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材内容
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
2.设计理念
2.1 从生活走进实验室,从实验室走向问题解决
新课程把“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即将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也把对本节内容的教学标准定位在“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基于这些要求,本节教学设计以硫酸亚铁的药物用途和学生关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已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实验室,从实验室走向问题解决。
2.2 在问题中活动,在活动中发展
从去情境的知识教学到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从具体的知识传授到在科学探究中自主习得,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创设的“硫酸亚铁片说明书内容的阅读”、“硫酸亚铁片性质的探究”、“三价铁的性质和检验”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质疑、思考等内隐性活动和讨论、实验等外显性活动,并在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使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学生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学生此前已经学过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初步具备了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的一些经验,并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
奠定了基础。
但对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规律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仍需加深认识,另外实验设计的能力和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学习的水平可能参差不齐。
4.教学目标
(1)认识二价铁和三价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道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操作;
(2)知道Fe3+的检验方法;
(3)通过硫酸亚铁药片说明书的阅读,培养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4)巩固用分类观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5)在二价铁还原性和三价铁氧化性的学习中,初步体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习变价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6)在硫酸亚铁性质的学习中体验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7)通过硫酸亚铁药片的性质实验,进一步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化学学科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5.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实验探究
6.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价铁的还原性、三价铁的氧化性和Fe3+ 的检验
难点:探究二价铁的还原性的方法
7.教学用品
多媒体、硫酸亚铁片(市售)、维生素C药片、NaOH溶液、稀盐酸、氯水、双氧水、FeCl3溶液、KSCN溶液、铁粉、蒸馏水、试管若干等
8.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本课时我们继续学习地壳中含量排在金属第二位的铁的重要化合物。
(学生活动1-1)联想:例举知道的含铁的化合物,简单归类。
(教师活动)播放ppt展示Fe2O3、FeO、Fe(OH)2、Fe(OH)3、FeCl3、FeSO4等图片,带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铁的世界;并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1-2)交流、回答:举例说明所知道的这些化合物在生活中的用途。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入教学,初步分类,并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学习,落实教学目标(4)。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药用“硫酸亚铁片”,投影显示说明书(如右图)。
(学生活动2-1)阅读说明书并思考、交流: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2-2)结合其分类猜想FeSO4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2-3)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并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说明书的阅读获取有关FeSO4的颜色状态等信息,同时可能提出“为什么制成包衣片”、“为什么与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等问题,激发学习动机;通过猜想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观和已有的知识提出“盐与碱的反应和低价物质具有还原性”的预测;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落实教学目标(3)、(4)和(7)。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实验方案并投影显示实验步骤:①取除去包衣后的硫酸亚铁片,研碎后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约试管体积的1/3),充分振荡,分别装入三支试管中;②向第一份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现象;③向第二份中加入少量氯水或双氧水,观察现象;④第三份待用。
(学生活动2-4)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
(学生活动2-5)观察现象、形成结论,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2-6)解释、回答“硫酸亚铁片制成包衣片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获得FeSO4与碱反应、与氯水(或双氧水等)氧化剂的反应事实,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在探究获取知识、总结方法、体会乐趣。
落实教学目标(1)、(6)和(7)。
(过渡)学生还会提出“为什么氢氧化亚铁沉淀的颜色会变成红褐色?”与教材中出现“白色”不一样,进入Fe(OH)2的学习。
(教师活动)演示Fe(OH)2的制备。
(学生活动3-1)观察、质疑。
(学生活动3-2)交流讨论、表达疑惑、统一认识,写出Fe(OH)2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方程式。
设计意图:学习Fe(OH)2的制备方法并运用已有知识合理解释操作,感知Fe(OH)2的的还原性,落实教学目标(1)。
(教师活动)通过FeSO4和Fe(OH)2总结二价铁的还原性,并通过这一性质解释硫酸亚铁片制成“包衣片”的原因,最后过渡到三价铁的学习。
(学生活动4-1)利用学生活动2-4中的第二、三支试管中的试剂完成教材P61“实验3-10”,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4-2)思考“如何检验药片的包衣层中[氧化铁(Fe2O3)]有铁元素?”,设计实验并动手检验。
设计意图:知道Fe3+的检验方法,并通过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先向包衣层物质中加入稀盐酸,充分振荡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实现教学目标(2)、(3)和(7)。
(教师活动)FeCl3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如何研究?
(学生活动5-1)思考、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5-2)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5-3)向4-1活动中得到的红色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药片,观察现象,合理解释说明书中“维生素C与本品同服有利于吸收”的原因。
设计意图:借助前面学习硫酸亚铁的方法预测FeCl3的性质(与碱反应、与铁粉等还原剂的反应),并利用Fe3+的检验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实现教学目标(1)、(5)、(6)和(7).
(教师活动)总结三价铁的氧化性,以及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学生活动6)交流、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自主形成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整体认识,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通过分类观和化合价变化预测,并通过实验探究变价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从中体验合作学习,在应用中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全面实现本课时教学目标。
9.板书计划
§3.2.3铁的重要化合物
1.二价铁(还原性)
1.1 FeSO4(浅绿色)Fe2++2OH-=Fe(OH)2↓ 2 Fe2++Cl2= Fe3++2Cl-
1.2 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三价铁(氧化性)
2.1 Fe3+的检验加入KSCN变为红色
2.2 FeCl3(黄色) 2 Fe3++Fe= 3Fe2+
10.教学目标在学生活动中的落实。