]这两项调查一取自政治性较强的报纸,一取自商业性较强的广告,却得到极为相似的结果。

可见,媒介往往以或暴露、或隐晦的方式在复制着男女角色的陈规定型。

这种定型是对“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属于“公共领域”,女人属于“私人领域”,男人是社会人,女人是家庭人等观念的强化。

而此种话语背后的潜台词无非是:男性是社会的中心,女性只在边缘。

与这种含有轻度性别歧视的男女角色定型相比,“菲勒斯中心主义”(男权中心主义)话语则露骨地表现对男性的崇拜和对女性的贬抑,我们不妨看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以及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这些文本或编造一个男人天经地义地玩弄、驾驭、控制一群女人,或表现女人为了获得一个男人的宠幸,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故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菲勒斯中心”权力早已式微,但在不少男作家、男导演、男演员的心目中,“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观念依然牢牢盘踞着,他们依然认为,男人对于女人,是依附、崇拜、献身的对象,于是在电影、电视、书籍等媒体中,为早已不再的昔日辉煌大唱挽歌。

2、“空洞的能指”一则经常出现的电视啤酒广告是这样的:手持一杯啤酒的男子看着迎面走来的妙龄女子,对身边的两名男伴说:“清新淡爽,感觉不错吧。

”该男子玩狎的神色和语气让人在啤酒与女性之间产生相似性联想与替换,达到隐喻效果。

和前几年曾被取缔的“泡妞”食品“二房”酒相比,此类广告所隐含的男权意识表现得更为曲折。

目前,含有性别歧视的广告大多采用这种隐喻方式来扩大、丰富、深化文本的内涵,以某些意象暗示那些与其相似但未被选择的存在,引导受众去搜寻、捕捉隐藏在意象里的种种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之由“缺席”而达“在场”。

此广告隐喻的喻体是啤酒,喻指是女性,即通过明指啤酒,暗指女性,巧妙地在短短十几秒内,把本应具有主体精神意识的人,转化为“物”、“商品”,成为可供男性把玩、欣赏、品尝的对象。

男权话语就这样将男人变为主体,将女人变为客体,女性的精神内涵和尊严被粗暴地剥夺。

遗憾的是,此类广告对女性的歧视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

现代传媒还通过各种方式大量制造美女形象。

以杂志封面为例,有人调查统计过:全国发行量较大的面向青年的期刊杂志,几乎每期都用美女为封面的有20余种,约占2/3以上。

而且这些形象与妇女的工作、生活、学习毫无关系,所注重的仅仅是美的外表,或者说“包装”。

[6]化妆品、美发用品、减肥产品、日用产品等广告中出现的,无不是年轻靓丽的女性。

各种所谓“青春美少女大赛”、“青春风彩大赛”、服饰之星、服饰小姐等变相选美活动通过媒体粉墨登场。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那么,女性美的标准是由谁设定的?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杰在《观看之道》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女性自身的观察者是男性,即被观察者是女性。

这样她将自身转化为一个客体,尤其是转化为一个视觉的客体,即一种情景。

”[7]男本位视觉文化的特质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被看”的模式中,这一模式不仅让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

更重要的,此模式所蕴涵的男本位观念把自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巧妙地内化到女性看待自身的视线中去,即,男性看,女性被看,女性看被男性看的自己。

这样,符合男性欣赏标准的女性美就成为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并且不断地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对自身的认识。

无论女性作为隐喻的形象,还是“美”的形象,其实质都是对女性角色本身的物化与空洞化。

“女性”这一角色被抽离了她本应具有的无限丰富的内涵和无数种解释的可能性。

在这类形象中,我们看不到女性真实的面目,看到的只是被男性命名、规定、解释的女性。

女性作为主体已被男性话语霸权逐出主流话语体系,代之以可被把玩、消费的“物”,或可供欣赏的“美”的载体。

“女性”这个词也由之而成为“空洞的能指”(劳拉·莫尔维语)。

3、“圣母”或“巫女”我们经常从媒体中听到的赞美女性的话是“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这种美德往往表现为温柔、顺从、忘我、自我牺牲、默默奉献等品质。

与“美德”相对的是“恶德”,常常指向刻薄、自私、暴戾、嫉妒等带有否定性含义的特征。

最能代表“传统美德”,也是传媒宣传得最成功的女性,是曾经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渴望》中的主人公刘慧芳。

作为“传统美德”的现代版,贤妻良母的典范,刘慧芳这类温柔贤惠,为丈夫为家庭奉献自己全部精力的女性成为人们大加尊崇的道德偶像和完美的女性人格标本。

与被“圣母”化的刘慧芳相比,《渴望》中的另一个知识女性王亚茹则被塑造成自私、傲慢、变态、多疑的“准巫婆”,与刘慧芳正处于道德谱系中相对的两极。

实际上,刘慧芳这个形象之所以能被推到“善”的极致,是以她放弃自我发展空间和实现个体价值为代价的,她作为“人”的内涵并不丰富和丰满。

而王亚茹这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事业追求和理想抱负的女性,只因善于开发自我价值,便被编导塑造成损人利己型的“女强人”。

女性要么是“圣女”,要么是“巫女”,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一直影响到近期走红的《还珠格格》,紫薇俨然是真善美的化身,而那位皇后则具备了坏女人所有的一切品性。

那么,这种女性品德二元对立模式的标准的制定者和裁决者是谁?当然是男性。

男权文化体系通过对刘慧芳这种退守家庭,为家庭(其实也是为男性)奉献一切,不惜放弃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的“圣母”形象的宣传,树立了女性最高的道德标准。

只是这条标准并不适用于男性。

同样,在男权话语体系中,一个女人为了事业不顾家庭和一个男人投身事业忽视家庭将会得到截然相反的道德判断,对女性的评价是负面的,对男性的评价则是正面的。

由此可见,男权价值标准是一种典型的双重标准,它对女人比对男人更加是牢笼。

最可揭示这种标准虚伪性的是对女性贞操的要求。

以上分析了当代大众传媒几种有代表性的男权话语。

正如王岳川所说:“男性所具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使他们毫不费力地在文化领域拥有了文化符号体系操纵权,话语理论创造权和语言意义解释权。

”[8]但是,我们时代已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女性意识到自己这一性别所处的不公平话语环境,并力图改变这种状况。

她们通过解构、颠覆等方式与强大的男权力量对抗着,用女性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去讲述自身和男性。

以陈染、林白等人为代表的90年代女作家们,不仅拒绝充当男性目光的审视对象,而且以其创作实践“为与女人相关的一系列‘卑微属性’(诸如私人的、个人的、性的、情的、心理的、生命的)正名,并通过女人为之正名的抗争,伸张长期以来被(男性中心的)社会文明价值尺度贬抑了的人性和人的生命价值部分”。

[9]她们以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觉向企图塑造生命的话语说“不”,尽管她们的声音和宏大的男权话语比起来,还显得单薄、微弱,但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昭示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群体意识的复苏。

二、社会性别话语体系中的传媒传媒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并非独立的存在,它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研究传媒的问题,必须将它放入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考察。

在今天,传媒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塑造已为不同国家的女性主义学者所关注。

尽管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皆有跨时代的进步,唯独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形象与角色,仍然处于被异化状况。

要挖掘这种世界范围内传媒对女性形象扭曲异化的原因,必须追溯历史。

历史上,东西方妇女都曾是男性奴役对象。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对女性有两个重大的负面评价:第一是将女性视为万恶之源。

在《圣经》的《创世纪》中,可以找到“厌女症”的根源,即认为人类最初的堕落是因为夏娃偷吃禁果所致,她是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罪魁祸首。

对女性的第二个负面评价是——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她存在的理由是给男人作伴,上帝造女人,仅仅因为那个男人“独居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